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声发声方法教与学手记》为作者淳于金章根据其跟随前中央歌剧院首席男高音王信纳先生学习美声唱法和发声教学法18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心得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了喉咙与喉头、声带与音源、打开与放松、呼吸与气息、共鸣与位置、混声与换声、关闭与高音、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等18个问题。作者观点鲜明,行文简明,一目了然。书中任何一篇,甚至一段既可独立阅读,又与其他篇章段落相融共生,且不乏大胆质疑。不管是偶尔一读,还是逐一品味,都会使学唱者和教唱者爱不释手。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序言
前言
美声唱法与声乐艺术随笔
喉咙与喉头
声带与音源
发声与嗓音
打开与放松
呼吸与气息
共鸣与位置
换声与混声
高音与关闭
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
咬字与吐字
音色与音质
方法与技巧
常用教学术语与解说
美声发声常见病与疗法
教与学的辩证思考
观点与争鸣
合唱与和声
附一 美声歌剧艺术家王信纳简介
附二 王信纳美声教学观点荟萃
附三 王信纳畅谈美声
附四 巴拉大师美声观点荟萃
附五 20世纪20位大歌唱家简介
附六 部分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喉咙与喉头
1.喉咙是咽喉和嗓子的统称,也叫喉咽腔。它包括咽和喉两个部分。咽是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状体,也叫咽管,由于它上端连接鼻腔,中段连接口腔,下端连接喉咙,所以又有鼻咽、口咽和喉咽之分。
2.咽与气管之间的软骨叫喉。喉有软骨作支架,上有会厌软骨,中有甲状软骨,下有环状软骨。其中,甲状软骨最大,突显在脖子前部,称为喉结或喉头,通常男性突出,女性扁平;男中音十分突出,女中音略有突出。如果一个男高音或一个女高音的喉结明显突出了,可能意味着他具有与众不同的嗓音条件。
3.喉咙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上连舌根,下接喉结和气管,与咽相通。在喉腔内上方有两片假声带,但不参与发声。在下方后面的喉结里有两片真声带,是发声的振源体。两片真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
4.喉结,又称喉头,它长在舌根后下方的气管内,也称“声匣子”(voicebox),是声带的附着器和固定器,声带居于其中,是声源的核心部分。它的位置高低、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其他发声器官的状态,音质、音色、音量和歌唱技巧的发挥都受其影响。
5.由于意大利人的语言习惯,使他们的喉结天生就相对稳定,所以他们在歌唱教学中很少谈什么喉结。而我国的学唱者由于平常说话就常提着喉结,所以喉结的位置稳定就成为声乐教学中绕不过的课题,若不能保持喉结的相对稳定,不仅唱不了有规格的美声,民歌也难以唱好。好的通俗歌手,喉结也是相对稳定的。
6.医学上把喉结的大小变化从0-3,分为4度。在变声前,95%的人为O度。在变声后1-2年内,多数人能达到3度。①由于在外观上,通常男声的喉结明显,女声不明显,所以女声提喉结歌唱的情况就更多,因为不易引起注意。
7.人声的声源系统在喉结,上接咽部,通鼻腔和口腔;下接气管,通肺部。由于喉咙是气息的管状通道,它就具备了向四周扩张的能力,同时又具有下拉力,这就为打开喉咙、建立通道、形成歌唱状态,创造了条件。喉结本身不起发声作用,只起调节气息和腔体的作用。喉结越低、越稳定越好,说明训练得法。
8.喉咙是指舌根下、喉头上端这段的咽喉部位。喉咙的本能并不是为了发声,只是为防止异物进入气管。但歌唱时,对这些小肌肉、软骨和韧带的要求,却远远超出了它们的本能。所以,只有充分打开喉咙,才能实现喉咽腔、口咽腔及鼻咽腔等这些腔体的贯通和空间调节。
9.喉咙是声音和气息运行贯通的必由之路。在美声歌唱的要求中,“通”是第一位的。打开喉咙的自然动作是会厌抬起,乐音越高,会厌越会有力竖起。会厌是弯曲的软骨,它盖在喉咙上,是喉咙的大门,呼吸、说话、唱歌时会自动打开,吃喝吞咽时会自动关闭。
10.歌唱中的喉咙一刻都不能形成阻碍,要始终保持它的扩张或支撑状态,它应该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里外都没有什么感觉的。歌者要在这样的喉咙状态中,体会声带的闭合调节及其松紧度,意大利人说:“横膈膜是气息的发电站,喉是总开关。”
