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安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国平 著
图书标签:
  • 治愈
  • 平静
  • 生活
  • 成长
  • 内省
  • 孤独
  • 思考
  • 慢生活
  • 简约
  • 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94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1456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周国平文集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安静》用细腻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作者所追求的平静而丰富的生活,畅谈了他关于人生、婚姻、家庭、教育等的思考,充满人文关怀,哲理智慧,思想启迪。文章没有说教,引领我们在自由的空间里,思考人生,追问灵魂,反省自我,找寻自己的心灵家园,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升华。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等等。


目录

作者的话 // 001

自序 // 003

第一辑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002

成功的真谛 // 005

好梦何必成真 // 007

小康胜大富 // 009

一个人和三个人称 // 011

丰富的安静 // 014

安静的位置 // 017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019

——为某报“书人档案”栏目写

精神拾荒三步曲 // 021

第二辑 灵魂的在场

智慧和信仰 // 024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灵魂的在场 // 029

让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 // 033

——为《小王子》新译本写的序

最后的滋味是无奈 // 036

探险: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 039

上帝眼中无残疾 // 044

——在《上帝在哪里》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临终的尊严 // 047

——山崎章郎《最后的尊严》中译本序

神圣的交流 // 051

——《亲历死亡丛书》总序

平凡生命的绝唱 // 054

——《我们在天堂重逢》中文版序言

第三辑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 058

能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 062

欣赏另一半 // 066

爱使人富有 // 069

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 071

可能性的魅力 // 073

亲密有间 // 075

婚姻如何能长久 // 078

恋家不需要理由 // 080

夫妻间的隐私 // 082

用什么报答母爱 // 085

沟通、隔膜和关爱 // 088

第四辑 精神寻找形式

写作的理由和限度 // 094

在失语和言说之间 // 097

这里的景色无限 // 101

答《诗刊》杂志问 // 104

诗歌创新和诗人使命 // 108

——在一次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答上海美术出版社《创意》杂志问 // 111

外行的点评 // 113

纯粹艺术:精神寻找形式 // 116

一个现代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的感想 // 124

零度以下的辉煌 // 128

摇滚的真理 // 131

——《自由风格》序

灵魂似乎还活着 // 136

——读崔健的歌词

唯有生命本身是体 // 156

——为张丽达CD 专辑写

个性、传统与流行 // 158

第五辑 中国人缺少什么

纪念所掩盖的 // 164

人类的敦煌 // 168

读鲁迅的不同眼光 // 172

诚信、信任和人的尊严 // 175

中国人缺少什么 // 178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意识形态与精神生活 // 194

——对现代中国精神层面变化的回顾

第六辑 向教育争自由

向教育争自由 // 204

父母们的眼神 // 207

记录成长 // 209

——《孩子怎样长大》丛书总序

关于《成长》 // 212

发现的时代 // 215

从小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 225

——邓琳采访周国平

哲学系学生的素质教育 // 230

——《 新世纪中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评点· 哲学卷》序

休闲的时尚 // 233

个性、人性与榜样 // 236

辩论何为 // 239

医学与人文关怀 // 243

不再轻信 // 246

第七辑 灵魂只能独行

南极素描 // 250

孤岛断想 // 259

香格里拉纪行 // 275

第八辑 读《圣经》札记

不可发誓 // 292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 294

天上的财宝 // 296

伺候哪一个主人 // 297

行淫的女人 // 299

精神领域里的嫉妒 // 301

本乡人眼中无先知 // 302

奥秘和比喻 // 304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 305

舆论的不宽容 // 306

小孩、富人和天国 // 307

狂妄者最无信仰 // 309

不见而信 // 311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 313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 315

