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插图典藏版) [11-14岁]

草原上的小木屋(插图典藏版) [11-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拉·英格斯·怀德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冒险
  • 自然
  • 家庭
  • 经典
  • 自立
  • 美国文学
  • 草原生活
  • 生存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53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3894
品牌:智趣屋(ZHIQUWU)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作品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 入选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中小学生阅读图书、美国教育部 “100本孩子喜欢的书”。

  ★ 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罗拉?英格斯?怀德奖”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童书奖”,“波士顿号角儿童经典图书奖”。

  ★ 自然 、探险、动物、亲情、成长……在艰辛的拓荒历程中重新找回简朴、勇敢、坚韧与爱。

  ★ 170.240大尺寸大开本,美观大方便于阅读,是适合馈赠和收藏的精品佳作。


内容简介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了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了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为生的甜美时光。

作者简介

  [美]罗拉·英格斯·怀德1867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拓荒者家庭,是美国*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引人入胜,至今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罗拉在65岁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她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系列小说,出版后引起读者的巨大反响。

  “小木屋”系列小说曾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并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的 100 本孩子喜欢的童书”。

  1954 年,美国还设立了以罗拉?英格斯?怀德命名的儿童文学奖——“怀德奖”。至今,罗拉仍被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三人成员之一。


精彩书评

  作为罗拉·英格斯·怀德作品的忠实读者,我们不愿意看到她的故事中的那些人背井离乡、四处漂泊,但是,他们的故事仍然令人爱不释手。

  ——美国《儿童文学》

  罗拉·英格斯·怀德的写作技巧十分纯熟,她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和拓荒者的种种生活细节。爱好历史的人可以得知拓荒者们是如何生活的;喜欢读传奇经历和冒险故事的人则会深深地沉迷在书里每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会被印第安人队伍从小木屋前经过时那令人窒息的神秘时刻所深深吸引。

