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甜宠青春作家素光同全新力作。
★与《ZUI好的我们》一样纯真的青春赞歌,与《夏至未至》一样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人,他能把你拉出深渊,助你跋涉沼泽,教你横渡江河,带你翻山越岭,陪你登顶高峰,和你看遍风景。
★任时光荏苒,约定百岁,终身无悔。
★随书附赠从未公开的番外+唯美“浪漫满屋”
内容简介
高二那年,隔着蒙蒙细雨,蒋正寒初次见到了夏林希,
从此,她成为他深埋心底的渴望。
他的眼中盛满了她,而她的眼中,却只有永远做不完的练习题。
他的暗恋小心翼翼,隐秘悄然。
他觉得自己与她并没有将来,却仍忍不住想,
假如他能有一个机会,那他一定会好好珍惜。
当机会真的降临,他拼尽全力,也想好好抓住,
既然她已走进他的青春,他就绝不允许自己错过。
作者简介
素光同,生于华北,暂居英国,喜爱阅读,热衷写作,相信文字里开满花朵。文风流畅自然,取材贴近生活,笔下的人物性格各异,他们有坚定也有迷茫,有退缩也有担当,恰如你我一样。
精彩书评
这篇文实在是太美好了,我觉得属于过两天就再看一遍也不会腻的文章,女主角就是所有少女想成为的样子,男主角也是所有女人想依靠的榜样。
——晋江读者
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每次看完一章我都会把下面的评论刷了又刷看了又看,喜欢看大家一起讨论夏夏和蒋总,心情再不好的时候,翻翻评论都能觉得心情好。
——散流
这篇文真正让我爱的也许就是它贴近我熟悉的校园,分外打动人心吧,夏夏与蒋总之间,无论是看电影时的亲吻,无声的表白,还是甜蜜的互送礼物,以及那个小互动摸头杀,都带着一种清新的、淡淡的温暖,格外吸引人。
——等等
目录
第一章 盛夏
第二章 乘风
第三章 秋雨
第四章 初凉
第五章 冬至
第六章 衷情
第七章 踏歌
第八章 入学
第九章 旅行
第十章 实习
第十一章 争锋
第十二章 越界
第十三章 进击
第十四章 契合
第十五章 分晓
第十六章 创业
第十七章 端倪
第十八章 迸裂
第十九章 破冰
第二十章 尘埃落定
番外 前缘
精彩书摘
第二天一早,生物钟一如既往,迫使夏林希六点起床。
她用被子蒙住眼睛,原本打算多睡一会儿,然而想到十点的班级聚会,她又仿佛打了一针鸡血,很快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她从前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如今却是赞赏有加。为了今天上午的聚会,她花了两个小时挑衣服,翻箱倒柜找一双相配的鞋子。
这次聚会由班长全权负责,地点选在了一家五星级饭店,全班同学基本都会参加,同时邀请了各位任课老师,因此不仅是一次聚餐,也算是高考后的一场谢师宴。
由于高考刚刚结束,分数还没有出来,志愿也没有填报,大家在这个时候聚餐,各自的压力也能小一点。
夏林希提前二十分钟到场,包厢内已经坐满了同学。张怀武远远瞧见她,马上冲着她挥手道:“夏姐,这里给你留了座位!”
留的那个位置,自然是在蒋正寒旁边。
夏林希落座以后,蒋正寒牵起了她的手,他们一帮人围着一个圆桌坐着,拉手的动作刚好被桌布挡着,所以除了近旁的张怀武和顾晓曼,别的同学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隔壁那一桌上,还有两位来得早的老师,班长带头给班主任敬酒,闷干了一杯二锅头,接着发表致辞道:“我当了两年班长,最想感谢我们的老师……”他举高酒杯,扬起嗓门道:“不管高考结果怎么样,谢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给我们改过的作业、为我们花费的心血!”
