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冷好冷的冷门知识

好冷好冷的冷门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颖昌 著
图书标签:
  • 冷知识
  • 趣味科普
  • 奇闻异事
  • 脑洞大开
  • 涨知识
  • 冷门文化
  • 生活小妙招
  • 科普趣闻
  • 知识拓展
  • 有趣冷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855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3746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大量有趣的冷门知识,包括生活、科学、经济、心理、艺术、历史、自然、地理等众多领域,囊括了大多数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冷门话题,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简单易懂而充满趣味性,同时又富有知识性和哲理性。

一书在手,能让读者将丰富多彩的趣味杂学一网打尽,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够被其中的知识所吸引,进而学习了解,逐渐变得博学风趣,成为人际交往圈子中的话题达人。


目录

Part 1 生活知识:生活常识知多少

站着累还是走路累?  ...... 002

为什么方便面都是“卷发”?  ...... 003

打喷嚏时会闭眼睛?  ...... 004

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 005

为什么皮肤会“冻”得发紫?  ...... 006

为什么蚊帐是白色的?  ...... 007

什么颜色的汽车最安全?  ...... 008

为什么人们一激动就喜欢把人抛向空中?  ...... 010

“剪刀石头布”有必杀技吗?  ...... 011

身份证号有什么“玄机”?  ...... 012

喝茶也会“醉”?  ...... 013

鼻涕不能轻易“收回”?  ...... 014

为什么运动后会肌肉酸疼?  ...... 015

水温掌控好,洗衣没烦恼!  ...... 017

眼睛也会怕“吵”?  ...... 019

咬紧牙能缓解疼痛吗?  ...... 021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发痒?  ...... 022

为何是“上”厕所,“下”厨房?  ...... 024

白色的鞋子洗完用卫生纸包住会更干净?  ...... 025

为什么没有“星期七”?  ...... 026

“鸡毛”和“蒜皮”有什么关系?  ...... 027

Part 2 科学知识:原来科学如此有趣

在加油站能打电话吗?  ...... 030

为什么耳机线爱缠在一起?  ...... 032

为什么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不按顺序排列?  ...... 033

遭遇紧急事件应该发短信,还是打电话?  ...... 035

为什么银行卡密码是6位?  ...... 036

为什么面粉容易爆炸?  ...... 037

为什么轮胎是黑色的?  ...... 038

为什么要用“红绿灯”?  ...... 040

如何优雅地测量一只猫的体积?  ...... 041

电灯泡吞入口中不能取出来?  ...... 042

吊扇掉下来会削死人吗?  ...... 043

一夜白头是怎么回事?  ...... 044

记忆可以移植吗?  ...... 045

心碎是一种什么感觉?  ...... 047

为什么打针前要推掉一些药水?  ...... 048

为什么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  ...... 049

为什么吃音玻璃能消除噪声?  ...... 050

为什么很多汽车的前窗是斜倾的?  ...... 051

坐过山车时,哪个位置最恐怖?  ...... 052

为什么看久的字就不认识?  ...... 053

Part 3 经济知识:经济奥秘,超乎想象

为什么拿破仑不用银器而用铝碗?  ...... 056

为什么商人会“看人下菜碟”?  ...... 057

为什么波士顿的酒店在淡季也不歇业?  ...... 059

为什么商家热衷于名人代言?  ...... 060

为什么丰产不等于丰收?  ...... 061

为什么钻石比水贵?  ...... 062

为什么牛奶放在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 063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 064

