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身体里的奇妙世界》是一部解读身体奇妙现象的医学科普小品文。医生、讽刺短剧演员兼畅销书作家艾卡特·冯·希施豪森博士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解读生活中的一些奇怪现象,例如:打哈欠会传染吗?头疼是颈椎的问题?在修道院里可以找到长寿的秘诀?男人脱发的原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有时会让你大跌眼镜。此外,作者还通过一些自身经历总结出了一些奇怪的结论:禁止给孩子吃蔬菜;幸灾乐祸是一种靠得住的快乐;直接朝地上擤鼻涕才不会被传染感冒;铁路是一个佛教教派;奶酪里的洞会增肥。这些看似违反常理的结论,其实有着一定的道理,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反而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本书不是空洞的心理安慰,而是幽默而实用的生活法则,在这个令人疲惫的世界中给你一点帮助,也让你笑破肚皮!
作者简介
艾卡特·冯·希施豪森(1967年出生)学过医学和科学新闻学。十五年来,他作为讽刺短剧演员、幽默训练师、演讲师和作家活跃在德国各类媒体和各大剧场。他的特色:幽默风趣,却又意味深长。他创建了“德国红鼻子协会”,并把“幽默有助康复”奉为该协会的口号。他不遗余力地募集捐款,把滑稽小丑们送进医院,带给病人欢乐。他讲述的故事会让您捧腹大笑。为了避免危险和副作用,您不要只看封面上的介绍,而要看整本书!
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一:
具有传染性的兴趣——你想和我一起打哈欠吗
打哈欠会传染。你这会儿光看到“哈欠”这个词,可能就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张开嘴巴准备打哈欠了。如果旁边的人正好也在打,那你就更躲不掉了。一伙人里只要有一个开始打哈欠,其他人马上会跟着打。大家不由自主地把嘴巴张那么大,脸部肌肉都压迫到了泪腺。眼睛变得湿润,心跳频率加快,吸气时间延长,在吸气结束,肌肉伸展过后,大家才感受到彻底放松。已经打过哈欠了?还没有?
笑虽然也有感染力,但是跟打哈欠相比,就差远了。没几个人会被文字逗得哈哈大笑。顶多嘴角浮现出一抹嘲弄的微笑,让别人猜到,他们刚看的是艾卡特·冯·希施豪森的书,而不是关于痔疮的介绍。
无聊的优先权是天生的吗?为什么我们会打哈欠?哈欠研究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呢?首先,打哈欠和缺氧没有关系,尽管这一谬误已经流行好多年了。根据这一论断,当空气稀薄时,身体通过打哈欠时的深呼吸获得更多氧气。这又导致其他人缺氧,于是另一个人又自动调节氧气供给,于是人们一个个都被“传染”了,全是胡扯。就算在实验中给人们提供纯氧呼吸,他们也跟在“坏空气”——带二氧化碳的空气中一样,免不了要打哈欠。
有猜想认为,哈欠起了唤醒作用,这一猜想倒更有说服力一些。因为往往在周围环境比较单调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一些不利情况甚至危险时,人们就会打哈欠,比如长时间开车时。正是打哈欠令我们保持清醒,使大脑活跃。哈欠研究的另一点认识是,不只是人类会打哈欠,猫、狗和鱼都会打哈欠。这一点也不奇怪,你说一整天都待在玻璃缸里能不无聊吗?
另外,当人们还没出生,还是11周的胚胎时,就已经开始打哈欠了。这可能和鱼打哈欠的原因是一样的——胚胎被包裹在羊水里,看不见外面的花花世界!孩子一出生,大人就教他,打哈欠时要捂着嘴,因为在公共场合打哈欠不雅观。太蠢了,打哈欠是多么舒服的事啊!完全可以让大伙儿看着好了。因为哈欠研究者发现,哈欠是集体归属感的体现!人们独自一人时不如和别人一起时打哈欠打得多。至于原因,科学家也只能猜测:也许原始社会的人通过打哈欠对集体活动投票表决。他们可能在早上用哈欠暗示,他们想活动活动,要求其他人一起去狩猎。晚上通过打哈欠表示,现在是睡觉时间。现在,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没有?这是糟糕的信号!因为没什么同情心的人不容易受到传染。
我们人类互相仔细观察,会尤其注意别人的脸部表情。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设身处地,大致地区分朋友、敌人与爱人。我们的大脑通过模仿,也就是所谓的镜神经,反映了我们身边人的情感。特别能够感同身受的人尤其“容易被传染”。精神病人则没法替别人着想,他们自己的问题就已经够多的了。打哈欠并不是表示“你让我觉得很无聊”,而是“我了解你的感受”!
