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4期)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4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期刊
  • 时事
  • 文化
  • 社会
  • 生活
  • 杂志
  • 三联生活周刊
  • 2017年
  • 第二十四期
  • 评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71005360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67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涂布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摔跤吧!爸爸》今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时,这部被看作“体育题材”“剧情片”“没有特效”的印度电影,一开始并不太受人关注。5月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影片就有5部——《银河护卫队2》《亚瑟王:斗兽争霸》《超凡战队》《异星觉醒》《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其中有4部是成本超1亿美元的大制作。而朴实的印度乡村父亲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故事,制作成本不到1000万美元,不及这些好莱坞大片十分之一的成本。男主角虽然是在印度人人皆知的大明星阿米尔·汗,但是他在中国知名度并不算高。当我们还在无奈地调侃“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但《功夫熊猫》是美国的”,宝莱坞通俗剧的文化建构作用,却被中国电影界所忽略。中国电影在工业性和通俗化叙事的进程中,几乎放弃了的文化建构的主动性和责任,却让我们在印度的电影业里看到了。

内页插图

目录

封面故事
专访导演与阿米尔·汗
我们向印度电影学什么
30 《摔跤吧!爸爸》为何成为现象级电影?
42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的变革者
50 印度电影的异想世界
57 我们能从印度电影里学到什么
62 马哈维亚家族的“摔跤馆革命”

社会
70 时事: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后
76 时事:“海湾北约”难成,特朗普中东行触礁
82 热点:衡水高考,不一样的备战
86 生态:一座唐代庙宇的再生:文物与乡土
96 新消费:新茶饮,会是下一个“星巴克”吗?

经济
68 市场分析:人民币强势归来
104 商业:新工厂开启宝马4.0模式

文化
108 话题:来自未来的AlphaGo
110 人物:蓝天野的几次别离
114 人物:秋山利辉的木之道
120 电视:“曲筱绡”王子文
124 音乐:“鲸男”李星宇
128 美食:“翡翠之城”西雅图:食物的源头之旅
138 设计:寻求设计的新价值
144 时尚:时髦的家具
152 书评:菜谱中的烹饪史
154 书与人:《吃鲷鱼让我打嗝》,这是一种犹太式的幽默

专栏
149 袁越:假如蚊子都死光了
150 张斌:齐祖大师炼成记
151 宋晓军:GBI从“例外”逼近“正常”?
156 朱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5)
158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环球要刊速览
读者来信
天下
理财与消费
好消息·坏消息
声音
生活圆桌
好东西
个人问题