不仅是靠食物 // 317

神圣的休息日 // 320

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 // 322

种子和土壤 // 324

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 326

虔诚不是目的 // 327

耶稣的命运 // 330

第九辑 自序辑录

释“回家” // 334

——《记住回家的路》小序

朝圣的心路 // 336

——《各自的朝圣路》序

没有人是专门写散文的 // 339

——《周国平散文》自序

惭愧中的反省 // 342

——《周国平哲理美文》自序

我没有意识到我这是在写作 // 345

——《人与永恒》香港版自序

海滩上的五百六十二枚贝壳 // 347

——《妞妞》新版自序

介于辞典和文摘之间 // 352

——《人生哲思语编》编选说明

第十辑 讲演辑录

哲学是永远的追问 // 356

哲学与精神生活 // 369

人生的哲学难题 // 383

尼采的哲学贡献 // 399

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 412

与中学生谈写作(提纲) // 424

精彩书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 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 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2001 年7

前言/序言

作者的话

我的写作分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专项写作,即围绕某个主题, 写一个比较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是学术著作和纪实文学两类。另一种可称为日常写作,亦包括两类。

一类是散文。或有感而发,或应约而作,写一些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随时发表在报刊上,现在也发表在网络上。每隔若干年,文章积累到了一定数量,我就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5 个散文集,即《守望的距离》( 1996 )、《各自的朝圣路》( 1999 )、《安静》( 2002 )、《善良丰富高贵》( 2007 )、《生命的品质》( 2010;增补本,2012 )。

另一类是随感。突发的感触,飘忽的思绪,随手记在纸片上,后来则是记在电脑的一个专门文档上。这样的东西以前是不发表的,现在会在微博上选登一些,也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我就加工整理,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4 个随感集,即《人与永恒》( 1988 )、《风中的纸屑》( 2006 )、《碎句与短章》( 2006 ;后更名《内在的从容》,2009 )、《把心安顿好》( 2011 )。

其实,我最早出版的散文集是《只有一个人生》( 1992 ),迄今已23 年,其内容后来收在了《守望的距离》里。《人与永恒》的确是我出版的第一个随感集,迄今已27 年。出最早的集子时,我何尝想到,它们会有后续,各带出了一个小小的系列。是的,小小的系列,20 多年的日常写作,成绩不过如此,实在是应该惭愧的。

然而,更想不到的是,我的这些很平常的作品会受到读者如此热情的欢迎,20 多年里不断地再版。其中,《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出了8 版,《人与永恒》出了10 版,当年的读者已经和我一同步入壮年乃至老年,而今天的年轻一代依然喜欢它们。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了。当然,我清楚并不是我的作品有多么好,我能找到的唯一原因是,我所思考的人生问题和精神生活问题其实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时代变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显得更为迫切了。

在图书市场上,我的作品有多种不同的选编本。但是,按照时间顺序结集的完整版本只有这个5 册一套的散文系列和4 册一套的随感系列,有了这两套书,我的日常写作的作品就一网打尽了。这或许是它们第n 次再版的一个理由吧。

