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天空 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

人与天空 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宜昌 著
图书标签:
  • 航空史
  • 制空权
  • 军事理论
  • 活塞发动机
  • 螺旋桨飞机
  • 空战
  • 战略战术
  • 战争史
  • 飞行技术
  • 航空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32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5998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国内知名军事科普作家宋宜昌时隔多年后全新原创作品。
2.以活塞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详细回顾了从1903年到20世纪50年代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航空大国空军战略理论对二战的影响,堪称航空工业的“浪潮之巅”。

内容简介

飞机在1903年被莱特兄弟发明出后很快被应用于军事领域,而航空工业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军事力量的重要基础。本书以活塞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详细回顾了从1903年到20世纪40年代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航空大国空军战略理论对二战的影响。书中对航空史上知名的航空设计师、空军将领也进行了简要介绍,适合军事爱好者特别是航空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作者简介

宋宜昌:中国知名科普作家、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军事文学作家,20 世纪 80 年代即以多部海战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军史小说风靡全国。他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大国谋略与搏弈的分析有非常精彩和独到之处,主要著作包括《人与天空: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火与剑的海洋: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北极光下的幽灵》《北方的孤独女王》《沙漠之狐隆美尔》《燃烧的岛群》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前 言]天空和航空 / 5
[第一章]早期的空战与探索 / 11
飞机vs飞艇 / 13
偷袭库克斯 / 14
开启航母之门 / 18
航空工业的资源之战 / 19
“动力之墙” / 21
钟表匠和发动机 / 24
[第二章]利比亚战争和制空权—杜黑理论及对其的质疑 / 27
杜黑其人 / 28
制空权 / 34
杜黑的质疑者们 / 42
《19××年的战争》 / 44
[第三章]征服天空的苏维埃人 / 47
列宁时代打下根基 / 50
图波列夫的功业 / 52
波利卡尔波夫沉浮记 / 55
目 录
目 录
[第四章]日本航空崛起 / 61
实干兴邦 / 63
舰战和三菱 / 64
崛越二郎 / 67
“零战” / 69
“零战”遭遇航空强国 / 74
[第五章]中国:举步维艰的起步 / 77
发明、技艺、文化 / 78
冯如的失败 / 79
没有思路的起点 / 81
与外国合作搞航空 / 85
抗日战争中国空军和飞虎队战绩 / 96
[第六章]不列颠之战—雷达居功至伟 / 97
巡哨海峡 / 98
制空权=飞机+雷达 / 99
登陆保障:Ju-87能否攻舰? / 106
鲁德尔、伽兰德、戈林和希特勒 / 111
攻击“马拉”号 / 112
空战和海战 / 118
绞杀英国战斗机 / 119
[第七章]轰炸机之辩 / 123
德国只靠双发轰炸机 / 125
Me-264出炉 / 130
美国波音公司和4发B-17轰炸机 / 133
阿诺德·李梅—轰炸日本 / 138
英国怎样造四发远程轰炸机? / 151
[第八章]丘吉尔的长拳—英国皇家空军对德空袭评估 / 155
在夜间保卫领空 / 158
小人物,大玩家 / 164
德式游击战 / 168
哈里斯的反击 / 170
负面淘汰 / 173
拉锯战1942 / 177
对平民大开杀戒 / 179
德军调整战术 / 182
转折 / 187
反串角色“野猪联队” / 188
出色的斜射机炮 / 191
血腥的汉堡之夜 / 193
打击佩内明德 / 196
电子战的黎明 / 201
[尾 声]永无止息地铸剑 / 204
《翼上的黎明:活塞螺旋桨时代的制空权博弈》 引言: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天空的征服,是一曲波澜壮阔的史诗。当钢铁之翼第一次挣脱大地的束缚,一场全新的战争模式便悄然拉开帷幕。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征服与被征服的较量中,有一个时代,它以轰鸣的活塞引擎为心跳,以旋转的螺旋桨为翅膀,以制空权为核心战略,深刻地塑造了现代军事思想的雏形。《翼上的黎明:活塞螺旋桨时代的制空权博弈》将带您穿越时空,回溯那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时代,深入剖析活塞螺旋桨飞机如何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力量,以及围绕“制空权”这一核心概念所展开的深刻理论探索与残酷实战。 第一章:苍穹初现——活塞螺旋桨飞机的诞生与早期演进 在人类仰望星空、渴望飞翔的漫长岁月中,莱特兄弟的一飞冲天,标志着梦想照进现实的伟大时刻。本章将追溯活塞螺旋桨飞机的起源,从最初的简陋结构到日渐精巧的设计,重点关注其核心动力——活塞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活塞发动机(如星型发动机、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等)的技术特点、优劣势,以及它们如何为飞机的性能提升提供动力支撑。同时,本章也将审视螺旋桨的设计理念,从固定螺距到可变螺距,再到恒速螺旋桨,分析其在提高飞行效率、适应不同飞行状态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战争的审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力量萌芽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台吞噬生命的巨大绞肉机,也催生了空前绝后的技术革新。在塹壕战的泥泞中,飞机首次被大规模应用于战场,尽管初期其作用有限,但其潜在的战略价值已初露端倪。本章将详细梳理一战期间活塞螺旋桨飞机的作战用途,从最初的侦察与战场观察,到逐渐发展出的空中缠斗、对地支援以及有限的轰炸能力。我们将剖析当时最著名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型号,例如“信天翁”、“福克”、“斯帕德”等,并通过经典的空战案例,展示飞行员们的勇气与技术,以及空中力量对地面战线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章将探讨战争初期的指挥官们,如何在实战中逐渐认识到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初步的空中作战理论。 第三章:理论的基石——休伊·唐纳休与制空权理论的奠基 在活塞螺旋桨时代的黎明,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理论家,开始系统地思考天空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其中,休伊·唐纳休(Hugh Trenchard)将军,这位被誉为“皇家空军之父”的传奇人物,其思想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制空权理论的发展道路。本章将深入剖析休伊·唐纳休的核心思想,包括其“战略轰炸”理论,即通过对敌方工业、交通枢纽和民心的直接打击,来瓦解其战争意志。我们将探讨唐纳休如何强调主动进攻的重要性,以及为何他认为掌握制空权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首要前提。此外,本章还将提及其他同期重要的空中理论家,如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和比利·米切尔(Billy Mitchell),对比他们的理论异同,共同构建起活塞螺旋桨时代制空权理论的初步框架。 第四章:实战的淬炼——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空中发展与革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活塞螺旋桨飞机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制空权理论在实践中不断验证与完善的关键阶段。