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面对生死考验,10名中央监察委员会成员,先后有8人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初步创立,意义十分重大。 2017年6月,长江日报发起大型采访互动,记者分赴全国各地,寻访8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和后人,展现烈士忠诚于党、舍生忘死的革命献身精神,以及后人对烈士精神的铭记与传承。本书是在此次采访报道基础上充实内容,集结而成。
目录
前言
王荷波狱中嘱托后人别走与他相反道路
杨匏安牺牲后四个儿子都走上革命道路
许白昊后人每年清明诵家训“决当做中国有用之人”
张佐臣遗孤在苏联出生俄名意为“星火燎原”
蔡以忱教育子女不要找组织麻烦
杨培生无私奉献不计得失成家风
萧石月革命故事在家族流传成精神传家宝
阮啸仙儿孙遵家规一分一毫都靠自己挣
附录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
后记
精彩书摘
《用生命诠释忠诚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公私分明,工友赠匾“品重柱石”
王荷波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一直由赵迪保管。这张证书于198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换发)。上面的信息显示:王荷波出生于1882年4月,籍贯为“福建闽侯”。
在赵迪心目中,姥爷就是一个传奇。
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浦镇车辆厂,前身叫浦镇机厂,这里是王荷波革命生涯的起始之地。在这里,他赢得了广大工友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工运领袖。从出生地到就义地,从南到北,赵迪曾不止一次踏访过姥爷的革命足迹。
王荷波童年仅读过两年私塾,为了谋生,曾当过水手,在旅顺枪炮局做过机匠。1916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王荷波来到津浦铁路浦镇机厂当了一名钳工。直至35岁时,他才在这里娶妻成家。
赵迪说,姥爷慷慨无私,工友们对他十分敬重。为了替工友们争取权益,他多次带领工友与厂方作斗争,并取得一次次胜利,这使得他在工友中的威望越来越高。1921年3月,他秘密筹建浦镇机厂工会,被工友们选为会长。
1922年,王荷波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的革命生涯中,他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
“这时的姥爷已经从自发进行经济斗争的劳工领袖,成长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自觉政治斗争的工运领袖。这也恰恰说明,工人阶级只有从自发到自觉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赵迪说,“在担任工会领导工作中,姥爷遵守章程、严以律己、办事公正、公私分明,而且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的一文钱,深得群众信赖。”
“工人们把满脸胡须的姥爷,亲昵地称呼为‘王胡’,在他40岁生日时,工友们送他一块牌匾,上题‘品重柱石’4个大字”,赵迪深有感触地说,“这4个字体现了工人兄弟对姥爷的崇敬和爱戴,共产党人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谋利益,就会获得群众拥护。”
赵迪认为,自身清廉,一尘不染,在群众中具有崇高威望,或许是王荷波当选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原因。
遭遇严刑拷打,也不透露半点党的机密
“我常想,姥爷就义前为什么要给后人留下那句唯一嘱托,其实,答案就在其中”,赵迪说。
小时候,赵迪一直把姥爷和周恩来在一起干革命的故事,作为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觉得姥爷要是能活到革命成功,一定会是级别很高的“大官”。但长大后,他渐渐明白了,姥爷当年之所以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牺牲生命,是因为他对党忠诚、对信仰执着。他参加革命的动机决不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做大官,让子孙享受荣华富贵。
安定门外是王荷波等烈士被敌人秘密杀害之地。赵迪曾数次试图寻找当年刑场遗迹,无奈由于历年城市变迁,未能如愿。
在北洋政府警察厅关于王荷波等被捕情况的原始报告档案中,赵迪看到,王荷波被捕后,在初审时称自己叫汪一喜,江西人,在上海经营西服店。后经叛徒指认,他仅承认了真实姓名和叛徒指认的身份,而对党的机密,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
敌人的档案,无声地记录着一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党的忠诚和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的豪迈。在赵迪眼中,姥爷不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离王荷波烈士墓不远,寄存着王荷波五弟王凯的骨灰,兄弟俩年龄相差19岁。王凯曾长期从事党中央地下机关的秘密交通工作,早在1927年武汉大革命的时候,就任中共中央秘书厅交通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务院机要交通局局长。
王凯的女儿王皓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王荷波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四个弟弟中除一人早逝外,其他三个都在他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
“父亲生前曾一再叮嘱我们,每年清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去为大伯父王荷波扫墓,要继承大伯父的精神,不要违背他的遗愿”,王皓光说,大伯父虽然牺牲得早,但他的言行对父亲的影响很大。“大伯父牺牲后,父亲也被国民党逮捕,在监狱中关押了十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父亲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
……
用生命诠释忠诚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牺牲者寻访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