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字電子技術是研究數字邏輯問題和數字電路應用的一門技術。通過學習,能夠熟悉數字電路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解基本數字邏輯電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分析和設計方法,培養應用數字邏輯電路初步解決數字邏輯問題的能力,為以後學習有關專業課程及進行電子電路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用教程/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共分10章,主要內容有數製和碼製、邏輯代數基礎、半導體基礎知識及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鎖存器、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脈衝信號的産生和整形電路、半導體存儲器、可編程邏輯器件、數模和模數轉換器、VHDL語言和Multisim仿真軟件介紹及應用。附錄中給齣瞭常用芯片功能索引。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實用教程/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子信息》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信息類專業、自動化類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理工科專業科技人員和廣大電子愛好者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數字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
1.1.1 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
1.1.2 數字電子技術的發展
1.1.3 集成電路的分類
1.1.4 數字電路的特點
1.1.5 數字電路的分析工具及描述方法
1.2 數製和碼製
1.2.1 數製
1.2.2 數製之間的轉換
1.2.3 碼製
1.3 二進製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本章小結
雙語對照
習題
第2章 邏輯代數基礎
2.1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和復閤運算
2.1.1 邏輯變量與邏輯函數
2.1.2 基本邏輯運算
2.1.3 復閤邏輯運算
2.2 邏輯代數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2.2.1 基本公式
2.2.2 常用公式
2.3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規則
2.3.1 代入規則
2.3.2 反演規則
2.3.3 對偶規則
2.4 邏輯函數的描述方法
2.4.1 真值錶描述
2.4.2 函數錶達式描述
2.4.3 邏輯圖描述
2.4.4 卡諾圖描述
2.4.5 波形圖描述
2.5 邏輯函數的公式化簡法
2.5.1 邏輯函數化簡的意義
2.5.2 公式化簡法的方法
2.6 邏輯函數的卡諾圖化簡法
2.6.1 卡諾圖的特點
2.6.2 卡諾圖化簡法
2.6.3 具有無關項的邏輯函數化簡
2.7 Multisim10電路仿真軟件使用簡介
2.7.1 Multisim10概述
2.7.2 Multisim10基本操作界麵
2.7.3 電路原理圖的繪製和仿真舉例
2.7.4 幾種用於數字邏輯電路的虛擬儀器
本章小結
雙語對照
習題
第3章 邏輯門電路
3.1 二極管和BJT的開關特性
3.1.1 二極管的開關特性
3.1.2 BJT開關特性
3.2 BJT反相器
3.3 TTL集成門電路
3.3.1 TTL與非門
3.3.2 TTLOC門
3.3.3 TTL三態門
3.4 CMOS集成門電路
3.4.1 MOS開關特性
3.4.2 CMOS反相器
3.4.3 CMOS傳輸門
3.4.4 其他CMOS門電路
3.5 集成門電路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5.1 TTL集成門電路的使用注意事項
3.5.2 CMOS集成門電路的使用注意事項
3.5.3 TTL和CMOS門電路接口連接問題
本章小結
雙語對照
習題
……
第4章 組閤邏輯電路
第5章 鎖存器和觸發器
第6章 時序邏輯電路
第7章 脈衝信號的産生與整形
第8章 半導體存儲器
第9章 可編程邏輯器件
第10章 數模與模數轉換器
附錄A 芯片功能索引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當今數字技術已成為新技術發展的一個標誌,無論是手機、數碼相機、收音機等消費電子産品,彩電、DVD等傢用電器,血壓計、CT等醫療器械,還是微型計算機、互聯網、機器人、航天飛機、宇宙探測儀等,其應用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數字電子技術是研究數字邏輯問題和數字電路應用的一門技術。課程知識豐富,內容抽象,方法多樣。編者根據目前大眾化高等教育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材更新的需要,縱觀國內外相關課程教材,分析國內教育模式的特點,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瞭適閤大眾化教育的“電子技術基礎”係列規劃教材。
1.本書特點
(1)以應用為主,剪裁教材內容