  ——美国作家 梅丽莎·霍华德


目录

第一章 到西部去

第二章 渡河

第三章 草原宿营

第四章 草原上的一天

第五章 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六章 搬进新家

第七章 危险的狼群

第八章 两扇结实的门

第九章 灶台中的火

第十章 屋顶和地板

第十一章 印第安人进屋了

第十二章 喝上清凉的井水

第十三章 德克萨斯长角牛

第十四章 印第安人的营地

第十五章 来势汹汹的疟疾

第十六章 意外的火灾

第十七章 爸爸去了镇上

第十八章 高个子印第安人

第十九章 令人难忘的圣诞节

第二十章 半夜的尖叫声

第二十一章 满载而归的大采购

第二十二章 草原大火

第二十三章 印第安人的战斗呐喊

第二十四章 印第安小婴儿

第二十五章 被迫迁徙

第二十六章 再次起程



《海边的灯塔》:一座灯塔下的世代传承与命运交织 作者: 艾丽莎·米切尔 译者: 王子清 出版社: 蓝鲸文化 装帧: 精装,内含大量手绘插图与珍贵历史照片 适合读者: 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 --- 内容简介 一个关于坚守、遗忘与救赎的宏大叙事,在永恒的涛声与海风中缓缓展开。 《海边的灯塔》并非讲述温馨的田园生活,它是一部深植于海洋坚韧精神之中的家族史诗。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座名为“孤礁之光”的灯塔,这座灯塔傲立于被称为“迷雾海岸”的崎岖岬角之上,历经百年风霜,见证了无数次风暴的肆虐与航船的漂泊。 第一部:礁石上的誓言 (1888-1935) 故事始于1888年,寒冷而多雾的初秋。年轻的爱尔兰移民后裔,西奥多·布莱克伍德,一个沉默寡言但内心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年轻人,接替他的父亲,成为了“孤礁之光”的第三代灯塔看守人。 西奥多继承的不仅仅是一份孤独的差事,更是一份沉重的家族契约:灯塔的光芒绝不能熄灭。他娶了当地渔民的女儿,伊芙琳,一个相信海洋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无情吞噬者的坚强女性。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严格的纪律和与世隔绝的艰辛。 这一部分详细描绘了那个时代灯塔看守人的日常:从手动摇动巨大的菲涅尔透镜到在暴风雪中清理积雪,从记录天气日志到与时常失联的海岸警卫队保持联系。我们跟随西奥多潜入灯塔底部,见证了海浪如何试图吞噬基座,以及他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修补裂缝。重点刻画了1912年一次骇人听闻的冬季大风暴中,西奥多如何在油料耗尽、视线完全被冰雪遮蔽的情况下,徒手爬上塔顶,重新点亮那束至关重要的光芒,挽救了三艘返航渔船的生命。然而,这种英雄主义的背后,是家庭生活的极度牺牲——他的小女儿,莉莉安,几乎从未见过父亲清晰的面容,她眼中父亲的形象,永远笼罩在灯塔特有的、周期性的光束之下。 第二部:硝烟与迷雾 (1936-1965) 随着二战的阴影笼罩全球,灯塔的角色从单纯的导航辅助,演变为重要的军事观察哨。西奥多的儿子,詹姆斯,一个热爱天文学、渴望逃离海边狭小世界的大学毕业生,被迫回归家中。 詹姆斯对父亲恪守的“灯塔法则”深感窒息。他试图将现代化技术引入灯塔管理,引入无线电通讯,这与信奉传统和依赖直觉的父亲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一部分着重描写了战争时期灯塔面临的独特威胁:敌方潜艇的侦察,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灯光信号来误导敌军。 1944年,一次精心策划的“光影游戏”成为关键转折点。詹姆斯利用对光线折射的理解,故意制造了错误的信号,成功地将一艘德国U型潜艇引向了一片暗礁区,保卫了邻近港口的安全。然而,这次行动的秘密性使得詹姆斯无法获得荣誉,他内心的挣扎——为了更大的利益而选择欺骗——与灯塔“诚实指引”的本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莉莉安,现在已是一位护士,她试图在父子间的鸿沟中搭建桥梁,但灯塔的铁律似乎比任何亲情都更具约束力。 第三部:自动化与遗忘 (1966-2010) 技术进步的浪潮不可阻挡地袭来。1968年,“孤礁之光”被宣布将实现完全自动化。对于詹姆斯来说,这是职业生涯的终结,也是对家族荣誉的公然背叛。他拒绝接受,认为机器的光芒永远无法替代人眼对风暴的预判和对人性危机的感知。 在自动化进程中,詹姆斯与负责拆除传统设备的工程师们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无声战争”。他暗中维护着旧有的机械结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他仍能控制灯塔。 然而,故事的焦点转向了詹姆斯的孙女,克莱尔,一位热衷于海洋考古学的年轻学者。克莱尔回到家乡,不是为了接替灯塔,而是为了研究灯塔底部被遗忘的早期日志——那些记录了海上失踪者、走私者和早期移民故事的秘密记录。 在清理一个被海水浸泡的地下室时,克莱尔发现了19世纪初,她的曾曾祖父西奥多为了营救一名被困的偷渡者家庭而偷偷偏转灯光方向的记录。这个行为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灯塔法规,但他却因此拯救了数条生命,并保守了这个秘密一生。克莱尔意识到,灯塔的光芒不仅仅是物理的指引,更是家族成员在道德困境中选择“人道”而非“规则”的复杂体现。 尾声:永恒的守望 最终,克莱尔决定不让“孤礁之光”沦为博物馆。她利用现代技术,将其改造为一个集气象监测、海洋生态研究和历史档案于一体的非营利研究中心,并自愿成为第一任驻站研究员。 在最后的场景中,自动化灯塔的强大光束划破了夜空,但克莱尔站在灯塔外的老式瞭望台上,手中拿着曾祖父那把磨损的黄铜望远镜。她明白,真正的守望,并非仅仅是启动一个开关,而是在冰冷的机械之外,保留对海洋和人类命运的敬畏与关怀。 《海边的灯塔》通过三代人的奋斗、牺牲与和解,探讨了在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责任的重量、技术进步的代价,以及何为真正的“指引之光”。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忠诚、道德灰色地带和人类面对自然伟力时,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的深刻赞歌。书中穿插的复古航海图、灯塔内部的机械结构图、以及手写的航行日志摹本,为读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年代感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所构建的那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我仿佛能够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动物的叫声,感受到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故事的主人公们,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的规律,从自然中汲取力量。我喜欢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他们善良、勤劳、勇敢,并且对家庭充满爱。