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是由余华先生创作的随笔集。《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收录了《博尔赫斯的现实》、《契诃夫的 等待》、《山鲁佐德的故事》、《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内心之 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胡安·鲁尔福》等作品。
我能否相信自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博尔赫斯的现实
契诃夫的等待
山鲁佐德的故事
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
内心之死
卡夫卡和K
文学和文学史
威廉·福克纳
胡安·鲁尔福
前言和后记
是一个形容词
后来,我又读到了蒙田的书,这位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家告诉我们:“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他说,“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蒙田暗示我们“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和好奇在作怪,“好奇心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则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四个世纪以后,很多知名人士站出来为蒙田的话作证。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蒙田的同胞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我知道能让蒙田深感愉快的证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证人的错误并不是信口开河,并不是不负责任地说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
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无论是托马斯。沃森,还是哈里·华纳,或者是福煦元帅,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就像1899年那位美国专利局的委员下令拆除他的办公室一样。理由是“天底下发明得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完了。”有趣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未来却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使他们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刊的夹缝里,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说。这似乎是谨慎和谦虚的品质,而且还时常被认为是一些成功的标志。在发表看法时小心翼翼固然很好,问题是人们如何判断知道与不知道?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大加议论,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知道的事物上发表不知道的看法,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不是知识带来的自信?我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在大学学习西方哲学,现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看法,有一天他告诉了我,他说:“我的大脑就像是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最后他这样说,“因此别人的知识在我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我的。”他的原话是用来抵挡当时老师的批评,在大学时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现在重温他的看法时,除了有趣之外,也会使不少人信服,但是不能去经受太多的反驳。这位朋友的话倒是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轻易发表看法的人,很可能经常将别人的知识误解成是自己的,将过去的知识误解成未来的。然后,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笑话。有一些聪明的看法,当它们被发表时,常常是绕过了看法。就像那位希腊人,他让命运的看法来代替生活的看法;还有艾萨克‘辛格的哥哥,尽管这位失败的作家没有能够证明“只有事实不会陈旧过时”,但是他的弟弟,那位对哥哥很可能是随口说出的话坚信不已的艾萨克·辛格,却向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辛格的作品确实如此。对他们而言,真正的“看法”又是什么呢?当别人选择道路的时候,他们选择的似乎是路口,那些交叉的或者是十字的路口。他们在否定“看法”的时候,其实也选择了“看法”。这一点谁都知道,因为要做到真正的没有看法是不可能的。既然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同样可以行走,一个具备了理解能力的人如何能够放弃判断?是不是说,真正的“看法”是无法确定的,或者说“看法”应该是内心深处迟疑不决的活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看法就是沉默。
可是所有的人都在发出声音,包括希腊人、辛格的哥哥,当然也有蒙田。与别人不同的是,蒙田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怀疑主义的立场。他们似乎相信“任何一个命题的对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另外一些人也相信这个立场。在去年,也就是1996年,有一位琼斯小姐荣获了美国俄亥俄州一个私人基金会设立的“贞洁奖”,获奖理由十分简单,就是这位琼斯小姐的年龄和她处女膜的年龄一样,都是38岁。琼斯小姐走上领奖台时这样说:“我领取的绝不是什么‘处女奖’,我天生厌恶男人,敌视男人,所以我今年38岁了,还没有被破坏处女膜。应该说,这5万美元是我获得的敌视男人奖。”这个由那些精力过剩的男人设立的奖,本来应该奖给这个性乱时代的贞洁处女,结果却落到了他们最大的敌人手中,琼斯小姐要消灭性的存在。这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对那些好事的男人来说,没有性肯定比性乱更糟糕。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天衣无缝地结合到了一起。由此可见,我们生活中的看法已经是无奇不有。
既然两个完全对立的看法都可以荣辱与共,其它的看法自然也应该得到它们的身份证。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笑忘书》里,让一位哲学教授说出这样一句话:“自詹姆斯·乔伊斯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生活的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这句话很受欢迎,并且成为了一部法文小说的卷首题词。这句话所表达的看法和它的句式一样圆滑,它的优点是能够让反对它的人不知所措,同样也让赞成它的人不知所措。如果模仿那位哲学教授的话,就可以这么说:这句话所表达的最重要的看法在于看法的不存在。几年以后,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里旧话重提,他说:“……这不过是一些精巧的混账话。当年,70年代,我在周围到处听到这些补缀着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残渣的大学圈里的扯淡。”
饱尝了人生绵延不绝的祸福、恩怨和悲喜之后,风烛残年的陆游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见牡丹花。”生活在公元前的贺拉斯说:“我们的财产,一件件被流逝的岁月抢走。”人们通常的见解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越是长久,得到的财富也将越多。陆游和贺拉斯却暗示了我们反向的存在,那就是岁月抢走了我们一件件的财产,最后是两手空空,已忘天下事。只能是“犹见”牡丹花,还不是“已见”,而且是在虚无的梦中。古希腊人认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种维持生机的气质,这种气质名叫“和谐”。当陆游沦陷在悲凉和无可奈何的晚年之中,时隐时现的牡丹花让我们读到了脱颖而出的喜悦,这似乎就是维持生机的“和谐”。我想这应该就是记忆。
当漫漫的人生长途走向尾声的时候,财富荣耀也成身外之物,记忆却显得极为珍贵。一个偶然被唤醒的记忆,就像是小小的牡丹花一样,可以覆盖浩浩荡荡的天下事。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众多表达记忆或者用记忆来表达的书籍。我虽然才力上捉襟见肘,也写下过一本被记忆贯穿起来的书——《在细雨中呼喊)。我要说明的是,这虽然不是一部自传,里面却是云集了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感受和理解,当然这样的感受和理解是以记忆的方式得到了重温。马塞尔·普鲁斯特在他那部像人生一样漫长的《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一段精美的描述。当他深夜在床上躺下来的时候,他的脸放到了枕头上,枕套的绸缎可能是穿越了丝绸之路,从中国运抵法国的。光滑的绸缎让普鲁斯特产生了清新和娇嫩的感受,然后唤醒了他对自己童年脸庞的记忆。他说他睡在枕头上时,仿佛是睡在自己童年的脸庞上。这样的记忆就是古希腊人所说的“和谐”,当普鲁斯特的呼吸因为肺病困扰变得断断续续时,对过去生活的记忆成为了维持他体内生机的气质,让他的生活在叙述里变得流畅和奇妙无比。