在座的同学们纷纷鼓掌。
夏林希也想随大流,但是她的手被握住了,蒋正寒察觉到她的意思,停顿片刻后放开了她。
夏林希得以顺利地加入鼓掌大军。
何老师点了点头,缓慢地站起身道:“从高二开始,到高三结束,我当了两年的班主任,其间对你们管得很严,我扔过你们的书,说过不少严厉的话,惩罚你们写检讨,苛求你们的成绩,”他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满满一整杯,多到快要溢出来,“现在高考终于结束了,老师给你们道一个歉,高中这一页翻过去了,往后你们都是大学生。”
“我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也不再是你们的班主任,”何老师接着道,“将来大家如果有空,可以回母校看一看老师,再看一看你们当初的教室。”
言罢,他也喝完了一杯酒。
几个女生眼圈微红,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一点想哭。仿佛昨天才迈入校门,今天就已经离校毕业了。
一个小时以后,所有老师都到了,服务员开始上菜,各类酒水供应充足,或许是因为高考谢幕,男生们也比往常放得开,几个人聚在一起喝酒,老师们见状只是笑一笑。
三位男生端着酒杯,走近蒋正寒身侧道:“来,正哥,我们敬你一杯。”
其中一位男生已经喝多了,说话就难免直来直去:“高二的时候,正哥还是全班十几名,后来就变成了倒数第一,而且保持了很长时间,我们以为正哥要被踢走了,没想到啊……”
一旁的班长接话道:“没想到啊,正哥又突然进步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蒋正寒笑着回答:“大家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说完这一句话,他又倒了半杯啤酒,和周围的男生干杯。
班长抬步走过来,手里端着玻璃杯道:“还应该给夏林希敬酒,敬完就能沾到学霸的喜气,大家的分数都可以提高很多。”
话音未落,引来了不少同学。
对面的陈亦川讥讽一笑,拍着桌子道:“我说你们啊,别这么幼稚行不行,全班第一是谁还不一定呢,怎么都跑去给夏林希敬酒?”
夏林希举高了杯子道:“因为群众的双眼是雪亮的。”
她这么一举高,别的同学都和她碰杯。
此时终于有人注意到,夏林希左手握着杯子,而她放在腿上的右手——是被蒋正寒握着的。
人群之中爆发一阵惊呼声。
陈亦川坐在对面,没搞明白状况,站起来责问道:“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张怀武年纪小,第一次喝白酒,已经晕得不行,脑子也不好使了。他听见陈亦川的话,直接回答了一句:“还能是因为什么,发现我正哥和夏姐,刚刚在一起了呗……”
“刚刚”这两个字,用得恰到好处,张怀武说来无意,陈亦川听者有心。他以为蒋正寒和夏林希,是刚刚才准备在一起,而6月高考之前,两人始终禁锢压抑着。
他不禁心生一些感慨。
夏林希涨红了脸颊,她原本是往前倾身,挎包也放在了腿上,他们的位置靠近墙角,桌布刚好挡在前面,小动作不容易被人看见。
然而方才举杯子的时候,她无意识地向后靠了一点,一切秘密就无处可藏了。
某个男生惊讶之余,搭上了蒋正寒的肩膀:“正哥,你深藏不露啊,夏女神都被你搞定了,啥时候给我们讲一讲经验。”
蒋正寒推拒道:“我没有经验。”
他松开夏林希的手,站起来倒了一杯酒:“将来有机会,给大家发喜糖。”
一番话说得平静又朴实,没有丝毫扭捏和紧张,不是因为他圆滑老练,而是因为他就是这么想的。
另一桌的赵宁成也笑道:“你们今后回学校,别忘了给老师发喜糖。”
夏林希一手撑腮,脸颊边一片滚烫。
一场班级聚会,进行到后来,每个人都离席发言,玩过闹过,笑过疯过,不少同学也哭了,桌上的菜剩了几份,然而他们的心思并不在吃上。
聚会完毕,终将散场。
从此各奔东西。
有一些同学,可能至此终年不会再见,还有一些同学,可能从今往后朝夕相对。蒋正寒说他将来要发喜糖,约莫一半的同学都相信了。
夏林希也是其中之一。
下午两点左右,大家陆续告别,夏林希和蒋正寒一同离开,两人都没有回家的意思。
附近有一座公园,繁花绿树,绿草如茵,当下正是6月,气温飙升了几度,不过因为地处湖边,倒也并不觉得热。
天高云淡,风平浪静,夏林希见状,遂提议去划船。
整个人工湖上,来往的船只大概有五六艘,夏林希租了电动船,因此不需要踩踏板,她拿出手机给远景拍照,蒋正寒坐在她旁边看着她。
蒋正寒问:“你在拍什么?”
