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刺绣针法集萃

传统刺绣针法集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粘碧华 著
图书标签:
  • 刺绣
  • 传统刺绣
  • 针法
  • 手工
  • 技法
  • DIY
  • 艺术
  • 文化
  • 工艺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88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319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中国传统刺绣针法集锦,将百余种传统刺绣针法系统地整理成了九大类型;

●书中对九大针法系列还配以详细的步骤图示及作品欣赏图,针法、步骤图、效果图放在一起,非常直观;

●书中还分析了中国传统针法代代相传的发展简史,凸显了文化价值方面的传承意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十分难得的中国传统刺绣针法集锦。古今刺绣针法的演变,无不由简明走向繁复,由清晰走向驳杂,且有其一定的脉络可追寻。本书作者将多年来搜集到的中国各式各样的传统针法,依其简繁难易的发展脉络,整理成了九大类型:直针系列,锁针系列,打子系列,平金、钉线系列,贴布、拼布系列,编织针系列,复合针法系列,装饰性针法系列,以及其他类别。

书中还对这九大针法系列配以详细的步骤说明及图示。针法、步骤图、效果图放在一起,非常直观,让喜爱刺绣女红的人可以深入了解绣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如此也解答了大家在刺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很多问题和迷惑,不仅能省去多年摸索之苦,还能从中得到刺绣的乐趣及成就感。


作者简介

粘碧华,1947年出生于台北市;1971年,毕业于静宜大学外文系;1989-1990年,于英国皇家学院金工首饰设计系硕士班攻读研究生;1995-1996年,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织品服装系硕士毕业。设计经历:台北市立美术馆“米罗艺术展”全套首饰;台湾历史博物馆“常玉画展衍生首饰组”“楚文化特展衍生首饰组”“玛雅文明展衍生首饰组”。著作有《刺绣首饰》《清代台湾民间刺绣》《珠宝饰品鉴赏》。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4 前言·针法的演变脉络 针法的大致类型/不同针法出现的年代/针法类型中的原型/针法演变的原因/针法演变的具体表现和规律

