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两代人的编码战争 揭露二战不为人知的阴谋
塑造和影响了整整一批IT人
宏大、复杂、野心勃勃,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千年来的文学作品之一。
特别制作精美明信片
ABC三款随机附赠于书中
这是一段长达一千多页的传奇,以破译数据密码为中心线索,结合了历史小说和科技惊险小说的元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破译纳粹密码的“布莱切利公园”一直到现代在东南亚建立的“信息天堂”。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信息流动发展史。
1942年,年轻的美国海军密码破解专家劳伦斯`沃特豪斯被委派到神秘的2702部队,这个部门的任务是掩盖德军的恩格玛密码已经被破解的事实。他们躲在敌人身后,想法设法在情报战中误导敌方。在2702部队服役的美军中士鲍比`沙夫托,冒着生命危险执行沃特豪斯的计划,与此同时,沙夫托的老朋友,日本的采矿工程师后藤田悟,被委派到菲律宾一座矿山中执行秘密任务,三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1997年,兰迪`沃特豪斯通过光纤电缆为菲律宾移民提供讯息,寄生藤公司通过这笔收入在附近建立地下数据库,道格·沙夫托和他的女儿则负责电缆的海底调查工作,而监督这项工程的正是……一个更大的阴谋渐渐披露,2702部队的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
(美)尼尔`斯蒂芬森
美国ding级科幻大师 赛博朋克代表人物 黑客界的海明威 1996年雨果奖获得者
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59-),美国科幻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散文家,笔名为斯蒂芬`伯里(Stephen Bury)。他的作品以思辨小说著称,包括科幻小说、历史小说、赛博朋克等。斯蒂芬森在数学、密码学、哲学、货币和科学史等领域都有涉猎,代表作品有《钻石年代》、《雪崩》、《编码宝典等》,其中《钻石年代》获得1996年雨果奖。
“宏大、复杂、野心勃勃,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千年来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出版人周刊》
“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信息流动发展史。”—《娱乐周刊》
“又惊人又搞笑,一本关于编码与破解的恶汉小说,讲述了二战与现代的故事。”—《纽约时报》
“看似调侃却极具启示性,斯蒂芬森是黑客界的海明威。”—《新闻周刊》
“斯蒂芬的新书证明了他是个罕见的天才。”—《纽约邮报》
“悬念横生……在一个个奇妙的片段中娓娓道来。”—《华尔街日报》
编码宝典(上)
1 序章飞驰复哀鸣
7 第一章瘠地
32 第二章时代新秩序
44 第三章海苔
67 第四章进军
85 第五章靛蓝
102 第六章俄南之子
115 第七章燃烧
120 第八章行人
127 第九章瓜达尔卡纳尔岛
131 第十章大帆船
146 第十一章噩梦
158 第十二章伦底纽姆
170 第十三章科雷希多岛
187 第十四章隧道
203 第十五章冻肉
221 第十六章轮转
238 第十七章在空中
250 第十八章保密
263 第十九章超密
275 第二十章 吉纳库塔
279 第二十一章闼根姆宅
288 第二十二章电子银柜公司
291 第二十三章地穴
305 第二十四章巨蜥
316 第二十五章城堡
328 第二十六章为什么
349 第二十七章转进
352 第二十八章高频测向
361 第二十九章纸页
364 第三十章 撞击
387 第三十一章勤勉
397 第三十二章矛头
407 第三十三章马非
413 第三十四章西装
420 第三十五章解密高手
编码宝典(中)
1 第三十六章苏丹
14 第三十七章弹跳
23 第三十八章大头
32 第三十九章山本
38 第四十章安泰俄斯
50 第四十一章窃密
71 第四十二章漂流
81 第四十三章新诺拉
93 第四十四章敌意
104 第四十五章电波游戏
116 第四十六章 HEAP
127 第四十七章渴求
153 第四十八章食人族
165 第四十九章残骸
180 第五十章圣莫尼卡
185 第五十一章哨站
193 第五十二章流星
201 第五十三章薰衣草玫瑰
209 第五十四章布里斯班
215 第五十五章邓尼茨
227 第五十六章克朗奇
241 第五十七章姑娘
248 第五十八章共谋
270 第五十九章宝藏
296 第六十章火箭
317 第六十一章示好
330 第六十二章 I.N.R.I.
