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当前金砖国家研究的十一个热点领域,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金砖国家扩容、全球治理与金砖国家合作、金砖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各国的金砖国家战略等等视角,展现了当前关于金砖国家研究的若干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参考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学习借鉴。
肖肃,女,教授,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国jia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编著3部。朱天祥,男,副教授,复旦大学外交学专业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承担和参与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0项,在《当代亚太》、《社会科学》、《国际论坛》、《理论月刊》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前言 后危机时代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
一、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演进
二、金砖国家机制的合作基础
三、金砖国家机制的内在特质
四、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道路
金砖国家扩容的可行性研究
一、金砖国家扩容的合理性
二、金砖国家扩容的潜在对象
三、金砖国家扩容的意义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金砖国家合作
一、金砖国家的机制化合作进程
二、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现状
三、金砖国家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
金砖国家和全球化新范式的必要性
一、西欧范式危机
二、全球化单核心范式的矛盾
三、金砖国家认同—诠释的困境
四、金砖国家——“自我存在”转向
五、全球化的新范式
金砖国家集团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一、金砖贸易集团的兴起
二、金砖国家集团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
三、金砖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机遇
四、金砖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挑战
金砖国家与外部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一、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权力之争
二、金砖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权利之分
三、金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之谋
巴西的金砖定位:基于系列研讨会的研究
一、三次金砖国家研究圆桌论坛的重要性
二、三次金砖国家研究圆桌论坛的主要内容
三、三次金砖国家研究圆桌论坛的简要评述
俄罗斯的金砖国家外交战略研究
一、金砖国家成立时俄罗斯的战略思考
二、俄罗斯对金砖国家的战略布局、措施及成效
三、影响俄罗斯金砖国家战略的主要因素
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
一、印度加入金砖国家的原因
二、印度对金砖国家的政治策略
三、印度对金砖国家的经济策略
四、印度对金砖国家的社会策略
中国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定位、战略与措施研究
一、金砖国家合作的成果及挑战
二、中国对金砖国家合作的定位
三、中国关于金砖国家合作的措施
南非的金砖国家外交
一、南非金砖国家政策演变的进程
二、南非参与金砖国家合作的原因
三、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组织的反对声音
四、未来南非在金砖国家组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后危机时代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
葛静静,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教,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部主管,研究方向为族裔政治。
后危机时代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研究
自2001年“金砖四国”概念的提出以来,它已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金砖国家”从一个代表新兴市场力量的概念性名词转变为引领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实质性机制,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纵观2006年巴、俄、印、中四国外交部长的首次会晤,特别是2009年叶卡捷琳堡首次金砖领导人会晤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随着金砖领导人会晤机制的不断完善,金砖国家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架构,并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合作领域已涵盖政治、经济、金融、贸易、社会、人文多个方面。尤为突出的表现在于金融领域,2016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机制均投入实质运转,表明金砖国家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机制,其不仅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随着合作议程的不断深化,还在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2017年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从这一年开始,金砖国家合作将开启第二个十年,金砖国家及其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值此关键时刻,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意义和前景,同时进一步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务实发展,是关乎金砖国家机制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当前,全球挑战突出,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金砖国家显然也受到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内部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重重阻碍。臧秀玲:“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困境及其突破”,《理论视野》2015年8月,第65—69页。如何回应国际社会的挑战与质疑同时破解内部合作的更深层次障碍,需要对金砖国家合作的成果及其在国际社会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思路和前景进行较为理性的展望。
◆一、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演进◆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四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名称的首字母联系起来,组合生成“BRIC”这一全新的经济投资概念。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成为启动金砖四国合作机制的标志。从此,金砖四国从一个虚拟的经济导向概念,逐步发展成为正式的政府间合作机制。
2010年12月,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中国正式邀请南非成为该组织成员,金砖四国(BRIC)也因此改称金砖国家(BRICS)。南非的加入,使得金砖国家机制成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开展对话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战略平台。
为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向公平、合理、包容的态势发展,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五次会晤中制订了建立开发银行的路线图,并提议建立金砖国家稳定基金。2015年7月,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乌法峰会就五国关心的广泛议题达成共识,通过了《乌法宣言》《行动计划》《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等纲领性文件,为金砖国家中长期合作指明了方向。从这次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看出,金砖国家的合作在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合作越来越务实。
2017年,中国将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并于这一年9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中方期待同各成员国一道,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主题,共同深化伙伴关系,谱写金砖国家合作新篇章。“2017年金砖国家协调人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新华社,2017年2月23日,http://news�眡inhuanet�眂om/2017-02/23/c_1120519010�県tm。为此,厦门会晤有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加强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三是开展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四是推进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2017年首场金砖智库会议召开,开启‘金砖中国时刻’”
……