为什么苹果在旺季降价,海边别墅在旺季涨价?  ...... 065

为什么你愿意在楼下买烟?  ...... 067

为什么“一锤子买卖”时有发生?  ...... 068

囚徒困境:你会是告密者吗?  ...... 069

“豆你玩,蒜你狠”是金融炒作?  ...... 070

Part 4 心理知识:心理怪象,触动神经

人真的能被气死吗?  ...... 072

生气有多伤“心”?  ...... 073

指甲刮玻璃的声音为何那么难听?  ...... 074

为什么人们乘坐电梯时总爱向上看?  ...... 075

为什么总有人痴迷于星座运程?  ...... 076

“鬼压床”真的有鬼?  ...... 078

什么颜色的被子最“催眠”?  ...... 079

为什么一看书就容易困?  ...... 081

为什么总是“关键时候掉链子”?  ...... 083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 084

为什么有人约会故意迟到?  ...... 086

为什么会有“夫妻相”的说法?  ...... 087

出生先后竟会影响孩子性格?  ...... 089

为什么算命先生能“未卜先知”?  ...... 090

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有耐心?  ...... 092

Part 5 艺术知识:漫步在艺术的国度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什么人?  ...... 096

电视剧为何又称“肥皂剧”?  ...... 098

“纯属虚构”是怎么来的?  ...... 099

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原型是谁?  ...... 100

凡·高的画为什么生前没人要而死后那么值钱?  ...... 102

为什么古希腊雕塑大多都是裸体?  ...... 104

川剧如何“变脸”?  ...... 105

为什么看3D电影会头晕?  ...... 107

京剧四功都有什么?  ...... 109

为何戏曲艺人又称“梨园子弟”?  ...... 110

“梨园三怪”究竟有多怪?  ...... 112

印度女神为何都是丰乳肥臀?  ...... 113

梁山伯与祝英台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 114

《思想者》在思考什么?  ...... 116

是谁设计了芭比娃娃?  ...... 117

维纳斯的手臂为何折断?  ...... 119

Part 6 文化/娱乐知识:不雷倒你不罢休

玛丽莲·梦露是自杀吗?  ...... 122

玉女英格丽·褒曼曾出轨私奔?  ...... 124

一休原是一个风流老和尚?  ...... 126

安徒生一生都是个处男?  ...... 128

戏剧大师卓别林其实是个萝莉控?  ...... 130

玄奘与唐太宗是结拜兄弟吗?  ...... 131

纸发明前人们上完厕所怎么办?  ...... 133

香奈儿5号为何是“5号”?  ...... 135

伸出“橄榄枝”有何含义?  ...... 136

“衣冠禽兽”原是指官员服饰?  ...... 137

古代为何要有随葬品?  ...... 139

古代“寒食节”为何不能生火做饭?  ...... 140

“金龟婿”的说法从何而来?  ...... 141

太监们是怎么小解的?  ...... 142

“摆谱”摆的是什么谱?  ...... 143

上厕所为什么叫“解手”?  ...... 144

为何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 145

Part 7 历史知识:穿越回去看历史

古代离婚也有规定?  ...... 148

冷宫是指哪个宫?  ...... 150

草船借箭者并非孔明?  ...... 151

“驸马”原本是一种官职?  ...... 152

陈世美蒙受了千古奇冤?  ...... 153

断肠草和鹤顶红哪个更厉害?  ...... 155

日本人是徐福的后代吗?  ...... 156

有史以来最短的战争只维持了38分钟?  ...... 158

老公竟是古时对太监的称呼?  ...... 159

古代男女晚结婚要罚钱?  ...... 160

戒指最初是“禁戒”的标志?  ...... 162

赵云竟是个文官?  ...... 163

古代竟有“洗澡假”?  ...... 165

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  ...... 166

为什么有人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伪娘时代”?  ...... 168

