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21世紀教學活動設計案例精選叢書 | ||
| 作者: | 鄭明江//高乃鬆|主編:禹明 | 開本: | 16開 |
| 原價: | 29 | 頁數: | 219 |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2-03-01 |
| ISBN號: | 9787301202531 | 印刷時間: | 2014-09-01 |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2 |
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歐洲貴族 1400-1800》。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對那個跨度很感興趣。1400年到1800年,這可是歐洲曆史上的大變革時期啊,從文藝復興的餘暉到啓濛運動的曙光,再到法國大革命的前夜。我一直以為貴族階層在這個劇變中應該扮演瞭很核心的角色,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嗯,怎麼說呢,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畫冊配著一些非常考據但略顯分散的文字說明。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深入骨髓的權力鬥爭、傢族聯姻的政治算計,或者至少是不同時期貴族生活方式的鮮明對比。結果,它更側重於描繪貴族服飾的演變,或者某個宮廷宴會的細節。當然,那些細節的描繪無疑是細緻入微的,金銀綫綉的花邊、不同地區絲綢的紋理,光是看圖片和文字描述就能感受到那種奢華的氛圍。但對於理解“貴族”這個概念本身是如何被時代塑造、又是如何試圖反作用於時代的,感覺稍微有點隔靴搔癢。比如,當黑死病後的社會結構變化如何影響土地繼承權時,我希望能看到更清晰的社會學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貴族宅邸的平麵圖上。總體來說,它更像是一部藝術史或風俗史的精裝本,而不是一部嚴肅的社會政治史著作。我希望它能更深入地挖掘“貴族”這個身份在現代性衝擊下的掙紮與轉型,而不是僅僅記錄他們衣著光鮮的錶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頂級的,紙張厚實,彩圖的色彩還原度極高,可以說是一件值得放在書架上炫耀的“物件”。但當我們談論內容時,我發現它似乎更偏嚮於一個“貴族生活指南”的閤集,而不是對一個曆史社會階層的係統性考察。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在字裏行間找到關於“責任”和“義務”的論述。在封建體係中,貴族的權力是與其對領地的管理、對軍事的貢獻以及對王權的忠誠捆綁在一起的。然而,隨著君主專製的發展,這種義務似乎逐漸被“特權”所取代。這本書對這種權力與責任的動態轉換過程幾乎沒有觸及。它詳細描述瞭貴族如何享受免稅特權,如何壟斷高級軍事職位,但對於他們如何在地方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或是他們對底層人民的實際影響,著墨甚少。這使得閱讀體驗變得有點單嚮度:我們看到的是貴族“得到”瞭什麼,而不是他們“付齣”瞭什麼。這種敘事傾嚮,讓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偷窺者,透過一個巨大的、閃閃發光的望遠鏡,看著遙遠的、完美無瑕的過去,卻無法真正走近去感受那個時代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曆史的厚重感,在這本書的輕盈描摹下,似乎消散瞭不少。
評分我讀這本書的感受,簡直就像是參加瞭一場漫長而華麗的化裝舞會,所有人都穿著極其考究的服裝,但你卻始終抓不住他們真實的錶情和動機。作者似乎對中世紀晚期到18世紀末的歐洲貴族生活中的“物質文化”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情。你翻開任何一頁,映入眼簾的可能就是對一座城堡內裝飾藝術的詳盡描述,或是對某個特定時期流行的假發樣式的圖解。這些信息量無疑是巨大的,對於研究早期現代歐洲的物質生活的人來說,或許是寶庫。然而,作為一個曆史愛好者,我更關注的是權力結構的流動性。比如,隨著商業資本的興起,所謂的“穿袍貴族”(Noblesse de Robe)和傳統“佩劍貴族”(Noblesse d'Épée)之間的張力是如何體現的?書中提到瞭這些名詞,但馬上就轉到瞭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園林設計上。這種處理方式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失落感——曆史事件的因果鏈條被割裂瞭,重要的社會矛盾被精緻的審美細節給稀釋瞭。我想知道的是,當議會權力崛起,當新的財富階層開始挑戰他們的土地特權時,貴族們是如何組織起來進行政治反擊的?這本書給齣的答案似乎是:他們舉行瞭更盛大的舞會,穿瞭更華麗的衣服。這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是不是故意迴避瞭政治和經濟的“醜陋”麵,而隻專注於描繪貴族那層精心維護的、如同一層玻璃般易碎的優雅外殼。
評分坦率地說,我希望從這樣一本跨越三百年的著作中,能看到一個更具動態性的“貴族”群像。但這本書呈現的,更像是多個靜止的、被精心擺放的肖像畫的集閤。每個時代(15世紀的騎士精神衰退、17世紀的絕對君主製鞏固、18世紀的理性主義衝擊)都有其代錶性的圖片和文字描述,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那種曆史的“推力”與“拉力”,在書中幾乎是缺失的。例如,我想知道,當啓濛思想開始質疑“天賦神權”和“齣身決定論”時,貴族階層內部是如何自我辯護或自我調適的?他們是否發展齣瞭一套新的文化資本來對抗新興的資産階級的財富邏輯?這本書中對於啓濛運動的提及,似乎隻是一個背景音,貴族們依然沉浸在他們不受打擾的沙龍和狩獵活動中,仿佛外麵的世界正在發生一場思想革命,而他們對此一無所知或者完全免疫。這種對曆史脈絡的疏離感,是閱讀體驗中最大的障礙。如果一個階層對時代思潮的反應都被忽略瞭,那麼我們看到的就隻是曆史的“布景”,而不是真正“活在曆史中”的參與者。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野心似乎在於做一個“視覺百科全書”,而不是一部論證性的曆史著作。這一點從其參考文獻的選取和引用方式就能看齣來——它更傾嚮於引用藝術史、服飾史的經典,而非社會史或政治史的核心文獻。我特彆留意瞭關於貴族婚姻和繼承法的章節,因為這通常是維護貴族階層結構最核心的工具。書中提到瞭聯姻的重要性,以及對長子繼承權的維護,這些都是事實的陳述。然而,真正引人入勝的部分——那些秘密的遺囑變更、為瞭避免傢族衰落而進行的艱難的“降級”抉擇、或者麵對無法生育繼承人時的巨大社會壓力——這些“人”的故事,這些血淋淋的現實考量,在這本書裏被過濾得乾乾淨淨。它提供的是一個高度理想化、美化過的貴族世界,一個隻存在於宮廷官方記錄和貴族自傳的粉飾太平的版本裏。我最終閤上書本時,腦海中留下的,是無數精美的瓷器和油畫,而不是一個由活生生的人構成的、充滿矛盾和掙紮的社會群體。這本書可以作為輔助性的視覺參考資料,但若想真正理解1400到1800年間歐洲貴族的興衰與本質,恐怕還需要更具批判性和社會學深度的讀物來補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