哈欠研究者还发现,男人和女人打哈欠打得一样多。现在先把研究撇在一边,谈点自己的观察。麻烦的地方在于,女人可以不动声色地打哈欠,可尽管如此,它还是有传染性!女人嘴角动一下,男人则被传染了,张开大嘴,打了几分钟哈欠。可能女人在用这种办法偷偷地测试,看我们和她们交情深不深,能不能体会她们的感受,就相当于在说:“你想和我一起打哈欠吗?”
总之,和那些可以与他们打哈欠、大笑的人待在一起。这不是因为心理变态,而是因为好感,说明白一点就是:这些人能和你感同身受!这我可一点儿没瞎说,一点儿没夸张。
精彩书摘二:
亲爱的读者:
肝脏在生长,但是翻完最后一章以后,书中已经没有地方让它继续生长了。如果你在书中找到了贯穿前后的红线,大可把它收起来,你不用把它寄给我参加抽奖活动。这些故事来自我头脑的各个部分,也来自我讽刺短剧演艺生涯的各个阶段。如果你已经关注我许久,那说不定能找到你以前就看过的最喜欢的文章。我个人最喜欢的两个作品是第一次作为文字与读者见面的《朝佛之旅中的铁路》,来自我的首个讽刺短剧节目《诊疗时间》。感谢梅多恩先生和施奈尔先生,他们令这两部作品与时俱进。另一部作品《汽车针灸》则来自《诊疗时间续集》。
写作最让人高兴的地方在于,你会给自己惊喜。突然,一段妙语映入你的眼帘,而你有点稀里糊涂,这到底是谁写的?听起来很滑稽,可这就是事实。好在就算你坐在电脑前写作,现代的缪斯女神也仍然会亲吻你,给你灵感。
感谢真实的缪斯女神们和该书的助产士们:
感谢我的经理人苏珊娜·赫伯特。在这本书还没写完时,她就已经把书的版权卖给了罗沃尔特出版社。她还通读全书,并对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感谢我的编辑尤莉娅·福拉特。她代表出版社一方,劳心劳力,致力于使这本书得以最终成形出版,她也通读全书,并对书进行修改和完善。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她的版本居然和我的版本一模一样了,她对书的设想也和我的完全相同了。
感谢我的父母。要是没有他们,就既不会有我的书,也不会有我。
感谢这则后记本身。
感谢埃斯特·维南特,她为书设计了一个精美的封面,这个封面从后面也可以看得到。
感谢我的朋友和带给我幸运的人——希拉、塞巴斯蒂安、斯特凡妮、哈纳斯、乌拉、杨以及所有陪伴和容忍我已久的人。
还要衷心感谢你,我的读者,谢谢你阅读我的书。说不定你都买了这本书,或者是别人送了你这本书。你也可以把书继续借给别人看,或者转赠给他人,或者再买一本——最好是正版。因为根据我在看书方面的经验,复印或者刻录有点划不来。
希望这本书能促进医学领域的幽默小品的发展。自从我不再在医院工作,好多情况都变了,不过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不见得变得更有意思。多年前,我就创立了“德国红鼻子协会”,为的就是把小丑送进医院,把欢笑带入病房,让病人早日康复。
艾卡特·冯·希施豪森
柏林,2008年4月
……
前言/序言
哈拉尔特·施密特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是投了私人医疗保险的病人。他断言:“没有哪个傻瓜会看前言。”所以他就省下了写前言的活儿,您也就不用费劲去看前言了。亲爱的哈拉尔特,对于您这种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行为,我代表读者向您致以诚挚的感谢。
哈拉尔特·施密特没有写前言,不过他口述并让人记录下了前言,您很快会听到的。他向我当面保证,在第二版、第三版和以后的任何版本以及译本中,都会附上该前言,而且不会做任何改动。
出门在外,故只能口述前言。
哈拉尔特·施密特
2008年4月于科隆
身体里的奇妙世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