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是陈硕真?  ...... 170

龙袍上有几条龙?  ...... 172

易经六十四卦都是什么?  ...... 174

“绿帽子”为何必须是绿色的?  ...... 175

汉哀帝割袍断袖到底是怎么回事?  ...... 177

戚夫人究竟是怎么死的?  ...... 178

后宫纳妃需要“裸检”?  ...... 179

武则天究竟有多少个男宠?  ...... 180

谁是火烧圆明园的向导?  ...... 181

陈圆圆是怎么死的?  ...... 183

Part 8 医学健康/自然生命知识:生命是一个奇迹

脸皮究竟有多厚?  ...... 186

耳朵会一直长大?  ...... 187

人死后头发还会生长吗?  ...... 188

千万不能太贪睡?  ...... 189

疲劳是一种中毒现象?  ...... 191

为何熬夜后会胡子拉碴?  ...... 192

爱抖腿是一种病?  ...... 193

尿尿时为什么会打冷战?  ...... 194

为什么人在听音乐时会不自觉地打拍子?  ...... 195

大脑,我们只开发了10%?  ...... 197

真的会“一孕傻三年”?  ...... 198

肥胖者也会“近朱者赤”?  ...... 199

人能把自己憋死吗?  ...... 201

人真的可能会被“吓破胆”吗?  ...... 203

心脏有“记忆功能”?  ...... 204

心脏为什么不会得癌症?  ...... 205

排毒保健品吃多了肠子会变黑?  ...... 206

打针为什么要打屁股?  ...... 207

咬舌自尽是怎么回事?  ...... 208

有没有绿色毛发的哺乳动物?  ...... 209

梦游的人是在做梦吗?  ...... 211

孩子的骨头比成人多?  ...... 213

巧克力是狗狗的致命毒药  ...... 214

贫血就一定需要补血吗?  ...... 216

常接吻可以更长寿吗?  ...... 217

不会游泳的人在游泳时腿肚子为什么爱抽筋?  ...... 218

蹲着排便更健康?  ...... 219

长期穿人字拖不健康?  ...... 220

Part 9 情感知识:男女那些事

为什么会一见钟情?  ...... 222

为什么单身被称作“单身狗”?  ...... 224

“七年之痒”是因为人体细胞更新吗?  ...... 225

“胸器”为什么能够吸引男人?  ...... 226

情侣同床睡觉之间的距离可反映出情感状态?  ...... 227

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不易?  ...... 228

女孩为什么喜欢手拉手?  ...... 229

为什么女生有“体香”?  ...... 230

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 231

失恋时疯狂购物能缓解悲伤吗?  ...... 232

男人的性行为符合“公鸡效应”?  ...... 234

照相越爱笑,婚姻越幸福?  ...... 235

丈夫干家务越多离婚率越高?  ...... 236

光棍节是怎么来的?  ...... 237

相亲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  ...... 238

为什么女大学生“恨嫁”?  ...... 239

抢婚是怎么一回事?  ...... 240

婚后为何要“回娘”家?  ...... 241

什么是“群婚”?  ...... 242

我国何时确立一夫一妻制?  ...... 243

Part 10 自然/地理知识:遇见未知的世界

鹦鹉能听懂自己的“话”?  ...... 246

海马是爸爸生的?  ...... 248

捅了马蜂窝怎么办?  ...... 250

没有头的蟑螂还能再活九天?  ...... 251

母鸡下蛋后为什么会“咯咯”叫?  ...... 252

牛和羊不吃肉为什么也能长肉?  ...... 253

鸡为什么喜欢吃小石子?  ...... 254

刺猬交配时会不会受伤?  ...... 255

下午摘的玫瑰更娇嫩?  ...... 256

世界上真的有食人花吗?  ...... 257

树上能长出“面包”?  ...... 259

花开的声音能听到?  ...... 260

南极冷,还是北极冷?  ...... 261

“北京时间”并非北京的时间?  ...... 262

日出提早,天气变坏?  ...... 263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真的悬在半空?  ...... 264

