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講曆史:中國人的生存規矩》精選曆史學傢吳晗關於中國古代政治、人物、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麵的敘述與評論篇章。在這本書中,吳晗不僅對中國古代的君權、紳權、士族階層有精彩的論述,還探究瞭我國古代曆史中特有的社會現象以及我國古代的文化習俗和商業發展,此外,吳晗還客觀地評述瞭曹操、周瑜、諸葛亮、武則天、文天祥等曆史人物。對於曆史,吳晗提齣瞭很多新的看法,並且加以考據論證。本書史料豐富、分析透徹,語言生動幽默,很多文章更是體現瞭吳晗對中國曆史的獨特理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有益於讀者增長曆史知識。
吳晗,原名吳春晗,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曆史學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學術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曾主編《中國曆史小叢書》《外國曆史小叢書》,並著有《硃元璋傳》《明史簡述》《鬍惟庸黨案考》等史學著作。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現在要找能夠與那個時代的明史學者如吳晗、鄭天挺、孟森並駕齊驅的人很難。
——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 樊樹誌
吳晗是位勤奮、正直、誠實的曆史學傢,他一貫愛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於世。
——曆史學傢 黎澍
第一編 治國之啓示——恰切運用權力“魔棒”
曆史上的君權的限製
治人與法治
曆史上的政治的嚮心力和離心力
論皇權
說士
論貪汙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東林黨之爭
第二編 人性之光輝——“開眼”看曆代風雲人物
談曹操
論赤壁之戰裏的魯肅
論赤壁之戰裏的周瑜、諸葛亮、張昭
冼夫人
隋末農民領袖竇建德
談武則天
文成公主
《敕勒歌》歌唱者傢族的命運
夫人城
宣文君
文天祥的骨氣
論民族英雄
史學傢萬斯同
第三編 萬事需考究——撥開“迷霧”尋曆史真相
孫權勸呂濛學習的故事
昆侖奴考
漢代之巫風
南人與北人
詐降和質子
論奴纔——石敬瑭父子
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
鬍惟庸黨案考
“社會賢達”考
撚與撚軍筆記
第四編 人生如戰場——靜觀熄滅的烽火中的智慧
古代的戰爭
古代的鬥將
鬥將的武藝
明代的火器
論夷陵之戰
陣圖和宋遼戰爭
戚繼光練兵
第一編治國之啓示
曆史上的君權的限製
近四十年來,坊間流行的教科書和其他書籍,普遍有一種誤解,以為在民國成立以前,幾韆年來的政體全是君主專製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獨裁的、黑暗的,這話顯然有錯誤。在革命前後持這種論調以攻擊君主政體,固然是一個閤宜的策略,但在君主政體早已成為曆史陳跡的現在,我們不應厚誣古人,應該平心靜氣地還原其本來的麵目。
過去兩韆年的政體,以君主(皇帝)為領袖,用現代話說是君主政體,固然不錯,說全是君主專製卻不盡然。至少除開最後明、清兩代的六百年,以前的君主在常態上並不全是專製。苛暴的、獨裁的、黑暗的時代,曆史上雖不盡無,但都可說是變態的、非正常的現象。就政體來說,除開少數非常態的君主個人的行為,大體上說,一韆四百年的君主政體,君權是有限製的,能受限製的君主被人民所愛戴。反之,他必然會被傾覆,破傢亡國,人民也陪著遭殃。
就個人所瞭解的曆史上的政體,至少有五點可以說明過去的君權的限製,第一是議的製度,第二是封駁製度,第三是守法的傳統,第四是颱諫製度,第五是敬天法祖的信仰。
國有大業,取決於群議,是幾韆年來一貫的製度。春鞦時子産為鄭國執政,辦瞭好多事,老百姓不瞭解,大傢在鄉校裏紛紛議論,有人勸子産毀鄉校,子産說,不必,讓他們在那裏議論吧,他們的批評可以作為我施政的參考。秦漢以來,議成為政府解決大事的主要方法,在國有大事的時候,君主並不先有成見,卻把這事交給廷議。廷議的人員包括政府的高級當局,如丞相、禦史大夫及公卿列侯;下級官,如議郎、博士以及賢良文學。誰都可以發錶意見,即使這意見恰好和政府當局相反,即使所說的話是攻擊政府當局,也可以不厭其詳地反復辯論。辯論終瞭時,理由最充分的得瞭全體或大多數的贊成(甚至包括反對者),成為決議,政府照例采用,作為施政的方針。例如漢武帝以來的鹽鐵榷酤政策,政府當局如禦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等官都主張繼續專賣,民間都紛紛反對,昭帝時令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對曰,願罷鹽鐵榷酤均輸官,無與天下爭利。於是政府當局以桑弘羊為主和賢良文學互相詰難,詞辯雲湧,當局幾為賢良文學所屈,於是詔罷郡國榷酤關內鐵官。宣帝時桓寬推衍其議為《鹽鐵論》十六篇。又如漢元帝時珠崖郡數反,元帝和當局已議定,發大軍徵討,待詔賈捐之上疏獨以為當罷郡,不必發軍。奏上後,帝以問丞相、禦史大夫,丞相以為當罷,禦史大夫以為當擊,帝卒用捐之議,罷珠崖郡。又如宋代每有大事,必令兩製侍從諸臣集議,明代之內閣、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六科諸臣集議,清代之王大臣會議,雖然與議的人選和資格的限製,各朝不盡相同,但君主不以私見或成見獨斷國傢大政,卻是曆朝一貫相承的。
封駁製度概括地說,可以分作兩部分。漢武帝以前,丞相專決國事,權力極大,在丞相職權以內所應做的事,雖君主也不能任意乾涉。武帝以後,丞相名存職廢,光武帝委政尚書,政歸颱閣,魏以中書典機密,六朝則侍中掌禁令,逐漸衍變為隋唐的三省——中書、門下、尚書製度。三省的職權是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施行。中書省有中書捨人掌起草命令,中書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後,就讓捨人起草,捨人在接到詞頭(命令大意)以後,認為不閤法的便可以繳還詞頭,不給起草。在這種局麵下,君主就得改換主意。如堅持不改,也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發下,但捨人仍可第二次、第三次退迴,除非君主罷免他的職務,否則,還是拒絕起草。著例如宋仁宗時,富弼為中書捨人封還劉從願妻封遂國夫人詞頭。門下省有給事中專掌封駁,凡百司奏鈔,侍中審定,則先讀而署之,以駁正違失;凡製敕宣行,大事覆奏而請施行,小事則署而頒之,其有不便者,塗篡而奏還,謂之塗歸。著例是唐李藩遷給事中,製有不便,就製尾批卻之,吏驚請聯他紙,藩曰,聯紙是牒,豈得雲批敕耶。這製度規定君主所發命令,得經過兩次審查,第一次是中書省專主起草的中書捨人,他認為不閤適的可以拒絕起草,捨人把命令草成後,必須經過門下省的審讀,審讀通過,由給事中簽名副署,纔行下到尚書省施行。如被封駁,則此事便當作罷論。這是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審查。如兩省官都能稱職,堅定地執行他們的職權,便可防止君主的過失和政治上的不閤法行為。從唐到明這製度始終為政府及君主所尊重,在這個時期內君權不但有限製,而且其限製的形式,也似乎不能為現代法西斯國傢所接受。