这种朴实无华的品质,在如今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所传递的关于独立、责任和家庭的价值,对于 [11-14岁] 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冒险故事,而是通过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这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教科书。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讲述勇敢、坚韧和家庭温馨的故事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似乎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类题材的所有期待。它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挑战,更是心灵成长的历程。生活在广袤而未知的土地上,面对着四季的更替、自然的馈赠与严酷,主人公们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真的很令人动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刻画,那种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的温暖,在看似艰苦的环境中,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在最简朴的条件下,爱与亲情也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那种通过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责任的过程,对于 [11-14岁] 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它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这些宝贵的品质。阅读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让人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得与失,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暂时逃离现实喧嚣,沉浸在一个完全不同世界里的书,而这本《草原上的小木屋(插图典藏版)》无疑是这样的存在。当我翻开书页,耳边仿佛就响起了风吹过草原的声音,眼前也浮现出了那一片无垠的绿色。故事的主角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此淳朴,却又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我沉迷于他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荒野中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如何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乐趣和意义。书中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无论是制作食物的过程,还是应对严寒的方式,都充满了生活智慧。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反而丢失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哲学,一种更加贴近土地、更加纯粹的生活方式。对于 [11-14岁] 的读者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探索、关于独立、关于回归自然的绝佳体验。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时光仿佛在静止流淌的体验。它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纯粹的生活状态,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存方式。书中的人物,他们面对的挑战是真实的,但他们克服困难的方式却充满了智慧和韧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种对每一个劳作过程的细致描绘,都让我仿佛亲身参与其中。从搭建小木屋到种植收割,从缝制衣物到制作食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这种脚踏实地的生活,与我们现代社会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向往。同时,书中也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也从未放弃希望,而是用双手去创造更好的未来。这种力量,对于 [11-14岁] 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真的太棒了!当初就是被这“插图典藏版”几个字吸引过来的。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封面就很有质感,图案是那种复古的画风,色彩搭配非常柔和,看着就让人心情平静。打开内页,印刷的纸张是那种厚实的铜版纸,触感很细腻,一点都不像那种薄薄的、容易泛黄的纸。最惊喜的是插图!每一页都有精美的插图,而且不是那种简单的黑白线条画,而是色彩饱满、细节丰富的彩绘。插画的风格也很独特,有的是写实的,能清晰地看到人物的表情和服饰,有的是带着一点想象力的,将书中的场景描绘得如梦似幻。我特别喜欢书中描绘的自然风光,那些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潺潺的小溪,还有在不同季节里展现出的不同色彩,都让人身临其境。甚至连小木屋的细节都画得特别用心,从木头的纹理到屋顶的草垛,都栩栩如生。感觉作者和画者对这个故事有着深厚的感情,才能够创作出这样精美的视觉呈现。对于 [11-14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插图绝对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质量很好,是正版,物流超快!

评分

质量可以,宝贝喜欢看,好评

评分

坚信开卷有益,给娃娃买来看的,但人家说买的太幼稚了,娃娃今年小升初

评分

最近的活动很划算,满意100-50啦,那就是又或者减一百,嗯买了很多,而且,还挺划算,把年货都买齐了

评分

孩子很喜欢,大奖作品

评分

上午定的下午就收到了。这送货速度也是没谁了,还没有仔细的看,质感很舒服,有活动买的很不错,非常好,信赖京东,现在一有要买的东西就点开京东,可怎么办才好呀!钱不够花呀!

评分

京东值得信赖,快递员服务态度最好,买东西上京东就对了。

评分

屯书给娃,价格适中,出品不错

评分

获奖小说,也是衡量书的一个指标,内容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