7 针法简史

8 刺绣的起源与发展 工具材料的发明/刺绣的产生/刺绣经久不衰的原因/针法的演进/刺绣针法的专著

31 针法示范

32 一 直针系列

32 I 长直针系列 齐平针/铺针/斜平针/缠针

35 II 短直针系列 绗针/撒种针/打点/扎针/钉线/扎鳞

40 III 多方向性直针 羼针/施针/松针/人字绣/乱针绣/罗马尼亚针

43 IV 刺针 拉锁/密集穿纬针/摽针/绕刺针/盘曲针/剪绒针

47 V 虚实针

48 VI 接针

48 VII 针与滚针

50 VIII 抢针 正抢/反抢/抢鳞/叠鳞/施鳞

56 IX 套针 单套/双套/集套/木梳套/扁毛套/活毛套


62 二 锁针系列

62 I 单眼锁针

62 II 连续锁针 辫绣/锯齿形连续锁针

63 III 开口锁针 羽毛针/复羽针/克里特岛针/锁边针

66 IV 交叉锁针 珊瑚针/玫瑰花结针/涡纹针

67 V 空心扣 浮凸锁针


68 三 打子系列

68 I 打子及拉尾子针

69 II 绕针


70 四 平金、钉线系列

71 I 圈金,或称缕金

72 II 盘金 迭鳞

73 III 锁金

74 IV 锦上添花针

75 V 锦上织花针

76 VI 皮金


78 五 贴布、拼布系列

78 I 堆绫

79 II 贴花

81 III 摘绫


82 六 编织针系列

82 I 十字挑花 鲱骨针/意大利式挑花/筛滤针/土耳其斯墨那针

85 II 结边绣

86 III 戳纱

89 IV 纳绣

90 V 格锦

92 VI 别绒

93 VII 钉针

93 VIII 蛛网针


94 七 复合针法系列

94 I 旋针

95 II 散整针

95 III 高绣

98 IV 包梗绣及雕绣

98 V 网绣 三角架构/四方架构/菱形架构/球纹架构/六角架构/万字纹/ 花卉纹/重叠式/镜面对称式/

斗格纹式/不规则纹/空心扣

114 VI 双面绣


116 八 装饰性针法系列

116 I 染绣

117 II 借色

117 III 补画绣

118 IV 手绘

118 V 挖云

119 VI 缠丝

120 VII 牙子及织带

122 VIII 结穗、流苏及空花蕾丝

123 IX 钉片

124 X 珠绣

128 XI 钉铜泡、钉小镜片


129 九 其他类别

129 I 布褶系列 折布褶/布褶缝饰

130 II 抽纱

132 III 轴编

133 IV 组带


134 附录 精妙绣品欣赏 134/针法与衍生针法 138/刺绣工具一览表 142


前言/序言

古今针法的演变,无不由简明走向繁复,由清晰走向驳杂,且有其一定的脉络可追寻。

本书作者将多年来搜集的百余种传统针法,配以详细的步骤示意图和精美的作品图,并依其简繁难易,整理成九大类型:直针系列,锁针系列,打子系列,平金、钉线系列,贴布、拼布系列,编织针系列,复合针法系列,装饰性针法系列,以及其他类别。这样清晰的梳理及说明,对于刚入门的刺绣新手而言,不仅能省去他们的多年摸索之苦,还能从中得到刺绣的乐趣及成就感。