罗布泊何以被称为“地球之耳”?  ...... 266

乌尤尼盐沼何以被称为“天空之镜”?  ...... 267

阿联酋的“世界岛”竟是人工岛?  ...... 268

Part 11 体育知识:运动的魅力

为什么跑步会“岔气”?  ...... 270

为什么马拉松赛程不是整数?  ...... 271

为什么网球以“15-30-40”计分?  ...... 272

为什么橄榄球没有成为奥运会项目?  ...... 273

为什么进三球又叫“帽子戏法”?  ...... 275

为什么使用球衣号码?  ...... 276

为什么田径比赛要逆时针跑?  ...... 277

抬高腿真的能消除疲劳吗?  ...... 278

指纹可以预测“体育天赋”?  ...... 279

蝶泳曾被当作蛙泳吗?  ...... 281

赛跑中如何确定到达终点  ...... 283

“黑马”最初指的也不是马?  ...... 284

Part 12 人物知识: 名人故事,大长见识

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娶一个老婆?  ...... 286

为何刘贺只做了27天的皇帝?  ...... 287

为何唐高宗被后人认为“窝囊”?  ...... 288

为何杨贵妃未被封后?  ...... 289

和尚皇帝梁武帝真是被活活饿死的吗?  ...... 290

为何曹操终生都未称帝?  ...... 291

妲己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战利品”?  ...... 292

权臣严嵩是贤臣还是奸臣?  ...... 293

谁是贝多芬心中的“爱丽丝”?  ...... 294

罗斯福为什么又叫“泰迪”总统?  ...... 295

玛丽莲·梦露的头发真的是金色的吗?  ...... 296

戴高乐真是越狱高手吗?  ...... 297

贝多芬的头发为什么总是乱蓬蓬的?  ...... 298

张飞真是个“大老粗”吗?  ...... 299

富兰克林风筝引雷实验是骗局吗?  ...... 300

罗斯福的左眼是被人弄瞎的吗?  ...... 301

拿破仑战败是因为得了痔疮吗?  ...... 302

最差人品是牛顿?  ...... 304

爱因斯坦差点当总统?  ...... 306

只有慈禧才叫“老佛爷”吗?  ...... 308

法老王图坦卡门的死是谋杀吗?  ...... 309

宋之问为了一首诗杀了外甥?  ...... 310

尼古拉·特斯拉是“科学怪人”的鼻祖吗?  ...... 312

Part 13 神秘知识:让你大开眼界的奇闻逸事

为什么中国人崇拜数字?  ...... 316

塔罗牌占卜是心理学吗?  ...... 318

五行与医学有关系吗?  ...... 320

十二生肖来自民间历法吗?  ...... 322

胎记是前世的印记吗?  ...... 324

本命年为什么要系红腰带?  ...... 326

催眠术能治病吗?  ...... 328

日本忍术是怎么修炼成的?   ...... 330

瑜伽和冥想有什么关系?  ...... 332

美人鱼是一种什么鱼?  ...... 334


精彩书摘

站着累还是走路累?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感觉:虽然站立不动,可身体比走路的时候还要感到疲惫。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秘密,处于站立不动的状态时,人体的重量全部被脚底板承受,造成脚掌肌肉在重压之下变形,血液流得不畅通,导致整条腿的血液循环速度减缓,其中脚掌是最累的。时间久了将产生压痛感以及因为供血较少带来的疲劳感,随着时间推移腿将产生麻木感。

但是在人们走路过程中,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条腿承接重量,另一条腿处于放松的状态。因此,行走时身体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行走—松弛—行走—松弛”的状态,所以走路要比站着舒服得多。

同时,一些研究证明,和双手平时摇摆相对应,“脚动手不动”身体会多消耗12%的能量;手脚同一方向移动,会多消耗26%的能量。通过这些数据得知,以正常的姿势行走最舒服。



为什么方便面都是“卷发”?

