☆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现为自由摄影人。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
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PhotographerAsia)评为全亚洲30位杰出摄影师之一。2015年《火车上的中国人》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摄影作品被典藏。2016年《火车上的中国人》获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社会纪实摄影杰出贡献奖。
1991 年11 月,我率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东京六本木隆重举行了“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当时展出的许多反映中国人民生活的纪实作品,引起日本同行的极大关注。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先生对一组《旅途百态》的摄影作品很有兴趣,我当场向他介绍了这组反映中国普通老百姓在列车上的旅途生活的照片。这些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照片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生活和观念的变化。这组照片的作者就是擅长黑白纪实摄影的王福春,他曾是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得主。
大家对王福春都是熟悉的。他很热情,也很谦虚;他从不放过列车上大大小小的题材,一拍就是十多年,就是身患重病他也毫不在乎。现在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题的摄影作品集终于问世了。这部专题摄影集生动体现了王福春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反映出他所追求的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更加娴熟的抓拍技巧。它凝固了不少富于感染力的时空,展现出摄影瞬间性的独特魅力。《火车上的中国人》展示的是流动的社会缩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也可以说这是他在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透视社会和人生。正因为它生动、真实,甚至很准确,所以它不仅很吸引读者,能够引起人们的欣赏和共鸣,而且具有无可争议的历史价值。那一幅幅列车上的生动画面,是王福春用长时间的、无条件的创作追求换来的,他无疑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见证者。
王福春的作品影响广泛,他还参加了1996 年的《今日新加坡》和1999 年《缤纷的澳门》等大型摄影创作活动,并以自己深厚的功底拍出了更多优秀的纪实作品。我们非常佩服他的摄影成就,虽然他年过半百,创作上却焕发出难得的青春活力。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 杨绍明
1999 年9 月
这本书之所以能在我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还在于它对“身份认同”这一宏大主题的处理,处理得极其内敛而深刻。作者没有用说教的方式来阐述身份的迷失与追寻,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张力的场景和人物互动,将这个议题化为一场无声的内心辩论。主人公在与外界的每一次交流中,都在无形地校准或偏离自己的身份坐标。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语言”和“文化隔阂”的描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交流障碍,实则构成了最难以逾越的鸿沟。那种想表达却又词不达意,想融入却又格格不入的微妙感受,被作者精准地捕捉并放大。整本书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疏离感,它让你思考:到底是什么定义了我们是谁?是血缘、是环境,还是我们自己选择站在哪一边的决心?这本书提供的问题远比答案要深刻得多,它迫使你进行自我审视,这种对阅读者心智的积极激发,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
评分读完这部作品,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肌理的深刻洞察。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层面,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下,个体命运是如何被宏大叙事所裹挟、塑造乃至扭曲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社会群像时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配角,比如那个总是在角落里默默抽着烟的邻座,或者那个总是低头赶路的列车员,他们的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了那个时代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无奈的坚韧。这种群像的塑造,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层次感,让整个“火车”上的空间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场景,而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剧场。语言风格上,作者大量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古典美与现代感的奇妙融合,既有老派文学的厚重,又不失现代叙事的新鲜感。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视角,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仍然能感受到那份久久不散的思考余韵,促使你去追溯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真实片段。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沉浸感的,仿佛我真的坐在那拥挤、弥漫着特殊气味的火车车厢里,耳边充斥着南腔北调的交谈声和车轮碾过铁轨的轰鸣。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捕捉能力简直令人咋舌,从车厢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到窗外光线的移动轨迹,再到人物衣着上的尘土和汗渍,无不描摹得惟妙惟肖。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成功地将读者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构建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虚拟世界。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让这些细节成为堆砌的负担,而是精准地服务于人物情感的烘托。每当主人公情绪低落时,窗外的景色似乎也变得灰暗模糊;而当他燃起一线希望时,阳光便会穿透云层,洒在过道上,形成一道光柱。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营造体验”,让读者切实体会到角色所经历的一切悲欢离合。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结构处理非常精妙,它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叙事线索,就像多列火车并行在同一轨道上,时而交汇,时而擦身而过,却最终汇聚到一个宏大的主题之下。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如何处理时间线。它不是线性推进的,而是充满了闪回和预示,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解读空间。我们跟随主角的记忆穿梭于过去和现在,每一次的跳跃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了揭示某个关键信息或深化某个核心矛盾。这种结构上的复杂性,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当你最终理清所有线索,理解到每一个看似不相关的片段是如何串联起整个故事的完整意图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考验读者的耐心,但回报给你的,是一个更为立体、更为深刻的故事图景,绝非那种一目了然的通俗小说可比拟。
评分这本《火车上的中国人》真是一部让人意犹未尽的力作,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入了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中。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和外部环境压力时,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真实感让人动容。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冲突的方式,它不是那种直白的、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将人性的复杂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例如,书中对于主人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那种举棋不定的犹豫,那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简直是神来之笔。你看着他,就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既想坚守本心,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舒缓,如同一趟悠长的慢车,让你可以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与心绪的波动;时而又陡然加速,在关键情节上抛出一个重磅炸弹,让你不得不屏住呼吸,急切地想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艺术,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阅读的乐趣,绝非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可以比拟。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动态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揣摩。
评分东西非常好,便宜实惠,信赖京东,?赞赞赞赞
评分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评分很喜欢,活动力度也很是大哎
评分台风天还快速收到了,谢谢。书真的好重呀,回忆的三十年前值得拥有
评分纪念版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近百位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品,真实地展示了人类自1916年至今的百年历史并让人身临其境。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让人们有勇气去直面战争、杀戮、灾难、贫穷、疾病,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评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20世纪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 马克·吕布,法国著名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两次担任马格南欧洲分部@,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尤金·史密斯,当代新闻摄影的大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尤金·史密斯奖”,表彰他对人性的信念,并将掖为同样的换负而取得突出成就的后来者。 史蒂夫·麦柯里,美国摄影师,1986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以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Girl)而闻名世界,曾荣获“罗伯特·卡帕摄影金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大奖。
评分京东商城真方便,价钱又实惠,@的支持。
评分英国 Henry London腕表系列的灵感来自一个英国著名的Portobello Road Market(波特贝罗)古董手表,为了怀念过去的经典豪华手表款式而设计的腕表,所以每一个亨利伦敦看似有一个倾斜的案例设计和高圆顶透镜,非常的富有英伦风与复古情怀,再融入一些现代的元素就显得别致而精美。 以情感为经,以英伦60’s设计风格为纬,对历史以现在的风格来演绎,也让我们缅怀已经失去的时间,人,物,和感情
评分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 吕布的经典作品,精选其中165张。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以及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