我现在努力回想,十二年前写作这部《在细雨中呼喊》的时候,我是不是时常枕在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脸庞上?遗憾的是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倒是在记忆深处唤醒了很多幸福的感受,也唤醒了很多辛酸的感受。
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一场文学上的“迷宫探险”。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视角,而是像多棱镜一样,从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人物的片段性叙事中折射出同一个核心主题。初读时,我有一种强烈的失重感,感觉自己像个拿着指南针却找不到北的旅人,一会儿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镇,一会儿又跳跃到了现代都市的某个深夜咖啡馆。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考验着读者的记忆力和逻辑构建能力。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跳跃,并开始在脑海中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重新拼贴起来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感是无与伦比的。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命运的交叉点。这更像是一种考古工作,读者需要亲手挖掘、清理、并重建一个完整的历史场景,这种主动参与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和深度。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种氛围感,是近些年来我读过的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它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在场感”,仿佛整个故事不是被记录下来,而是正在我眼前活生生地发生。这种氛围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捕捉——那种潮湿的泥土味、老旧家具散发出的霉味,甚至是通过对话中人物特有的口音和用词习惯,都构建了一个极其真实可触的世界。阅读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强烈的“疏离与亲近”的矛盾统一体:人物的命运虽然遥远,他们的痛苦和追求却又如此贴近人性中最原始的渴望。这本书让你思考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果是我,我会如何选择”。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道德评判,而是将所有的复杂性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你面前,迫使你直面人性的灰色地带,这种坦诚让人既感到震撼又备受鼓舞。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技法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处理“隐喻”和“象征”方面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它似乎永远不会直白地告诉你它的深层含义,而是用一个看似日常的物件——也许是一把生锈的钥匙,或是一盆永远开不花的植物——来承载整个故事的情感重量和哲学思考。这些象征物在不同的章节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带着新的光泽和含义,如同摩斯密码般,等待着被敏锐的读者破译。这种处理方式要求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耐心和解读能力,因为它拒绝喂养那些只想囫囵吞枣的读者。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当我以为我理解了某个象征的全部含义时,作者又会通过新的情境,赋予它一层更深、更令人不安的解读,让人忍不住想重读前面章节,去修正自己先前建立起来的理解框架,这无疑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领略其全貌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就像夏日午后忽如其来的雷阵雨,一开始还以为会是一场温和的闲聊,结果却被突如其来的情感爆发和情节转折打了个措手不及。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将不同时代的线索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时而细腻得让人能闻到旧物上残留的樟脑丸气味,时而又猛烈得像是冲破堤坝的洪水。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挣扎,不是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来堆砌,而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能让人感同身受。读到中间部分,我几乎放下了书本,开始回忆起自己生命中那些同样错综复杂、难以界定是喜是悲的时刻。这种代入感极强,甚至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正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才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带着疼痛却又无法抗拒的仪式。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线性、平铺直叙的故事,那么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因为它更像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需要你自行去填补那些留白的意境,去感受光影变幻中的真实情感涌动。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感到一种近乎于眩晕的迷恋。它不像某些当代文学那样追求极简的、碎片化的表达,反而带着一种古典主义的厚重和诗意,但又没有落入矫揉造作的窠臼。句子结构往往很长,充满了复杂的从句和精妙的排比,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演奏,每一个词语的位置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仿佛作者是在用雕刻刀而非笔尖来塑造文字。这种语言的质感,使得阅读的过程需要极大的专注力,你不能只是“看”过去,而是必须“品”进去。特别是当描述到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或哲学思考时,文字的力量达到了顶峰,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回响。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句式,偶尔会让人在情节推进上稍显吃力,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那句精妙的比喻,就像在品尝一杯层次极其丰富的陈年威士忌,一口下去,各种味道在舌尖上交替爆炸,让人欲罢不能,却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评分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不算很厚的一本书,还没开始看的,看了简介还不错,类似自传吧
评分4、出货量大就造成了自营的书相对较新,基本都有塑封
评分希 腊 语:i σχετικ? ? τι ? ρθα σε μια σ? λτσα σ? για?.
评分我有几百个待评价啊大哥!!!!我又懒又喜欢剁手,没办法,能原谅我吗?体谅一下哈?
评分一百多页的文字,写完了福贵的一生。这本书教会我们,活着,就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有很多的评语要写! 但是,总是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回头想想,我花了钱了,还要我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评语是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 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其次,在与卖家的沟通中,无论是前期咨询还是后期询问;卖家都能好好解答。 另外,物流的速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偶尔有比较慢的物流,也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等待,毕竟卖家也不能控制物流的速度啊。 相反,卖家比我们更希望能早日到货,我们能早点付款啊! 希望卖家能再接再厉。把店铺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
评分这是一本2018年最读的最喜欢的一本书!之前的被借走至今未归,只有在重新买一本收藏了!
评分慢慢的品,这些书够我看半年的了,特别喜欢一句话:你读的书,会融进你的血液,成为你的底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