方便面被称作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发明之一,由于它吃起来方便简单,很快就在世界范围打开了市场。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方便面从开始生产一直到现在都是“卷发”的设计,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方便面之所以要叫方便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波浪线的设计要比直线的设计更加不易折断,而且波浪线在垂直方向上远比直线承接的重量大。同时,波浪线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压缩内部空间,节省出大量的空间,携带也更加便利,节约了资源。在我们吃面的时候,不管你使用叉子还是使用筷子,弯曲的波浪设计比直线要方便得多。如果是直线的设计,容易滑落,但是波浪线就方便多了。另一方面,波浪卷的面条,可以充分地和热水接触,让面条对汤水的吸收达到极致,充分满足我们的味觉需求。

在方便面面饼制作的过程中,有蒸煮这个步骤。如果面条是直的,面条之间会不断地交叉叠加,蒸煮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增长,同时蒸煮过程中面条非常容易粘在一起。但是弯曲的面条,中间有很多的空隙,非常方便蒸气均匀地分布。另一方面,在面条的油炸过程中,卷曲的面条能够与油充分接触,提高了相应的油炸效率。

在吃面时,卷曲的泡面更容易熟,卷曲面条接触面积大,吸水效率高。人们对泡面的等待时间也就是三分钟左右,如果超过了三分钟那么人们的耐心就会下降,所以厂商在制作时会把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



打喷嚏时会闭眼睛?

打喷嚏时为什么习惯性地闭上双眼,这是一个极其有趣的事情。

打喷嚏属于人体自身的一类防御性呼吸反射,打喷嚏过程中,脸部的几百块肌肉都将获得充分的放松。然后,双眼将自然而然地关闭。打喷嚏以深吸气为起点,接着膈肌猛地收缩,产生一阵极其有力道的呼气动作,这个过程中,人的嘴巴会张开,一阵气体将由口鼻喷射,因此将一阵一阵地打喷嚏。

一方面,打喷嚏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能量把气体驱逐出来,肺里面、口腔里面、鼻腔里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此强大的压力能够让喷出的气流达到160千米/小时的速度,达到三四米远。假设这种情况下你的双眼是睁开的,那么喷嚏的强大压力将有很大的概率使泪腺管受创,更甚者可能造成视神经损伤。因此,为了保护极其脆弱的双眼,在人类的这段进化期间,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种保护性的本能。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膈肌与肋肌这些呼吸肌要猛地强烈震动,颈部、脸部、额部这些肌肉都将要缩紧,这一过程导致双眼闭合的眼轮匝肌同时收缩,由于它和面部肌肉一起以面神经为支柱,就自然而然地闭上眼睛。打喷嚏时神经系统需要彻底集中,只有这样才可能进行一系列打喷嚏活动,而且闭上双眼还能够降低外面环境的打扰。如果在你就要打喷嚏时,一个人拍你或者做出扰乱你的其他动作,这个喷嚏失败率会极高。



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如果你在教室里上课,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个同学打哈欠,他周围的人很会就会开始接二连三地打哈欠,你可能也会忍不住要痛痛快快地来上一个。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呢?

生物学家的观点是,人在打哈欠过程中,大脑急切需要得到氧气补充,打哈欠就证明你的大脑已经缺氧了。而它“传染”的原因是,处于房间的所有人或许那一段时间大脑都需要氧气来补充。

当然,打哈欠“传染”最主要的还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和看到别人吃饭自己也会产生饥饿感一样。在我们注意到身边的人捂着嘴打哈欠时,自己会同样产生疲倦感,渴望借助打哈欠来提升精神,事实上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困倦感。

根据一项调研得知,大部分对打哈欠几乎没有抵抗力,极其容易被人“传染”的人,也经常习惯性地把自己假想为别人。调研时志愿者们首先看了一个有关打哈欠的片段,最后有40%左右的志愿者都开始打哈欠。然后调研人员立刻对他们展开移情能力调查,最后结果表明这些人得分又是极其高。他们不但对于打哈欠没有抵抗力,在浏览视频时对里面的情景也没有太多抵抗力。

打哈欠是人自然而然的一种表现,使人们想要保持头脑清醒,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扰乱。



为什么皮肤会“冻”得发紫?