11.只有放下喉头,气息与声音才可能得到良好的配合,嗓音才会有丰富的泛音和专业化的强弱变化。在唱高、中、低不同的乐音时,喉头的位置要保持基本稳定。在唱上行音时,若将口腔连带喉咙同时打开得大一些,喉头就会自然下降一些,喉咽腔的空间也会增大一些。
12.喉头位置随元音变化会略有变化,发i时最高,发u时最低,但我们唱歌时要尽可能避免喉头在i和u位置之间上下波动,这样声音才会稳定,音色才会统一。总之,喉头要努力保持在相对不变的位置上,这也是打开喉咙,用横膈膜气息支持发声歌唱的必然结果。
……
前言/序言
我自幼喜欢唱歌,如众多学唱者一样,追随过许多老师,走过不少弯路。自结识并师从王信纳老师后,我深深被这位男高音美声歌唱艺术家独到精湛的发声教学方法所折服,从而对他的美声教学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学生和声乐教师,我始终不渝地追随王信纳老师18年,得到了老师的耐心指引和不懈教诲,同时认真阅读、研究、比较了近百位中外专家的声乐著述、演唱音像及无数网上信息资料,对美声唱法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我视王信纳老师的发声教学方法为美声至真与学习蹊径,深感若不能将此与众不同的发声教学方法总结并传承下去,不仅会成为我个人,也会成为中国美声界的遗憾。
现实生活中,喜欢通俗唱法的多,喜欢美声唱法的少。原因之一,通俗易学,美声难学。为什么美声难学?传统美声和现代美声的区别是什么?究竟应该往前、往后、往下还是往上唱?什么是关闭?在哪儿关?如何关?怎样获得高位置和头腔共鸣等等。数百年来,专家学者们的著述难计其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本书动辄数百页,一个简单的问题常被冗长地论述,很难找到一本关于美声唱法的著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字斟酌、句句精练,可供美声爱好者时常翻阅、体会,指导日常练声、歌唱及教学实践。
由于学唱者的自身条件、实践水平、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引导。然而,由于老师的性别、声音概念、审美取向、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等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表述和范唱,自然差别悬殊。由于多数学唱者没时间,或无条件去搜寻选择并阅读各种专业书籍,拜访不同老师、专家或大师。即使是读过两三本专业书的,也要么感到观点方法大同小异,要么大相径庭,无所适从。所以,多数学唱者只有唯老师是从,书看不进去,也理解不了。凡学过的,普遍感觉一师一法,甚至相互否定,使学唱者越学越迷惑,越学越不知所措。至于教唱者也多是唯专家、大师或书本是从,良莠难辨的、高推圣境的、亦步亦趋、依文解意、老死句下,乃至自以为是、断章取义、误解曲解的,委实不在少数。
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一本提纲挈领,通俗易懂,似理论又非理论、似专业又非专业的通俗读物,为学唱者和教唱者在实践与理论中间搭个桥,使之阅读明辨,少走弯路。
本书围绕教与学中耳熟能详的十几个专业核心问题,依据王信纳老师的理念观点,对各种不同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把自己在教与学实践中的笔记、思考、课堂用语、千余条与学生往来对话中的问题解答,及所认同的名家名言,收集筛选、逻辑排序、分章分段编号,以便学唱者与教唱者查阅引用。本书行文追求与众不同,简短断明了,任阅其中一章一段,都可独立品味,又与其他章节段落相融共生。
对学唱者来说,无论是职业还是非职业,无论自身嗓音条件和音乐知识如何,无论能否坚持训练最终唱出来,至少应知道大歌唱家们那么好的声音是怎么唱出来的?把美声发声方法与理论、状态与感觉搞明白,从误区中解脱出来。对教唱者来说,无论资历和经验如何,都可了解更多的观点、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应用,使教与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从收集资料、撰写编辑、不断修改到完成,历时12年。其间,观点、章节、段落、描述在日常教与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一些章节已在网上流传,若有不同,望读者以本书为准。
美声发声方法教与学手记(附光盘)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