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容斋随笔 世说新语 东坡志林 阅微草堂笔记 精装版(套装共4册)

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容斋随笔 世说新语 东坡志林 阅微草堂笔记 精装版(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洪迈,[南北朝] 刘义庆,[宋] 苏轼,[清] 纪昀 著
图书标签:
  • 随笔
  • 笔记小说
  • 世说新语
  • 容斋随笔
  • 东坡志林
  • 阅微草堂笔记
  • 古典文学
  • 文学
  • 精装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121721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2112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0
套装数量:4
字数:114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经典著作,包括《容斋随笔》《世说新语》《东坡志林》《阅微草堂笔记》。本套丛书以经典版本为核校底本进行注译及评析,尽量做到全面、准确、通俗易懂,同时本书搭配精美插图,采用双色印刷、精装装订,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内容简介

《容斋随笔》全书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内容涉及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以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在朝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历代的文人学者也对它赞誉有加。大家普遍认为该书可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相提并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容斋随笔》有如此评价:“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以及一些文人所编,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遗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很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本有八卷,现流传下来只有三卷。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无论帝王将相,还是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东坡志林》是苏轼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间的杂说史论,该书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不但记载了许多的朝野大事,也融入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后世小品文的风格。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阅微草堂笔记》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昀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涉及的对象,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妖精鬼魅,几乎无所不包。《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晚年心灵世界的写照。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年)

字景卢,号容斋,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出身官宦之家,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六经文史,素有“知古莫如洪景卢”的说法。绍兴末年,洪迈奉命出使金国议和,因为不肯受屈而被扣留,后释放。洪迈一生多任文职,官至端明殿学士。除《容斋随笔》之外,还著有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及其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等,都是至今流传的佳作。


刘义庆(403—444年)

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八年,政绩颇佳,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为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青年时代的苏轼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二十二岁便中进士,仕途上一帆风顺。后遇王安石变法他夹在新旧两党派之间接连被贬,仕途极其坎坷。他在垂暮之年,被贬至岭南惠州和海南岛儋州,元符三年遇赦内徙,次年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纪昀(1724—1805年)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沧州)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纪昀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精彩书评

1.《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为学术界所重视。 2.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只要有了自己的见解,就立刻写下来,感觉就像在书中做的批注,但这正是吸引人的地方,让人看到作者灵光一闪时发自心性的想法。


1.《世说新语》大致描写了名士的道德修养、智能才能、情感个性、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加上书中的文字清丽有趣,使得本书极富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 2.《世说新语》这本书凝结着多人的智慧,讲述了近三百年的人物故事,是经过了岁月洗涤却毫不被人忘却的经典书籍。


1.想了解苏轼,应吟东坡诗,食东坡肉,读东坡志林。《东坡志林》为我们了解苏轼人性的闪光点与阴暗面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东坡志林》是一部小品,此小品非彼“小品”,不是娱乐节目上那些越来越没劲的东西,此小品乃小品文也。此书中的小品文字简洁,却玲珑透彻,给人以涤肠荡气之感。


1.《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所著的一部短篇志怪小说。本书由许多简短有趣的小故事组成,大多以神怪狐鬼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也有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批判与讽刺。

2.《阅微草堂笔记》叙事简要、说理透辟、文笔朴素,非常受人喜爱。鲁迅先生对本书也评价颇高。


目录

《容斋随笔》

《世说新语》

《东坡志林》

《阅微草堂笔记》



精彩书摘

《容斋随笔》


南夷服诸葛

原?文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赉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译?文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时期,南中各郡反叛,丞相诸葛亮率军征讨,反叛首领孟获在当地汉人和夷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和诸葛亮打了七次仗,七次被擒,最后他说:“先生真是有天助之威,南中之人再也不敢反叛朝廷了。”《三国志·蜀志》中所记载的,只是蜀汉时期的事。我大宋朝太宗淳化年间,李顺在蜀地反叛朝廷,招安使雷有终派遣嘉州(今四川乐山一带)士人辛怡显出使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到了姚州(今云南大姚),当地节度使赵公美捧着国书出来迎接,他对辛怡显说:“本境有条河叫泸水,蜀汉时武侯诸葛亮先生告诫说:‘如果不是进贡或征讨,就不能随意渡过这条河;假如一定要过,就必须祭祀,然后登舟过河。’现在,我已派本部将士带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摆下了酒肉,请求先祭祀之后再渡河。”由此可见,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当初一样。唉,诸葛亮可称为贤人啊!此事见于辛怡显所作的《云南录》中。


