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通信原理

網絡通信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穗力,董守斌 著
圖書標籤:
  • 網絡原理
  • 通信原理
  • 計算機網絡
  • 數據通信
  • 網絡協議
  • TCP/IP
  • 網絡技術
  • 通信工程
  • 信息技術
  • 網絡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398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857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4
字數:9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網絡通信原理》是一本係統介紹網絡通信技術的教材,係統闡述瞭網絡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網絡通信的基礎數學方法,現有網絡中常用的協議規範及關鍵技術,網絡應用領域及發展動態,等等。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網絡通信基礎
第1章 緒論 3
1.1 網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素 3
1.2 網絡通信發展的曆史 5
1.3 通信網絡係統的主要指標 8
1.4 通信協議及標準製定的主要國際組織和機構 11
1.5 本章小結 13
思考題與習題 14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網絡通信的數學基礎 15
2.1 排隊論基礎 15
2.1.1 排隊係統的基本模型 15
2.1.2 通信網絡中常用的隨機過程 20
2.1.3 馬爾可夫鏈 25
2.1.4 M/M/n排隊模型 29
2.1.5 M/G/1排隊模型 39
2.1.6 排隊網絡係統 48
2.1.7 排隊論基礎小結 54
2.2 圖論基礎 55
2.2.1 圖的基本概念 56
2.2.2 圖的矩陣錶示 64
2.2.3 網絡中常用的圖論算法 72
2.2.4 網絡的極大流分析 78
2.2.5 圖論基礎小結 83
2.3 最優化方法 85
2.3.1 最優化的基本概念 85
2.3.2 幾個數學基本概念 86
2.3.3 綫性規劃問題 89
2.3.4 非綫性規劃問題 92
2.3.5 一維搜索 96
2.3.6 無約束問題最優化方法 99
2.3.7 約束問題最優化方法 103
2.3.8 啓發式算法 107
2.3.9 最優化方法在無綫通信網絡中應用的示例 109
2.3.10 最優化方法小結 111
2.4 博弈論基礎 112
2.4.1 博弈論簡介 112
2.4.2 非閤作博弈 113
2.4.3 閤作博弈 115
2.4.4 常用博弈模型介紹 116
2.4.5 博弈論在無綫通信網絡中的應用 120
2.4.6 博弈論小結 126
思考題與習題 126
參考文獻 132
第3章 網絡通信的技術基礎 134
3.1 傳輸信道 134
3.1.1 信道的基本概念 134
3.1.2 恒參信道 135
3.1.3 隨參信道 136
3.1.4 空-時無綫信道 138
3.2 網絡的拓撲結構與特點 141
3.3 傳輸差錯控製 144
3.3.1 選擇差錯控製方式的基本因素 144
3.3.2 差錯控製的基本概念 145
3.4 路由技術 149
3.4.1 網絡狀態信息 149
3.4.2 網絡路由計算和選擇 153
3.5 數據業務流的自相似模型 154
3.5.1 自相似性的基本概念 154
3.5.2 自相似性的性質 158
3.5.3 數據通信量的自相似性 160
3.5.4 通信量的自相似特性對排隊係統的影響 161
3.5.5 自相似過程的參數估計 162
3.6 流量管理與擁塞控製 164
3.6.1 流量管理問題 164
3.6.2 流量管理與擁塞控製的基本方式 164
3.6.3 接入控製 165
3.7 交換與分組調度方法 168
3.7.1 節點內的分組交換 169
3.7.2 端口的分組調度 172
3.8 用戶的移動管理方法 178
3.8.1 移動代理方式 179
3.8.2 歸屬地登記方式 179
3.9 本章小結 179
思考題與習題 180
參考文獻 181
第4章 通信網絡協議的層次模型 182
4.1 ISO的OSI七層網絡協議模型 183
4.2 OSI參考模型的層與層間體係結構 186
4.3 層與層實體間的服務原語 187
4.4 TCP/IP的網絡結構模型 189
4.5 本章小結 194
思考題與習題 194
參考文獻 195
第5章 通信網絡仿真概述 196
5.1 網絡仿真的基本概念 196
5.2 常見的網絡仿真工具及工作原理 197
5.3 網絡仿真工作流程 198
5.4 本章小結 200
思考題與習題 200
參考文獻 200
第二篇 網絡通信的基本技術與協議
第6章 公用電話交換網 203
6.1 PSTN的典型結構 203
6.2 PSTN的程控交換機基本結構 204
6.3 PSTN的信號及呼叫過程 206
6.4 PSTN的數據傳輸 208
6.5 PSTN的演進技術 208
6.5.1 ISDN 208
6.5.2 智能網技術 211
6.6 本章小結 213
思考題與習題 213
參考文獻 213
第7章 移動通信網絡 214
7.1 2G移動通信係統 215
7.1.1 移動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 215
7.1.2 移動通信的基本工作過程 216
7.2 3G移動通信係統 220
7.2.1 3G接入網係統結構與通用協議模型 221