“岸边的树啊,”夏林希道,“树上开花了,颜色还不一样。”
蒋正寒道:“是么,我看看。”
刚才那一次聚会,夏林希只喝了果汁,蒋正寒喝了啤酒和白酒,他从来没有这么喝过,奇怪的是一点也不晕,还有一点酒精引燃的亢奋。
他侧过脸看她的手机,瞧见她拍下的一列树,又发现了之前的相册,相册写着他的名字,里面放着他的照片。
船舱空间狭小,一排只容两个人坐,位置本身就很挤,更应该把握时机。蒋正寒这么想了想,伸手揽住了夏林希的肩。
他第一次干这种事,心中谋划了几秒,就付诸行动了,好比写程序的时候,灵感一来便要敲键盘,迟疑片刻就会阻断思路。
夏林希没有制止他,很安静地坐着,百分之百地配合。
蒋正寒想出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出成绩?”
……
前言/序言
《星河之外的低语》:探索宇宙深处的失落文明与人性抉择 书籍信息: 书名: 《星河之外的低语》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艾莉亚·凡恩]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哲学思辨 篇幅: 约 60 万字 内容梗概: 《星河之外的低语》是一部宏大叙事与细腻情感交织的太空史诗,它将读者带入一个已知宇宙边界之外的神秘区域——“寂静之环”。在这个区域,人类文明遭遇了数千年来最大的认知冲击:一个比人类历史还要古老亿万年的超智慧文明——“织星者”的遗迹。 故事围绕着三条相互交织的叙事线索展开,核心探讨的是知识的重量、存在的意义以及文明在面对超越性力量时的选择与代价。 --- 第一卷:黎明舰队与卡戎残骸 故事始于公元 2875 年,人类联邦的探索舰队“黎明”号,在执行一项旨在绘制银河系边缘磁场异常的长期任务时,意外闯入了被星图标记为“禁区”的寂静之环。舰队的首席语言学家与天体物理学家,伊莱亚斯·凡德博士,在一次危险的深空采样中,捕获到了一段极其规律、却完全无法被现有算法解析的引力波信号。 信号的源头指向一个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型结构——“卡戎残骸”。它并非由任何已知的物质构成,更像是对空间本身进行雕刻的产物。当“黎明”号接近时,残骸释放出一种无害但极具迷惑性的次声波,引发了部分船员的集体幻觉和对过往记忆的重塑。 伊莱亚斯坚信,这不是随机的宇宙噪音,而是某种信息编码。他与负责安全和工程的副舰长塞拉菲娜·洛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理念冲突。塞拉菲娜代表着联邦的谨慎和对未知危险的恐惧,她主张立刻撤离并报告总部;而伊莱亚斯则被知识的诱惑驱使,认为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唯一机会。 在对卡戎残骸进行初步渗透时,他们发现了一个被保存完好的“知识核心”——一个能够直接将复杂信息流导入生物神经系统的装置。伊莱亚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第一次接入。这次接入没有带来织星者的完整知识,而是引发了一场关于“时间箭头”和“熵增”的哲学崩溃,使他瞥见了宇宙的终极悲剧。 --- 第二卷:破碎的星图与亚空间的渗透者 随着伊莱亚斯接入信息核心的频率增加,地球总部派遣的“裁决所”——一个专门处理接触高阶文明潜在威胁的军事组织——介入了任务。裁决所的目标是回收或彻底摧毁卡戎残骸,以防止任何可能颠覆人类社会结构或战争平衡的技术外泄。 叙事转向了潜伏在人类社会深处的另一条线索:“亚空间渗透者”。这些是数个世纪前,被认为已灭绝的,崇拜“虚空之声”的宗教团体残余。