本章将聚焦这一时期的技术革新,包括全金属结构的广泛应用、流线型设计的出现、更强劲的活塞发动机以及更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如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等)的初步整合。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标志性飞机型号,如“喷火”、“梅塞施密特Bf 109”、“P-51野马”、“B-17飞行堡垒”等,分析它们在设计理念、性能参数以及作战效能上的突破。 同时,本章还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各国空军的建设与战略思想的演变。从西班牙内战的残酷模拟,到太平洋战争的激烈对抗,再到欧洲战场的空地协同,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战役分析,展示活塞螺旋桨飞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所展现出的强大能力。特别地,本章将重点关注制空权在战略与战术层面的具体体现,例如如何通过空战摧毁敌方空军力量,如何通过空中优势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以及如何通过战略轰炸削弱敌方的战争潜力和抵抗能力。 第五章:空中霸权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制空权博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活塞螺旋桨飞机作为主要空中力量的巅峰舞台,也是制空权理论接受最严峻、最全面考验的时代。本章将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二战期间围绕制空权展开的惊心动魄的博弈。我们将分析各大参战国如何将制空权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的空中战略。 空战的艺术与科技: 本章将细致描绘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空战,如不列颠空战、诺曼底登陆前的空中支援、太平洋战场上的珊瑚海海战与中途岛海战等。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型号战斗机的性能对比、战术运用,以及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等特种飞机的角色。同时,也将详细阐述防空炮兵、早期雷达技术等配合制空权争夺的元素。 战略轰炸的威力与争议: 战略轰炸在二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探讨盟军与轴心国在战略轰炸方面的目标选择、战术执行以及实际效果。我们将分析“陆上长城”般的轰炸机编队如何执行深入敌后的轰炸任务,并探讨战略轰炸对敌方工业、城市以及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围绕其道德与战略价值的长期争议。 制空权与地面战线的联动: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空中力量与地面部队的紧密配合。本章将重点分析制空权如何为地面部队的进攻与防御提供关键支持,例如空中掩护、对地攻击、战场侦察等。我们将通过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著名战役,来印证制空权在决定地面战局中的核心作用。 日渐衰落的预兆: 尽管活塞螺旋桨飞机在二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这个时代的辉煌已显露出落幕的迹象。本章将在分析制空权理论的巅峰成就的同时,也隐约预示着新的空中力量的崛起。 第六章:传承与遗韵——活塞螺旋桨时代的遗产 活塞螺旋桨时代虽然已成为历史的尘埃,但其留下的宝贵遗产,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军事思想与航空技术。本章将回顾这一时代在制空权理论、空军建设、航空技术以及飞行员培养等方面留下的深远影响。 制空权理论的深化与演进: 活塞螺旋桨时代所积累的实战经验与理论探索,为后来的制空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探讨其理论如何被后来的军事家们继承、发展,并适应新的战争形态。 空军的独立与战略地位的确立: 活塞螺旋桨时代,空军作为独立军种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我们将审视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不可替代性。 航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活塞螺旋桨飞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航空工业的进步。本章将梳理其在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发动机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后来的喷气式时代奠定了技术基础。 飞行员精神的永恒: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飞行员们用生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本章将致敬这些勇敢的先行者,他们的勇气、智慧与奉献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 结语: 《翼上的黎明:活塞螺旋桨时代的制空权博弈》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类探索天空、掌握天空的伟大征程的深刻反思。在这个时代,活塞螺旋桨飞机是实现“制空权”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工具,而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所进行的理论构建与实战运用,则构成了现代军事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谁能掌握天空,谁就拥有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强大力量。这本书将带领您一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理解那些决定性的空中博弈,以及活塞螺旋桨时代留给我们的,那份对天空永恒的追求与智慧的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印刷精美的插图所吸引,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是作者那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读物那样枯燥,反而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耳边回响着发动机的轰鸣,眼前闪烁着飞机划过的轨迹。作者在描绘空战场景时,细节刻画得极其到位,无论是战机的涂装、螺旋桨的转速,还是飞行员紧张的神情、炮弹呼啸而过的声音,都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战争的残酷,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些年轻的飞行员,他们怀揣着怎样的信念,面对死亡时又是怎样的勇气?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牺牲,都为这段宏大的军事史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每一次对天空的争夺,都凝聚着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与绝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认知,更是一种对军事思想和技术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作者巧妙地将活塞螺旋桨飞机这一具象的载体,与制空权这个抽象的理论概念紧密结合,让读者在理解飞机性能、飞行员战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制空权思想是如何一步步被确立、被修正,最终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走向。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迅速掌握制空权,而有些国家却步履维艰?这本书的解读让我明白,这背后不仅仅是飞机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制空权价值的认同,以及如何将有限的空中力量最大化地应用于战略目标。书中对一些关键战役的分析,如诺曼底登陆前夕的制空权争夺,或者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消耗战,都让我看到了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以及理论在实践中遭受的检验与升华。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得以跳出单纯的飞机型号和战斗数据,去审视更深层次的军事智慧。