韩信周瑜

原?文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译?文

世人都说韩信攻打赵国时,赵国的广武君请求用一支奇兵堵塞井陉口,断绝韩信大军的粮道,成安君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信派间谍暗中刺探得知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就十分高兴,于是马上率军挺进战胜了赵国。假使广武君的计策得以实行,韩信就要战败被擒了,这大概是韩信自己说的。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对阵,部将黄盖献火攻的计策,正遇到东南风刮得紧,这才烧毁了曹操的所有战船,战胜了曹军。假使没起大风,黄盖没有献火攻之计,那么周瑜就未必能取胜。说出这两种结论的人,都不善于观察人。韩信对付成安君,就如同猛虎对付猪羊。韩信对汉王刘邦说,请求向北攻下燕国、赵国,假使井陉口不能攻破,他必定还会有其他的奇谋妙计。韩信对广武君说:“假若成安君采纳您的计谋,我就要战败被擒了。”这大概是韩信故意谦虚以求广武君进言的说法。当孙权向周瑜询问破曹操的计策时,周瑜已经说了曹操贸然进军的四种弊端,并说这次战役必可擒获曹操。刘备见到周瑜,对他士兵少感到遗憾。周瑜说:“这些兵就够用了,你只需看我周瑜怎么大破曹军。”假如没有火攻的计策,周瑜也必定会有其他克敌制胜的办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们还是韩信、周瑜吗?


前言/序言

《容斋随笔》

“随笔”一体,顾名思义,即随心而发,任情而作,大多形式多样,语言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文章的体例,可抒情,可议论,可叙事,大到宇宙无极,小到蝇翼之微,生活百态,大千世界,“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容斋随笔序》)。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他“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授两浙转运司,累迁吏部郎兼礼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左司员外郎。绍兴三十二年春(1162年),金世宗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充贺登位使,出使金国,受辱而归。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知泉州。乾道二年(1166年),知吉州,入为起居舍人。乾道三年(1167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乾道六年(1170年),知赣州。淳熙二年(1175年),知婺州,兴修水利。特迁敷文阁待制。淳熙三年(1176年)建议许浦开河三十六里,梅里筑二大堰;又建议建造多桨平底船,招募濒海富商入船予爵,招善操舟者以补水军。同年以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拜翰林学士。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绍熙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容斋随笔》计有五编,即《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计七十四卷,五十余万字,前后历时四十余年,前四编,各十五卷,《五笔》原拟也是十五卷,因作者去世,而终于十卷。本书刊于南宋嘉定年间,甫一问世,海内所重,以至于洪迈在《续随笔序》中说:“淳熙十四年八月在禁林日,入侍至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圣语忽云‘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无足釆者。’上曰:‘煞有好议论。’”可见此书的影响。

明人李瀚为此书作序,评论道:“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参订品藻,论议雌黄,或加以辩证,或系以赞繇,天下事为,寓以正理,殆将毕载。”可见其可读可观,历来定论。

本书选辑《容斋随笔》“五笔”中可读性较强的一百七十余篇,以求尝鼎一脔,窥斑见豹。篇目编次,一仍其旧: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等而下之,对所选文中出现的难解的词句,不厌其烦,一一注出,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训诂等多加疏解,旁征博引,以求触类旁通,相互印证。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观白话而知文言所出,保留原文语序和行文逻辑,在不容易表达的地方则辅以意译,以求精神气脉的疏而不断。

另外,本文译文部分编辑过程中参照了王兴亚先生主编的《文白对照全译〈容斋随笔〉》,并有所订正,在此谨表感谢。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的才识所限,纰缪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


