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單讀14:世界的水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 《單讀》首次跨越國境,聚焦澳大利亞文學——與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第十屆澳大利亞文學周聯閤齣品,收錄影史經典《辛德勒名單》原著小說傢托馬斯·基尼利、普利策奬獲得者傑拉爾丁·布魯剋斯、澳大利亞作傢約翰·馬斯登、尼古拉斯·周思的代錶作品,在國內首開先河,深入呈現西方文學的切麵,尋獲國外同行的第一手靈感與經驗。
2. 刊載學者戴錦華長篇訪談,叩問人類與文明的未來——中國當今重要的文化研究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三小時長談完整呈現,親自審閱定稿,總結人類社會20世紀的動蕩教訓,同時展望在科技與金融資本兩麵夾擊之下的未來文明,為當代人類生存提齣瞭深刻、沉重、真誠的警醒。
3. 持續發掘中文以及外語世界裏的新銳作傢,打造“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阿根廷作傢吉耶爾莫·布拉沃是一位在西語世界裏冉冉升起的文學新星,他的小說在西班牙、拉美的文學市場和媒體上廣泛發錶。他長期居住在北京,但作品很少翻譯成中文發錶,在作傢阿乙的極力推薦下,《單讀》結集瞭吉耶爾莫的多篇短篇小說,首次在中文世界完整刊登他充滿奇思妙想與現代主義省思的作品。另外,李娟、王梆、雲也退、淩越、楊慶祥、李靜等華語新銳作傢再次集結,繼續打造中文世界裏的“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
4. 裝幀改版,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單嚮空間和理想國聯手齣版的《單讀》一直是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此次繼續全新改版的設計,封麵和裝幀設計復歸傳統,迴到一張報紙的製作工藝,同時保持著一本雜誌的廣泛趣味和一冊圖書的內容深度。整個封麵由一張報紙摺疊而成,正麵是整本書的精選內容和詞句;背麵展開則是在澳大利亞著名插畫傢布朗溫·班剋羅夫特的藝術作品基礎上重新設計而成,也可作為一張獨立海報收藏。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沃爾特·惠特曼
本輯專題圍繞“世界的水手”主題,邀請五位當代澳大利亞作者亮相,組成澳大利亞文學特輯,他們包括著名記者、普利策奬獲得者傑拉爾丁·布魯剋斯,《辛德勒名單》原著小說作者托馬斯·基尼利,澳大利亞少年文學大師約翰·馬斯登,往返於中澳之間的學者尼古拉斯·周思,著名插畫傢布朗溫·班剋羅夫特,他們的作品呈現齣當代澳大利文學的一個切麵,反思本土性與世界性、邊緣與中心等諸多文學命題,試圖迴答,在一個日益保守的、民族主義化的年代裏,如何重新想象一個擁有全球化精神的世界。
訪談、散文、詩歌、評論等欄目均扣住這個命題追問:刊登學者戴錦華的長篇專訪,站在一個中國人的立場,縱論人性的睏境和文明的未來;旅英作傢王梆發來對英國鄉村的細緻觀察,研究英國脫歐背後的深層原因;旅居北京的阿根廷作傢吉耶爾莫·布拉沃,是西語世界新銳的短篇小說創作者,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文世界完整亮相;雲也退創作的以色列紀行,吳瑤推薦的全球新書情,都在本期《單讀》中繼續連載;李娟書寫新疆的散文,學者淩越以“世界的胎記”為題創作的詩歌,李靜對於契訶夫的長評,楊慶祥對於中國急速發展的慨嘆,都將在不同的層麵,重新梳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尼古拉斯·周思 (Nicholas Jose):澳大利亞作傢,以小說和文化隨筆見長。他在當代澳洲、亞洲藝術與文學方麵著述甚廣,同時對中國作傢與文學保持著密切的關注。
傑拉爾丁·布魯剋斯(Geraldine Brooks):澳大利亞作傢、記者,先後供職於《悉尼先驅晨報》、《華爾街日報》,後轉嚮小說創作,齣版作品《馬奇》、《迦勒的十字路口》、《書之人》、《奇跡之年》等,並獲得普利策奬。現工作與生活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任職於哈佛大學。
托馬斯·基尼利(Thomas Keneally):澳大利亞國*級作傢,獲得布剋奬的澳大利亞人,《辛德勒名單》小說原著作者。他也是*早與中國展開文化交流的外國友人之一,曾參與創辦《中國日報》。
約翰·馬斯登(John Marsden):澳大利亞作傢,齣版四十餘部少年小說(young adult fiction),銷售數量驚人,被譽為“澳大利亞的少年小說之王”。他同時在教育領域工作,擔任一所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工作,持續參與青少年成長以及更廣泛的社會議題。
布朗溫·班剋羅夫特(Bronwyn Bancroft):澳大利亞藝術傢、設計師,專注於創作兒童圖書繪本,也涉及公共藝術、時裝等領域,在全球各地舉辦過展覽。本期《單讀》的封麵和內文影像均來自她的創作。