在冬天天气非常冷的时候,我们站在室外,时间长了,脸上或者手上都被冻得发紫,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血丝指的是脸上的毛细血管扩大而造成的一种皮肤状态,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大以后能够让脸上展示一种“红脸”的状态,这样的人在冬天很容易就会脸色发紫。因为毛细血管张开后,在寒冷的空气里被冻,无法闭合,血液的流通被阻塞,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的血斑,皮肤就会呈现紫色。

毛细血管较为正常的人会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暴露在空气里的皮肤被寒冷的空气刺激,时间久了,皮下小动脉出现痉挛收缩。形成血液瘀滞,造成一些组织缺氧,致使组织细胞被损害。损害刚开始是像蚕豆或指盖一样的紫红色肿块或硬结,周围都是红色,中间青紫,非常对称地从四肢的远端开始,在手背和手指伸侧、足缘和足趾伸侧、下肢、脸庞、耳郭这些地方最多。具体表现为身体的这些部位有胀痛感,瘙痒,碰到热水或者温度升高更加严重。

被寒冷空气侵袭后,被冻的皮肤会变得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等。这些症状会持续1~2个月,一直到天气转暖才可以好,部分患者在新的冬天到来时,将会在以前的位置又一次复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冻疮。中医解释是,冻疮是因为暴露皮肤无法抵御寒冷、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变缓停止。此外,还和患者体质不好,不耐寒冷和缺少运动及过度劳累这些因素有关。潮湿能够提高体表散热速度,所以手足多汗的人也容易出现冻疮。


为什么蚊帐是白色的?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所用的蚊帐大多是白色、粉色这些比较浅的颜色,而黑色非常少见。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用浅色蚊帐呢?

蚊帐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长的历史,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不同形状和不同材料的蚊帐,蚊帐的功能也不仅仅是限制在防蚊子上,还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但是在某一段时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蚊帐陷入了一定的困境。目前随着蚊帐材质以及外观的改良,还有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蚊帐又重新“热”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蚊帐好呢?这些是人们所关心的。

现在市场上大多是浅色蚊帐,不是因为黑色生产不出来,而是另有原因。蚊子这个生物非常奇怪,它总是喜欢藏在隐蔽的地方,比如黑暗的角落。大部分的蚊子很少在白天咬人,原因就是蚊子害怕光线。如果使用一个黑色的蚊帐,蚊子都聚集过来,见到一点空隙就会飞进来吸血,那么蚊帐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如果蚊子飞进蚊帐里,在浅色的蚊帐中,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蚊子的位置,但是黑色的蚊帐让蚊子和它融为一体了,再想逮到蚊子就变得困难多了。

现在的市场上,白色等浅颜色更容易和家里的装修融合在一起,显得清新,让人心里感觉到凉爽。太浓的颜色会让人觉得压抑,感觉原本就热的天更加热了。



什么颜色的汽车最安全?

根据有关的科学研究发现,车主在选购汽车时,会挑选哪一类颜色的车,这些和车主职业、性格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可是汽车的颜色还与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澳大利亚的相关调查机构就汽车颜色以及交通事故做了相应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撞车等交通事故和汽车的颜色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在汽车遇见紧急危险时,一些车会减少最终的肇事率,但是一些车则会提高肇事率发生。深色的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远高于明亮的汽车,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汽车的颜色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颜色能够区别为亮色和暗色两大类。而且,白色、红色、黄色这些亮色的视觉效果要远远好过暗色。这是由于有区别度的颜色让相同的面积产生了大小相差的感觉。亮色的车会让人感觉稍大,具有膨胀性质,被称为膨胀色。但是相反的,暗色这类收缩色则让人感觉比较小、模糊,特别是黄昏以及阴雨蒙蒙时,不太引起人们注意,所以暗色车辆事故率较高。