《世说新语》

六朝小说有“志怪”和“志人”两大类。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是在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志人,就是记录人事,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就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之作。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编撰的—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氏族阶层的遗闻轶事。《世说》之名,始于两汉刘向,但刘向所著的《世说》早已亡佚。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起初亦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所著书做区分,别称《世说新书》,大约在五代以后才改称今名;一说唐初已称《世说新语》。“新书”与“新语”二名,孰先孰后,难以凭现有的文献做出准确判断,只好存疑。但比较确定的是,从宋初起,《世说新语》这个名字就已经通行了。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时代——东汉末、三国、两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时代。宗白华先生称之为“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经历了汉末农民起义、西晋的短暂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乃至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端动乱的时期。与此同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纠缠在一起,不仅普通百姓经受了无以聊生的苦痛,即使是高门大族,甚至天子贵胄,也不得不面对山河沦陷、朝不保夕的彷徨与痛苦。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新的思想倾向:何晏、王弼高谈《老》《庄》,玄学兴起,并逐渐动摇了儒学定于一尊的局面;而佛教也在中土大兴,僧侣接踵而来,大量佛经被译成汉语。这两种思想倾向蔚然成风,缓和了当时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与空虚。但当它们与东汉末年以来盛行的月旦品评之风相结合后,大家以谈空说有、相互评议为乐,清谈之风日益盛行,更加剧了政治的萎靡与风气的虚浮。

《世说新语》一书,充分展现了这一时代的风俗、习尚,以及人物的风貌、思想,书中所涉及的人物有五六百人,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都记载在列,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保存大量史实,真实地反映了从汉末到两晋这个动荡时期的政治现状、社会百态、人民生活及思想观念等。这些记载虽然偶有失实、讹误,但因为刘义庆去古未远,又参考过当时的第一手材料,总体来说,其可信程度是比较高的。也正因为这样,后来《晋书》等正史的作者都曾大量参考此书,甚至几乎一字不动地照搬其中的内容。同时,此书通过记述人物言行,真切地反映出当时重视门第、崇尚玄思、“清谈”盛行、饮酒服药等时代风气,其历史、文献价值可见一斑。

二是因为此书形成于东汉以来品藻人物的风气之下,故主要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和品评的对象,言约旨丰,文笔清雅,记事简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遂成为魏晋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可谓开风气之先,其艺术成就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世说新语》的精神趣味。书中如“德行”“栖逸”等所载人物的修养和精神,往往成为后世士人的典范;“文学”一章所记条目则往往成为后世文史典故的出处;至于“任诞”“排调”,则又带有谑而不虐的幽默,一言以蔽之,《世说新语》为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呈现了广义的“魏晋风度”。

四是其在训诂、名物等方面的价值。由于刘义庆及其手下文士在写作时并未刻意求古,故原书保存了大量当时的语言,尤其是丰富的俗语、口语。这些词语的用法既不同于上古,也不同于近代,反映出语言的时代特点乃至地域特点,为后人研究中古汉语留下了可贵的资料。至于书中记载的名物,则为中古文物的辨识、鉴定等工作提供了参照。但也正因此书包含大量当时的语汇,使后人在释读此书时常感困难,历来学者都认为《世说新语》是一部难读而又有挑战性的书。

作为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曾被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中所载人事虽各各不同,但逸笔草草、传神写照的特色却一以贯之。作者写人,往往抓住人物的三言两语或神态举止来刻画其精神风貌,又或者通过美好的自然景物来比拟人物仪态。如“袒腹卧,如不闻”生动地描写了王羲之自然率真的性情,展现了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而“谡谡如劲松下风”,则深刻地表现了李元礼挺拔潇洒的气质,如一股清风迎面扑来。

《世说新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饱满真实的魏晋时代,它也因此成为历代文人百读不厌的书。其优美的文笔引领着读者去追怀“魏晋风度”,也由此影响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格和志趣,成为他们的“精神桃花源”。

这次评译此书,有几点需要说明:

考虑到本书主要面向普通大众读者及学生,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注译。对具体字义的阐述,各家有不同说法的,一般择取其一,不做一一说明。对于历史背景酌情介绍,而较为复杂的职官、地理等问题,不影响理解时,一般从简处理。

考虑到趣味性、知识性等因素,本书所选条目数量力求适中,不以多取胜,读者如有兴趣,可以结合其他文本进行学习。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妥和贻误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东坡志林》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进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此外,由于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眼球,阅读中国传统经典成为时代潮流。因此,重视中国古代经典并开发适合阅读的版本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便有了这本面向海内外发行的《东坡志林》。希望这本书像一座桥梁,引领读者走近古代经典,了解古代大家,品味智者人生,思考现代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安放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生活忙碌,心情常常焦虑不安,枕边放一本《东坡志林》,每天抽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可在品味古人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情。《东坡志林》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写于苏东坡被贬之时,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翻开此书,你看到的不是苏东坡一板一眼的说教,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记录的游历、修身、交友、奇人异事等。他用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心记录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由此形成了这部优秀作品。本书文章较为短小精悍,读来十分便捷。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可以跟随书中的文字走进苏东坡的内心世界。

