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通海 译
图书标签:
  • 庄子
  • 道家
  • 哲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先秦
  • 思想
  • 散文
  • 文化
  • 经典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29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9934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电子设备的出现,使得很多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子阅读器,碎片式、被动式、不加思考式阅读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华书局是传统文化出版重镇,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当代责任,有责任有义务呼吁民众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纸质阅读从而感悟经典的魅力,更有责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阅读成为可能。为此,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指掌”二字,出自《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孔子用手指着手掌,说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库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书之目的,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浅显易读的文本,二是本书之形制,即一指可翻的书,一掌可握的书。因此,本文库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实用,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合适的开本确保携带的方便,合适的分量确保阅读的轻松。

内容简介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与《老子》如双峰并立。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本书节选《庄子》的精华部分,以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为底本核校原文,出注,翻译,引领读者品味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庄子:遗世独立,逍遥自在的哲学旅者 在浩瀚的中国思想星空中,庄子是一位独特而耀眼的存在。他以其超凡的智慧、汪洋恣肆的文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犹如一股清泉,涤荡着世俗的尘埃,引导人们探寻生命的真谛,抵达心灵的自由之境。 一、 时代的烙印与思想的萌芽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一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动荡时期。旧有的秩序摇摇欲坠,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虽力图挽狂澜于既倒,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其治世理想显得苍白无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应运而生,它不汲汲于世俗的功名利禄,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的礼法,而是主张“道法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并赋予其更加鲜活、更加深刻的内涵。 庄子的人生经历,虽不若孔孟那般显赫,却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任漆园吏,但“不为や,非其所能也”,甘于贫困,不慕荣华。他“渔于河滨,见枯骨”,由此引发了对生死、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对现实的疏离,对功名的淡泊,恰恰是其思想独立与超脱的起点。他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融入哲学思考,使得他的哲学充满了诗意与人文关怀,而非枯燥的理论说教。 二、 逍遥游:超越世俗的自由之境 庄子思想的核心,可以用“逍遥”二字来概括。“逍遥”并非无所事事、漫无目的,而是一种摆脱外在束缚、内在纷扰,达到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 《逍遥游》篇是庄子哲学的开篇之作,也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在这里,庄子描绘了一个个奇幻的形象,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些宏大的意象,并非仅仅是文学的想象,它们象征着超越凡俗的生命状态。鲲的巨大,鹏的远行,都寓意着一种摆脱局限、实现无限可能的生命姿态。而与鲲鹏相对的,是那些局限于自身视野的“小知”与“小年”。庄子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警示人们要警惕狭隘的认知,要拓展生命的格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开篇的这一段,足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庄子借鲲鹏的扶摇直上,来阐释“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九万里”并非物理上的高度,而是精神上的超越,是摆脱了种种羁绊,抵达了广阔无垠的精神空间。 庄子所言的“逍遥”,是一种“不待物,无待”的自由。这意味着不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他批评那些“小智”之人,他们执着于事物的表象,斤斤计较于得失,无法体悟到万物化而为一的宏大境界。比如,他批评惠施“以其言谓之庄子”,庄子则反击“我与你辩,辩不过故不辩”。这并不是畏惧,而是因为他看到了辩论的局限性,认为言语终究是有限的,无法触及“道”的本质。 “逍遥”的实现,离不开“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在“道”的眼中,并无贵贱、大小、是非之分。人类的分别心,恰恰是束缚我们自由的最大枷锁。他举例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这些,在“道”的面前,又有什么区别呢?“夫道,统一而可道,一而不可说。”“道”是超越一切名相概念的,当我们试图用语言去界定它时,就已经偏离了它。所以,要达到“逍遥”,就必须超越“齐物”的界限,达到“齐生死,齐得失,齐贵贱”的境界。 三、 齐物论:物我一体,心无挂碍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核心概念,它直接导向“逍遥”的实现。庄子认为,人类之所以感到痛苦和烦恼,根源在于未能认识到万物一体的真相,从而产生了“物我”的对立,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执着与分别。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万物本乎天,而未始出其性。”庄子以天地为大块,将万物比作风,强调自然运行的规律。他认为,万物都源于自然,并遵循着各自的本性。然而,人类却常常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干扰,产生种种偏见和执着。“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庄子强调,许多事情并非人为可以强求,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强行干预。 庄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寓言,揭示了“物我”对立的荒谬性。例如,他讲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乐在其中,全然不知自己是庄周。梦醒之后,他又变回了庄周。于是他产生了疑问:究竟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这个故事,极富哲学意味,它揭示了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个体意识与外部世界并非截然分离。它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自我”概念,暗示了“物我”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达到一种浑然一体的境界。 “齐物论”的核心在于“道通为一”。庄子认为,万物最终都归于“道”,而在“道”的层面,是没有内外、是非、大小之分的。“指穷于此,则止;道通为一。”当我们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体悟到万物同根同源,同归于“道”时,就能实现“齐物”的境界。 在“齐物论”中,庄子对语言的作用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他认为语言可以表达一部分真理,但终究是有限的,无法完全道出“道”的本质。