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新东方 2018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静 著
图书标签:
  • 考研英语
  • 新东方
  • 翻译
  • 英语学习
  • 英语辅导
  • 英语语法
  • 词汇
  • 阅读理解
  • 写作
  • 2018考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519302573
版次:2
商品编码:12134806
品牌:新东方(XDF.CN)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页
字数:45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是北京新东方学校考研英语名师、考研英语翻译首席主讲唐静老师的代表作,上市十余年,数次改版,畅销不衰。他在书中独创性地提出了“拆分+组合”的翻译方法,提高了翻译的可操作性,把艰涩的英语切换成简单的中文,让成千上万的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考研翻译的规律和方法。
  本书首先讲解翻译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之后运用“拆分+组合”的翻译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1997-2017年考研翻译真题的难点和应对策略,提供了详尽的解析和全文参考译文;本书还分析讲解了考研英语(二)的答题技巧,对2010-2017年考研英语(二)的真题进行了剖析,附全文参考译文,并提供了五套模拟试题,使参加英语(一)和英语(二)的考生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考生系统掌握翻译知识,从容应对考研翻译,是取得考研英语高分的理想参考用书。
  全书真题原文均配有外教录音,英音朗读,纯正地道,登录封面提供的下载链接或扫描封底的二维码即可下载或在线试听,有助于考生边听音,边理解,再翻译,符合输入—理解—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本书附赠1990-1996年考研英语(一)的翻译真题解析PDF版及180元新东方在线考研辅导课程。

作者简介

  唐静,新东方功勋教师,思雅达翻译社董事长,原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拥有丰富的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经验,以笔译实践见长。在新东方工作十余年,培训学员达百万人次。主要作品有:《新东方双语书话译丛》、《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和《考研英语(二)高分翻译》。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考研翻译基础知识 1
第一节、考研翻译简介 /2
第二节、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 /4
第三节、翻译的基本过程 /7
第四节、考研翻译解题的核心策略——拆分与组合 /9
第二章 翻译技巧:词法翻译法 15
第一节、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16
第二节、词性转换 /21
第三节、增词法 /26
第四节、省略法 /30
第五节、重复法 /34
第六节、数词的翻译 /38
第三章 翻译技巧:句法翻译法 45
第一节、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46
第二节、定语从句的翻译 /49
第三节、状语从句的翻译 /53
第四节、被动语态的翻译 /57
第五节、否定结构的翻译 /61
第六节、比较结构的翻译 /68
第七节、强调结构的翻译 /72
第八节、插入结构的翻译 /74
第四章 1997—2017年考研英译汉真题解析 79
1997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80
1998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89
1999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98
2000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07
2001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16
2002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26
2003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34
2004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41
2005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50
2006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57
2007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66
2008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73
2009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80
2010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87
2011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195
2012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202
2013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209
2014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218
2015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224
2016年英译汉试题及详解 /231
2017年汉译英试题及详解 /237
第五章 英语(二)英译汉突破方法与逐句精解 245
第一节、英语(二)翻译简介 /246
第二节、英语(二)英译汉突破方法 /247
第三节、2010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52
第四节、2011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60
第五节、2012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66
第六节、2013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72
第七节、2014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78
第八节、2015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85
第九节、2016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91
第十节、2017年英译汉真题逐句精解 /297
第十一节、英语(二)英译汉模拟试题 /303
第六章 参考译文 307
第一节、1997—2017年英译汉真题全文参考译文 /308
第二节、英语(二)翻译模拟试题全文参考译文 /321
参考书目 /323