《东坡志林》分为五卷,全书编排以内容划分,总共二十九篇,分别是:记游篇、怀古篇、修养篇、疾病篇、梦寐篇、学问篇、命分篇、送别篇、祭祀篇、兵略篇、时事篇、官职篇、致仕篇、隐逸篇、佛教篇、道释篇、异事篇、技术篇、四民篇、女妾篇、贼盗篇、夷狄篇、古迹篇、玉石篇、井河篇、卜居篇、亭堂篇、人物篇、论古篇。

《东坡志林》一书,不仅可以带你走进苏东坡个人的生活,而且可以让你借古思今获得不一样的人生感受。现在距离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已有九百余年,九百余年间,物换星移,但是,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如何面对人生坎坷,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人生主题。在读苏东坡的文字中,你或许能找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发现修身养性的乐趣,寻到可以慰藉自己心灵的东西。苏东坡怀才不遇、历经苦难的烦恼,也许我们也曾体会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苏东坡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在痛苦中寻得闲适雅趣,让苦难的日子开出美丽的鲜花。古今坎坷虽有不同,但是面对坎坷的正确态度却是一样的,苏东坡的豁达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苏东坡在评议前人功过时,见解独到,有理有据,能给现代人以启发。苏东坡记述的奇人异事,在今天读来,或许能与我们现在的所见所闻相印证,或许能有更深的理解。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涉猎知识广博,能让你在幽默戏谑又充满智慧的语言中,遇见你所未见过的苏东坡。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阅读《东坡志林》,走近古代智者,享受生活情趣,体会别样人生吧。

附:苏东坡简历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的文学造诣以至绘画、书法皆负盛名。在诗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上,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综合来说,苏东坡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才华横溢的大家。

苏东坡才华学识极为出众,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一开始,苏东坡的仕途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在很短时间内便被提拔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但在宋神宗熙宁(1068—1077)初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杭州通判,而后又转任密、徐、湖三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弹劾苏东坡的诗中有讥讽朝廷之语,苏东坡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事被称为“乌台诗案”。

等到宋哲宗继位,苏东坡被召还朝,但因与司马光、程颐等人意见不合,几次遭到陷害,先后左迁为杭州、颍州、扬州知州。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次执政,苏东坡被贬至岭南惠州。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至极其偏远的海南儋州。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继位,苏东坡遇赦内徙。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苏东坡在北归途中病故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人纪昀所著的短篇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姑妄听之”等二十六卷。在本次改编中,编者取消了分卷的形式,将每个故事都重新取一个名字,这样既无损于原文的韵味与完整性,又使得故事的节奏更易为读者把握且不觉冗杂。

从内容上来讲,作为同时代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新齐谐》(又名《子不语》)的侧重点不同。相对于另两者的以“志怪”为主,《阅微草堂笔记》更加侧重讽喻性,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达到戒恶劝善的目的。而且《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大多数故事都说明了讲述者,让读者觉得书中所记录的事情都是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劝喻的效果更加明显。

《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全国各地,南到云南、贵州等地,北到新疆等地,所涵盖的地域范围十分广大。这与作者多年辗转为官的经历有关,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见闻的广博。

《阅微草堂笔记》还从侧面描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其中的人物既有老实巴交的农民,又有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有或狡黠或质朴的奴仆。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酸甜,同时通过他们与官员、主人家的对比,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然激化。

《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描写了一些奇人异士与侠盗义贼,如献县的史某、大盗齐大,还有那位路见不平、要“为天下穷官出气”的盗贼,他们虽然是为人们所蔑视的强盗或捕吏,却能为旁人所不能为,其烈烈侠气,读来令人不胜心向往之。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体内容虽然以劝喻为主,但其中有些内容过于荒诞或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所以编者在改编本书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删除、整理,读者在阅读时也应当加以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于本书中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与论调,希望读者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总体而言,《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管是它的趣味性还是哲理性,相信都能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教益,同时也能通过阅读本书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最终驶向梦想的彼岸。