《指尖上的古韵: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的绣艺灵感》 这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技法宝典,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灵感之旅。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刺绣的灵魂——那些源自自然、融于生活、凝聚了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纹样与色彩。我们将目光从繁复的针法技艺,转移到那些赋予刺绣生命力的灵感源泉,追溯纹样的文化内涵,体味色彩的东方哲学。 第一章:草木有灵,山河入绣 花卉的语言: 中国传统刺绣中,花卉纹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承载着丰富寓意和文化象征的符号。本书将从常见的牡丹、莲花、梅花、兰花、菊花等为大家所熟知的花卉入手,深入解析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象征富贵吉祥,常用于婚庆和庆典场合的刺绣;莲花寓意高洁纯净,寄托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书画和服饰上;梅花傲雪凌霜,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是文人雅士钟爱的题材;兰花幽静雅致,被誉为“花中君子”,寄托着高洁的志向;菊花则象征长寿和隐逸,与秋季的萧瑟相得益彰。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花卉,我们还将探索更多充满诗意的植物纹样: 比如,缠绕的藤蔓,象征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摇曳的竹子,寓意正直、虚心和坚韧;挺拔的松柏,代表长寿和顽强;甚至连小小的草叶、麦穗,也被赋予了丰收和希望的美好寓意。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绣品实例,展示这些植物是如何被匠人们巧妙地转化为线条和色彩,在丝绸上绽放出勃勃生机。 山川湖海的壮丽: 刺绣的题材并不局限于方寸之间的花草,广袤的山川湖海同样是古人灵感的宝库。本书将选取一些典型的山水题材绣品,解析它们是如何在绣师的手中呈现出气势磅礴或意境悠远的画面的。我们将看到,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是如何用层叠的针法和深浅不一的色彩来表现其雄伟;蜿蜒的河流,又是如何通过流畅的曲线和闪烁的光泽来捕捉其灵动;宁静的湖泊,又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面的平静与倒影。 动物的灵韵: 动物纹样在中国刺绣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往往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本书将重点解读几种最经典的动物纹样: 龙凤: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纹样在中国刺绣中无处不在,象征着皇权、尊贵、祥瑞与美满。我们将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龙凤纹样是如何演变的,它们在构图、神态和色彩上的区别,以及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锦鲤与鱼: 鱼纹样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我们将探讨锦鲤的鲜艳色彩和灵动姿态是如何在绣品中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的,以及其他不同种类的鱼类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祥禽瑞兽: 除了龙凤,凤凰、鸳鸯、麒麟、白鹤、蝙蝠等吉祥动物也是刺绣中的常客。我们将深入解析每一种动物的象征意义,例如,凤凰象征吉祥与重生,鸳鸯代表忠贞的爱情,麒麟象征祥瑞与才华,白鹤寓意长寿与仙风道骨,蝙蝠则因其“福”的谐音而象征幸福。 器物与祥云: 在一些更为复杂的绣品中,我们还会看到各种器物和祥云的纹样。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瓷器,以及盘长、万字等几何纹样,都经过绣师们的巧妙构思,融入到整体画面之中,增加了绣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而如意云纹、卷草纹等,则象征着吉祥如意、福泽绵延。 第二章:色彩的东方叙事 五色观下的和谐之美: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深受“五行五色”理论的影响,即金(白)、木(青)、水(黑)、火(红)、土(黄)五种基本颜色。本书将探讨这些基本颜色在中国刺绣中的运用,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哲学意涵和情感寄托。例如,红色象征热情、喜庆和权力;黄色曾是皇家的专属色彩,代表尊贵与辉煌;绿色象征生机、活力和自然;蓝色则能带来宁静与深邃;黑色则能衬托出其他色彩的鲜艳,并传递出稳重与神秘感。 撞色与邻近色: 绣师们往往擅长运用撞色与邻近色来营造视觉冲击力和层次感。我们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绣品案例,来理解色彩搭配的精妙之处。例如,红与绿的撞色,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使画面更加醒目;黄与紫的搭配,则能营造出高贵典雅的氛围。邻近色的运用,如不同深浅的蓝色系或绿色系,则能使画面更加柔和、统一,富有层次感。 晕染与渐变: 传统刺绣在色彩的运用上,并非简单的平涂,而是大量运用晕染和渐变的技法,使色彩过渡自然,如同水墨画一般富有表现力。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法的运用,比如如何通过细密的针脚和巧妙的配色,在丝线上营造出色彩由浓到淡,或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从而赋予绣品生动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时代的光影: 不同朝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也深刻影响着刺绣的色彩运用。从汉代的素雅,到唐代的雍容华贵,再到宋代的清雅脱俗,乃至明清的繁复华丽,本书将追溯不同时期刺绣色彩风格的演变,让读者了解色彩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 第三章:纹样的哲学与情感 吉祥寓意的世界: 中国传统纹样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丰富的吉祥寓意。本书将系统梳理和解读刺绣中常见的吉祥纹样,如“福禄寿喜”、“五福临门”、“万事如意”、“喜上眉梢”、“年年有余”、“连年有余”等,并分析这些纹样是如何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在绣品中得以呈现的。我们将看到,一个简单的“蝙蝠”纹样,可能就蕴含着“福到”的美好祝愿;而“鱼”纹样,则寄托着“年年有余”的物质期盼。 品格与情操的象征: 除了吉祥,许多纹样更是古人品格、情操和理想的寄托。例如,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正直高洁的品格;“兰、桂”则代表着高雅的志趣和前程似锦;“荷花”则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纹样所承载的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刺绣艺术得以表达。 叙事与情感的载体: 在一些大型的绣品,如屏风、挂画,甚至戏服上,纹样往往被用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表达情感。本书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性绣品,例如,以《西厢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为题材的绣品,展示绣师们是如何将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情感,通过精巧的构图和生动的纹样表达出来。我们将看到,人物的表情、服饰的细节,甚至是场景的烘托,都凝聚着绣师的匠心独运。 地域风情的展现: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刺绣在纹样和色彩上,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地域刺绣,如苏绣的婉约细腻,湘绣的写实生动,蜀绣的精巧雅致,以及粤绣的富丽堂皇,来展示不同地域刺绣在纹样选择、题材偏好和色彩运用上的差异,让读者领略中国刺绣的多元魅力。 第四章: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化:绣师的巧思 观察与提炼: 本章将聚焦于绣师们如何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并将之转化为刺绣纹样。