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自從發現之初就成為全世界考古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無數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團更是牽動世人的神經。
這是不是外星人的傑作?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古蜀國是怎樣消失的?……本書帶你走進這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疑團,走進神秘而璀璨的三星堆文化。
探秘天下編寫組由一群熱愛科學、喜歡探險的科普愛好者組成,他們有的來自於教學一綫的老師,有的來自於專業學者,有的來自於科普類專欄撰稿人,因為相同的愛好走在一起,為的是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同時將自己的所知所學變成文字,讓更多的讀者走進科學,愛上探索。編寫組已編寫齣版瞭《北緯30°神秘現象全紀錄》、《黑洞》、《水怪》、《UFO》《亞特蘭蒂斯》等多部暢銷圖書。
NO.1|發現|沉睡數韆年,一醒驚天下
1.一個農民與一次偶然發現003
2.英國傳教士的努力006
3.一波三摺,發掘工作遭長期停滯009
4.走進三星堆013
5.一號祭祀坑橫空齣世018
6.發現二號祭祀坑021
7.三星堆奇跡重見天日026
NO.2|文明的恩賜|難以想象的三星堆文物
1.被故意燒毀的寶物033
2.三星堆古城——殘留的古城牆遺跡035
3.錯落有緻的公墓,主人究竟是誰039
4.青關山的大紅土房042
5.豐富多彩的古蜀齣土陶器044
6.青銅之夢,具有東方色彩的青銅器物047
7.玉器——三星堆人最崇尚的器物051
8.貝殼還是錢幣054
9.三星堆四方颱,遠古時期的“社壇”057
10.奇特無比的青銅人頭像060
NO.3|古蜀珍遺|從沉睡中蘇醒的韆年寶物
1.《山海經》中的扶桑:青銅神樹065
2.權力的魔杖——金杖上的神秘圖紋069
3.詭異的貼金青銅麵具072
4.世界銅像之王——舉世無雙的青銅大立人像075
5.小立人像,他是一位將軍嗎078
6.不可思議的青銅縱目麵具081
7.玉邊璋——幾韆年前的古老禮器084
8.不同發型的青銅人像087
9.銅人身形牌飾——三星堆最神奇的器物090
10.青銅太陽輪——太陽崇拜還是太陽枷鎖093
NO.4|三星伴月|探秘燦爛的三星堆文化
1.蠶叢、柏濩與魚鳬,傳說中的古蜀王099
2.柏濩齣山,飛鳥時代的遷徙之路103
3.林中悲鳴的杜宇106
4.開明王朝——古蜀國的最後一個王朝109
5.嚮往飛鳥般的自由——古蜀人對鳥的崇拜112
6.神秘的宗教——自然崇拜還是神靈崇拜115
7.三星堆神秘符號是巴蜀圖語還是族徽,抑或是宗教符號118
8.三星堆時期發達的青銅冶煉技術121
NO.5|三星堆文明之源|追尋迷失古蜀國的前世今生
1.古蜀國援周伐商127
2.三星堆人遷徙到金沙129
3.金沙遺址的橫空齣世132
4.金沙,走進古蜀文明的鑰匙135
5.十二橋,古蜀國另一個城邑139
6.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遺址群141
7.古蜀時期,原來成都人這樣生活145
8.巴蜀印章,奇妙神秘的圖形148
9.神秘的船棺葬,古蜀人特有的葬俗151
10.巴人和蜀人的戰爭155
11.秦軍的進攻與張儀的石牛計159
NO.6|迷滿三星堆|令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謎
1.文明究竟來源於何方165
2.三星堆的古蜀人到底來自何處168
3.三星堆真的沒有一個文字嗎171
4.三星堆文明為何會神秘消失175
5.三星堆兩個祭祀坑之謎179
6.金蛙造型器物是傳說中的禺強嗎182
7.為什麼會有赤裸人像184
8.大量象牙從何處來186
9.國是古蜀國人的分支嗎189
10.青銅麵具是外星人形象嗎192
11.蠶叢真的長著縱目嗎194
12.三星堆古蜀王陵在何處198
13.青銅冶煉工場在哪裏200
附錄|失落的文明|世界著名考古文明大發現簡覽
1.復活節島:神秘的“世界之臍”205
2.龐貝古城:一夜消失的繁華211
3.佩特拉:一座玫瑰紅色的城市218
4.吳哥古跡:原始叢林中韆年的微笑224
5.墨西哥金字塔:太陽神眷顧的地方231
6.特洛伊古城:追尋希臘神話的蹤跡237
7.耶利哥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243
8.西潘王陵:失落在沙漠中的莫切文明248
9.剋諾索斯王宮:愛琴海邊的神秘“迷宮”254
10.大津巴布韋:湮沒在非洲大陸的石頭城260
11.亞特蘭蒂斯:淹沒在大西洋底的神秘古城266
12.圖坦卡濛陵墓:埃及法老的詛咒270
NO.1發現——沉睡數韆年,一醒驚天下
一個農民的一次偶然發現,讓一坑精美的玉器齣現在人們麵前。這些玉器不僅引起瞭世人的注意,更驚醒瞭沉睡幾韆年的三星堆文明。這真是“沉睡數韆年,一醒驚天下”!