因此,他常常使用比喻、象征、乃至荒诞的叙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夫道,有返复,有终始。言,适者而已矣。”“言”是有限的,而“道”却是无限的。所以,理解庄子,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要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四、 养生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养生主”篇是庄子在“逍遥游”和“齐物论”之后,进一步阐述如何达到精神自由的具体途径。它强调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的生活态度,从而获得身心的安宁与健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是“养生主”篇开篇就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庄子认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和欲望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和欲望,必然会劳累不堪,最终走向灭亡。因此,他主张“为之所当为”,即做那些符合本性、顺应自然的事情,而“止乎礼义”,即停止那些不必要的、过分的追求。 “养生”并非仅仅指身体的保养,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养”。庄子认为,许多疾病和痛苦,并非源于外在的物理伤害,而是源于内心的“机巧”和“妄想”。“故为之,则伤;并之,则惫。”如果过于追求技巧、机关,就会伤害身体;如果追求名利,就会耗尽心神。 庄子推崇“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他用“庖丁解牛”的例子来比喻“无为”。庖丁解牛,并非靠力气,而是凭借对牛的骨骼、筋络的深刻理解,顺着牛的结构去下刀,所以能游刃有余,牛也得以完整。这正是“无为”的精髓:洞察事物的规律,顺势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与物推移,而不傥,故不愧于物,不累于心。”庄子以精辟的比喻,道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在这种短暂和无常面前,与其焦虑不安,不如学会顺应,与万物一同推移,不骄不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 五、 德充符:形体拘束,道通无形 “德充符”篇进一步探讨了“道”与“形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精神层面达到超越。庄子认为,真正的“德”并非外在的形象或名誉,而是内心的充实与安宁。 “德者,得也。”庄子认为,“德”是内在的收获,是与“道”的契合。而“充符”则指内心的充实,如同一个充满的容器。他提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这是对个体精神修养的极致要求。如果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形如槁木,就能摆脱外在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 庄子也批评了那些追求外在名相,而忽略内在修养的人。“吾所谓道,非俗所谓道也。”他认为,世俗之人所谓的“道”,往往是功名利禄,而真正的“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德充符”篇中,庄子也借用了一些寓言,比如“指不若筇”。他认为,工具(筇)的效用,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道”,而非其外在的形态。同样,人的“德”也并非在于其外在的表现,而在于其内在的充实。 六、 井底之蛙与南海之鲲:视野局限与心胸开阔 庄子思想的魅力,还在于其对个体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揭示。他创造了无数鲜活的比喻,来警示人们不要陷入狭隘的视野。 “井底之蛙”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无法想象更广阔的世界。这个故事,生动地讽刺了那些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拒绝接受新的事物,最终错失了更广阔的天地。 与此相对的,是“南海之鲲”。鲲的巨大,鹏的远行,象征着一种宏大的格局和无尽的潜能。庄子通过这种对比,鼓励人们要以开阔的胸襟去拥抱世界,去探索未知,去实现生命的无限可能。 七、 枯木禅与死灰禅:精神的涅槃与超脱 庄子所倡导的“枯木禅”和“死灰禅”,是其精神修养的更高境界。 “枯木禅”是指身体虽然存在,但内心已经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同枯木一般,无欲无求。这种状态,是一种对生命热情的收敛,但并非消极,而是为了更好地专注于内心。 “死灰禅”则更进一层,是指即使有火星,也不会再重新燃烧。这是一种彻底的放下,一种对世俗欲望的彻底解脱。当一个人能够做到“心如死灰”,就意味着他已经摆脱了所有的束缚,达到了真正的精神自由。 八、 庄子思想的现代回响 庄子的思想,并非仅仅是古代的哲学遗产,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焦虑、迷茫和疲惫。庄子关于“逍遥”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脱之道。他教导我们要放下不必要的执着,要学会顺应自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庄子对“道法自然”的强调,也为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庄子关于“齐物论”的论述,也对我们理解多元文化、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启发。他教导我们要超越分别心,看到事物的共通之处,从而实现更加包容与和谐的社会。 结语 庄子,这位伟大的哲人,用他那汪洋恣肆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自由的哲学世界。他的思想,如同一泓清泉,洗涤着尘世的喧嚣,滋养着干涸的心灵。阅读庄子,便是踏上一段心灵的旅程,去探寻生命的真谛,去追寻那遗世独立的逍遥自在。他的智慧,穿越时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安详。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我首先被它的设计深深吸引。那种素雅又不失格调的封面,还有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息。打开来,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在如今这个电子化的时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我之前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二手资料,总觉得他是个特别“不合时宜”的人物,活在当下,却又仿佛超越了时间。 翻开书页,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比如《逍遥游》、《齐物论》,读起来却有了新的感受。庄子的语言,就像是一团团云雾,你以为抓住了它,它却又散开了;你以为它什么都没有,仔细一看,里面却藏着千言万语。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道”的阐述,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读来令人心生向往。他讲的那些关于死亡、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也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迷茫和困惑,也给予我一种超脱现实、寻找内心平静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份量,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我一直对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但真正能让我感到“触动”的,却不多。《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品味,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感,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为庄子那跳脱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所折服。他不像一些哲学家那样,用严谨的逻辑去论证,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将深邃的哲学道理娓娓道来。那些“鲲鹏展翅”、“望洋兴叹”之类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每次细读,都能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庄子对于“物化”、“心斋”的阐述,更是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表面的得失,却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角度,让我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超脱。