前言/序言

  自序
  决定了,就不会害怕
  读书,给我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教书,给我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但是,写书,让我感到有些煎熬,有些痛苦,有些迷茫,有些惶恐,有些害怕。后来,出版社的朋友告诉我,我的这本《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暑假在北京地区已经售罄;多次加印后,仍有北京的学生告诉我买不到本书,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现在,这本书再版,我增加了2017年的考研翻译真题、答案和全文译文,并修订了书中的一些错误。在此感谢所有给我指正错误的考生,你们反馈的书中的一些错误,我都一一改正了;感谢所有给我建议的考生,你们提出的建议,我都认真考虑并酌情采用了;感谢所有使用这本书的考生,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一直被你们感动着,并在感动中继续前进。
  着手写这本书是在2004年的春天,当时我给自己订了个计划:每天写几个翻译真题的句子分析,用半年的时间将其全部写完;然后再用一点时间整理各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样估算下来,一年的时间就足以完成这本书了。可我没有想到的是,每天授课之余,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书上,竟然拖拖拉拉地写了一年。直到次年1月,在出版社再三的“威逼利诱”下,我坚持每天晚上3点以后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又这样苦熬了近3个月,终于完成了大部分内容。可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在3月20日的晚上,我上完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弄了点面条吃完后,急忙打开电脑,准备对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做一次整理,第二天交给出版社去审查、校对。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我的电脑黑屏了,只有蓝色的电脑指示灯在闪烁。我是个电脑白痴,以为这台电脑用了4年都没出过一点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大吧,最多是电脑屏幕和主机的连接线有些松动。这样一想,我就不怎么担心了。反正书已经基本完成了,3个月都没有睡个好觉,就让自己休息一下吧。于是我拔了电源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到了售后服务店。一进门,服务人员的热情让我又轻松了很多。我美美地坐在沙发上,边喝水边看着他把我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屏幕上依然看不到一个字。服务人员把一张不知是什么的光盘放进了光驱里,两分钟不到,他就遗憾地告诉我:“你电脑的硬盘坏掉了。”听了他的话,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因为,我的电脑没有软驱,4年来也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所以我根本没有备份的习惯。而那只有不到10G的硬盘里面,装着我所有的备课材料和书稿!我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问他我该怎么办。服务人员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硬盘取出来放到硬盘盒里,到别的电脑上看能不能打开。在恍恍惚惚中,我抱着被大卸八块的电脑,打了个车,匆忙赶往北京著名的海龙电子城。到了那儿,从一层跑到三层,没有人能帮我打开硬盘。后来,我又抱着一线希望跑到海龙后面的鼎好电子城,从一层跑到三层,还是没人能帮我打开硬盘。我就这样跑了一整天,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度担心、极度焦虑、极度恐惧的状态中。
  我记得更清楚的是,3月21号海龙电子城在搞装修,晚上6点半就关门了。鼎好电子城是晚上9点半才停止营业。一整天,我失魂落魄地一个一个柜台去问,一个一个柜台去试,到了晚上8点多,在鼎好三层角落里一个编号是3055的柜台前,我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好心的服务人员说:“要不你把硬盘先留在这里,我回去找人试试帮你恢复一下硬盘上的数据。”我终于看到了一点点曙光。我把硬盘留在那儿,从鼎好电子城出来,竟然一个人摇摇晃晃地走到了学院南路,回到了我的小屋里。
  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得自己快要发疯了。3月的北京,凌晨4点多天就开始发白了。我决定出门走走,不能再想书的事情,否则肯定会精神失常。大清早,街上还没有几个人,我游荡在学院南路上,偶尔碰到一个清洁工人,感觉他好快乐,至少比我快乐。我走了近一个小时,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了四通桥的下面——无意识中,我走的是去鼎好电子城的路。可是那里还没开始营业。我站在十字路口,感到非常无助,不知该往什么地方去,心里满是担心和害怕。突然,我看到不远处人民大学的一群老教授正在上车准备去香山。我想,我也去香山吧,不再想书稿的事情了。于是我打上一辆出租车,直奔香山而去。一路上,天越来越亮,空气也越来越清新。到了香山脚下,我下了车,独自向山顶爬去。想想自己来北京已经两年多了,北京的著名景点——长城、颐和园、香山、故宫等,竟然一个都没去游玩过,在忙忙碌碌中,真不知自己是怎么在煎熬中生活的。我一边向上爬,一边考虑自己该怎么办,而香山清凉的空气也让我慢慢释然了,甚至多了一点惬意——其实我的生活还是忙碌而充实、快乐而幸福的。当我登上山顶,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朝霞满天,我豁然开朗,于是暗下决心:重写那本书吧,或许这一次会写得更好。决定了,我就不再担心,不再犹豫,更不再害怕了。等我回到山脚下,鼎好电子城的那位朋友打来电话说:硬盘恢复了!
  后来,这本书出版了,脱销了,加印了,又脱销了。我感到了些许的欣慰。但是,我想分享给所有考生的不仅是硬盘恢复后的喜悦,更不是看到自己的书畅销的兴奋。除此之外,有更多。