1一個農民與一次偶然發現
三星堆位於四川平原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四川省成都市隻有40公裏,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龐大遺址群。
為什麼這個遺址會被叫做“三星堆”呢?聽到這個名字,你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呢?
其實,關於三星堆的名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玉皇大帝曾嚮人間散落瞭三把泥土,落在廣漢平原後形成瞭三座大土堆,從遠處望去猶如三顆遙遙相望的星星一般,所以纔有瞭這個名字。而在三星堆的不遠處就是廣漢平原上著名的馬牧河,河北岸是一處比周圍景物都要高的弧形圓颱。這圓颱中間彎麯,而兩頭尖尖的,就好像彎彎的月牙,於是當地人就稱呼它為“月亮灣”。三星堆和月亮灣隔河相望,形成瞭當地著名的景點“三星伴月”。
“三星伴月”不知經曆瞭多少歲月,隻是吸引瞭當地一些居民前來旅遊而已。直到1929年春季的一天,由於一個農民的偶然發現,這裏纔成為舉世矚目之地。
這一天,廣漢南星鎮月亮灣一個叫做燕道誠的老農民和兒子,在離傢不遠的一條水渠疏通河道,他們準備在這裏安放一颱水車,以便車水灌溉田地。兒子率先挖掘水溝,一鋤頭下去竟然聽見“當”的一聲,好似碰到瞭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他立即蹲下扒開泥土仔細看,這一看讓他大吃一驚,泥土中竟然埋藏著一個雪白的大玉環,直徑足足有50厘米左右。
他立即叫來瞭父親,兩人掀開瞭它,下麵露齣一大堆玉石器,這些玉石器有圓有方,還有刀形,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這些玉器雖然沾滿瞭泥土,但是依然發齣晶瑩剔透的光芒,看起來非常昂貴。
燕道誠和兒子非常興奮和激動——自己竟偶然間發現瞭異常珍貴的寶物,真是得到瞭一個寶藏!燕道誠生怕旁人知道自己發現瞭寶藏,立即將這些玉器按照原樣埋好,帶著兒子高高興興地迴傢瞭。等到夜深人靜時,燕道誠和兒子偷偷地將這些寶藏挖瞭齣來,其中包括玉璧、玉圭、玉琮、玉圈、石珠等,大大小小的玉石器足足有300多件。為瞭保守這個秘密,他們並沒有聲張,而是將這些東西分散埋藏起來。這兩個樸實的農民絕對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偶然的發現,竟然揭開瞭一個轟動世界的古文明遺址和大量精美絕倫的古文物遺存的神秘麵紗,就此拉開瞭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帷幕。
他們將這個秘密保守瞭一年,見到沒有任何動靜,就帶著一件玉琮去見當地駐軍的長官。這個長官雖隻是一個胸無點墨的軍人,但一眼就看齣這是件罕見的寶物。於是,他立即帶著這個玉琮來到成都,找瞭一個專業的古董商人進行鑒定。
這個古董商人看到這個玉琮,眼前立即一亮——這真是一件稀世珍寶。他曾看到過許多珍貴的文物,包括成都周圍遠古部落的古物,古中原、古巴楚以及古南中等地的珍貴古文物。那些文物雖然各具特色,但是很容易就可以把它們將蜀地的文物區分開來。可這件玉琮與自己見過的文物明顯不同,這是一個祭神的禮器,成都周圍從來沒有齣現過類似的器物。古董商人明白,這件玉器背後肯定隱藏著更大的秘密,或是一個從來沒有被發現的古文明。
很快,燕道誠手中有罕見寶物的消息就在成都傳開瞭,一些古董商人和當地的官員富紳都爭前恐後地購買這些寶物,而且這些古董商人還將這些寶物取名為“廣漢玉器”。當然,這個消息也引起一些學者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當時正在廣漢做傳教士的英國牧師董篤宜。
據說,這個外來的傳教士也認為這些玉器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瞭避免這些古文物遭受損壞,他開始四處奔走,想要保護這些稀世珍寶。
……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蜀道難》中發齣這樣的感嘆:“蠶叢及魚鳬,開國何茫然。”這裏所說的蠶叢、魚鳬其實就是傳說中上古時期古蜀國的先王們,他們帶領古蜀先人創建瞭古蜀國,並在巴蜀地區創造瞭古老的文明。可是長久以來,古蜀國仿佛一直被雲霧籠罩,人們無從知道這個神秘古國的曆史。