精彩书摘

  《摔跤吧!爸爸》为何成为现象级电影?
  一个好故事,并不必然能成为一部好电影。普加特与女儿们的故事梗概很棒,但我需要与普加特一家人再接触,看他们的故事是否足够丰富到写成一个剧本。”蒂瓦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对我说道。他曾经是一名拍摄广告的创意导演,后来拍过两部获得好评的电影。蒂瓦里不仅是一名导演,他同时非常擅长剧本写作,也是位有名气的写作者。
  “对我来说,写作和磨合剧本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一部影片是否成功,至少一半在于剧本好不好。”在与父亲普加特以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接触后,蒂瓦里放心了。他看到了一位严厉却不乏柔情的父亲,女童早嫁的乡村中他曾多年遭受讽刺嘲笑。摔跤项目极少有印度女性参加,普加特想生儿子,女儿们却一个接着一个来报到。父亲对女儿的训练非常苛刻,但是一开始他只提出让女儿们试一年,如果女儿们不是这块料,他也不会不顾一切地把她们往摔跤的道路上推。“我看到了足够的潜力,他们真实的生活里就充满了戏剧冲突,能成为一部好电影。”感受到真实人物的特点后,蒂瓦里的写作尽量体现出他们本真的性格,“他们本身已经足够有力量。”
  《印度电影的异想世界》
  印度电影曾经是呆板冗长的舞台剧的代名词,模式一成不变,故事老套,人物类型化。可十几年间印度电影人有如神助,在现实与虚幻间搭起一座桥梁。如同卡夫卡《变形记》的第一句话是主人公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虫子,印度导演抓住了讲故事的那个“节骨眼”,随后他们在这个全球zui大的电影市场中磨练出来的讲故事的能力汩汩而出,流畅地讲出了一个个漂亮的故事。一个只能维持15分钟记忆的头脑外加阿米尔·汗矫健的身型,一段灰姑娘嫁王子的故事足够把观众牢牢拴在电影院。
  给印度电影人一个支点,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在《宝莱坞机器人之恋》里,声光电乃至磁吸的能力,机器人七弟无所不能。一群嬉皮士制造噪声扰民,它用声音共振弄坏了他们的音响;村民拿着斧钺钩叉来战,它居然把这些铁器吸过来把自己转瞬变成一座神祇的模样。电脑的过目不忘、信息传输和投射功能自不待言,可它分不清人类真话和谎言,不懂交警索贿的人情世故,因为无性别意识救人竟救出全裸体的女孩,招惹来大麻烦。不过也正因为丰富的想象力,宝莱坞的故事集丰满与有趣于一身。
  《我们能从印度电影里学到什么——专访电影学者焦雄屏》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摔跤吧!爸爸》的个人观影印象如何?
  焦雄屏:它是一部非常中规中矩的制作精良的通俗商业片。它受欢迎的部分当然一定是它非常容易引起深切的共鸣。不只是在中国,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的印度电影中zui卖座的一部,在澳大利亚以及很多其他西方国家也是一样。
  从纯粹的制作上看,很多细节照顾得很好,刻画得比较细腻,角色的情感也非常充沛,比如两个小女孩跟爸爸的关系。每一场比赛对于摔跤运动的动作、技巧的处理,让我们不需要对这个运动本身有复杂的认识,也可以看清楚它技巧的增加和繁复,具有观赏的愉悦感。除了角色技巧上的进步,很重要的就是后面角色的意志力的部分,这个意志力归为了父亲的信仰,为家族、小镇争光,大到为国争光,都是一个通俗励志片的典型,策划得相当不错。电影的基本门槛上它都做得非常到位。在几个比赛的场面上,人海战术处理得非常连贯,让人看不到特技在发挥效用。它的选角也很精确,两个女孩,从小到大,前后四个演员,都非常不错,打扮成女孩子的时候妩媚动人,做起运动来又非常具有阳刚之气,令人惊喜。这个电影在一个很基本的层次上,达到了催泪效果,可以被看作通俗剧的一个典范。
  《新茶饮,会是下一个“星巴克”吗?》
  为了稳定原叶茶的口味,达到连锁和快速复制,刘芳的办法是标准化每一款茶的投茶量、水温和出汤时间:“第一泡是我们给客人泡好的,然后会给客人一个卡片,上面有茶的名称、产地、香气口感介绍,及三泡茶每次加水量、水温和出汤时间的建议。”更细致的是,她为了进一步降低顾客自己泡茶的难度,请原研哉设计了一套茶、水分离的茶具。“为这个茶具吵了好多次,他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精致的提梁壶,特别好看,但我当时就否定了。那个小壶出汤没有多少,顾客要不停地加水。咖啡不涉及自己加水的问题,但是茶需要。顾客是来谈事儿的,不能让他总想着什么时候出汤了,变成自己泡茶。茶具首先得方便顾客,其次是设计。现在这套茶具是500毫升,上面是茶漏,倒出第一杯后,茶和水就分离了,不会一直泡在水里影响口感。”刘芳说。
  ……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4期)是一本聚焦当下社会热点与深度议题的综合性杂志。本期杂志秉承《三联生活周刊》一贯的严谨态度和人文关怀,深入探讨了多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现象,力求为读者提供多元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 本期封面故事围绕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展开,记者团队历时数月,深入一线进行田野调查,采访了多位事件的亲历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报道剥开了现象的表象,挖掘其背后复杂的成因、深远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文章不仅呈现了客观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试图理解不同群体的立场与困境,引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 除了封面故事,本期还包含多个独立的专题报道。其中,一个专题聚焦于正在发生的科技变革及其对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冲击。从人工智能的普及到大数据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技术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的伦理挑战、就业结构调整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报道采访了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用户,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真实的科技时代图景。 另一篇深度报道则将目光投向了文化领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期杂志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青年一代的文化消费趋势,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对艺术家、文化学者、市场观察者以及普通消费者的采访,杂志试图呈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演变逻辑。 此外,本期杂志还关注了社会民生领域的一些重要话题。一篇报道关注了教育公平的问题,探讨了当前教育资源分配的现状,以及不同群体在接受优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差异。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呈现,力图揭示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并引发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讨论。 在国际视野方面,本期也选取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事件或趋势进行解读。通过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对全球格局、地区关系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除了长篇的深度报道,杂志还设置了“书评”、“艺评”、“随笔”等栏目,精选近期值得关注的书籍、电影、展览等,并邀请相关人士撰写评论文章。这些短小的篇幅,同样体现了杂志对文化艺术的敏感度和专业性。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4期)的整体风格,在于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捕捉,对复杂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对人文关怀的坚持。它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致力于提供一种反思性的阅读体验,鼓励读者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建立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全面的理解。本期杂志的内容,旨在提供一种扎实的、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做得非常出色。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也通俗易懂,即使是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议题,作者也能将其解读得深入浅出。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理探索的文章,它们触及了许多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并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作者用真诚的笔触,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找到内心平静的经验和感悟,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读完这些文章,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慰藉和力量。