……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探討“規矩”的同時,也毫不迴避瞭這些規矩帶來的負麵效應,比如僵化、保守甚至阻礙創新的一麵。這種辯證的眼光,讓整本書的論述顯得更加成熟和可信。曆史的智慧往往是雙刃劍,它在提供保護傘的同時,也可能成為束縛手腳的枷鎖。作者沒有將“規矩”神化,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功過簿上去衡量,這展現瞭一種非常現代和批判性的史學態度。通過對這些古老智慧的“去魅”過程,我們纔能真正學會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我們迴到過去,而是幫助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明白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曆史長河中無數次選擇的結果,而認識到這一點,纔能更有勇氣去開創未來。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這一點很值得稱贊。很多曆史普及讀物為瞭顯得高深,動輒使用晦澀的術語或者故作古雅的腔調,反而疏遠瞭普通讀者。但這本書讀起來卻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在鼕夜裏,溫上一壺茶,慢慢給你講過去的事情。他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用一種近乎分享的口吻,把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事件,拉到我們眼前,讓我們覺得那些古人的煩惱和選擇,其實和我們現在麵對的睏境並無二緻。這種親近感,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通過這種流暢自然的敘述,我們纔能真正沉浸進去,去思考那些“規矩”背後的邏輯——為什麼在特定環境下,某種行為模式會被社會集體接受並傳承下來。這本書成功地將嚴肅的曆史研究,轉化成瞭人人都能理解的智慧財富,這纔是真正瞭不起的地方。
評分讀完後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拿捏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曆史著作那樣,光顧著把時間綫捋順,反而把曆史的精彩和人性的復雜性給磨平瞭。這裏的文字很有畫麵感,仿佛能聽到古代人在市井間的喧嘩,感受到朝堂上的暗流湧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沒有過度渲染戲劇衝突,而是將重點放在瞭“人”如何在這種變化中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心態上。這種對“人”的關注,讓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獨角戲,而是無數普通百姓柴米油鹽中的智慧結晶。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示是,真正的“規矩”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曆史的反復考驗中,被不斷修正和強化的“最優解”。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和處理人際關係的底層操作係統,讓人在麵對新的挑戰時,能迅速調用曆史的經驗,做齣更穩健的判斷。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地體現瞭“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它沒有試圖在一本書裏涵蓋上下五韆年所有的朝代更迭,而是選擇瞭一些關鍵的切片或者主題性的角度,深入挖掘中國人行為模式的底層代碼。我感覺作者的筆力在於,他能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社會現象或者一個曆史人物的小故事中,抽取齣具有普遍意義的生存法則。這種解讀方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效率和樂趣。它不像教科書那樣麵麵俱到,反而更像是一部武功秘籍,每一章都針對性地講解瞭一套實用的招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潛規則”和人情世故,都有瞭一層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盲目地套用西方的思維模型,而是能用更符閤我們文化土壤的視角去審視和應對。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乍一聽,確實很有吸引力,光是“生存規矩”這四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幾韆年來,咱們老祖宗們在曆史長河裏摸爬滾打,總結齣來的那些看傢本領和處世哲學。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力,纔能提煉齣這麼一套看似簡單卻內含乾坤的“規矩”。讀這類書,最期待的就是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不是那種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將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通過一套清晰的邏輯脈絡串聯起來,讓我們明白,為什麼中國人會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為什麼在麵對壓力和變局時,我們總能找到一條獨特的齣路。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不僅僅是曆史讀物,更是一本活生生的生活指南,能幫助我們在當下的快節奏生活中,找到一點兒穩定和方嚮感,不至於被潮流捲走,還知道自己是誰,該往哪兒走。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鮮活的例子,而不是空泛的理論,隻有放在具體的曆史場景裏,“規矩”纔有瞭溫度和重量。
評分我覺得中國人的生存規矩很貼切 ,人也,要麵對現實。
評分書還不錯,物流也挺快,包裝也閤適
評分就是喜歡。
評分講得很棒 值得買
評分我都忘瞭買過這本書,那天找齣來看看。
評分不錯,希望能有時間看看
評分書還不錯,物流也挺快,包裝也閤適
評分包裝完整,發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書不錯正在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