他们相信,织星者的遗迹是通往更高维度的桥梁,而人类的“理性”是阻碍他们进化的枷锁。 渗透者的领袖,一个被称为“牧羊人”的神秘人物,通过对残骸释放的次声波进行“调谐”,开始在人类殖民地中散布反技术、反逻辑的狂热情绪。他们利用信息流中携带的“情绪病毒”,使殖民地陷入混乱,旨在为裁决所的行动制造障碍,从而确保知识核心的完全暴露。 塞拉菲娜在与伊莱亚斯的冲突升级后,被迫执行裁决所的命令,准备对卡戎残骸实施定向爆破。然而,她在检查核心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并非来自织星者的信息碎片——那是地球上最古老文明(如苏美尔、玛雅)在关键历史时刻记录下的、与卡戎残骸发出的引力波同频的微弱共振。这表明,人类与这个遥远文明的联系,远比历史学家想象的要早得多,而且这种联系似乎是循环的、被植入的。 --- 第三卷:代价、选择与永恒的回响 最终的对决发生在卡戎残骸的内部。裁决所的突击队与渗透者展开了激战,而伊莱亚斯则试图在爆炸倒计时前,完成对知识核心的最后一次同步。 伊莱亚斯发现的真相比任何人都预想的要复杂和沉重: 1. 织星者的本质: 他们并非一个物种,而是一个旨在“管理”宇宙中信息熵的超级计算网络。他们没有生物形态,他们的“文明”是以计算和存储万物的存在本身为目标。 2. 卡戎残骸的目的: 它是一个“信息回收站”,用于清除那些已经“过度复杂化”或“走向计算死胡同”的文明的残留数据,确保宇宙的整体信息密度维持在一个可控的水平。 3. 人类的处境: 人类文明的崛起,被织星者视为一个“有趣的、但最终无效的次级计算分支”。残骸的引力波信号,实际上是启动“回收程序”前的最后一次“数据校验”。 在爆炸的最后几分钟,牧羊人试图完全“融合”知识核心,以获得超越性的“救赎”,但这种融合只会导致他的意识被信息洪流彻底抹除。 塞拉菲娜必须做出选择:是服从总部命令,摧毁残骸,切断人类与这个恐怖真相的联系,继续在“被允许”的宇宙中生存;还是相信伊莱亚斯,利用残骸中最后剩余的能量,向全人类发送一个警告——一个关于“信息边界”的真相。 故事的结局没有简单的胜利。残骸被重创,裁决所遭受重创,渗透者被物理和信息双重消灭。伊莱亚斯在同步中幸存,但他的心智被永远改变,他成为了一个行走的“信息黑洞”,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只能看到宇宙中信息流的未来走向。 塞拉菲娜带着残骸核心的一小部分数据返回,人类文明在恐惧和知识的边缘徘徊。他们获得了超越性的智慧片段,但同时也明白,更高的存在并非慈悲的神祇,而是无情的、致力于维护“平衡”的算法。人类获得了“自由意志的代价”——即必须学会如何携带一个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可能导致自身毁灭的秘密,继续在星河中航行。 --- 主题深度探讨: 《星河之外的低语》深入探讨了以下核心主题: 认知局限性与绝对知识的悖论: 当知识的广度超越了人类心智的结构时,它带来的究竟是解放还是精神的瓦解? 文明的“有效性”: 在宇宙尺度上,一个文明存在的价值是基于其创造力,还是基于其对整体信息熵的贡献? 信仰与理性的冲突: 面对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是回归原始的狂热(渗透者),还是依赖傲慢的逻辑(裁决所)? 时间的本质: 书中对时间箭头的多次探讨,质疑了人类对“进步”的线性理解,暗示了宇宙中存在着循环的、甚至被预设的命运轨迹。 本书献给所有仰望星空,却又害怕星空之中可能潜藏着比黑暗更冰冷的事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