评分

这期的《三联生活周刊》简直像一本精心准备的自助餐,内容之丰富,角度之多元,让我这个老读者都感到惊喜连连。翻开杂志,首先映入眼帘的几个专题,就如同为我量身定做的导览,将我引向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领域。有的文章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下社会某个热门议题,我不仅看到了事件的表象,更被作者抽丝剥茧般的逻辑分析所折服,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思想的深度对话。另一篇报道则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角落,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默默坚守的故事,被笔触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不禁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和人文关怀。读完这些,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者,更像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思考者,杂志提供了一个让我得以放慢脚步,审视世界,甚至审视自身的绝佳平台。

评分

让我惊艳的是,这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在探讨科技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其背后的人文关怀。有几篇文章,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审视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我们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甚至伦理道德可能带来的影响。作者的分析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刻的反思。文章中对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之间平衡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们,在拥抱科技的同时,更不能忘记人性的光辉和情感的温度。这种理性而富有温度的探讨,是当下社会非常需要的。

评分

总而言之,这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读物。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深度思考的契机;它呈现的不仅仅是事件,更是生命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对未来发展的审慎展望,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每一次翻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新的触动,新的启发。它就像一位博学而又温和的朋友,总能在合适的时机,与我分享智慧,点亮思考。我非常期待下一期的到来,相信它依然会带给我同样深刻而愉悦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给我带来的惊喜,还体现在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象的洞察力。有几篇文章,将目光投向了海外,用一种客观而又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展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仿佛跟随作者的文字,进行了一次跨越国界的旅行,了解了许多我以往鲜有接触的地域文化。这种开放性的视野,不仅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都很欣赏《三联生活周刊》的深度报道能力,而这一期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其文字的穿透力。其中几篇关于社会变迁的报道,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作者用扎实的调查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那些正在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智慧。我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故事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让我对生活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这期《三联生活周刊》给我带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洗礼。有几篇文章,聚焦于一些我们可能只在书本或博物馆里才能接触到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但作者却用极其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它们还原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历了那些曾经波澜壮阔的瞬间。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被挖掘出来,一些被遗忘的人物被重新赋予生命,这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考据,但却没有让文章显得枯燥,反而增添了其厚重感和说服力。读这些文章,就像是在与智者对话,每一次阅读都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感悟。

评分

不得不说,这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在内容策划上确实有着独到的眼光。其中有一篇关于某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报道,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是从宏观的经济环境、技术革新,再到微观的企业策略、个体从业者的生存状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文章中的数据分析严谨,引用的专家观点也极具参考价值,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更重要的是,文章并没有止步于分析问题,而是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挑战,这对于我这样的从业者或者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启示。读完后,我甚至忍不住拿起笔,在文章旁做起了笔记,有些观点我还会反复咀嚼,思考它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潜在影响。

评分

这次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的体验,就像是参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艺术展。几篇关于艺术、设计或生活方式的文章,用一种极具审美的视角,呈现了不同领域的美学追求。作者的文字流畅而富有画面感,仿佛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景。我看到了那些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了解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者的理念。这些文章不仅满足了我对美的追求,更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创新的渴望。我甚至会因为某篇文章的介绍,而去搜索相关的艺术家或作品,这种跨界的影响力,正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独特魅力所在。

评分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这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在选题和组稿上都展现了高水准。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社会议题的报道,它们触及了当下社会存在的痛点,但又以一种温和而理性的方式进行探讨。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呈现了多方位的观点和事实,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其中一篇关于基层治理的文章,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改变社会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些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行动,比任何宏大的理论都更能打动人心。这种接地气的报道方式,拉近了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我感受到一种被理解和被尊重的力量。

评分

活动时购买,非常不错!为了大叔而买!

评分

应该不会差,三联的品质很有保障

评分

评分

很好,京东忠实顾客,大到几万,小到几十的都在京东上买

评分

正品,送货快,价格低廉,京东真是不错

评分

6666666666666666

评分

常购书单之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厚重,印刷精美,难得的好杂志

评分

三联生活周刊也是国内名刊了,用2-1的券一下子买了很多期。

评分

很不错的店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