342 第六十三章加利福尼亚
353 第六十四章管风琴
363 第六十五章家
376 第六十六章班多克
382 第六十七章计算机
397 第六十八章旅行车队
编码宝典(下)
1 第六十九章 将军
16 第七十章 原点
33 第七十一章 各各他
42 第七十二章 西雅图
62 第七十三章 岩石
72 第七十四章 最多香烟
90 第七十五章 1944年圣诞
101 第七十六章 脉冲
113 第七十七章 佛像
123 第七十八章 教皇
137 第七十九章 格洛丽
146 第八十章 主库
164 第八十一章 大水
175 第八十二章 逮捕
184 第八十三章 马尼拉之战
195 第八十四章 囚禁
210 第八十五章 诱惑
226 第八十六章 智慧
238 第八十七章 降落
244 第八十八章 墨提斯
270 第八十九章 奴隶
276 第九十章 林仙
293 第九十一章 地下室
299 第九十二章 秋叶原
312 第九十三章 X计划
320 第九十四章 登陆
326 第九十五章 后藤阁下
336 第九十六章 安息
341 第九十七章 回归
360 第九十八章 小抄
372 第九十九章 卡尤塞
383 第一百章 黑室
396 第一百○一章 通道
404 第一百○二章 流动
409 附录:“单人纸牌”加密算法
飞驰复哀鸣
轮儿伐倒青竹林
战歌声凛凛
鲍比?沙夫托下士仓促之间只能想出这么几句。他站在卡车踏板上,一手握着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一手扶着后视镜,根本没法扳着手指数一数这几行诗的音节①。“轮儿”到底是一个音还是两个音?“哀鸣”呢?卡车终于没有翻倒过去,四只轮子都稳稳地着了地。车轮的哀鸣——与那一瞬间——通通消失了。鲍比仍能听到那些苦力的呼喊,现在还混进来二等兵维里降挡时离合器发出的拉栓似的咔嗒声。维里害怕了吗?后车厢里,用防水布盖着的一吨半重的档案柜哐啷作响,密码本滑得到处都是,汽油拍打在一号情报站的机械传动式发电机的油箱壁上。现代社会对于俳句诗人来说太不友善了,“机械传动式发电机”,什么玩意儿,竟然有八个音节?它甚至连第二行都挤不进去!
“我们能碾着人开过去么?”二等兵维里问道,还没等鲍比?沙夫托做出回答就用力地按下了喇叭。一个印度巡捕跳过一辆粪车闪到一边。“碾吧,他们能怎么样?跟我们开战?”沙夫托几乎脱口而出——但作为整辆车上军阶最高的人,说话总得过脑吧——他又把话咽了下去。他梳理了一下目前的情况:
1941年11月28日,星期五,上海,16∶45。鲍比?沙夫托以及车上的另外六
仪表盘上显示的每小时个海军陆战队员注视着这段他们刚刚急转而过的九江路。圣三一堂从他们右边掠过,也就是说,他们跟外滩还隔着两条街呢。一艘巡逻队的炮艇正泊在外滩,等着接收他们后车厢里的东西。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两条街居住五百万人口?这两条街上住的中国人足有五百万。
与那些皮肤黝黑、从没见过汽车的乡巴佬相比,这些城里人颇见过点世面:如果你按着喇叭飞驰而过,他们就会四散着让出路来。事实上他们逃窜向路两边的情形甚至造成了一种假象,仿佛汽车的实际速度远远不止43英里。
然而鲍比?沙夫托在他的俳句里提到的“青竹林”可不仅仅是为了给诗里添点儿东方风味,给他奥科诺莫沃克①的爹娘开开眼界。许许多多沉甸甸的竹竿挡在卡车前面,形成了一道道临时关卡,阻塞了他们驶往外滩的道路——美国亚洲舰队和海军陆战队第四团在策划这次小小行动的时候,彻底忘了考虑现在是“周五下午”。鲍比?沙夫托本来可以告诉他们的,或者只要他们肯拨冗问一问随便哪个傻帽大兵,就会发现他们制订的这条路线恰巧穿过了金融商业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有汇丰银行(当然了)②、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①、美国银行、中东不列颠银行、中国农业银行②和一堆数也数不清的小型地方银行,其中好几家银行与现存的政府签订了发行货币的合同。这一定是个竞争激烈的行当,各家银行为了削减成本甚至将货币印在了废旧报纸上。如果你认得汉字,你就能看到去年的新闻报道和马球比赛分数从那些花花绿绿的数字和图案之下隐约浮现出来——这些数字和图案已经将废纸变成法币了。
就连路边小贩和黄包车夫都知道,印钞合同上规定了这些纸币的发行必须得有一定的白银储备为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人走进九江路上随便一家银行,甩出一摞钞票(前提是它们得是这家银行印的)就能换到相应数量的真金白银。
流程是这样的:在一般的交易过程中,大量纸钞流入(假设是)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柜台,银行职员将这些纸钞拿到后面,按照发行银行进行分类,投进几英尺见方、四角拴着绳子的钱箱子里。美国银行发行的投入一个箱子,花旗银行的投入另一个,诸如此类。然后他们会在周五的下午招来一些苦力,他们每人(或者每两人)都会带着一根又长又粗的竹竿——不带竹竿的苦力就跟不带镀镍刺刀的驻华陆战队员一样——然后把竹竿插进钱箱四角的绳套里。接着,这些苦力一人扛起竹竿的一头,将整个箱子抬到空中。他们必须保持步调一致,不然箱子就会开始左摇右晃,然后就都乱套了。因此他们就会一边唱着号子,一边朝着目的地——箱子里的钞票上印的那家发行银行——走去,跟着节奏一步一步地踏在人行道上。竹竿很长,两个人相隔甚远,因此他们不得不提高声音以便彼此呼应。这条街上有好几队苦力,分别唱着不同的调子,为了不被别人打乱节奏,他们只好越唱越大声,企图盖过别人的声音。