笔尖下的中国:文心雕龙,意蕴绵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无数文人墨客在岁月的长河中,以笔为剑,以文为魂,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学瑰宝。这套精装珍藏版图书,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四部不可或缺的经典随笔笔记小说:《容斋随笔》、《世说新语》、《东坡志林》、《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如四颗璀璨的明珠,映照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光辉、人生智慧与审美情趣。这不仅仅是四本字帖,更是四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千年前的东方韵味。 《容斋随笔》:博古通今,随心所欲 《容斋随笔》,作者洪迈,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这部著作以其“随笔”之名,却蕴含着“博古通今”的智慧。洪迈以其广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典章制度等方方面面,常常在阅读古籍、亲历见闻中,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是纠正史书的谬误,或是探讨人情世故,或是鉴赏古物。 《容斋随笔》的魅力在于其“随”字。它并非系统性的学术论著,而是作者在日常阅读和思考中的点滴记录,因此,其内容包罗万象,跳跃灵动,却又条理清晰。洪迈的文章,文笔流畅,论证严密,既有严谨的史学态度,又不失文人的风趣洒脱。他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从平凡之事中洞察哲理,比如他对一些典故的考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充满了新意和见地。他也会记录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或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观察,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细节。 阅读《容斋随笔》,仿佛置身于一位博学长者的书房,他一边翻阅古籍,一边与你神侃天南海北,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戏谑调侃,时而又陷入沉思。你可以在其中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汲取关于治学、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学问之道,在于勤勉,在于思辨,在于不断地积累和反思。《容斋随笔》不落窠臼,不拘泥于成法,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治学和写作方式,也正是这种自由,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世说新语》:魏晋风流,雅趣横生 《世说新语》,刘义庆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逸事为蓝本,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这部书之所以被誉为“魏晋名士的百科全书”,是因为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那个风云变幻、文化激荡的时代。 《世说新语》以“篇”和“门”为结构,内容涵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毁誉”、“惑溺”、“俭啬”、“隙末”、“仇隙”、“假谲”、“规箴”、“宿命”、“巧艺”、“宠礼”、“任诞”、“简傲”、“形神”、“语言”、“栖栖”、“痴人”、“褊狭”、“亢龙”、“豪爽”、“轻易”、“忿狷”、“溺惑”、“假疵”、“纰漏”、“诱过”、“贤媛”、“术解”、“宠惜”、“胤嗣”、“方技”、“赞议”、“伤逝”、“idiocy”等三十六个类别。每个类别下,则由若干则简短的独立故事组成,通常只有几句话,但却极其精炼,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物的性情,点明事情的要义。 《世说新语》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言语”的艺术。魏晋名士以清谈闻名,他们的对话常常妙语连珠,机锋四射,充满了智慧、机敏和不羁。这些对话不仅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学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比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刘伶,他们的率性而为,不拘礼法,展现了对自由的追求;王羲之的潇洒飘逸,谢安的从容应对,都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 《世说新语》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魏晋时期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的重要史料。它所塑造的那些风流名士,那些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对话,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响深远。阅读《世说新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才情卓绝、风度翩翩的古人对饮,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体味他们的人生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人性,如何理解对话的艺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和雅趣。 《东坡志林》:豁达人生,赤子之心 《东坡志林》,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文学巨匠之一。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词、文,都充满了豪情壮志、旷达洒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东坡志林》更是他晚年生活,尤其是海南贬谪时期,所写下的随笔、笔记、杂文的集合。 《东坡志林》的内容极其广泛,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也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还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评论,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深情怀念。苏轼的文字,总是那样流畅自然,充满生活气息,读来如同与一位老友倾心交谈。他在书中,常常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即使身处逆境,他也能从中发现乐趣,体味生活的真谛。 例如,他在海南儋州,条件艰苦,但他却写下了许多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趣事,对当地的物产、气候、民俗都有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他能在困顿中保持乐观,在苦难中寻找诗意,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东坡志林》最动人的地方。他还会记录一些他人的故事,或是自己的生活片段,有时是关于美食,有时是关于读书,有时则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 《东坡志林》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的风骨,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温厚与慈悲。他关心民生,同情弱者,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充满了真诚与朴实。阅读《东坡志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苏轼精湛的文笔,更能感受到他那颗赤子般的心,以及他对生命的热情与敬畏。他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用智慧和达观去面对生活。 《阅微草堂笔记》:鬼狐奇谈,人间烟火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所著。这部书以其独特的“鬼狐笔记”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它并非仅仅是荒诞不经的鬼故事,而是通过这些奇幻的故事,来探讨人情世故,揭示社会现实,寄托作者的批判和感慨。 《阅微草堂笔记》收录了大量的短篇故事,内容包罗万象,从人间的善恶报应,到鬼神的报应,再到妖精、狐狸等神话生物的传说,无所不包。纪晓岚的叙述,常常平淡中见奇诡,荒诞中寓深意。他以一种冷静的口吻,讲述着那些离奇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后,却往往影射着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如官场的腐败、人心的险恶、世俗的愚昧等。 虽然名为“笔记”,但其文学价值极高。纪晓岚的文字,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他善于营造氛围,使得那些鬼怪故事读起来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在某种程度上引发读者的思考。他将这些虚构的故事,与现实中的人情世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这些鬼狐故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阅微草堂笔记》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既满足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又借这些奇谈怪论,深刻地反思了人性,揭露了社会的不公。纪晓岚在故事的最后,常常会加上一些评论,或是对故事寓意的解读,或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鞭挞,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猎奇,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阅读《阅微草堂笔记》,我们仿佛在夜色中,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古老而又令人惊惧的故事,但故事讲完,却又让我们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的体悟。它告诉我们,善恶有报,人心难测,而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事物,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真实。 这套书,为何值得珍藏? 这套“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精装版,集合了四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笔笔记小说。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人的独特风格和思想。 《容斋随笔》 以其博大的学识和严谨的考证,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治学精神。 《世说新语》 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描绘了魏晋名士的风流与智慧。 《东坡志林》 以其旷达的人生观和赤诚的性情,传递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阅微草堂笔记》 以其奇诡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 这四部作品,风格各异,却又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古代文学画卷。它们不仅是文字的瑰宝,更是思想的宝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人情世故的绝佳窗口。 这套精装版图书,选用优质纸张,精心排版,装帧典雅,不仅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也具备极佳的收藏价值。它将是您书架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您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滋养。 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抑或是希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读者,这套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它将带领您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智者对话,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韵味。 让这些先贤的智慧,在您的手中,在您的心中,流传不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尤其喜欢《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的笔下,鬼神故事栩栩如生,却又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起来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那些狐妖鬼怪,有时候比人更有人情味,更懂得世情冷暖。我常常在想,在那个没有电灯,夜色浓重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火光摇曳中,听着这样的故事,想象着人鬼殊途的奇妙世界的?这套书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一种与古人精神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近期的阅读惊喜!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着历史韵味、文人雅致的文字情有独钟。这套《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包装的精美,纸张的质感,装帧的考究,都透着一股子沉甸甸的文化气息。我喜欢那种捧着一本好书,在午后阳光下,或者静谧的夜晚,慢慢品味的感觉。