  我深知,我们每一个考生,乃至每一个人,都有煎熬、痛苦、迷茫、惶恐或者害怕的时候。想考研的,有的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考研,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英语可以吗,政治能行吗,专业功底好吗;想出国的,有的不知道要去哪个国家,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英语可以吗,父母支持吗,以后好找工作吗;想找工作的,有的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找工作,能找到什么工作,能挣多少钱,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所有这些担心和害怕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些灰暗。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在担心、在害怕,这说明你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你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决定,为你的前途做一个决定。决定了,就有了一个直接的选择取向;决定了,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就有了一个人生的导航方向;决定了,就不会担心;决定了,就不会害怕!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决定去爬一座山,无论有多么艰难,也必定能够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辉煌成功!
  唐?静
  前言
  英汉翻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它不但需要译者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还需要译者能够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地转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的英汉翻译,则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相当复杂的英语句子翻译成准确而通顺的汉语。这常常使一个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翻译训练的非英语专业的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但激烈的入学考试所带来的竞争,又让广大的考生无处可逃。
  我编写这本考研翻译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考生进行最为有效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攻克翻译难关,从而顺利地通过考试,获得高分。已经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考生可以借此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强化自己的英语能力;而那些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捉襟见肘的考生,则能够在翻译训练中巩固自己的英语基本功,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下面分别从这本书的编写特色和编写体例方面加以说明。
  一、编写特色
  这本书是翻译教学的产物。在多年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课堂上,在新东方的翻译教学课堂上,我曾经无数次地把考研翻译的文章和句子进行剖析、讲解、归纳、整理,并不断地调整,使之系统化、合理化、简单化。同时,很多新东方学生反馈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让我能把翻译课上得更加精彩,从而进一步完善我提出的翻译解题策略。具体说来,这本书有如下特色:
  1.独创性地提出了拆分与组合的翻译方法
  我从分析翻译过程着手,把英语和汉语的整个转化过程简化为两个步骤——拆分和组合。因为,考研翻译的句子都是长难句,理解长难句就已经很困难,要翻译长难句则是难上加难。但是,由于英语这门语言本身具有非常严密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语法连接点来把考研翻译的句子拆分成简短的翻译单位,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如果再利用汉语习惯把理解后的这些翻译单位组合起来,那就顺利地实现了整个翻译过程。这种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实用的翻译方法,无疑提高了翻译的可操作性,让广大考生能迅速掌握考研翻译的方法。
  2.句子拆分的结果重合考研翻译的考点
  由于考研翻译的评分所需,考研翻译的句子常常要在评分标准下被拆分成几个部分,以便对主观的试题进行客观的评分。而评分标准中拆分句子的方法,也几乎和我所提出的拆分点重合。正因为如此,拆分与组合的翻译方法也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解决考研翻译难点的突破口。
  3.重视翻译系统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诚然,任何英语知识和技巧都不能在一夜之间掌握,翻译更是如此。所以,本书从基本的什么是翻译着手,讲到怎么做翻译;从词法翻译讲到句法翻译,并辅以大量的翻译练习——从1997年到2017年共21年的考研翻译真题共105个句子(所有的篇章都附有全文翻译)。这样,既可以让广大考生掌握系统的翻译知识,同时又能在高质量的翻译练习中获得自信,从容地走进考场。
  二、编写体例
  这本《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成书于2005年。感谢各位考生的厚爱,这么多年来,每年都还有数万名同学在使用这本书,并一直有人通过邮件、微博、博客及微信等各种途径和我交流,讨论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使用这本书的心得,说说准备考研英语过程中的苦乐。但是,我自己知道,这本书中的瑕疵不少。翻译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过程,写书更是一个逐字在电脑上敲打的痛苦思维的过程,有时候明明知道白纸黑字印刷出来之后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自己就是不敢去面对。这一次,我觉得是时候好好处理一下其中的问题了。