王梆:齣版有電影文集《映城誌》、 數本短篇小說繪本集以及漫畫故事《伢三》等。電影劇作《夢籠》獲 2011 年紐約獨立電影節*佳劇情片奬,紀錄片《刁民》亦在數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小說作品散見於《天南》、 美國俄剋拉荷馬州大學《中國當代文學選集》、2016 年鞦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故事新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作為自由記者,為海內外媒體撰寫歐洲時政評論。譯有英國當代詩人Richard Berengarten詩選《改變》、英國當代詩人Peter Hughes詩選《貝多芬附魔麯》等。
李娟:散文作傢,詩人。1979年生於新疆。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傢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傢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剋牧民共同生活。1999年開始寫作。齣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
雲也退:作傢,書評人,騰訊大傢2013年度緻敬作傢。並譯有愛德華·薩義德《開端》、托尼·硃特《責任的重負》。
淩越:原名淩勝強,詩人,書評人。1972年生於安徽銅陵,現在廣東警官學院任教。著有詩集《塵世之歌》、評論集《寂寞者的觀察》、訪談集《與詞的搏鬥》等。
吉耶爾莫·布拉沃(Guillermo Mario Bravo):阿根廷作傢、編輯。他在法國創建黃蜂齣版社,涉獵手工書齣版,同時經營《黎明》雜誌。齣版過短篇小說集《緘口莫言》、《餐刀》、《伺服器錯誤》、《巴西》、《春天的腫脹》,以及長篇小說《丘爾諾》。
李靜:作傢、文藝批評傢,現居北京。華語文學傳媒大奬“2011年度批評傢奬”得主。著有話劇劇本《魯迅》,批評集《捕風記》、《刺蝟劄記》(颱灣)、《把藥裹在糖裏》、《受傷者》等,並主編《中國隨筆年選》(2002年—2011年)、《中國問題》、《讀木心》(與人閤編)等書。
楊慶祥:1980年生,文學博士。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詩人,批評傢。齣版有思想隨筆《80後,怎麼辦》、詩集《我選擇哭泣和愛你》。
吳瑤:互聯網從業者、前媒體人、公共政策碩士,長期關注外交、環境與氣候變化領域,翻書黨,冷知識愛好者。
◎
做一個世界的水手
過去的2016年,世界皺起眉頭。局部衝突和戰爭加劇,保守主義在歐美主要國傢重現,新的人口流動在難民和恐怖主義的陰雲下步履艱難,仍在享受發展紅利的欠發達國傢保持沉默,也在沉默中透支未來。與此同時,從興盛的大眾娛樂、持續爆炸的技術浪潮中,不斷傳來放浪形骸的笑聲,和人們因此而成功的消息。此時若有一雙眼睛從宇宙中俯瞰地球,看到的大概是一張又一張哭笑不得的臉。
一個空前矛盾的世界。
笑中帶淚,哭得彆有用心,在緻力於消滅邊界的地方,邊界重新竪立,在愛與平等的叫喊中,人們摘掉政治正確的虛僞麵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翻起瞭白眼……我們親眼見證瞭社會的崩解,也看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分裂。
每個人都忙於建立自己的欲望和風格係統,渴望成為偉大的自由精神的分身,而不關心彆的,任由曆史、新聞、社群、鄰裏成為次要的事,有時甚至連傢庭作為最小單位的集體,也都成瞭個人的負纍。在錶麵越來越無限的今天,每個人的內心卻退迴到一個越縮越小的世界。孤獨感泛濫,許多積鬱無法紓解,似乎又迴到八〇年代《中國青年》的深沉一問,“人生的路嗬,怎麼越走越窄?”隻好用狂歡遮掩兩難,用反諷喂養虛無,用自嘲抵消自戀。
這是睏局的結果,也是它的起源。當全球化從哥倫布的航行演變成今天普通人的冒險,它部分地展現為一幅奇妙的未來圖景,另一部分卻走嚮瞭這種精神的反麵——保守、封閉、自私。比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容易實現全球旅行的今天,卻不再齣産世界主義者,仿佛堂吉訶德走上瞭真正的徵途,風車的幻覺也就隨之不見。
當然,真相更可能是,這些美好純淨的概念一直都是理論滯後地、錯誤地捕捉現實的例子。生活的主流從來汲汲嚮前,不管是大航海時代還是全球資本主義統治的今天,熙來攘往,皆為利也。被進步主義餘暉照耀的中國,同時也被它熱烈燒灼,這都是事情的一體兩麵。
抒情的挽歌,恐怕很難扭轉這堅硬的文明轉摺。批判的意見和變革的企圖,都需要提供一套嶄新的生存樣式,從生活的淺層開始,做徹底的改變。
這也是《單讀》的自我提醒。在某些方麵,它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堅持一些不移易的事,但它又擁抱變化,努力積極一些,降落在現實主義的地上。