因此在周五下午下班前的十分钟,某几家银行的大门会砰然打开,拥进一大堆喊着号子的苦力——跟他妈的百老汇音乐剧开场似的,丢下一个装满破破烂烂纸钞的大箱子,要求兑换成白银。这些银行彼此之间就是这么干的,有时候他们还会选在同一个周五这么干,比如现在,1941年11月28日。到了这个时候,甚至连鲍比?沙夫托这样的小兵都明白,现银可比一堆裁好的旧报纸值钱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路上的行人、推车的小贩、气急败坏的印度巡查全都让出了一条道,贴在九江路上各种酒吧、商店和妓院的墙根上。鲍比?沙夫托和他的同伴们还是连他们的目的地——那艘炮艇的影儿都看不到:眼前密密麻麻的竹竿像是一片横着长的森林,遮住了他们的视线。他们甚至连自己的鸣笛声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尽是苦力们错落嘈乱的歌声。这不仅仅是周五下午上海金融区的换钱高峰期,更像是要在整个东半球大祸临头之前清算最后一笔总账。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这些印在厕纸上的几百万元的纸币要么全部都能保值,要么全部作废,可能会换来真金白银,也可能换不到。简直就像一场金融信托界的末日审判。
“天哪,我没法——”二等兵维里大叫道。
“上尉说不管碰到什么鸟事都不要停。”沙夫托提醒他。他可没有让维里碾过去,他只是在提醒维里,如果他不碾,那么待会儿他们可就得好好解释一番了——雪上加霜的是,上尉就在他们后面的车里,和一群抱着冲锋枪的陆战队员挤在一起。看上尉处理一号情报站的这副态度,显然他的屁股上已经挨了几下预防性的鞭子了——拜某些来自珍珠港的,甚至是(此处应有鼓声)位于第八街和第I街夹角东南的华府营①的将军所赐。
***
沙夫托和他的同伴早就知道,一号情报站,这个由一群弱不禁风的小水手组成的后援团,就位于公共租界一栋建筑的楼顶,藏在一个由疙疙瘩瘩的集装箱木板搭成的小棚屋里,朝四面八方伸出无数天线。如果你在那儿待得足够久的话,你还能看到某些天线移动起来,瞄准海上的某个方位。沙夫托甚至还为它作了一首俳句:
天线正仿佛
猎犬追寻在风里
以太的奥秘
这只是他这辈子写过的第二首俳句,自然不可同今日而语——他都有点羞于回忆。
然而至今没有一个陆战队员明白一号情报站到底有什么大来头,他们的工作不过是将一吨设备和好几吨纸质资料用防水布包好搬走。他们还花了周四一整天来拆掉整座棚屋并将它付之一炬,随后又烧掉了好些书籍资料。
“他——妈的!”二等兵维里吼了起来。只有几个苦力让开了路,其他人甚至都没看见这辆车。这时江边突然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那声音就好像上帝把一根一英里粗的竹竿放在膝盖上“啪”地折成了两段。半秒钟之后街上的苦力就跑得精光,只剩下一地的箱子和上面跷跷板似的竹竿,敲击在地面上发出风铃般的声音。炮艇的上方冒出了一朵蘑菇状的灰烟。维里挂到高挡,一脚把油门踩到了底。沙夫托紧紧靠在车门上,他低下了头,希望自己那顶装模作样的锅盖钢盔能派上点用场。卡车飞驰而过的时候碾爆了好几个装钞票的箱子,沙夫托抬起头,透过雪片般漫天飞舞的钞票,看到许多巨大的竹竿飞起,跳跃着、旋转着,向江边滚去。
沪上叶落时
苍穹千门次第启
凛冬或已至
我是在一个技术论坛上被安利购买这套《编码宝典》的,当时主要是因为看到很多人提到它对“软件工程伦理”和“代码可维护性”的讨论非常深刻。在快节奏的开发环境中,我们常常为了赶进度而牺牲代码质量,导致技术债越积越多。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日常的编码工作。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写出能跑的代码”,更是“写出能被别人理解、易于维护的代码”。书中关于面向对象设计原则(SOLID)的讲解,配以大量反面案例,让我对过度设计和设计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团队内部的代码审查标准。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关于开源贡献、知识产权和技术决策中的非技术因素,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职业素养。阅读它就像与一位经验丰富、极富远见的前辈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对话,它让你思考的不再是眼前的Bug,而是未来五年内这个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是一套真正能提升思维层次的书籍。
评分这本《编码宝典(套装全3册)》简直是为我这种在编程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编程那会儿,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实际项目中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教科书,而是真正做到了从底层逻辑到高级框架的全方位覆盖。特别是它对算法复杂度和数据结构优化方面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我这种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工程师,也能从中找到很多可以借鉴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书中对并发编程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线程同步上,而是深入到了内存模型和底层操作系统的调度机制,让我对“为什么会死锁”以及“如何优雅地解决竞态条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周末特意花了一整天时间,对照书中的示例代码,重新梳理了我负责的一个核心模块的并发处理逻辑,结果发现了一个之前一直忽略的潜在性能瓶颈,优化后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了近百分之十五。这种实实在在的效果,比任何花哨的宣传都来得有力。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阅读体验极佳,完全没有那种技术书籍特有的晦涩感。
