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如果您是以下几类读者,不妨翻翻本书:
1.我想做个安安静静开汤药的纯中医,如何快速提高疗效是我很关心的问题
2.我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医以后,见到患者,却无从下手
3.我是中医药院校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这是个问题
4.我一直在自学中医,阴阳五行略有研究,理法方药也略懂,我感兴趣,我要继续学下去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等医学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通过气化理论进行讲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樊学鸿,北京市源本中医研究院,院长,自2000年开始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医学传播和教育工作,致力于清晰、快速、高效的医学内容表达。
2012年开始研究古典中医,并设立过养生机构和中医诊所,和一些专家一起为患者提供医学诊疗、医学教育等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究,把古典中医理论,借助模型结构化,生动的表达出来,希望为对中医感兴趣和中医的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梳理,并深入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帮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第一节古典中医的核心心法:以调气为目的的医学/003
●治疗的终极目标:平气/003
●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以气治气,以通为治/004
●气的流通和气化,是人体保持恒温的原因/004
●宏观的气流通,表现为热能在表里间的出入,上、中、下三焦的升降/006
●恒温系统,供热系统和散热系统的热交换/007
●热平衡的几种异常状态:微观气化异常/010
●疾病发生的原因、层次与气血循环机制、影响因素和调治方法/012
●营血卫气热平衡在六经里面产生了六种气化趋势/015
第二节气的阴阳五行气化/017
第三节气机生化图解/019
●六经六气和脏腑构成的上下升降的气血循环系统/022
第二章对主要症状的气解析
一、出汗/027
二、寒热/034
三、头身和四肢/039
四、分泌物及排泄物/048
五、饮食情况/054
六、七窍及头部状况/056
七、睡眠情况/059
第三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
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065
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065
●气化解析伤寒的心法/065
●采用黄元御的六气法来讨论和解析古典中医/066
●以气为核心的描述表达体系/067
第三节太阳病/069
●足太阳经膀胱经病(下行为顺)/073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阳卫气燥化/075
案例:颈、腰、腿疼痛,一次针灸去掉7成——太阳寒化/078
案例:意外好转的脱发——太阳寒化/083
案例:30年头痛一朝结束——太阳寒化/085
●足太阳膀胱腑病(上行为顺)/086
案例:新发高血压一天恢复正常——太阳膀胱蓄水/087
案例:令人烦恼的尿血证——太阳膀胱蓄血/089
●手太阳小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092
案例:多年的瘊子一夜间消失——手太阳小肠热化不升/092
案例:肘关节炎一针解决——小肠寒化不升/094
案例:见到便血,请不要自己吓唬自己/096
案例:手术不一定是痔疮的首选/097
第四节阳明病/099
●足阳明胃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02
案例:《伤寒论》一天治愈颈椎病——太阳阳明经表郁/104
案例:美女三愁一泻而去——阳明胃经腑热/107
案例:胃寒呕吐——阳明胃腑寒化/110
●手阳明大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11
案例:一个穴位解决下牙痛/111
案例:中药对虫牙也有办法!/113
案例:十多年的大便干燥一剂搞定/115
案例:腹泻——肝木冲击大肠/117
第五节少阳病/118
●足少阳胆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20
案例: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前感冒立愈案——柴胡汤证少阳表郁/120
案例:脑鸣10年针灸立减——少阳湿郁/122
案例:间质性肺炎案——少阳相火引发的肺炎/125
案例:耳穴去胆结石——胆经湿化/128
●手少阳三焦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33
案例:黄疸胰腺炎罕见病——三焦腑热化/133
第六节太阴病/135
●足太阴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36
案例:湿疹、脾虚、手足口病的娃娃——太阴湿化/137
案例:奇怪的球形便秘——羊屎:太阴寒湿阳明燥(脾约)/139
案例:手足冰冷的姐姐——太阴寒湿/142
案例:舞蹈表演前腹泻的阿姨,针刺立愈——太阴寒郁腹痛/143
案例:腹胀20年愈——太阴湿化不升/145
●手太阴肺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46
案例:肺纤维化,血氧浓度低,呼吸不畅——手太阴肺痰阻不降(痰阻表郁)/147
案例:连平躺着睡觉都是梦想——重症尘肺病,手太阴肺湿化(痰饮阻碍)/150
案例:3000万哮喘儿童的希望——手太阴肺燥化或湿化/153
第七节少阴病/156
●足少阴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58
案例:腰痛——足少阴肾寒化不升/158
案例:痛风,寒包火——足少阴寒化不升/160
●手少阴心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62
案例:好痛,舌尖上的泡泡——手少阴心热化/163
案例:怎么老想睡觉还睡不醒?——手少阴心寒化嗜睡/165
案例:月经引发的神经病——热入血室扰神明/168
第八节厥阴病/170