周国平

2014 年12 月9 日



《深海低语》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织满了星辰的黑绒布,缓缓笼罩住沉寂的大地。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咸涩而幽深的海洋气息,那是即将到来的风暴在预告着它即将掀起的巨浪。在海岸线旁,一座孤零零的老屋,在海风的呼啸声中发出吱呀的哀鸣。屋子里,艾莉亚,一个瘦削而眼神深邃的年轻女子,正对着桌上那张泛黄的古老海图,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模糊不清的线条和符号。 艾莉亚从小就被海的神秘所吸引,而她的祖父,一位毕生致力于探索海洋奥秘的古怪学者,更是将这份痴迷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心中。祖父的遗物中,除了堆积如山的航海日志和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最让艾莉亚着迷的,便是这张被誉为“海之秘语”的古老海图。祖父曾无数次在她耳边低语,讲述着海图上所指向的传说之地——一个名为“深渊的回响”的海底文明遗迹,据说那里隐藏着能改变世界力量的秘密。然而,祖父的探索最终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海难告终,留给艾莉亚的,只有无尽的谜团和这份未竟的遗志。 如今,随着一股异常活跃的海流出现,搅动了平静的海面,也似乎唤醒了沉睡的古老预言。艾莉亚觉得,是时候继承祖父的遗愿,踏上那未知的征程了。她变卖了几乎所有家当,购置了一艘小型但坚固的探险船——“海燕号”,并招募了几位背景各异的船员。有沉默寡言、经验丰富的潜水员马克,他似乎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有性格开朗、对未知充满好奇的海洋生物学家莉莉,她对深海的生物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还有一位名叫“老约翰”的船匠,他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对“海燕号”的一切了如指掌。 出航的日子,天公不作美。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海面上卷起一层层的白头浪。艾莉亚站在船头,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也吹不散她眼中的坚定。她知道,这次航行绝非易事,前方的海域充满了未知与危险,而那张海图上的指示,更是如同一个来自遥远时代的谜语,需要他们一步步去解开。 随着“海燕号”逐渐深入大海,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陌生。海水的颜色从湛蓝变成了深邃的墨绿,阳光也变得稀薄,仿佛被层层阻隔。一次,在马克的一次深潜中,他带回了一块散发着微弱荧光的奇怪石头。莉莉经过仔细研究,惊奇地发现这块石头并非地球上任何已知的矿物,它似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能量,并且能够对周围的生物产生微妙的影响。这让艾莉亚更加确信,他们正在接近那个传说中的地方。 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巨大风暴,船体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仿佛随时都会被吞噬。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马克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指挥能力,带领大家化险为夷。然而,风暴过后,他们发现导航设备受到了严重干扰,而海图上的一些标记,也开始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发生变化。 更令人不安的是,船员们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耳边仿佛会传来模糊不清的低语,甚至会看到一些虚幻的影子在海面上闪烁。莉莉试图用科学的仪器去捕捉这些现象,却一无所获。而艾莉亚,则隐约感觉到,这些异常似乎都与那张古老的海图以及他们所寻找的“深渊的回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一次次危险的探索和艰难的破译后,他们终于根据海图上的线索,找到了一个隐藏在海底巨大暗礁群中的入口。入口处,一股强大的暗流将“海燕号”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海底洞穴。洞穴内,昏暗的光线下,巨大的、从未见过的海洋生物缓缓游弋,它们的身体散发着微弱的荧光,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而更令所有人震惊的是,在洞穴的深处,矗立着一座宏伟而古老的建筑群,它们的风格与任何已知的古代文明都截然不同,散发着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气息。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深渊的回响”。 随着他们深入探索,一些古老的壁画和石碑逐渐展现在眼前。壁画上描绘着一群拥有智慧的海洋生物,他们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明,并掌握着一种能够控制海洋能量的力量。然而,壁画的后面,却记录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与一种来自深海的黑暗力量有关。而那块奇怪的荧光石,正是这个古老文明留下的关键信物,能够帮助他们与这种力量进行沟通。 艾莉亚意识到,祖父所说的“改变世界的力量”,并非人类想象中的某种武器,而是一种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而他们此行的目的,也从单纯的探险,演变成了一场对古老智慧的追寻,以及一场可能拯救现代世界免遭某种未知威胁的责任。 然而,当他们试图靠近遗迹的核心区域时,一股强大的、充满敌意的力量突然爆发。洞穴内的生物开始变得狂躁不安,那股来自深海的黑暗力量,似乎被他们的到来所惊醒。马克此时也终于吐露了他的秘密——他的家族曾是守护这片海域的后裔,而他一直背负着阻止那股黑暗力量再次肆虐的使命。 故事,就在这片古老遗迹的深处,在这股力量的对抗之中,达到了一个紧张的顶点。艾莉亚和她的船员们,能否揭开“深渊的回响”真正的秘密,能否找到控制那股力量的方法,又或者,能否在这场来自远古的危机中幸存下来,这一切,都将在那无边无际的深海之中,迎来最终的解答。他们将如何面对未知,如何超越恐惧,如何理解和运用那些来自深渊的低语,都将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洋探险中,被一一揭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常常在想,一本真正好的书,是否应该像一位老朋友,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慰藉和启示。这本书,在我翻开它的一瞬间,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它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光芒,吸引着我靠近。我不知道书中描写的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经历,但仅仅是阅读的这个过程,就让我感到一种由衷的平静。它仿佛能渗透到我内心的每一个角落,驱散那些不必要的焦虑和不安。我喜欢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书中营造的世界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一些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东西。也许是一个新的视角,也许是一种新的感悟,也许,只是单纯的,一份久违的宁静。我期待它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让我觉得,这段阅读的时间,是如此的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