评分

我个人认为,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根源的探索。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从古老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沉淀。《容斋随笔》里的学识,《世说新语》里的风骨,《东坡志林》里的情怀,《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奇思妙想,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套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原来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可以如此优雅而又充实。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套能够真正代表这个领域的精装读物。而这套《中华优美随笔·笔记小说》恰恰满足了我的愿望。它的装帧设计非常出色,每一册都像是艺术品,摆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内容的选择非常精准,涵盖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代表作,风格各异,但都代表了当时文人随笔的最高水准。

评分

这套书的选材,我只能说太绝了!《容斋随笔》的博大精深,《世说新语》的魏晋风流,《东坡志林》的豁达洒脱,《阅微草堂笔记》的奇幻志怪,这四部经典简直是中华笔记小说中的瑰宝,一次性集齐,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我一直觉得,中国古代的这些笔记,就像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刻板,也不像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而是以一种更细腻、更个人化的视角,记录着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文趣事、甚至是奇闻异事。

评分

现代人生活忙碌,心情常常焦虑不安,枕边放一本《东坡志林》,每天静下心来读一读,可以在品味古人的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情。

评分

快递神速,昨天定,今天上午就送到了。书的质量很好,性价比高!

评分

包装到位,书的质量很好,划算!

评分

超值啊,这次买了三十多本,加上之前的囤货可以撑到六一八,感谢京东,实现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的愿望

评分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

评分

绝对正版,字迹清晰,包装好。物超所值!

评分

最喜欢苏子啦,很喜欢这本书。纸质也很赞

评分

京东做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还算优惠

评分

活动买的很划算,送货及时,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