评分

拿到《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低调奢华的设计。封面的质感,内页的触感,都传递着一种属于经典才有的温度。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要有思想的深度,更要有艺术的美感,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阅读庄子的文字,对我而言,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他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用一套严谨的体系来教导你,而是像一位智者,用一种更加“禅意”的方式,引导你去看清事物的本质。我尤其欣赏他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和寓言,比如“庖丁解牛”,寥寥数语,却道出了“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庄子对于“道”的理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似乎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的索取,而在于内心的体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追逐名利,是否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它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尘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精神世界。

评分

我向来对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饱含智慧的书籍。《中华经典指掌文库:庄子》这本书,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它厚重的纸张,精致的印刷,古朴的字体,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典雅与庄重。我喜欢这种能够让我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的实体书。 庄子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浮躁的心灵。他描绘的那个“逍遥游”的世界,对我来说,是一种极致的向往。他对于“无为”的解读,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智慧。读他的书,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豁然开朗。那些关于生死、关于物我的辩证思考,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观念。比如,他谈到“坐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过于执着于外在的评价和功名利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指南,它教会我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评分

《庄子》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扉页,精致的装帧和古色古香的字体,瞬间将我拉入那个充满哲学思辨的时代。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但庄子这个人,总给我一种特别飘逸、难以捉摸的感觉。他好像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一步一步讲道理的学者,而是像一个从云端飘下来的仙人,用他独特的视角,观察着世间的纷纷扰扰。 我尤其喜欢书中的那些寓言故事,它们看似荒诞不经,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比如那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初听觉得孔老夫子在气恼,可细细品味,却能体会到一种顺应自然、不拘泥于形式的智慧。庄子似乎总能在一件小事中,窥见宇宙人生的巨大奥秘。他的语言也非常奇特,有时像天马行空,有时又如潺潺流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他的思想所吸引。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段落时,停下来,望着窗外,感觉自己的思绪也跟着庄子的文字一起飞扬起来。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悟”。它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复杂的逻辑推演,只是用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一点点地拨开我心中的迷雾。

评分

印刷很好,毕竟是中华书局的书,值得买

评分

活动时购买很划算,送货速度也很快,书的质量很好,已经在京东买了好多书了,还会继续买

评分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评分

真的对不起这个书 送成这个样子 真想要求退货

评分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评分

只收录了不到一半的内容。虽然说是便携本,也没必要这么减内容吧。你把前言那些废话删了还能再加好几篇呢。还是要吐槽包装,这种可拆的封皮最讨厌了。

评分

印刷的很好,这样的经典值得收藏呢!

评分

论述有句,注释精当,虽为普及但亦可见学者之用功。

评分

印刷的很好,这样的经典值得收藏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