傳說中的古蜀國王真的存在嗎?國傢是如何建立的?古蜀文明達到瞭什麼程度?對於這些問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所以李白纔會感嘆“開國何茫然”!20世紀20年代,廣漢平原上一個普通農民的偶然發現,使得三星堆這個小地方聞名世界。三星堆不僅嚮人們展現瞭高度文明,更見證瞭古蜀國輝煌的曆史。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已有幾韆年的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它被考古學界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更被認為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這裏發現瞭眾多珍貴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文物,還發現瞭具有極高考古價值的古城遺址、遺跡,其古文物之眾多、價值之高都是極為罕見的。
那高達2.62米的青銅大立人像,那神奇的青銅神樹,以及詭異的青銅縱目麵具,都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珍品;還有以流光溢彩的金杖為代錶的金器,以邊璋為代錶的玉石器,無不令人驚嘆。
三星堆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一經發現就成為全國考古界和世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而無數令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謎更是牽動著世人的神經。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古蜀國是怎樣消失的?巴蜀圖語究竟是文字還是宗教符號?古蜀人真的是“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嗎……這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疑團,無疑使三星堆以及古蜀國更加神秘。
當然,三星堆也是考古界的一個奇跡,它是古蜀國輝煌曆史的證明,更是古蜀文明以及長江流域文明繁榮的見證。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地傳播到全中國。人們還認為巴蜀地區一嚮都是偏遠的蠻夷之地,其文明遠遠沒有中原地區發達。而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卻徹底打破瞭這種傳統觀念。它不僅將巴蜀文明的曆史嚮前推進到5000年前,證實瞭長江流域同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更證實瞭古代的巴蜀地區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相對封閉落後的地方。
除瞭三星堆之外,世界上還有眾多神秘而輝煌的古代文明大發現,如馬丘比丘遺址、吳哥古跡、復活節島等等。這些文明奇跡既是人類曆史長河中的瑰寶,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雖然它們經曆瞭漫長歲月的洗禮,被遺忘瞭韆年,但是當它們重見天日之時,依然令世人著迷。這些燦爛的文明給人們留下瞭無數驚世珍寶,更給人們留下瞭諸多未解之謎。而人們為瞭解開這些謎題,不斷地追尋著。
著名作傢餘鞦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廢墟不會阻礙街市,妨礙前進,現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曆史的第幾級颱階。他不會妄想自己腳下是拔地而起的高颱。因此,他樂於看看身前身後的所有颱階。”正因為人們嚮往古人無以倫比的智慧,想要探究古文明的奧秘,所以纔苦苦地追尋傳說中的“失落之城”。
下麵就讓我們來揭開三星堆奇跡的神秘麵紗吧!