我们将探讨他们是如何细致地观察植物的形态、动物的动态、山川的肌理,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脑海中勾勒出绣稿的雏形。 线条的生命力: 刺绣的灵魂在于线条。我们将重点分析绣师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动感和体积感。例如,用刚劲有力的线条表现松树的苍劲,用柔美流畅的线条描绘荷花的舒展,用细腻纤细的线条勾勒飞鸟的羽翼。 色彩的匠心: 绣师们如何调配出如此丰富多样的色彩,是刺绣艺术的一大魅力。我们将探讨他们是如何通过对丝线的染色、混合,以及对不同色彩的巧妙组合,来呈现出绣品丰富而和谐的色彩效果。 构图的智慧: 一幅成功的绣品,离不开精巧的构图。我们将分析绣师们是如何运用留白、对称、均衡等构图原则,将繁复的纹样组织得既有条理又不失生趣,让整幅作品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情感的注入: 刺绣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抒发。本书将通过一些绣师的亲身经历(如果可能),或者对绣品背后故事的挖掘,来展现绣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一绣入到作品之中。 《指尖上的古韵: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的绣艺灵感》 并非一本教人“怎么绣”的书,而是一本带领读者“怎么看”的书。它旨在开启读者对中国传统刺绣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人们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绣品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人文情怀以及世代传承的匠心精神。这是一次关于美、关于文化、关于传统的视觉盛宴,一次关于指尖艺术的深度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不是指它的页数,而是指它内容所承载的分量。我平时对古老的手工艺挺感兴趣的,总觉得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刺绣,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刺绣,一直是我心中神秘而又迷人的存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品味,简约但又不失格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凡。 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气息。我喜欢它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运用,和那些精心挑选的图片。每一个针法,都被拆解得清清楚楚,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即使是一个从未接触过刺绣的人,也能大概明白其中的门道。我试着翻阅了几页,那些精美的刺绣作品图片,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也很有讲究,看得出作者在选材和拍摄上是花了心思的。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的系统性。很多时候,我们在网上零散地看一些教程,总是缺斤少两,或者过于浅显。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各种针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清楚,从基础的到进阶的,层层递进,让人有条不紊地去学习。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针法时,都会说明它的特点、用途,甚至还有一些历史渊源的简述。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技术,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用家里的一些线和布料,练习了几个简单的针法。虽然我的技术还很生疏,但感觉比之前自己摸索要清晰很多。那些示意图和步骤分解图,真的非常实用,能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动作。而且,书中的一些搭配建议,也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它让我觉得,刺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雅艺术,而是可以走进生活,成为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一种方式。我非常期待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实践书中的内容,让这份古老的手艺,在我的生活中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对古老的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完成的艺术。拿到这本《传统刺绣针法集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温润而厚重的封面,触感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那种略带纹理的触感,让翻阅的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我非常喜欢这种不惜成本的用心,它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每一页的排版都清晰明了,图片色彩饱满,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即使是那些微小的针脚变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了几种不同的针法,感觉非常直观,很容易上手。作为一个初学者,我最担心的是技术上的难题,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考虑。它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理论,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每一种针法的起源、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施针手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丝线和面料搭配的建议,这让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尝试和错误。 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完所有的内容,但仅凭目前的体验,我已经可以预见到它在我的刺绣学习旅程中将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我之前在网上也搜集过一些刺绣的资料,但总感觉零散且不够系统。这本《传统刺绣针法集萃》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宝典,它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甚至开始构思一些复杂的刺绣作品,因为有了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更多实现创意的底气。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艺术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认为,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将情感和故事融入丝线的能力。这本书的编撰者显然对传统刺绣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他们不仅仅是记录下了针法的技艺,更传递了其中蕴含的精神。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种针法背后历史渊源的介绍,这让我对每一针一线都充满了敬意,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所有热爱刺绣的人拥有的好书。无论你是刚刚起步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绣友,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刺绣艺术的引导和启发。它鼓励我去探索,去创新,去将这份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的生活相结合。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所有针法都掌握,然后开始我的创作之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匠心。