  此次修订后,全书体例说明如下: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讲解考研翻译的基础知识,从考研翻译大纲和试卷分析开始,让考生明白什么是翻译,什么是考研翻译,并弄清翻译的标准和方法。本章还对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归纳,让考生一开始就明白该怎样进行翻译练习,并让考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把这种最简单的解题步骤运用得更加灵活,从而在考试时达到“出神入化”的翻译水平。
  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讲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包括词法翻译法和句法翻译法。考生一直感到害怕的“单词不够用,所以做不好翻译”的问题,可以从词义选择和引申等翻译技巧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所有的翻译技巧都用最经典的翻译例句来支撑,并且,所有的例句翻译都尽量做到简单明了,易于接受。
  第四章对1997年到2017年所有的考研翻译真题进行了逐一讲解。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对所有的句子逐一剖析,包括句子拆分、词汇讲解以及如何用汉语习惯和翻译技巧组合成准确通顺的汉语译文。建议考生在看讲解之前,自己先动手翻译一遍,这样,可以迅速地巩固前面所学到的翻译技巧,掌握翻译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第五章是新增的英语(二)英译汉部分的讲解。自从2010年设立专业硕士英语(二)的考试题以来,很多同学抱怨说市面上没有一本书仔细讲解过英语(二)的翻译。这一次,我把原来的第五章“难句翻译练习”删除,变成英语(二)英译汉的讲解。考虑到部分备考英语(二)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讲解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先逐字对译,然后再分析如何选词,如何用汉语来引申,如何调整译文顺序,如何使用翻译技巧来把句子翻译得更流畅、更通顺。正因如此,这一部分也适合英语(一)的考生中基础有待提高的同学。最好是在看完本书第二章的词法翻译技巧和第三章的句法翻译技巧之后,直接来看第五章。
  删除了原第六章“考研翻译模拟试题”和第八章“考研翻译评分细则”。原第六章的模拟试题当然是写给考英语(一)的同学的。但是考虑到英语(一)的真题部分已经有了21年的真题、21篇文章、105个长难句,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长难句的翻译,应付考研翻译已经绰绰有余了,故斟酌再三,决定将这一章删除。
  原第七章“参考译文”递补为第六章,1997至2017年共21年的翻译试题和英语(二)翻译模拟试题的全文译文都可以在本章中找到。
  三、本书使用方法
  参加英语(一)和英语(二)的考生都可以先看看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最好是快速看完。在看这三章的时候,碰到翻译例句,最好是先把下面的译文挡住,迅速思考一下自己会怎么翻译,然后再看参考译文,体会其中提及的翻译技巧。
  看完前三章,考英语(二)的考生就需要去看第五章了;而考英语(一)的考生也可以先看第五章,再看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四章的真题,应该采用“做、改、对、记”这四个步骤进行:
  1.做!做!做!
  模考!不可以查词典!不可以看参考译文!根据考试的时间,大概要用四分钟左右翻译完一句话。注意,一定要写出答案来,而不是在心里想“嗯,这句话我大概知道怎么翻译”。想的结果和动手写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切记,要动手!
  2.改。
  修改译文,自我修改。在这一步还是不可以看参考译文,但是可以查词典,可以看看这句话下面的“拆分”和“单词讲解”。看“拆分”,可以大概弄清这个句子的修饰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己刚才进行模考的时候,是否把握住了这个句子的结构;看“单词讲解”,可以基本弄清这个句子中某一个单词的意思,大概了解选择哪个词翻译最合适。
  这个修改的过程,才是真正提高自己翻译能力的过程,一定要多看英语,多揣摩英语句子中单词的细微意思,还要多读自己的译文,看看有没有准确通顺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3.对。
  对答案。看参考译文,看我对这个句子翻译思路的讲解。尤其是“组合”部分,一定要仔细看,体会翻译的思路。更为关键的是,还要核对自己修改之后的译文,发现自己的优劣势。也不要太迷信我给出的参考译文,说不定你的译文比我的好很多。
  当然,也要发现自己的错误,弄清自己的译文错在哪里。一般来说,考研翻译的错误有两种:其一,词汇错。要弄清是生词没有掌握,是多义词没有掌握,还是词组没有掌握。其二,结构错。要弄清是什么结构错误了,是哪个词导致的错误,又是什么样的结构没有看清。
  对答案这一步也是提高自己翻译能力非常重要的一步。
  4.记。
  记结果。多复习,记住句子中的单词、词组、句型结构和涉及的翻译技巧。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背诵一下这个英语句子。
  我深知这本书中还有不少地方是有待完善的,我水平有限,但是用心良苦。书中如有疏漏甚至错讹之处,请广大考生和英语专家指正。
  最后,我要感谢新东方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总经理周雷老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和教学中给我的极大帮助,感恩在心,深深致谢;还要感谢范猛老师在教学上给我的帮助;感谢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本书的编辑和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协助。
  最深的感谢要送给我在新东方的所有学生,是你们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和源泉,也是你们在课堂和课后的反馈给了我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祝你们能够顺利地通过所有的考试,迈向更加辉煌的人生!
  唐静