本書定位在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應用型、創新型人纔培養目標,根據學生可能具備的認知狀況、學生素質及能力要求,對相關內容進行選擇,並把典型案例融入學科理論之中,剪裁純學術研究內容。
由此,大幅度刪減瞭器件內部電路的結構分析和工作原理,如譯碼器、編碼器、多路選擇器、觸發器、計數器等中規模集成器件內部電路分析的有關內容,通過邏輯功能錶和邏輯函數等描述方法,講述器件的邏輯功能及器件的外部特性,以便能夠正確地使用器件。
(2)融閤前沿知識,開闊讀者視野
增加一些新技術內容,拓展相關知識,如FPGA可編程器件、在係統可編程器件、快閃存儲器等,將用VHDL語言描述典型器件及應用電路穿插到各章裏,為後續課程起鋪墊作用,並為學生進一步探究留有空間。
(3)加大計算機仿真軟件使用,開闢第二課堂
筆者認為:作為現代電子電路設計者,首先應該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並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因此在本書第2章就介紹瞭Multisim仿真軟件的使用,並將其應用貫穿全書,以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的應用能力。
(4)以項目做驅動,構築知識應用框架
以實際項目作為驅動,使其貫穿全書,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地展開項目實踐,學習者能夠聯係知識産生的背景及應用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上也更加靈活,以期達到最優教學效果。
2.本書內容
本書以邏輯代數作為工具,以門電路為基本組成單元,構築小規模、中規模和大規模(ROM)組閤邏輯電路知識框架;以觸發器為基本組成單元,構築小規模、中規模和大規模(RAM)時序邏輯電路知識框架;以時序邏輯電路的時鍾信號為切入點,構築波形産生及整形的知識框架;以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接口為目的,構築A/D、D/A電路知識框架;以VHDL語言為擴展知識,以Multisim軟件為工具,構築電子電路設計和仿真的知識框架。由此建構齣基本數字係統的整體知識框架。
本書由淺入深,內容豐富,工程應用突齣,便於自學。對較難理解的問題采用“圖”、“錶”形式講解;每一章的開頭有“內容提要”,結尾有“本章小結”;對常用專業術語標注瞭漢英雙語對照並在章尾列錶索引,以便於學生及時學習和閱讀國外教材;例題典型,習題豐富,學生可通過習題,鞏固學習效果;書後附有常用器件功能錶,方便查閱。
3.本書作者
本書共分10章,1個附錄。第1章和第2章由李锡祚編寫,第3章~第8章和附錄A由韓桂英編寫,第9章由王立明和李锡祚編寫,第10章由逄淩濱編寫,穿插到部分章節末尾的VHDL語言描述及應用由李春傑編寫,全書常用專業術語雙語對照由韓桂英編寫,全書課後習題由薛原收集編寫。全書由韓桂英和李锡祚負責統編定稿。
本書根據編者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經驗,將多年的教學心得與體會總結齣來編撰成書。但由於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特彆是講授此課程的老師們批評和指正。
本書*號標注章節為參考選讀內容。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理論與實踐》 一、本書概述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理論與實踐》是一本係統、深入地闡述微型計算機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指令係統、接口技術以及實際應用的書籍。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微型計算機係統完整而清晰的認識,並掌握其核心技術,為後續更深入的學習和實際工程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書內容緊密結閤當前微機係統發展的最新趨勢,理論講解深入淺齣,輔以大量實例和實驗,力求使讀者在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能獲得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 二、核心內容與特點 本書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微機原理、微機接口技術和實際應用。 第一部分:微機原理 微處理器的發展曆程與基本概念: 從早期的8位微處理器發展到現代的32位、64位處理器,闡述瞭微處理器在計算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詳細介紹瞭CPU(中央處理器)、內存(RAM、ROM)、輸入/輸齣設備(I/O)以及總綫等計算機係統基本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關係。 指令係統與尋址方式: 深入剖析瞭指令係統的構成,包括指令的格式、操作碼、地址碼等。詳細講解瞭各種尋址方式,如立即數尋址、寄存器尋址、直接尋址、間接尋址、基址變址尋址等,並結閤具體指令進行演示,幫助讀者理解CPU如何獲取和處理數據。 CPU的工作原理: 詳細闡述瞭CPU的內部結構,包括算術邏輯單元(ALU)、控製單元(CU)、寄存器組等。深入解析瞭CPU的工作流程,如取指令、譯碼、執行、寫迴等階段,以及指令周期的概念。通過對CPU內部時序和信號的講解,使讀者能夠理解CPU如何協調整個計算機係統的工作。 中斷係統: 詳細介紹瞭中斷的概念、種類(硬件中斷、軟件中斷)、中斷優先級、中斷嚮量錶以及中斷處理過程。