7.2.2 3G無綫接口協議與基本功能 224
7.3 LTE/4G移動通信係統 228
7.3.1 LTE/4G接入網係統結構與演進通用協議模型 228
7.3.2 LTE/4G無綫接口協議及其基本功能 231
7.4 5G 移動通信係統展望 234
7.4.1 5G移動通信係統研發路綫圖 234
7.4.2 5G核心技術 235
7.5 本章小結 237
思考題與習題 237
參考文獻 238
第8章 電信支撐網 239
8.1 信令係統和信令網 239
8.2 同步係統和數字同步網 241
8.3 本章小結 245
思考題與習題 245
參考文獻 245
第9章 計算機接入網 246
9.1 計算機接入網的主要類型 246
9.2 IEEE 802係列協議規範 250
9.3 802.3協議規範與局域網 253
9.4 802.11協議規範與無綫局域網 255
9.4.1 802.11協議係列規範 255
9.4.2 802.11協議參考模型及功能 257
9.4.3 802.11的基本工作模式 260
9.4.4 802.11的Mesh工作模式 263
9.4.5 802.11中的隱藏節點和暴露節點問題及解決方法 268
9.4.6 802.11物理層特性 269
9.5 802.16協議規範與無綫城域網 270
9.5.1 802.16協議係列規範 270
9.5.2 802.16協議參考模型及功能 271
9.5.3 802.16傳輸媒介的訪問管理 275
9.5.4 802.16業務類型和服務管理 278
9.5.5 802.16的Mesh工作模式 282
9.5.6 802.16的物理層特性 290
9.6 本章小結 291
思考題與習題 291
參考文獻 292
第10章 IP網技術 293
10.1 TCP/IP 294
10.1.1 TCP/IP的網絡層 295
10.1.2 TCP/IP的傳輸層 320
10.1.3 IP網中實時業務傳輸控製協議 326
10.1.4 TCP/IP的發展 332
10.2 IP網的QoS技術 333
10.2.1 IP網的QoS概念 333
10.2.2 資源預留協議與綜閤服務 334
10.2.3 區分服務 343
10.2.4 綜閤服務與區分服務的整閤問題 349
10.2.5 本節小結 351
10.3 移動IP 351
10.3.1 移動IP的基本概念 351
10.3.2 移動IP的工作原理 353
10.3.3 移動IP的主要控製消息 363
10.3.4 移動IP小結 368
10.4 IPv6協議 368
10.4.1 IPv6協議概述 368
10.4.2 IPv6報文結構 370
10.4.3 IPv6編址方式 376
10.4.4 IPv6的網絡管理消息協議 380
10.4.5 IPv6的地址配置 386
10.4.6 互聯網從IPv4到IPv6的演進 388
10.5 本章小結 393
思考題與習題 393
參考文獻 395
第11章 通信係統的骨乾網技術 396
11.1 ATM技術 396
11.1.1 ATM技術的産生背景和主要協議規範 396
11.1.2 AT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 397
11.1.3 ATM協議的參考模型 399
11.1.4 ATM交換技術 415
11.1.5 ATM網絡的業務量管理與擁塞控製 421
11.1.6 ATM網絡的應用 436
11.1.7 ATM技術小結 443
11.2 多協議標簽交換技術 444
11.2.1 MPLS的産生背景與有關協議規範 444
11.2.2 MPLS網絡的基本組成與特性 445
11.2.3 標簽分發協議 451
11.2.4 MPLS的路由方法 454
11.2.5 基於ATM技術的MPLS網絡係統 455
11.2.6 MPLS技術小結 457
11.3 NGN與軟交換技術 458
11.3.1 NGN與軟交換技術的概念 458
11.3.2 基於軟交換的NGN 459
11.3.3 軟交換係統中的主要協議 463
11.3.4 軟交換工作過程示例 465
11.3.5 本節小結 467
11.4 SDN 467
11.4.1 SDN的概念 467
11.4.2 SDN體係結構簡介 467
11.4.3 OpenFlow協議 470
11.4.4 OpenFlow交換機 473
11.4.5 NFV 474
11.4.6 SDN及NFV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 478
11.4.7 軟件定義網絡小結 479
思考題與習題 479
參考文獻 481
第三篇 通信網絡的管理與應用
第12章 通信網絡管理 485
12.1 通信網絡管理概述 485
12.2 網絡管理的標準及協議 486
12.3 OSI網絡管理框架 486
12.3.1 OSI公共信息服務CMIS 486
12.3.2 公共管理信息協議CMIP 489
12.3.3 OSI管理信息結構 490
12.4 電信管理網 493
12.4.1 TMN功能 493
12.4.2 TMN信息體係結構 495
12.5 互聯網網絡管理 495
12.5.1 基於SNMP的管理框架 495
12.5.2 SNMP參考模型 496
12.5.3 SNMP的管理信息結構 497
12.5.4 SNMP 497
12.5.5 管理信息庫 499
12.5.6 SNMP與CMIP比較 500
12.6 網絡管理的應用 501
12.6.1 網絡監測 501
12.6.2 流量檢測 502
12.6.3 故障管理 505
12.6.4 流量管理 508
思考題與習題 511
參考文獻 511
第13章 通信網絡安全 513
13.1 網絡安全定義及相關術語 513
13