第二,颜色具有进退的特点,就是人们说的前进色以及后退色。亮色会让人感觉离自己近一些,属于前进色。但是暗色看上去相对较远,属于后退色。前进色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后退色,让人感觉稍微近一点,车主会较早察觉到危险的到来。

那么,到底应该选择什么颜色的车呢?有些人感觉应该是红色,原因是红色更加吸引人。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开着红色的车上路,并非是最安全的。原因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行程之后,红色将影响驾驶员对颜色较淡事物的观察,很容易导致司机视觉疲劳。科学研究者在对1000多辆不同颜色的汽车进行调查以后发现,白色对于光线反射率更高、易于识别,属于最佳的选择,安全性最佳,事故率也最低。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奇妙回响》 夜空,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探索与遐想的永恒画布。当我们仰望那片深邃的墨色,点缀着亿万星辰的璀璨,心中涌起的,是关于宇宙起源、生命演化以及我们自身在浩瀚星海中位置的无限疑问。《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奇妙回响》,正是一次深入这场宇宙宏大叙事的旅程,它并非罗列枯燥的科学数据,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去聆听那些关于宇宙最古老、最神秘的低语。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哲学与科学交织的探险手记。作者怀揣着对宇宙的敬畏之心,从最基础的物理定律出发,层层剥开宇宙的面纱,展现其令人惊叹的秩序与混沌并存的美感。我们从大爆炸的奇点开始,窥探宇宙如何在转瞬之间膨胀为今日这般庞大,能量如何转化为物质,而基本的粒子又如何构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但这并非故事的终点,而是宏伟篇章的开端。 本书将深入探讨恒星的生命周期。从炽热的星云中孕育出第一批闪耀的星辰,到它们经历漫长而壮丽的燃烧,直至最终以超新星的爆发将生命馈赠给宇宙,抑或是安静地走向白矮星的黄昏。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恒星的差异,它们各自的“命运”,以及它们在我们化学构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可能是在遥远的恒星核心深处熔炼而成,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屏息的宇宙浪漫故事。 而当恒星燃烧殆尽,宇宙的故事并未结束。黑洞,这些宇宙中最神秘、最极端的引力陷阱,将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焦点。我们不仅会解释黑洞的形成机制,它们的视界,以及我们目前对事件视界内物理学的理解,更会深入探讨黑洞在星系演化中所起到的作用。想象一下,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暗之物,却可能是在塑造巨大星系结构的幕后推手,这种悖论性的力量,正是宇宙令人着迷之处。作者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难以想象的概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 本书并非止步于物质的构成与星体的运行,它将触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可能性。从地球生命诞生的苛刻条件,到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适应,我们将思考生命存在的普适性。通过对外星生命搜寻的最新进展,如系外行星的大量发现、SETI项目的努力,以及对“宜居带”的探讨,本书将激发读者对外星文明的无限遐想,并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独特性与渺小。 更进一步,本书将引导读者去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会继续膨胀直至寂灭,还是会陷入一场“大挤压”?亦或是经历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循环?对宇宙学模型的最新研究,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谜团,将一一呈现。这些不可见的“力量”如何塑造了宇宙的现在与未来,它们的存在又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的直观认知,都将在书中得到深入浅出的解读。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奇妙回响》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鼓励读者保持好奇心,拥抱未知,并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身与世界。书中对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关键人物的探索历程的穿插,将使科学的进步过程更加鲜活,让读者体会到人类智慧的闪光。 本书旨在点燃读者内心深处对宇宙的探索热情,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海之中,感受星辰的脉搏,聆听宇宙的呼吸。它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关于宇宙的“终极答案”,而是为了提出更多值得深思的“终极问题”。通过理解宇宙的宏大与精妙,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在其中应有的位置。 《星辰的低语:宇宙深处的奇妙回响》,是一次邀请,邀请每一位读者,暂时放下眼前的琐事,将目光投向那片无垠的苍穹,与古老的光芒对话,与未知的奥秘共舞。它将带领你,在一次深刻的精神遨游中,重新认识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宇宙,感受那份来自星辰深处的,永恒而迷人的回响。