講解瞭中斷對提高CPU效率、實現多任務處理的重要性,並分析瞭典型的中斷響應和處理流程。 總綫係統: 詳細介紹瞭地址總綫、數據總綫、控製總綫的定義、功能和工作方式。闡述瞭總綫仲裁、總綫控製信號等概念,以及總綫協議如何規範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 第二部分:微機接口技術 通用輸入/輸齣(I/O)接口: 詳細講解瞭I/O端口的概念、類型(並行I/O、串行I/O)以及I/O端口的編址方式。重點介紹瞭常用的I/O接口芯片,如8255(可編程並行接口芯片)的內部結構、工作模式和編程方法。通過實際的I/O端口控製實驗,讓讀者掌握如何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交互。 定時/計數器接口: 詳細介紹瞭定時器和計數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們在生成延時、測量頻率、脈衝發生等方麵的應用。重點講解瞭常用的定時/計數器芯片,如8253/8254的各種工作模式、控製字和編程方法。 中斷控製器接口: 深入講解瞭中斷控製器的作用,包括中斷請求的接收、優先級判彆、中斷嚮量生成等。重點介紹瞭8259A(可編程中斷控製器)的內部結構、工作方式、級聯方式以及編程要點。 DMA(直接內存訪問)控製器: 詳細闡述瞭DMA的工作原理,即在CPU不參與的情況下,實現外設與內存之間直接數據傳輸,以提高係統效率。講解瞭DMA控製器的主要功能、工作流程以及與CPU的協同工作方式。 串行通信接口: 詳細介紹瞭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方式(同步/異步)、通信協議(如RS-232C)以及通信參數(波特率、數據位、停止位等)。重點講解瞭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如8251(可編程通信接口芯片)的結構、工作模式和編程。 存儲器接口技術: 講解瞭內存芯片的種類(SRAM、DRAM、ROM、FLASH等)及其電氣特性。詳細闡述瞭CPU與存儲器之間的連接方式,包括地址綫、數據綫、控製綫的連接,以及存儲器擴展的原理。 第三部分:實際應用與實例 基於微處理器的典型應用係統設計: 結閤前麵所學的原理和接口技術,本書提供瞭一些典型的微處理器應用係統設計實例。例如,簡單的LED顯示控製、鍵盤輸入讀取、數碼管顯示、簡單數據采集係統等。每個實例都從係統組成、硬件連接、軟件設計等方麵進行詳細闡述。 嵌入式係統基礎: 簡要介紹嵌入式係統的概念、特點及其在現代科技中的廣泛應用。通過一些簡單的嵌入式係統開發流程演示,讓讀者對嵌入式開發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調試技巧與故障排除: 講解瞭在實際微機係統開發過程中常用的調試方法和技巧,如使用仿真器、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工具。並對一些常見的硬件和軟件故障進行分析,提供相應的排除思路和方法。 三、本書的教學特色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 本書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穿插瞭大量的實驗項目和應用實例。每個章節的理論講解都盡可能與實際操作聯係起來,力求讓讀者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結構清晰,循序漸進: 本書按照從基礎到深入、從原理到應用的邏輯順序編排內容,語言通俗易懂,適閤初學者入門,也適閤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深入學習。 案例豐富,貼近實際: 提供的應用實例和設計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代錶性,能夠反映當前微機應用領域的一些實際問題和解決方案。 注重動手能力培養: 書中包含的實驗項目設計旨在引導讀者動手搭建硬件電路、編寫程序、調試係統,從而全麵提升讀者的工程實踐能力。 參考資料豐富: 書中會引用一些經典的微處理器芯片和接口芯片,並指導讀者如何查閱相關的技術手冊,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適用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適閤從事微機應用係統開發、嵌入式係統設計、硬件工程師、技術愛好者等人員作為自學和提高的參考資料。 五、學習本書後的收獲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 1. 掌握微處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內部結構。 2. 深入理解微處理器的指令係統和尋址方式。 3. 熟練掌握各種常用微機接口芯片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編程方法。 4. 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微機應用係統的設計與開發。 5. 具備分析和解決微機係統軟硬件問題的能力。 6. 為進一步學習更高級的微處理器、嵌入式係統和計算機體係結構打下堅實的基礎。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理論與實踐》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係統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是您深入瞭解和掌握微型計算機技術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