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突围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著名经济学家、十三五规划委员会委员周其仁教授*新力作。
中国经济前景和未来走向如何?突围的方向在哪里,突围的路径是什么?周教授把脉中国经济,解读改革的当下与未来路径。
聚焦创新、新经济、改革的穿透力和方向等广受关注的话题,客观、深入、清晰、透彻。
关于中国经济的当下与未来怎么走,读这本书就够了。
创新突围、改革突围,周其仁教授的这个观点引起了众多关心中国经济前景和未来走向的人的热议。改革需要穿透力,中国经济需要突围。那么,突围的方向在哪里,突围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在这本书里面,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大影响者周其仁把脉中国,解读改革的当下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关于创新、改革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人们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其中*关键的,便是关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在高速增长后,企业、产业以及市场,面临很大挑战,如何深化改革、如何解决改革中的创新问题,则成为焦点。
改革如何突围?
以“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为理念的周其仁教授,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国的改革现状,走进企业,和企业家管理者们密切讨论,也考察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态势,总结经验,从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到国内遭遇的问题,从产权的改革、城市化的下一步发展、体制成本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前景、创新如何助力未来等不同的角度,寻求中国经济突围的方向和路径。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之一。
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
1978年从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在杜润生先生指导下从事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1989年5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1991年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等院校开设课程。
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著作有《城乡中国》《改革的逻辑》、《竞争与繁荣》、《货币的教训》、《中国做对了什么》、《病有所医当问谁》、《世事胜棋局》、《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挑灯看剑》、《产权与制度变迁》等。
中国在高速增长后面临比较成本优势的新挑战。改革突围、创新突围是躲不过去的事情。
研究大国改革,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形成共识,并让改革真正落地。这中间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穿透力。好不容易形成改革共识,也做出了改革决策,但能不能穿透上上下下多个层次?这是一个挑战。大国所以叫大国,就是从顶层到底层要经过千山万水。大国底层的改革经验以及底层的努力奋斗,要进入顶层设计,千山万水还要加上万水千山。能不能实现双向穿透,对大国改革具有决定意义。
序言 增强改革穿透力 / V
第一章 改革下一程
国家能力再定义 / 003
确权不可逾越 / 010
让更多人在改革中受益 / 015
“接着石头”过河 / 021
盈利的国企为什么还要深改? / 028
第二章 经济看大势
经济困局与突围 / 041
体制成本看中国 / 053
高速增长可以持续吗? / 070
英雄不问出处,钱财要有来路 / 075
改革突围、创新突围—2017年的中国经济 / 084
第三章 城乡瓶颈
城市化下一程 / 119
统筹思考农民进城与农地改革 / 126
城市化与改革 / 133
一场不可逆转的变革 / 141
权力被滥用,才更需要产改 / 157
农村产改两题:长久不变与便利流转 / 165
善用城市,建设农村 / 170
第四章 创新的逻辑
靠什么摆脱平庸的增长? / 177
聚集创新元素的浓度 / 182
对待知识的态度—访以色列的一点感受 / 187
一个经济学人眼中的未来 / 191
用互联网惠及更多人口 / 206
“想法”的生产 / 215
创新上下行 / 225
第五章 网约车之辩
创新始于法外 / 241
创新难过利益关 / 246
城市交通的难题恰是移动互联应用的机会 / 255
网约车四年评 / 262
城市享用的服务,非“本市户籍人口”才能供应吗? / 270
第六章 师友情
杜老风范—一个受教后生的回忆 / 275
神采飞扬杜瑞芝 / 294
广西路上悼念科斯 / 304
为什么金融观念很重要 / 307
为贯中序 / 313
真实又痛快的时代记录.—为蔡晓鹏新作序 / 319
跋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汪丁丁 / 325
序言
增强改革穿透力
改革是全球潮流,现在很多国家都举改革的旗帜。但是不同国家的改革很不一样,其中大国改革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大国层次多、发展不平衡,形成改革共识很不容易,贯彻改革决定也更困难。但是另外一面,大国改革一旦得到落实,改革红利极为可观。研究大国改革,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形成共识,并让改革真正落地。这中间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穿透力。好不容易形成改革共识,也做出了改革决策,但能不能穿透上上下下多个层次?