评分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正在准备暑期实习的面试,说实话,我当时买这套书纯粹是因为看到推荐说它能覆盖所有主流技术栈的基础。坦白讲,刚翻开第一册的时候,我有点被劝退了,因为它涉及的数学和底层知识比我想象的要深奥得多。但是,当我耐下心来,跟着书中的引导一步步深入时,我发现我过去在LeetCode上死记硬背的那些算法,突然之间“活”了起来。这本书没有直接给我现成的代码,而是教会了我“如何推导出最优解”。例如,在讲解图论算法时,它不满足于只介绍Dijkstra或Floyd-Warshall,而是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应该如何取舍。这种深度剖析让我明白了,编程不仅仅是敲代码,更是一门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艺术。我的期末考试成绩因此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这两门课,感觉豁然开朗。对于想打好扎实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回报绝对是成倍的,它帮你建立起了坚不可摧的知识“地基”。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套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市面上关于“宝典”的图书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旧知识加上新包装。但是《编码宝典》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工程实践”的重视程度。现在的技术栈变化太快,很多学校教的知识点可能半年就过时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教你的不是某个特定工具如何使用,而是如何培养一种“工程师思维”。比如,它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如何进行代码重构、如何设计健壮的API接口、以及在面对遗留系统时应该采取何种策略进行渐进式改造。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处理各种“历史包袱”的项目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测试驱动开发(TDD)的章节,它不仅讲解了单元测试,还详细介绍了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的实践方法,并配有非常贴近真实业务场景的案例。读完之后,我立刻在团队内部推动了一场小型的代码质量提升运动,效果立竿见影,大家的Bug率明显下降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纸面上的价格,它更像是一份可以让你职业生涯少走很多弯路的“经验秘籍”。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架构师,我通常对市面上鼓吹的“全能”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要在一个套装里兼顾深度和广度是极其困难的。然而,《编码宝典》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它对系统设计和架构模式的探讨,简直是为我当前的工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框架。它不仅仅罗列了微服务、事件驱动等热门架构,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模式背后的权衡(Trade-offs)。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来对比CAP理论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设计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去中心化”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非常形象,帮助我更好地向非技术背景的领导层解释复杂的系统决策。此外,套装中的第三册专门讨论了DevOps和自动化运维,这在很多纯技术书籍中是被轻视的环节。它讲解了如何使用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来管理复杂的生产环境,这对我团队的自动化部署流程优化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这本书的广度足以覆盖从代码实现到基础设施部署的整个生命周期,视野非常开阔。
评分不太好看,有点贵,不值呀
评分比之前看介绍的还好,满意。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发货非常快。一直好评
评分物流是京东配送,速度无懈可击。
评分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书到底是怎么牛逼的
评分包装不错,。。。。。。。
评分书籍不错,活动优惠很大,不错的体验
评分good book
评分经典图书,百看不厌,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