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科 “运动营养学”是体育院校体育学和运动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厅[2004]9号)的精神和各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由武汉体育学院牵头,组织多所高校在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多次研讨编写了本教材。编委为做好本教材的出版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数次教材研讨会,广泛听取了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及编写意见,力求在新版教材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内容简介
本教材根据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的要求,适当选入了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并注意博采众长、强调整体优化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特点的总体要求,无论是在实用知识的宽度上,还是在理论阐述的深度上,都力求能够满足当前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教育的需要。本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对知识的成熟性、稳定性、实用性的选择,注重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使本教材既能供体育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体育教师、教练员及队医参考用书。
精彩书评
一、 突出实用性,注重运动营养学知识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材注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 强化精品意识参编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力保教材具有精品属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计,整体优化,全面满足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 编写具有特色性本设有“学习目标”“本章提要”“关键术语”“课后作业”等模块,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以及教材的可读性,强化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
第一编运动营养学基础
第一章营养素/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蛋白质/4
第三节脂类/10
第四节糖(碳水化合物)/15
第五节维生素/19
第六节矿物质/32
第七节水/45
第八节食物纤维/49
第九节各营养素之间的关系/51
第二章能量/54
第一节能量的生理意义与能量单位/54
第二节能量的营养素来源/55
第三节人体的能量消耗/56
第四节能量消耗与需要量测定/58
第三章合理营养/62
第一节合理营养的一般要求/62
第二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64
第三节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68
第四节合理烹调/82
第五节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87
第六节食品安全/107
第二编运动员营养
第四章运动员合理营养/123
第一节合理营养对运动的影响/123
第二节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24
第三节运动员膳食营养制定的依据与措施/128
第四节不同项群运动员的合理营养/134
第五章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140
第一节有潜在益处的运动营养补充剂/140
第二节因缺乏足够证据而无法推荐的补充品/147
第三节不推荐的补充品/150
第六章运动饮料/156
第一节运动饮料的生理意义/156
第二节运动饮料特征/159
第三节运动饮料的成分与分类/163
第四节运动饮料的饮用方法/165
第五节运动饮料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166
第七章运动员营养状况评定/168
第一节营养调查的目的/168
第二节膳食调查/169
第三节体格检查/171
第四节生化检测/174
第五节心理诊断/175
第六节营养缺乏病/176
运动营养学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第三编大众健身营养
第八章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187
第一节健身运动者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87
第二节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合理营养/191
第三节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合理营养/198
第四节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合理营养/203
第五节亚健康健身人群的合理营养/208第九章不同健身人群的营养/214
第一节儿童、少年健身人群的营养/214
第二节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营养/222
第三节女性产后运动康复的营养/227
第四编常见慢性疾病患者运动营养
第十章常见慢性病患者运动营养/235
第一节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营养/235
第二节高脂血症患者运动营养/239
第三节糖尿病患者运动营养/244
第四节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营养/249
第五节肥胖症患者运动营养/253
附录A附表/257
参考文献/267
前言/序言
这次由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体育类基础课‘十三五’规划教材”系列丛书很快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面世,既继承了以往教材的固有特色和优点,又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学科的zui新知识补充到新教材中,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本系列丛书中为什么将运动心理学放到生物学科范畴中。美国运动医学院校长大卫·蓝姆(David Lamb)博士曾将运动心理学归于运动医学分支中,他的观点是,凡是与运动身体健康以及与运动成绩提高有关的学科都应当放到运动医学(本系列丛书中称为体育保健学)中。而运动心理学在这方面就太重要了,它既关系到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好坏,更涉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发挥。许多优秀运动员不是他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好,而往往是由于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的心理状况欠佳或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使他们的比赛成绩很不理想,这种事例在比赛中比比皆是。因此,要使一个运动员在运动比赛时发挥好的成绩,达到极限,必须在平时和赛时重视他的心理状况,进行长期细致的心理训练,使他能适应各种突发因素的出现。当然,从生物学角度看,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神经系统,是人脑,所以运动心理学也应属于生物学范畴。
由于教材编写时间仓促,缺点、错误难免,请各位读者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备日后修改。
运动营养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