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我们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并在重要知识点下面画了曲线,帮助考生迅速抓住重点。在文中知识内容的阐述中增设了真题再现、考题预测、知识拓展等内容,为考生的备考指明方向。相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提高考生阅读的效率,有效抓住图书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实现准确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书配有移动自习室,助力考生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在研究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大纲,架构起以学科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是一本真正符合考试特点的图书。整本教材,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根据历年考试重点进行增删,有效覆盖真题考点;结构上,系统分配合理,条理清晰,严格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知识要点。并且设置真题二维码,帮助考生通过视频讲解充分理解试题。相信这样的设计,更利于考生的备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 货币与商品(2)
考点梳理(2)
一、货币(2)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4)
三、信用工具和外汇(6)
第二节 生产与消费(8)
考点梳理(8)
一、消费的制约因素(8)
二、消费心理(8)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8)
第三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
考点梳理(10)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
第四节 企业与劳动者(14)
考点梳理(14)
一、公司的类型、经营与发展(14)
二、劳动与就业(14)
第五节 投资与理财(15)
考点梳理(15)
一、投资概念及特点(15)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15)
三、股票(16)
四、债券(16)
五、保险(16)
第六节 财政与税收(17)
考点梳理(17)
一、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17)
二、个人收入的分配(18)
三、征税与纳税(19)
第七节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1)
考点梳理(21)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21)
二、对外开放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21)
三、国际间经济竞争与合作(21)
能力提升训练(22)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6)
考点聚焦(26)
第一节 政治学知识(26)
考点梳理(26)
一、政治的内涵(26)
二、民主(27)
三、公民的政治权利(27)
四、公民的政治参与(27)
五、政府(28)
六、宪法的概念和特征(29)
第二节 公民的政治生活(30)
考点梳理(30)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0)
二、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0)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33)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5)
考点梳理(35)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35)
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6)
第四节 我国的政治制度(37)
考点梳理(3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7)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9)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41)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2)
第五节 国际与外交(43)
考点梳理(43)
一、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43)
二、国际政治格局(43)
三、主权国家(43)
四、国际组织(44)
五、我国的外交政策(44)
能力提升训练(45)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49)
考点聚焦(49)
第一节 文化及其影响(49)
考点梳理(49)
一、文化的内涵(49)
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51)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51)
第二节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3)
考点梳理(53)
一、文化的多样性(53)
二、文化的传播(54)
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55)
四、文化创新(55)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7)
考点梳理(57)
一、中华文化(57)
二、中华民族精神(58)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9)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9)
能力提升训练(60)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64)
考点聚焦(64)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64)
考点梳理(64)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64)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5)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5)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6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8)
考点梳理(6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6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74)
考点梳理(74)
一、辩证唯物论(74)
二、唯物辩证法(78)
三、认识论(86)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93)
能力提升训练(101)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06)
考点聚焦(106)
第一节 法学的基础理论(106)
考点梳理(106)
一、法律及其特征(106)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106)
三、法治和法制(107)
第二节 重要法律法规(108)
考点梳理(108)
一、民法的概念(108)
二、民事权利和责任(108)
三、合同的订立和履行(110)
四、劳动法(112)
五、反不正当竞争(113)
六、婚姻与家庭(115)
七、继承(116)
八、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法条(117)
第三节 法律诉讼(119)
考点梳理(119)
一、司法调解与行政复议(119)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120)
三、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21)
四、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22)
能力提升训练(124)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6)
考点聚焦(1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内容(126)
考点梳理(126)
一、伦理与道德(126)
二、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126)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27)
四、社会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127)
第二节 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129)
考点梳理(129)
一、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129)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130)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131)
能力提升训练(132)
第二部分 课程理论知识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6)
考点聚焦(136)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136)
考点梳理(136)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136)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137)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137)
第二节 关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138)
考点梳理(138)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38)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139)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想(141)
考点梳理(141)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41)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结构(141)
能力提升训练(142)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44)
考点聚焦(144)
第一节 课程内容与实施(144)
考点梳理(144)
一、经济生活(144)
二、政治生活(147)
三、文化生活(149)
四、生活与哲学(151)
五、关于选修模块(上)(154)
六、关于选修模块(下)(156)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159)
考点梳理(159)
一、课程形态的定义(159)
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159)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结构(160)
考点梳理(160)
一、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内涵(160)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文本结构(161)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结构(161)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建议(162)
考点梳理(162)
一、教学建议(162)
二、评价建议(163)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164)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65)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66)
考点梳理(166)
一、《经济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66)
二、《政治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67)
三、《文化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68)
四、《生活与哲学》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69)
能力提升训练(170)
第三部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6)
考点聚焦(176)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理论(176)
考点梳理(176)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176)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179)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181)
考点梳理(181)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181)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184)
能力提升训练(186)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8)
考点聚焦(188)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准备(188)
考点梳理(188)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188)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189)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计划及方案撰写(192)
四、思想政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195)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设计(198)
考点梳理(198)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质(198)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最优化(199)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199)
能力提升训练(202)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4)
考点聚焦(204)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204)
考点梳理(204)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方法(204)
二、基于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选择(207)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问题解决(214)
考点梳理(214)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14)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解决(217)
能力提升训练(218)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2)
考点聚焦(222)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222)
考点梳理(222)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222)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24)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及作用(227)
考点梳理(227)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227)
二、教学评价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作用(228)
能力提升训练(230)
■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2)
考点聚焦(232)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基本方法(232)
考点梳理(232)
一、过程学习的档案袋评价(232)
二、表现性评价(235)
三、测试评价(238)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学业综合评价方式(241)
考点梳理(241)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241)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245)
第三节 教学评价标准与反思(246)
考点梳理(246)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标准(246)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249)
能力提升训练(254)
附录 教学设计经典范例(259)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27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6)
精彩书摘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经济生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章知识在考试中大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考题设置中,本章知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属重点考查部分。本章应着重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及特征等知识点,了解信用工具、恩格尔系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我国法定公司形式等知识点。注意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货币、外汇与经济全球化;生产、消费、经营与劳动;收入与分配、效率与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热点。
节货币与商品
一、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人类社会起初并没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的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总体上,货币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几个阶段。货币的具体形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是商品生产和交换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货币形式的演进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3)发展: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基本职能基础之上派生出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基本、重要的职能。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保存起来。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所以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讲,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有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反映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
(二)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