驾驭英语翻译的艺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 本书旨在为致力于提升英语翻译能力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富有逻辑的思维框架,以应对各类翻译挑战,尤其侧重于复杂句式和长难句的精准传达。我们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词汇表或语法规则的罗列,而是致力于剖析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构与重构的方法论,帮助您掌握“化繁为简,见木思林”的翻译艺术。 一、 理解翻译的本质:信息传递与文化桥梁 翻译绝非简单的词语替换,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它要求译者深入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语境信息、作者意图,并在此基础上,用目标语言将其准确、自然地重新表达出来。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仅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更能触及原文的情感、风格,甚至引发目标语读者与原文作者的情感共鸣。我们强调,翻译是一种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以跨文化交流为使命的智慧活动。 二、 剖析翻译难点:系统性认知与有效应对 在英语翻译中,读者常常会遇到诸如长句、复合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倒装句、省略句、代词指代不明、习语与固定搭配的误译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难点往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使得句意晦涩,理解困难。 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它将这些零散的难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拆分与组合”的翻译策略。我们认为,任何复杂的翻译问题,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更易于处理的单元,然后通过有逻辑的组合,最终重构为流畅、准确的目标语表达。 三、 “拆分”的艺术:洞悉结构,剥离迷雾 “拆分”是翻译的第一步,其核心在于对源语言句子结构的深度洞察。我们鼓励读者跳出对单个词语的纠结,转而关注句子整体的逻辑关系和骨架。 主干与枝叶的辨识: 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都拥有一个核心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依附于主干的各种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同位语等)。“拆分”的第一要务就是准确识别出句子的主干,将复杂的句子简化为一个基础的句型。例如,一个由多个从句组成的复杂长句,我们可以先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明确其最核心的动作或状态,再逐步分析各个从句的功能及其与主句的关系。 从句的类型与功能分析: 英语中各类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是造成句子复杂化的重要原因。我们需要掌握各类从句的引导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充当主语、宾语、表语,修饰名词,或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通过对从句的逐一分析,我们可以剥离修饰性的信息,聚焦于句子的核心逻辑。 短语的整合与辨析: 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在句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修饰或补充作用。在“拆分”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将这些短语视为一个整体,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含义,以及它们与句子其他部分的逻辑关系。有时,一个看似冗长的短语,其实承载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进行精准的解读。 指代关系的梳理: 代词、指示词等在长句中常常指代前文的某个名词或短语。在“拆分”时,必须准确梳理这些指代关系,弄清“它”指代的是什么,才能确保后续的理解不出现偏差。 四、 “组合”的智慧:逻辑重塑,流畅表达 在成功“拆分”句子,理清其结构与逻辑后,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如何在目标语言(中文)中进行“组合”,使其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实现流畅自然的过渡。 语序调整的艺术: 中文与英文的语序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文中位于名词之前的形容词,在中文中可能需要后置;英文中放在句子开头的状语,中文中则可以灵活安排。在“组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中文的语序习惯,对拆分后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重排。 句式转换的灵活性: 英语的被动语态在中文中常常可以转换为主动语态,以增强句子的生动性和简洁性。虚拟语气的表达,需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中文表达方式,如“假如…就…”、“要是…的话…”。倒装句的处理,也需要根据中文的习惯,将其恢复为正常的语序。 连词与过渡语的妙用: 英文中的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在中文中并非一一对应。我们需要根据原文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中文连词或过渡语,如“并且”、“然而”、“因此”、“尽管”等,以确保句子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密。 意译与直译的平衡: 有时,过于拘泥于直译,反而会使译文生硬晦涩。