我尤其喜欢这本书在叙事上的留白。作者似乎有意留下了许多未被填满的空间,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处理方式,它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看到不同的风景。这种开放性的叙事,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变得更加顽强,仿佛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全新的发现。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但我相信,即使情节并不那么引人入胜,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本身,也足以构成它独特的魅力。它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色彩的浓淡,线条的走向,都留给观者去想象和创作。我喜欢这种不把话说死的表达方式,它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去思考,去感受,去连接。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邀请我,和我一同去创造一个故事。这种互动的体验,是如此的难得,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令人安心的质感。阅读的过程,并非惊心动魄的跌宕起伏,而更像是在一条潺潺流淌的溪边漫步,听着水声,看着两岸的风景,偶尔会停下来,捡拾一块光滑的鹅卵石,感受它冰凉的触感。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雕琢,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像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又带着自然的清新。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阅读速度,去体会每一个词语的韵味,去感受句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有时候,甚至会合上书页,陷入沉思,回味刚刚读到的某个片段,仿佛在咀嚼一段珍贵的记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感到焦躁,也不会让人感到沉闷。它仿佛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慰着我躁动不安的心灵。我不知道书中讲述了什么故事,但我能感受到,它一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者,是一个能够触动灵魂的故事。它让我感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原来还可以有这样一种平和而温暖的存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淡淡的色彩,没有喧宾夺主的图案,只是文字的留白,就已经预示了某种宁静的气息。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大概是纸张和印刷共同营造出的仪式感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但又刻意放慢了节奏,仿佛在品味一杯陈年的普洱,生怕一口饮尽,错过了那悠长的回甘。我喜欢这种慢慢进入一个故事的体验,就像缓缓推开一扇古老的木门,门后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却也因此更加引人遐想。我不知道这本书会带我去往何方,是辽阔的原野,还是狭窄的巷陌?是遥远的星辰,还是咫尺的人心?但光是这份期待,就已经足够让我心生愉悦。我想,无论内容如何,单凭这份封面带来的初印象,它就值得我用一颗开放而期待的心去对待。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个温柔的拥抱,在喧嚣的世界里,给我一方可以暂时喘息的角落。也许,它会是一段旅程的起点,也许,它会是某个答案的钥匙。我期待着,那份属于“它”的惊喜,能够缓缓揭晓。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不像是教科书那样严谨,也不像是散文那样细腻,它更像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更加纯粹和真实的表达。我不知道作者用了怎样的技巧,能够让文字如此的具有画面感,又如此的富有感染力。当我沉浸其中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书中的场景,能够听到风的声音,能够闻到泥土的芬芳。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如此的强烈,让我几乎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我喜欢这种毫不费力就能被带入情境的阅读体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去探索那些我从未触及过的领域,去感受那些我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我相信,它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发。这份期待,就像是在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盲盒,每翻一页,都可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还不错,但外壳太容易坏

评分

挺好的 真的 。

评分

可以

评分

一直喜欢他的书

评分

收到时间快,价格也比较便宜呢!

评分

才看

评分

书包装的很好,都有一层所料膜。纸张质量不错,是正版,孩子很满意,还会再来的哦!

评分

京东快递服务很棒!书质量好!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