这是一个挑战。大国所以叫大国,就是从顶层到底层要经过千山万水。大国底层的改革经验以及底层的努力奋斗,要进入顶层设计,千山万水还要加上万水千山。能不能实现双向穿透,是我们回顾 2014年、观察2015年中国改革形势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大家都认为正确。如果说还有什么担心和犹豫,那就是这些决定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能不能实现有效穿透。这种穿透是双向的,不单单是顶层决定穿透到底层,还包括底层的实际情况、底层创造的改革经验穿透到上层。穿透力如何,对大国改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如何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或许有助于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第一,改革目标要清晰而简单。目标清晰、简单,穿透力才会强。以经济领域为例,目标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总纲,带动方方面面,包括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就是民主与法治,特别是把公权力关进制度化约束的笼子,形成国家的法治轨道,以动员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市场、民主、法治,这几个目标足够简单,不能复杂化,越说越多。中国文化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其实都非常简单,因为是大国,太复杂的东西难有穿透力。世界上有的民族,思维很复杂,复杂也有复杂的美,但复杂的东西放到中国这样的大国来,很难穿透,从上层到底层,太复杂的东西传着传着就可能变样,难以真正落地。
目标正确,又足够简单、足够清楚,剩下的就是坚持。简单明了的改革目标坚持下去,穿透力才强。不是所有改变都叫改革,改革要有明确的方向,有清楚的内涵,不能来来回回地变,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的。大国改革要有非常简单明确的方向,非常坚持,穿透力才大。
第二,对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各式解读,能减则减,能少则少。因为改革决定是行动纲领,不是一套复杂理论或“说辞”。尤其不需要层层多部门“解读”,本来就不难读,让人们直接读中央《决定》原文,读了就行动。特别不需要复杂化的“解读”,一句变五句,五句变五十句,补丁摞补丁,不知所云,让人无所适从,*后啥事也干不成。有些“解读”与《决定》南辕北辙,以哪个为准?还是要以《决定》为准吧。
拿我比较熟悉的土地制度改革而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批准的改革方案,架构本来很清晰:不碰“三条底线”,鼓励地方更多探索、实践和创造,目标则是市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但经过各色解读,似乎“底线”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只能圈里踏步,不得越雷池一步,什么地方探索、市场目标,通通不见了。
那就很难完成改革。出路是减少解读,尤其不要让部门利益、既得利益、过时观念,利用解读之机,把原本正确、清楚、明白的决定,变成一套混杂含糊的信息谜团。大国改革的信息谜团好比雾霾,妨碍穿透。
第三,多交流改革的实践经验。决定正确、简明,但落实做的时候会碰到各种实际情况,到底怎么贯彻才落得了地,还要解决什么新问题?这是增强改革穿透力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我的研究和观察,这方面是*薄弱的。中央《决定》来来回回讲了很多次,底层有哪些行动发生了?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吗?哪些可以获得普遍应用的经验?哪些有缺陷?哪些有误差?
其实在底层,有很多往市场方向走的行动,有很多扩大民主法治的行为。举个例子。1999年互联网刚起之时,出现了网络语音通话。当时主管部门认为民间搞的网络通信违背了有关通信法规,结果创新者被没收财产还一度失去自由。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时,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于法无据,要求发回重审。这个案件的含义是,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可以也应该给创新行为留下空间。
这是一个好案例。这个案例如果能传递到上层建筑里去,那么反行政垄断也好,增强市场竞争也好,按统一游戏规则来分配利益也好,都会得到实质性推动。都说中国优秀法官不多,优秀律师不多,有现代法治观念的人口数量更不多,但不多归不多,毕竟还是有的,有时候一个反例就有极大的穿透力,抓住这样的实例发动全社会讨论,会增强改革穿透力。
第四,在关键区位形成新体制。现在一般认为我国的产品市场发展得好一点,要素市场发展得弱一点。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要素市场?譬如土地市场,并不是每一个村庄都要成为土地交易的场所,因为要素交易及其价格发现,需要在区位上相对集中。新闻里常听到“全球油价”这个词,什么是全球油价,那是在全球决定的吗?不是,其实只是在很小一个区位,即高端石油市场上决定的。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就要抓关键区位即高端市场,因为只要新体制在这些区位站得住、运行得起来,原体制就可以被突破,就会产生很大的放射力和辐射力。
上海自贸区扩大到天津和深圳,当然表现了穿透力。不过似乎还不够有力。为什么上海的金融改革要放到港口仓库区去?放在陆家嘴辐射力不是更大吗?后来加了一句,把自贸区政策部分扩大到浦东新区,希望有关金融服务的政策,不仅仅在贸易港口的仓库区起作用,而要主动扩大到浦东中心城区,并对整个长江流域、南方、全国乃至亚太地区,产生更大的辐射力,这是增强改革穿透力的重要一着。
第五,去掉一些硬障碍。现在强调依法行政,是依现行法律法规行政。但是现行法律法规,有部分内容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冲突。要往市场经济方向走,建设法治国家,不能不触动以往制定的部分法律法规。这里就难免发生摩擦,这是和20世纪80年代早期改革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当下的改革要与修法改法并进。*好有一个修法改法的目录单和时间表,如果现存法律法规完全不改,改革就无法推进。
不错,可读。
评分送货及时,品质有保证。
评分斤斤计较的人和事物的关系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读来还是很有收获的,特价买的价格也是合适。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周其仁教授对于真实世界的经济分析非常精彩,非常喜欢他的著作
评分印刷精美,非常好看,还会再次购买
评分很有见地的一本书
评分此书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好书,值得看一看
突围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