在“组合”阶段,我们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运用意译,将原文的含义用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又不能偏离原文的本意。这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对原文深刻的理解。 信息层级的重塑: 复杂的英文句子往往包含多个信息层级。在“组合”时,我们需要根据中文的阅读习惯,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进行区分,突出重点,避免信息堆砌,使译文层次分明。 五、 实践与反思:在模拟中锤炼技巧 本书并非理论的堆砌,而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涵盖了各种类型和难度的句子,并对这些例句的“拆分”与“组合”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读者可以通过模仿、练习,逐步掌握这些翻译技巧。 循序渐进的练习: 我们将练习题按照难度和类型进行划分,让读者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建立信心。 解题思路的引导: 对于每一道练习题,我们不仅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展示了详细的解题思路,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翻译,从而触类旁通。 自我检测与反思: 我们鼓励读者在完成练习后,积极进行自我检测和反思,找出自己在“拆分”或“组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六、 超越技巧:培养翻译家的思维 本书所倡导的“拆分与组合”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翻译技巧,更是一种系统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读者将能够: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如何结构性地阅读英文文本,快速抓住句子的核心信息。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分析、判断、整合信息的能力,使思路更加清晰。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复杂的翻译任务,能够将其分解,逐一击破。 激发创新性表达: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能够更自由、更有效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 本书是您在英语翻译之路上的一次系统性探索。它将引导您从繁杂的细节中抽离,抵达翻译的核心,掌握一种能够应对一切挑战的翻译思维。我们相信,通过掌握这套“拆分与组合”的方法,您将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驾驭英语翻译的艺术,真正成为一位出色的译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拆分与组合”理论,乍一听确实很吸引人,我当时的想法是,能把复杂的英文长难句分解成一个个容易理解的部分,再把这些部分重新组合成流畅的中文译文,听起来简直是神乎其技。但实际阅读下来,才发现这是一种非常“反直觉”的学习方式。它没有直接给你大量的翻译技巧和模板,而是更侧重于培养一种“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我记得书上讲到如何识别主语、谓语、宾语,如何处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基础知识太简单了,但当真正应用到实际的翻译练习中时,才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功底其实非常薄弱。 每一次做题,我都感觉像是在玩一场“侦探游戏”,需要仔细地从句子中寻找线索,分析每个成分的作用,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推断作者的意图。书上的例题很多,但并不是那种“看一遍就会”的,而是需要反复揣摩,反复练习。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中文意思,在书上给出的拆分和组合过程中,会变得异常复杂,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理解错了。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费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虽然这个进步的过程很缓慢,而且充满了挫败感。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翻译方法,确实非常“硬核”。它没有给你任何“捷径”,也没有让你去背诵大量的翻译公式。相反,它要求你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对句子结构的深入理解上。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其他翻译书籍一样,提供很多例句和翻译技巧,看完就能立刻上手。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一个“思维训练营”。书中的“拆分”过程,真的是让你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像拆解零件一样,逐个分析其语法功能和逻辑关系。 这种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还不错,但一到翻译,就显得捉襟见肘。这本书让我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看懂”了意思,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句子是如何构建出这个意思的。每一次练习,都像是对我耐心的考验。我需要反复地阅读讲解,反复地去拆解例句,然后尝试去组合。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中文意思,在书上给出的拆分和组合过程中,却显得异常繁琐,让我一度想要放弃。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翻译技巧。这种磨人的过程,虽然让我感到疲惫,但我也确实能感受到自己一点点在进步。