评分

读完之后,脑海中久久回荡的,是那些搏击长空的英勇身影,以及他们身后那套逐渐成型的战争哲学。作者在叙述活塞螺旋桨时代的技术演进时,笔触是如此细腻,从最初简陋的木骨蒙皮,到后来流线型的金属机身,再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和精密的武器系统,每一个进步都仿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深刻地影响着天空的战场格局。而制空权理论的阐述,更是鞭辟入里,它并非冰冷的军事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战例,一次次惨烈的空战,一次次战略决策的博弈,展现了其在战争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对不同国家在制空权理论发展上的侧重点和演变路径的比较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更加立体和多元。这种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宏观战略与微观战术的交织的描绘,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理解和掌握“天空”这片全新领域的心路历程。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军事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人与天空——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技术参数和战斗记录,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挑战极限、征服天空的伟大史诗。作者在梳理制空权理论的发展脉络时,展现了极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将那些复杂的军事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而对活塞螺旋桨时代飞机性能的介绍,也充满了专业性,但又不会让普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制空权争夺中的策略差异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同一理论在不同文化和国情下的具体体现。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现代空战的理论基础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它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让我反思人类在科技发展和军事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这本《人与天空——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光是书名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史诗感,立刻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的遐想。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航空史,特别是那些在天空中搏斗的英雄们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副标题“制空权理论与活塞螺旋桨时代”更是点明了核心,制空权,这个在现代军事领域依然至关重要的概念,在那个尚属萌芽的时代是如何被孕育、被理解、被实践的?而活塞螺旋桨飞机,那些承载着飞行员梦想与荣耀,也饱含着技术进步痕迹的庞然大物,它们在人类争夺天空霸权的历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想象着,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去剖析那些影响深远的战役,去描绘那些在蓝天上谱写传奇的战机和飞行员。那些关于战术、战略的讨论,那些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都将通过文字跃然纸上,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会给我带来知识的启迪,更能点燃我对历史和科技的热情。

评分

好书,一直是作者的粉丝,纸张精美,字迹印刷清晰。

评分

好书,一直是作者的粉丝,纸张精美,字迹印刷清晰。

评分

宋老师本书的观点明确,对制空权理论做了精彩的诠释。美中不足是,各国飞机性能指标数据多有不一致之处。对比不方便。

评分

还行吧,感觉不如帝国是怎么炼成的那几本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不错,通俗易读,文笔也较生动。

评分

价廉物美,内容精彩

评分

京东的商品质量好,物流就是快。

评分

还行吧,感觉不如帝国是怎么炼成的那几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