评价四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非常扎实的著作,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拾到宝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严谨而清晰,他从基础的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发展模型和政策实践。书中对贫困的根源、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所面临问题的区分,比如如何从农业经济转型,如何应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统计数据,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探讨减贫策略时,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强调了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他对“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认为这对于实现长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发展援助、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分析。这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对于任何关心全球发展问题,特别是希望了解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腾飞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评价一 读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探索》这本书,我感觉它就像一本为我打开了新视角的地图集。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全球化浪潮下,各个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和经济联系。他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他试图去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发展趋势。书中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跨国公司的扩张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等问题,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比如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与挫折,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变迁,甚至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动态,来阐述理论的实际应用。他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是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国际经济秩序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特别是关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部分,更是让我对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讨论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及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与风险,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理解当今世界的快速变化非常有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国际经济运作机制,并对全球化未来发展感到好奇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并辅以丰富的实证材料,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体系。
评分评价三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与挑战》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审视着人类社会在构建和维护全球秩序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面临的重重困难。书中对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发展以及当前所处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主权与全球责任之间的张力,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和所持立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试图理解造成这种演变的原因,例如新兴大国的崛起、非国家行为体的增多,以及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危机)的日益严峻。书中对一些具体的国际合作机制,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瓶颈和改革的必要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如何应对当前全球治理的挑战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强调了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现有机制的紧迫性。他也呼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以促进更广泛的共识。这本书为我们理解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未来全球秩序的走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析框架。
评分评价二 《区域发展战略与全球竞争力》这本著作,无疑是一次关于如何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为国家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深度思考。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到宏观的国家战略,再到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层层递进,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区域发展图景。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区域,例如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密集型地区,以及传统制造业基地,各自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可行的发展路径。特别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在分析区域发展时,非常注重文化、历史以及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任何成功的区域发展战略,都必须根植于其独特的土壤,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国模式。书中对于如何吸引外资、培养本土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问题,都给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他强调了品牌塑造、人才吸引、以及国际合作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书中关于“数字经济时代下区域协同发展”的章节,更是紧扣时代脉搏,探讨了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区域发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于那些正在思考如何推动所在地区发展,或者对区域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它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读者对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评分评价五 《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跌宕起伏的国际关系大片,充满了策略、智慧与权力斗争的张力。作者以历史为经,以现实为纬,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不同国家在地缘政治环境中的互动与竞争。书中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例如“陆权论”和“海权论”的演变,以及它们在当代国际格局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于历史案例的驾驭能力,他通过回顾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地缘政治冲突,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冷战的格局,以及后冷战时代的区域冲突,来揭示地缘政治逻辑的延续性和变化性。书中对当前几个主要大国,例如美国、中国、俄罗斯以及欧盟等,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和利益争夺,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回避冲突的必然性,而是试图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安全焦虑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未来地缘政治走向时,强调了技术革命、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因素对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他对“战略竞争”时代下,如何理解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这本书是理解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以及预测未来世界走向的绝佳读物,它能够帮助读者跳出单一视角,以更宏观、更全面的视野来审视全球政治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