这本书,将是你通往理解宇宙,乃至理解自身的一扇崭新而充满启迪的窗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深蓝色纸张,触感非常舒服,就像冬日里包裹着自己的那条厚实羊绒围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对“冷门知识”这类题材兴趣不算特别浓厚,但看到这个封面,那种沉静而又蕴含深意的设计感,让我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些什么“宝藏”。内页的纸张选用了略微偏黄的米白色,既保护了视力,又给整体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一种复古的质感。排版方面,作者显然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许多知识点旁配有手绘风格的插图,那些线条简洁却寓意深远的小图,完美地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那种精心打磨的程度,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光是翻阅这些页面,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散发出的那种低调的、内敛的美感,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静心沉思的角落。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比我想象的要稍高一些,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的消遣读物。它要求读者保持一定的专注度和背景知识的联想能力。有那么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去查阅作者提到的某个专业术语或者某个历史名词的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他想要表达的那个精妙的转折点。但这种“微小的挫折感”反而成了我继续读下去的动力。它不是那种被动接受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需要主动参与的智力互动。作者的语气总是保持着一种冷静的、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但他的选择和措辞又极其的精准,没有丝毫的冗余。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那个复杂的知识链条时,那种成就感是即时反馈的,比直接被告知答案要来得更深刻、更持久。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置的智力迷宫,而作者是那个高明的引导者。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冷门”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很多科普读物里的冷知识,要么是故作高深,要么是流于表面,让人读完后只觉得“哦,知道了”,然后迅速遗忘。但这本书里的内容,却有一种奇特的“粘性”。它不追求知识的广度,而是深挖每一个选定主题的根源和演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服饰纽扣材质演变的那个章节,它从一个微小的物件入手,层层剥开,牵扯出了当时的贸易路线、矿产资源分布,甚至是阶层之间的微妙博弈。作者的思考路径非常开阔,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物,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宏大而复杂的历史逻辑。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普及,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精神按摩”。它不像那些贩卖焦虑的畅销书那样,让你读完后感觉时间紧迫,非得马上做点什么。相反,它给予了我一种难得的心灵慰藉。它用那些不为人知、却又真实存在于世界上的奇特事实,拓宽了我对“可能性”的想象空间。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常常飘得很远,去想象那些古老仪式、那些失传工艺、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幽默瞬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在于让你成为一个更有趣的、对世界保持着永恒好奇心的人。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其实是由无数个被我们忽略的、精巧的“例外”和“奇观”共同构筑而成的。合上书本时,世界在你眼中似乎没有改变,但你观察它的方式,却已经被悄然重塑了。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初体验,说实话,我有点被作者的叙事节奏给“忽悠”住了。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干巴巴的知识点罗列,像一本工具书那样乏味,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犄角旮旯里的信息,串联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比如,他谈论某个古代建筑的某个奇怪结构时,绝不是简单地描述其功能,而是会娓娓道来当时社会环境、工匠的心理,甚至那结构背后可能隐藏的某种哲学思考。这种叙事手法,让原本冰冷的“知识”一下子有了“体温”。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细节,然后立刻转入下一个话题,让你根本来不及消化前一个震撼,就被下一个新奇的点子勾住了。这种高密度的信息轰炸,但又包裹在柔和的文学外衣之下,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险的刺激感,仿佛自己是一个刚刚发现失落文明的考古学家,每翻过一页,都意味着揭开了一个新的谜团。

评分

六一八优惠购买的。物流强?

评分

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好吃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有趣

评分

书不错,里面的内容真坑爹。

评分

书很好看,也挺厚,内容涉及广,好评

评分

京东送货上门 东西不错

评分

很好,价格也便宜

评分

很有意思的冷门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