评分

我抱着一个非常期待的心情买下这本书,想找到那种能让我瞬间提高翻译水平的“秘籍”。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重塑认知”的体验。它并没有直接灌输给你多少具体的翻译词汇或者句型,而是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英文句子。书上反复强调的“拆分”,其实是在教你如何去“解构”一个句子,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语序。而“组合”,则是让你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中文的表达习惯去“重构”意思。 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的。我发现自己以前的翻译习惯,很多都是机械的套用,并没有真正理解句子的核心意思。这本书迫使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翻译,而不是“怎么”翻译。有时候,看着那些被拆分成零散部分的句子,再尝试去组合,感觉就像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手术”,需要小心翼翼,生怕弄错一步。而且,书中很多题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这让我一度感到焦虑,因为我更习惯于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慢慢地,我开始理解,这本书真正想教给我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天呐,我简直要被这本书逼疯了!一开始我以为“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听起来高大上,能让我瞬间掌握考研英语翻译的精髓,结果呢?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我以为是那种点石成金的秘籍,读完就能洋洋洒洒写出优美流畅的英文译文。结果打开一看,嗯,都是些需要自己动手、动脑的练习题,而且还不是那种标准答案后面一堆解释的模式,而是引导你一步一步去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关键信息,然后用自己的逻辑去构建译文。 一开始真的手足无措,看着那些长难句,感觉像是在面对一座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我反复看了书上的讲解,那些拆分和组合的图示,虽然说得条理清晰,但真正上手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卡壳。有时候觉得我拆得挺好,组合的时候又觉得不对劲,然后就反复修改,改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了。最要命的是,很多题目后面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引导”或者“参考译文”,这让我一度非常抓狂,我就是想知道到底怎么才算“正确”啊!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教练”,而不是一个“答案提供者”,它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摸索,而不是直接喂给你知识。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但又觉得不甘心,毕竟花钱买了,而且隐约觉得好像真的有点用,只是这个“用”的过程太磨人了!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把一副复杂的拼图拆散了,然后让你看着散落的零碎,自己去琢磨哪个碎片属于哪个位置,怎么才能拼凑出完整的图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翻译类书籍,直接告诉你“这个句型翻译成这样”,而是提供给你一个分析的框架,让你自己去套用,去练习。一开始真的不太适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缺了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习惯了看到一个问题,然后立刻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但这本书却要求我参与到“得出答案”的过程本身。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它所说的“拆分”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不是简单的词语划分,而是对句子结构、成分、逻辑关系的细致梳理。然后“组合”也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要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之后,用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方式重新组织。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真的太煎熬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而不是学习一种翻译技巧。有时候看着那些例句,明明中文意思很简单,但拆开来分析,又觉得异常复杂。然后自己尝试去翻译,又觉得别扭,不够地道。总而言之,这本书没有给我“捷径”,更多的是让我走了一条“硬核”的学习之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评分

书很好,速度很快,快递员也非常好

评分

书很好,速度很快,快递员也非常好

评分

收到了,看起来不错,希望能得到帮助

评分

十分的好 很精彩的故事 值得推荐 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唐老师讲的课很好,书也不错,好评!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双十一的时候买的,赶紧来买吧!!!

评分

希望能够提高我的成绩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双十一的时候买的,赶紧来买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