我得承認,我完全是被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所“綁架”瞭。它不是那種傳統學術專著的平鋪直敘,反而充滿瞭一種強烈的懸念設置和情緒張力。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場景重構”,他能用寥寥數語,就將讀者的感官拉迴那個特定的曆史瞬間。比如,他對祭祀坑被掩埋過程的推測,那段文字寫得驚心動魄,簡直像一部曆史驚悚片的高潮部分,讓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揣摩著古人為何要如此大規模地“祭獻”和“掩埋”。更妙的是,這種戲劇性的錶達,絲毫沒有犧牲內容的準確性。當他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青銅器銘文(或者說符號係統)時,他采取瞭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引導我們跟著他的思路去嘗試破譯,即使最終的解釋帶有推測性,但這個“推測的過程”本身,已經足夠引人入勝。讀完一章,總有一種意猶未盡、急於知道下一頁真相的衝動,這在嚴肅的考古讀物中是極為難得的體驗。
評分從排版和裝幀上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精品力作。要知道,涉及如此復雜的文物細節,如果圖片質量跟不上,文字描述再精彩也顯得蒼白無力。然而,這本書的圖版選擇和印刷工藝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標準。那些青銅大立人、神樹以及黃金麵具的照片,色彩還原度極高,細節縴毫畢現,特彆是對器物錶麵微小裂紋和銹蝕的處理,都清晰可見。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圖注和版麵布局上的用心,完全體現瞭“圖文互證”的閱讀體驗。每當文字描述到一個關鍵特徵時,你的目光會自然地被引導到旁邊的對應圖片上,兩者互相印證,極大地加深瞭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美的私人博物館,它尊重讀者的求知欲,知道麵對三維的實體文物,單純的文字敘述是多麼局限。對於那些熱愛藝術和工藝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視覺呈現本身就是一場盛宴。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神秘而厚重的氣息,仿佛真的能觸摸到那沉睡韆年的秘密。我剛翻開前幾頁,就被作者那種近乎考古學傢般的嚴謹和探尋未知的激情所感染。他沒有急於拋齣結論,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進那片巴蜀的古老土地。文字的敘述帶著一種特有的韻律感,時而磅礴大氣,描述祭祀場麵的恢弘與肅穆;時而又細膩入微,對著一件青銅神像的紋飾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光是描述那層包漿的質感,就讓人仿佛能聞到泥土和金屬混閤的古老氣息。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作者在引用現代科技分析成果時,處理得極其自然,沒有生硬地堆砌數據,而是將冰冷的科學發現,巧妙地融入到對古人智慧的敬畏之中。讀這本書,就像是參與瞭一場漫長而激動人心的精神考古,每揭開一頁,都像是從厚厚的曆史塵埃中拂去瞭一層,露齣一角更清晰的文明剪影。我對那些想象中的祭祀場景久久不能忘懷,那絕對不是簡單的神話復述,而是對一種失落的宇宙觀和生命觀的深情迴望。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知識的傳遞,它更像是一扇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任意門,讓人心馳神往。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文明的邊界”提齣瞭深刻的叩問。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用黃河長江流域的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軸進行考察,但作者通過對三星堆青銅器造型、冶金技術乃至神話體係的對比分析,有力地論證瞭中國古代文明的多元一體性。他沒有迴避那些“異質性”的元素,反而將其視為研究的重點,展現齣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例如,他對與古蜀文明可能存在的北方草原、甚至更遙遠地區(比如西亞或美洲的某些相似特徵)的聯係,進行瞭審慎而大膽的論述,這種跨文明的對話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格局。這不再僅僅是介紹一個地方的考古發現,而是將一個區域性的奇跡,提升到瞭世界文明交流史的宏大議題中去討論。這本書讀下來,你會産生一種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但這種自豪感是建立在對復雜性、對曆史未知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是理性的、充滿敬畏的。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對曆史文化有一定瞭解的“老讀者”瞭,市麵上關於古代文明的著作汗牛充棟,大多難逃“販賣神秘”或“過度解讀”的窠臼。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卻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剋製與自信。作者的筆觸極為老練,他懂得如何在一片迷霧中把握住事實的錨點。他沒有將三星堆塑造成一個脫離現實的“外星文明”噱頭,而是極其紮實地將其置於同期世界文明的坐標係中進行比對和論述。我特彆欣賞他對器物功能性與象徵意義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那種探討思路的復雜性和層次感,著實讓人耳目一新。比如,他對“縱目”麵具的分析,沒有止步於外觀的奇特,而是深入挖掘瞭其可能代錶的部族信仰、權力結構乃至神權與王權的關係。閱讀過程中,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在腦海中構建那些復雜的社會模型,這是一種高強度的智力享受,而非輕鬆的消遣。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言之有物,持之有據”,它對傳統考古學的挑戰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真正體現瞭一位學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廣闊的視野。
評分還不錯吧
評分湊單買的,不知道好不好
評分還不錯,正版書籍,活動買的,物美價廉!
評分很好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真是不錯的 不錯不錯不錯,真是不錯的
評分正品,送貨更方便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真是不錯的 不錯不錯不錯,真是不錯的
評分很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