●足厥阴肝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72
案例:死去活来的痛经,耳穴3分钟止痛——厥阴湿阻不升/172
案例:B超下神秘消失的子宫肌瘤——厥阴寒化不升(瘀阻)/174
案例:一分钟针灸降压——厥阴不升风化/176
案例:2次中风的岳父——厥阴不升风化热化/177
案例:胸胁胀痛——厥阴堵塞热化不升/179
案例:误打误撞治愈的糖尿病——厥阴湿阻风化/180
●手厥阴心包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83
案例:清天河水10分钟小儿退热——蓄积膀胱经热发汗退热/183
案例:心包积液——心包经寒化/185
前言/序言
当代中医的发展实际处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状态。优秀的中医前辈如何才能将中医的真谛传承下来,如果撇开门户之见,毫保留、清晰简洁地将各种诊治理论、经验系统地与临床实践连接,让中医爱好者迅速理解中医临床思维,对自己和家人身体状况有清晰了解;让年轻医生可以直接快速提升临床水平,提高自信,解决患者的病痛,我们知道这从来就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从中医理论成文的《黄帝内经》到具有系统化诊断和方剂的《伤寒论》,几乎每位作者都在说医道之不传久矣。历史上能够清晰解释《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大家已经少见,能够建立标准、借助他们所处时代的传播工具广为流传的更少。
今天,我们拥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大的互联网,资讯的获取几乎零成本,知识以近乎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但是似乎我们的经典医学仍然徘徊不前。更糟糕的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成本随着干扰信息的增多而更加巨大。简捷有效的中医心法,对于现代人而言显得更加珍贵。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中医在“精”“气”“神”的“神”这一层次的探讨,因为那需要更多超越身体的亲身实证,需要更多有修行的老师来指引,我们暂时还法做到,“精”更接近于身体的物质基础,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会集中在“气”这个层次讨论,因为这个层次最能够反映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可以将古典的作品甚至历代医家的医学理论融为一炉,这将更有利于中医学在当今的发展,帮助当前的患者摆脱许多疾病的困扰。在我们有能力和机缘的时候,我们会再对“气”以上的“神”这一层次进行深入探索。
第一次,我们试图融会贯通中医的基础理论,使用假设模型等方法来研究中医。
第一次,我们将所有的症状落实到营卫层次,提出从微观营卫到宏观气血、到六经六气、到脏腑气化的统一。
第一次,我们提出疾病是“气”“坏”了导致的症状表现,从调节疾病本质——“气”这个角度,来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四圣心源》等气化学说。
第一次,我们从临床角度,直接让读者建立六经六气的气机模型,融会贯通中医的各种理论,建立微观气化到宏观气化相统一的辩证思考逻辑。
虽然,整个理论的使用,依赖于黄元御对中医的认识和对《伤寒论》的认识,但作为创新之作,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有待成熟的地方,欢迎大家对我们进行批评和指导,和我们一起参悟古圣先贤的自然科学——古典中医。
而我们从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来理解古典中医,将会看到新的视野,创造新的临床思维,我们将这个视野下看到的古典中医,叫做新古典中医。在此,也邀请更多的同仁加入我们的行列,推动新古典中医的发展,为这个时代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人学习中医的过程,同很多现代医生一样,充满艰辛和坎坷。刚开始处于经典作品法读懂的状况,后来处于医家路线太多、莫衷一是的状况;再到后来知道该选择哪些老师的内容来学习,有助于提升临床水平。这样一路走下来,发现可以采纳的学习路径就没有那么多了。首先倪海厦先生作为经方派的代表,给了我们最大的启发,原来中医也可以使用现代语言、现代思维方式,将理论和临床进行贯通解析!可惜倪师英年早逝只能追忆,扼腕叹息!只好求助于倪师学派之宗,清末唐容川先生的学问。唐师是近代中西汇通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气化是中医的核心,更加可贵的是,他将气化与现代解剖学结合,落实到具体形脏,很好地融会贯通了中西医学。
一部《思考中医》,刘力红老师开启了这个时代对经典中医的憧憬和理想。其老师李阳波先生的《开启中医运气之门》把中医带入了一个“法于术数,天人合一”的高深境地,于是五运六气的研究在李师强大的临床能力和创造性的研究能力之下,显得格外有魅力!只是可惜李师也是英年早逝。但我们由五运六气理论进入中医研究时,发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期间得到了《医易时空学——用电脑测经络验证五运六气的科学性》的毛小妹老师、《极之镜·古中医的天文学》的路辉老师的指点和启发,我们一路探索到黄元御老先生的《四圣心源》《医书十三种》,把黄师的每一部作品仔细研究,并把黄师后世传人的学问以及传承黄师部分学问的医家之作品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乃至李可老先生的作品,一一读过。终于明白黄师使用气化理论来解析中医,使用六气来解析《伤寒论》,渐渐明白气乃是《伤寒论》背后的真正心法。
由于黄师的临床记录较少,而且语言简洁,关于六气和气化虽然在各部经典作品中已提出来,但是没有系统纯粹地讲解气的种种,因此初学者不易掌握。所以,按照我们对气化理论的理解,我们对六经伤寒论进行解析,使用黄师的心法(或者说,我们认为的黄师的心法),将心法和临床直接比对,让初学者可以迅速进入古典中医的路子,让临床工作者多一个考虑的视角、多一个选择,给现代人提供真正有效、低廉、安全的诊治方案。
探索的路,非常艰辛,很是孤单,数次挑灯夜读,数次打坐参悟,数次临床思考,每每与古人神交于书内,常常能会意前辈的垂训,醍醐灌顶心生法喜,更加不敢恣意妄为,更加想深入总结,仔细落笔,希望对来人有启发,希望对中医有帮助。但同时也因为我们才疏学浅,而古典中医博大精深,故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愿同道与我们进行积极的探讨,我们将万分感谢!
樊学鸿 金藓
2016年冬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