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质量,再到内容的编排,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精致。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刺绣爱好者,但一直以来都对这些蕴含着东方美学的传统手工艺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浅尝辄止”但又渴望深入了解的需求。它不像那种厚重的学术专著,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针法化繁为简。 书中对于每一种针法的讲解,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甚至还有一些步骤分解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简单的刺绣,但往往因为看不懂图解而半途而废。而这本书,即便是非常细微的动作,也能通过图示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能准确地模仿。而且,它还很贴心地提供了不同针法适合的布料和线材建议,这对于新手来说,真的非常实用,避免了走弯路。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针法,还对每一种针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做了介绍。比如,什么时候该用哪种针法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或者哪种针法更适合表现某种纹理。这种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机械地学习技术,而是在理解刺绣的“语言”,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针法来“说话”。这让我对刺绣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 虽然我还没有时间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内容,但仅仅是浏览和初步尝试,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开始构思一些小小的作品,尝试将书中学到的针法运用进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种信心的建立,让我觉得原本遥不可及的刺绣艺术,其实触手可及。 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让我觉得非常超值。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还有艺术的审美性。我非常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深入研习这本书,并在我的刺绣创作中不断实践,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在我的手中焕发新的光彩。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刺绣爱好者的“圣经”!我一直以来都对传统手工艺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需要用时间和耐心去打磨的作品。刺绣,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将简单的丝线变得千变万化,赋予生命和故事。这本《传统刺绣针法集萃》,在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就给了我一种“对味”的感觉。 首先,从视觉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就非常吸引人。高质量的图片,清晰的色彩,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每一处精妙的细节。无论是丝线的质感,还是针脚的走向,甚至是面料的肌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图解,更是一种视觉的引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种针法的精髓。 内容上,它非常详尽地介绍了各种传统的刺绣针法。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的讲解方式,却是让我觉得非常易于理解。它不仅仅是罗列针法的名称和操作步骤,更深入地解释了每一种针法的特点,比如它适合表现什么样的图案,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收获。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针法的深入剖析。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个针法会被长期流传下来,它背后有什么样的工艺智慧。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技术,更是在触摸一段历史,感受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感觉,是在很多快餐式的教程里很难体会到的。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简单针法去练习,发现效果出奇地好。那些之前觉得难以掌握的动作,在书中的图解和文字的引导下,变得清晰明了。我甚至开始对自己的刺绣能力有了更多的信心,觉得那些复杂的图案,也许我也可以尝试去完成。 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指南,更是一种对传统刺绣艺术的致敬。它让我对这份古老的手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为我未来的刺绣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无限的灵感。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一股清流!我一直对刺绣有着莫名的情愫,觉得它是女性温婉、细致、坚韧的另一种体现。市面上关于刺绣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商业化,或者内容不够系统。当我拿到这本《传统刺绣针法集萃》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质感。封面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而是哑光的,摸上去温润而有力量。 翻开书页,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高清的图片。每一幅作品,每一个针脚,都呈现得清晰无比,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图案的展示,那些精美的细节,那些色彩的搭配,都充满了东方古典的美感。这让我明白,刺绣不仅仅是缝缝补补,更是一种充满智慧和艺术性的创作。 书中的内容,对于我这样的“半吊子”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没有用过多的术语去吓退读者,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一步一步地讲解每一种针法的操作方法。而且,它还非常细致地解释了每一种针法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某种针法能让丝线更服帖,为什么另一种针法能产生特殊的立体感。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 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指导,练习了几种基础的针法,感觉非常顺畅。以前总觉得刺绣很难,但这本书让我发现,只要方法得当,耐心细致,任何人都能掌握。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那些精美的刺绣作品,我也许也能做到。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刺绣历史和文化的小故事。这让我觉得,我手中的每一针,都连接着古老的传统,连接着无数绣娘的心血和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针法的书,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体验。

评分

目前唯一比较好的苏绣书了,都是古代的经典绣样,期待有适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苏绣书出现。

评分

图片清晰,讲解详细。印刷精美。质量没得说。价格也比书店便宜很多。

评分

一般吧,了解下传统针法,开卷有益。

评分

超级好的书,即实用,有可收藏

评分

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图片清晰,讲解详细。印刷精美。质量没得说。价格也比书店便宜很多。

评分

很精美的书

评分

中国的传统工艺好厉害……讲得挺好……人物的表情眼神绣得真心赞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