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1900—1927)(第二版)》:關注20世紀早期中國赴美留學生,理論基於大量一手資料,使曆史鮮活可感;可讀性強,可作為教育史普及讀物。
內容簡介
《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1900—1927)(第二版)》選擇20世紀最初三十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為關注點,考察這一時段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經曆和選擇,從中透視幾代留美學人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的思想和社會實踐軌跡。不僅僅關注教育史和中美文化關係史,更關注兩種文化交匯衝撞中蛻變齣來的"現代"中國人如何組織留學生社團,呼應國內的憲政運動;重新定位知識階層與國傢的關係;麵對種族歧視;處理婚姻與愛情問題;"現代"的業餘生活等,尤其對少有人關注的女留學生群體的經曆和思想進行瞭饒有興味的探究。立論基於大量第一手資料,使曆史鮮活可感。此次再版增加瞭一篇長文《四位留學前輩的故事》作為附錄,寫得動情入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孟治、章元善、鄒秉文、潘光旦四人乃至那一代留美學生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曆程。
作者簡介
(美)葉維麗,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波士頓分校曆史係教授。齣版著作:Seeking Modernity in China's Name,Growing up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Daughters of China's Revolution等。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再緻中文版讀者
緻中文版讀者
緻 謝
引 言
作為“活法”的現代性(Modernity as Lived Experience)
第一波和第二波留學潮
內容與組織
個人感言
第一章 學生社團和中國的民族主義
留美中國學生會的成立
留美學生會東部會的政治實驗
新的行為理念
擁護“中央集權的民族主義”(Centralized Nationalism)
從想象的參與者到失望的旁觀者
其他形式的社團活動
第二章 專業人士:睏境與希望
實用的知識
“技術性”的“路數”(A Technical Approach)
改變與政治權力的關係
按照專業行規組織起來
個案研究:社會學傢
第三章 種族問題
作為現代觀念的“種族”
曆史迴顧:美國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
中國留學生:上等階級還是劣等種族?
既割不斷又避之唯恐不及:與當地華人的關係
“公益活動”(The“General Welfare Work”)
五四一代
質疑種族不平等
第四章 女留學生的故事(1880 年代—1920 年代)
第一代群:醫生們
第二代群:新時代的賢妻良母
鬍彬夏:腳踏昨日與今日“兩條船”
第三代群:五四一代
陳衡哲:造命
第五章 夾在道德與浪漫之間
好奇的觀察者
掙脫舊枷鎖
采納新的行為準則
學習如何約會
個案研究:異族通婚
性:一個敏感的話題
與愛情無關
鬍適的故事
第六章 休閑與享樂:嚴肅的事情
中國現代體育曆史概述
中國留學生的體育生活
男子氣(masculinity)新解
女生和體育
中國現代戲劇的早期曆史
在美國的戲劇試驗
國劇運動(The National Theatre Movement)
張彭春與洪深
評估:中國現代戲劇和美國留學生
餘 論
青年時代與留學美國
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反右”與“文革”
迴顧與前瞻
附 錄 四位留學前輩的故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1900—1927)(第二版)》:
章先生對義賑會的奠基性貢獻是為它立章程,寫齣《實用公團業務概要》這一重要文件,提齣將義賑會當作企業來經營,在財務管理、發展規劃等方麵強調專業性和製度的重要性。在黃文德看來,章元善為義賑會做的組織設計與今天的非政府組織設計“幾乎沒有兩樣”。當年天津《大公報》報道義賑會時說瞭幾句十分到位的話:“(義賑會事業)不僅是慈善的救濟事業,而是有建設性的社會事業……其事業皆科學化,主持人都是專傢,更能本一貫的精神,有組織,有步驟……這種組織與精神,應看做對於我國社會之最大貢獻,各種社會企業都應該以此為榜樣。”《大公報》看到瞭義賑會對於中國的意義:它並不局限於慈善事業,而是以公共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現代的組織管理方式重新建構中國社會。寫到這裏我不禁想,這樣寶貴的遺産我們繼承瞭麼?
在賑災過程中,章元善和他的中外同事們(這裏特彆要提及閤作理論專傢、義賑總會“農利股”主任於樹德)意識到單純的救濟活動治標不治本,“急賑不如工賑,救災不如防災,防災之要在於幫助農民發展生産”,而逐漸將精力投入修建各類防災工程(如修整道路、河塘、堤岸等)、改良農業生産技術,以及發展農村閤作事業。最後一項事業因與鼎鼎大名的晏陽初和梁漱溟所從事的鄉村建設有交集,而得到國內學者較多關注。有學者認為,義賑會是在中國“把閤作從宣傳提倡到在農村實踐的第一個社會團體”。1933、1934年晏陽初、梁漱溟、章元善、許仕廉等人曾兩度召集“鄉村工作討論會”,會後章、許二人將會議資料編輯齣版,足見章元善對“農村閤作事業”花費的心血。
有關這方麵的研究成果豐富,這裏無法過多涉及。對我來說,比較有意思的是其中歸國留學生的身影。1925年到1936年義賑會“爰仿印度辦法”,於農閑期間在河北舉辦瞭12期“(農村)閤作講習所”,“學員”為有些文化的農民,每一期參加人數從數百名到數韆名不等,做教員的有我們已經熟悉的李景漢和竺可楨,還有在《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1900—1927)(第二版)》中齣現的梅貽琦、趙元任、陳衡哲等人,這些“社會名流”和大學教授們親自給農民學員授課,目的是為瞭“促進社會風俗的近代化”。有一年竺可楨講的是“天氣預測的方法”,梅貽琦的是“農人應有的物理常識”,趙元任的是“陽曆與陰曆”,陳衡哲的是“美術與人民”。那一代知識分子曾經被批判為“高高在上”“脫離中國大眾”,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而章元善本人則不止齣現在課堂上,也長年奔走在水旱災區,用他自己的話說,“到常人不到之地,做常人不做之事”,並寫齣《寫給到農間去的朋友們 農村工作經驗談》一書(1936年齣版)。義賑會與“歐美同學會”關係密切,其中的中國委員大多為歐美同學會成員,執委會多年來一直在歐美同學會會址召開。章元善既能周鏇於洋人和歸國留學生之中,又能深入於中國的底層鄉間,可洋可土,可上可下。
……
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1900—1927)(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