澳大利亞文學特輯是又一次新嘗試。我們與“澳大利亞文學周”閤作,第一次探查一個具體國傢的文學狀況,通過訪談、約稿和插畫的形式,完成對異域的重新想象。《辛德勒名單》的原著小說傢托馬斯·基尼利寫瞭一個母女之間的故事,普利策奬獲得者傑拉爾丁·布魯剋斯迴顧瞭自己從事新聞業的經曆,作傢約翰·馬斯登和插畫傢布朗溫·班剋羅夫特寄來他們最擅長的青少年題材作品。盡管篇幅有限,澳洲的同行仍然帶來瞭撫慰——作傢尼古拉斯·周思迴答我們,“我認為在如何處理自己的作品以及讓作品傳播到哪裏的問題上,澳大利亞的作傢們能夠做齣自己的選擇”。傑拉爾丁援引美國女性戰地記者瑪莎·蓋爾霍恩的話,“若有一群人關心地球,以及它上麵最脆弱的那部分居民,那麼我屬於他們中的一員。”
《單讀》的長期作者王梆和雲也退分彆記述瞭他們在英國和以色列的鄉村紀事。在人類的曆史上,我們離農業社會並不算遠,卻好久沒拿齣像樣的耐心去觀察田野瞭。裂隙就是從這樣的漠然、選擇性遲鈍、人為的杳無音訊中開始的——藉助作傢的眼睛我們得知,英國村子裏的老人99% 是堅定的“脫歐派”,而在猶太人那裏,鄉村以及建設鄉村的能力永遠排在第一。
李娟以自己的獨特風格寫新疆,筆下是浪漫之外的真實、偏遠之中的長性,感覺很近,實際卻是遠的——這韆山萬水之間,怎麼可能沒有差彆。在多大範圍內理解他人,標識齣自我認識的界限,而重新恢復我們與不同國傢、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聯係,正是本輯《單讀》想要完成的任務。
阿乙嚮我們推薦瞭阿根廷作傢吉耶爾莫·布拉沃的短篇小說。吉耶爾莫目前生活在北京,中文名字叫做芥末,他用高效的語言,把現代生活的窒息感轉換成幽默和想象力,輕鬆躍過瞭西語、法語和中文,成為跨越界限的範例。
最後是思想的曆險。戴錦華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在廣為人知的電影評論工作之外,她也從事對 20 世紀曆史的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批判,那是一個更具膽識的領域,長久以來被歐美學者所主導。我們與她進行瞭三小時的長談,從 20 世紀的曆史遺産談到人性的未來。她展示齣一如既往的風度,和前所未有的悲觀,盡管如此,她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傳遞壞消息的信使,仍在個人情感和理論睏境中尋求可能的光明。本輯《單讀》中,楊慶祥的評論、淩越的詩作、李靜寫的契訶夫,都在此突圍之列。
“成熟的人有個共性,就是不問過去,總是麵嚮將來”,雲也退在文章中這樣寫。就好像談戀愛時,最好不要糾纏對方的戀愛史——沉溺於愛情敘事,如今也是一個結構性的陷阱。但我們堅持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站在世界的核心和邊緣。
這一波普遍的睏頓中,不論是歐洲藝術電影還是好萊塢大片,都不再有能力提供參考,倒是從看起來拒人韆裏之外的北歐,時常伸齣溫暖的手。比如他們對待難民的寬容政策,以及最近的影視劇,其中一部講述高中生活的SKAM,流行一時,裏麵的孩子驚人得早熟,而且不光體現在愛情和性的方麵,也在更廣義的感情實踐上——如何麵對原生傢庭的創傷、朋友和社團關係、多元的性嚮和宗教以及國際難民。這可能是一個錶徵,在那片經濟高度發達、福利製度完善、同時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偏遠之地,沒有放棄那些危機之中的理念。
無論時勢如何分崩離析,或者一往無前,總有一些價值不應該被放棄。這不代錶一定要做悲情的重申,或簡單地迴歸古典,而是需要在當代具體地重建一種或者種種確信,確信真誠是必要的,人類將群居下去,尋找新的共同體,確信錶裏不一、言而無信等等謊言和綏靖不應被默許。
其實那些成功者比我們努力多瞭,這一點上他們值得學習。做事不問可不可能,而是先問應不應該,這是孔子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還有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那句,鼓勵著《單讀》這次去尋找來自澳大利亞和其餘地方的聲音——“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我們曾經把它印在北京地鐵的公益廣告上,希望每次當我們疲於奔命路過這句話的時候,都有即將離岸、起飛、去往一個新世界的幻覺。
本輯專題圍繞“世界的水手”主題,邀請五位當代澳大利亞作者亮相,組成澳大利亞文學特輯。
評分訂瞭一個月,終於到手瞭,真不容易啊。
評分書很完好,沒有問題。
評分從《單嚮街》一路到《單讀》,理想的堅持依舊。這期的專題是「澳大利亞文學」,相對冷門一些。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評分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麵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評分這本內容真的很棒,看的我是真的舒服
評分單讀係列沒得說,好!
評分京東滿減的力度真是讓人忍不住。。。很好。
評分尺寸很特彆,我喜歡。澳大利亞作者,第一次看
單讀14:世界的水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