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6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著
图书标签:
  • 机床
  • 工具
  • 工业
  • 年鉴
  • 中国
  • 制造
  • 机械
  • 设备
  • 2016
  • 产业报告
  • 统计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52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327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6年刊设置产业概况、产业运行、市场概况、产品与技术、特色企业和附录等栏目,集中反映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运行状况、产销情况、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提供了机床工具行业的经济指标。本书主要发行对象为政府决策机构、机械工业相关企业决策者和从事市场分析、企业规划的管理人员等。

目录

产业概况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结构情况
产业运行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产业运行综述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典型产品领域
运行情况
加工中心
数控车床
磨床
齿轮加工机床
重型机床
特种加工机床
金属成形机床
数控装置
功能部件
工具及量具量仪
磨料磨具
市场概况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综述
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对外贸易分析
2015年机床工具主要用户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5年机床工具主要用户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分析
产品与技术
机床工具行业典型产品技术进步和发展情况
加工中心
车床
磨床 -
齿轮加工机床
重型机床
特种加工机床
组合机床
锯床
精密机床
金属成形机床
数控装置
功能部件及机床附件
工量具
超硬材料
2015年机床工具行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获奖情况分析
2015年机床工具行业标准化工作

前言/序言

201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市场和经济运行仍处于下行通道,行业承受的下行压力强度更大。机床工具消费市场仍处于下行调整区间,并且下行调整的范围呈现全面扩展趋势。行业企业在应对“需求总量明显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持续性变化中,不断调整,坚持创新,走过了难忘的一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为275亿美元,占世界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的34. 8%,同比下降13. 6%。其中,本土产机床189亿美元,占比69Y0,同比下降8.7%;进口机床86亿美元,占比31T0,同比下降20. 4WO。
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255.2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出口额108.3亿美元,同比下降6.9%;进口额1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7.3%。
金属加工机床出口额31.6亿美元,同比下降5.9%;进口额86.2亿美元,同比下降20. 4%。
在市场需求不断下行的外部压力下,行业企业主动作为,积极调整,加快转型,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新进步。2015年,全行业共有13个研发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2016年,在应对以“传统引擎减速、新兴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持续市场变化过程中,行业企业还将承受更大的下行压力,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提升竞争力,力争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有新作为、新突破。
改版后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再次与读者见面了。作为全面、系统、准确记录机床工具行业年度发展状况和技术进步的资料性工具书,她以详实的信息和数据,真实准确地记录了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并将继续关注行业发展的新变化,与广大用户和关心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读者一起,共同见证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创新的发展历程!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将继续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大核心职能,为促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利益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中国机械工程》 一、期刊概况 《中国机械工程》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期刊以“服务机械工程科技发展,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为宗旨,面向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报道机械工程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创新性技术进展、重要学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二、期刊内容与栏目设置 《中国机械工程》期刊内容丰富,涵盖机械工程领域的各个主要分支,致力于呈现机械工程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期刊设有多样化的栏目,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主要栏目包括: 特约与述评: 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学科发展热点、前沿方向、重大技术挑战等撰写高水平的述评和综述文章,为读者提供宏观视角和深刻洞见。 研究论文: 刊登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机械工程领域各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涵盖但不限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先进制造技术(如增材制造、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产品设计与优化、可靠性工程、机械系统集成等。 机械传动与驱动: 齿轮传动、液压传动、气动技术、电动驱动、机器人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 机械动力学与控制: 振动、噪声、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控制理论与技术、伺服控制、智能控制、运动控制等。 机械测试与传感: 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计量技术等。 流体力学与热能工程: 流体机械、泵、风机、压缩机、内燃机、热交换器、能量转换与利用、新能源技术等。 材料力学与工程: 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疲劳与断裂、材料腐蚀与防护、先进材料的应用等。 生物医学工程: 机械工程在医疗器械、生物制造、康复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新能源与环保工程: 与机械工程相关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环保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人机交互技术等。 工程应用与案例分析: 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技术交流: 刊登简短的研究快报、新技术的介绍、工程经验的分享等,形式灵活,时效性强。 学术动态: 介绍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科研进展、学术争鸣以及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政策信息等。 书刊评介: 对机械工程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教材、标准等进行介绍和评介。 三、学术声誉与影响力 《中国机械工程》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的办刊标准,严格同行评审制度,保障了发表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文献数据库收录,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在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期刊的读者群体遍布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为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目标读者 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 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硕士、博士)。 机械工程领域企业的研发工程师、技术人员、高级技师。 从事机械工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检测、维护、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士。 对机械工程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 五、阅读价值 通过阅读《中国机械工程》期刊,读者可以: 及时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机械工程理论、方法和工程实践经验。 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 为自身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把握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期刊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学术交流平台,是相关从业者提升专业素养、紧跟时代步伐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设备采购负责人,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机床设备。因此,了解机床工具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产品信息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正是提供这种信息的最优渠道。今年的版本,我重点关注了书中关于新材料、新工艺在机床制造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先进材料提升机床的刚性、精度和耐磨性,以及如何通过新的加工工艺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我能否采购到性价比更高、性能更优越的设备,从而为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来提升。书中对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关键设备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能够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从书中筛选出符合我们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的产品,并从中了解供应商的实力和产品特点,为最终的采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将进入机床工具行业。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们就经常推荐阅读《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说这是了解行业最权威、最全面的资料。今年我终于有机会亲自翻阅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书中的数据图表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让我对行业整体规模、市场格局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部分,这能帮助我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知道哪些领域是未来有潜力的。例如,书中提到的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在机床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都让我感到兴奋。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未来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方向。我还会仔细研究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机床的介绍,例如金属切削机床、成形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了解它们的性能特点、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趋势,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发展轨迹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时,就萌生了想要了解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历程的念头。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为我娓娓道来行业几十年的变迁。书中对不同时期行业发展特点的梳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以及对重要企业成长的叙述,都让我感触颇深。我能从中感受到几代机床工具人的艰辛奋斗和不懈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市场,更承载着中国工业发展的精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标志性机床产品的介绍,它们是中国工业进步的里程碑,也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一个行业,更理解了中国工业崛起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评分

当我决定要深入了解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无疑是我首先想到的资源。这本书的全面性让我惊叹,它涵盖了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技术,从市场数据到企业案例,无所不包。2016年的版本,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行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部分。一个成熟的行业,必然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书中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以及行业内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这些信息对于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非常有帮助。我认识到,只有在标准化和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样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信息量令我印象深刻。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工业发展的评论员,总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行业的发展逻辑。《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提供了这种视角。今年书中对全球机床工具市场格局的分析,以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变化,都非常有价值。我注意到书中对“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机床工具行业影响的深度解读,以及行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贡献。这让我看到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如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的。书中还对一些细分领域的市场进入壁垒、技术演进路径以及潜在的颠覆性创新进行了探讨,这些对于我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制造业的发展情况非常感兴趣,而机床工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就像一本行业百科全书,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客观分析,例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环保压力等等。这些挑战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行业未来发展必须克服的障碍。书中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这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看到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辉煌成就,也认识到了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这让我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机床工具领域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工程师,我一直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视为我的案头必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统计数据汇编,更是一份对行业深度剖析的报告。今年的版本,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在机床工具行业的应用情况。我们都知道,这股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而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机床设备上的集成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控制优化等方面的成果。我通过书中列举的案例,看到了许多国内领先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给了我很多启发。同时,书中对高端数控系统、精密刀具、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瓶颈的分析,也让我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是制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走向高端、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评分

我是一名机床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每年都在等待《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的出版,因为它就像一个行业“体检报告”,能让我们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6年的版本,我仔细研读了其中关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章节。我看到了国内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例如五轴联动技术、高性能主轴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这些都是我们研发团队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同时,书中对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探讨,也给我们公司在人才战略方面提供了启示。我希望通过对书中信息的梳理和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缩小与国际顶尖企业的差距,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自主创新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字体,庄重而不失科技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我瞬间被吸引。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充满了好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快速、准确地把握一个行业的脉搏,一本权威的年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到具体的技术发展动态,再到重点企业的市场表现,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的图景。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行业政策解读的部分,这对于理解行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政策的导向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策略,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和技术革新。这本书对此的分析深入浅出,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评分

每次拿到《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我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今年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做了不少优化,让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我关注的是书中关于行业市场分析的部分。中国的机床工具市场规模巨大,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书中对国内外主要机床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营销策略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市场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细分市场的研究很感兴趣,比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等领域对高端机床的需求特点和发展前景。这些都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结构性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书中提供的详实数据和深入的市场洞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市场趋势,识别潜在的商业机会,并为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