《星辰大海的航行者:宇宙探索的輝煌史詩》 內容簡介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來便激發著人類無盡的遐想與探索的欲望。從仰望星空的古老文明,到邁嚮深空的現代航天,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記錄著人類如何憑藉智慧、勇氣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揭開宇宙的麵紗,觸摸那遙不可及的星辰。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重溫人類探索宇宙的每一個重要裏程碑,感受那些令人振奮的時刻,理解那些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發現。 第一篇:仰望與思索——萌芽的時代 在文明的黎明,人類就已開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頭頂的星空。古代的哲學傢、天文學傢們,他們沒有先進的儀器,卻以驚人的毅力和敏銳的洞察力,試圖理解天體的運行規律。本書將追溯那些早期對宇宙的樸素認知,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革命,從古埃及人對星座的描繪,到中國古代對星象的觀測記錄。我們將看到,即使在技術條件極其有限的時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從未停歇,那些零散的觀察和大膽的猜想,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奠定瞭基石。 古代文明的宇宙觀: 介紹不同古老文明(如巴比倫、埃及、希臘、中國)如何理解宇宙的結構,他們對行星、恒星的觀察和記錄,以及由此産生的神話和哲學思想。 哥白尼的日心說革命: 深入剖析哥白尼如何挑戰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地心說,以及這一革命性思想如何在教會和學術界的阻力中逐漸傳播,標誌著科學思維的覺醒。 開普勒的行星運動定律: 講述開普勒如何利用第榖·布拉赫海量的觀測數據,精確地描述齣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揭示瞭宇宙運行的數學之美。 伽利略的望遠鏡時代: 詳細描述伽利略如何改進望遠鏡,並用它觀測到月球的環形山、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相位變化等,為日心說提供瞭有力的證據,也開啓瞭人類用工具“看見”宇宙的新紀元。 第二篇:衝破桎梏——飛嚮天空的夢想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彆是火箭技術的萌芽,人類對飛離地球的渴望變得愈發強烈。本書將聚焦於20世紀初,那些充滿遠見卓識的科學傢們,他們如何將理論構想變為現實,為太空時代的到來鋪平道路。我們將看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殘酷的戰爭機器背後,也催生瞭火箭技術的快速進步,盡管這些技術最初被用於軍事目的,但它們無疑是人類邁嚮星辰大海的“敲門磚”。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火箭方程: 介紹俄羅斯科學傢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如何早在20世紀初就提齣瞭適用於火箭飛行的數學方程,並預言瞭多級火箭和太空站的可能性。 戈達德的液體燃料火箭: 詳細講述美國科學傢羅伯特·戈達德如何不懈地進行火箭實驗,並成功發射瞭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他被譽為“現代火箭之父”。 馮·布勞恩與V-2火箭: 講述德國科學傢沃納·馮·布勞恩在二戰期間領導開發V-2火箭的曆程,這一強大的武器在技術上取得瞭突破,也為戰後美國和蘇聯的航天計劃奠定瞭技術基礎。 冷戰與太空競賽的序幕: 闡述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在技術和意識形態上的對峙,如何直接催生瞭激烈的太空競賽,將人類的探索推嚮瞭新的高度。 第三篇:月球的召喚——人類的第一個足跡 20世紀下半葉,太空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而月球,這顆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成為瞭人類徵服的首要目標。本書將詳細描繪“阿波羅計劃”的輝煌曆程,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宏大、最昂貴的科學探索項目之一。我們將深入瞭解那些幕後默默奉獻的工程師、科學傢,以及在萬眾矚目下,宇航員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人類的旗幟插上月球。 “東方”與“西方”的較量: 介紹蘇聯早期在太空探索中的一係列成就,如斯普特尼剋1號(第一顆人造衛星)、加加林(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類)等,以及這些成就如何刺激瞭美國。 肯尼迪總統的宏偉目標: 講述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在1961年提齣的“在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並安全返迴”的宣言,如何成為瞭“阿波羅計劃”的強大推動力。 “阿波羅計劃”的艱難實施: 詳細介紹“阿波羅計劃”的各個階段,從早期的測試任務,到“阿波羅8號”首次環繞月球,再到“阿波羅11號”的偉大成功。我們將深入瞭解火箭技術、生命維持係統、導航技術等關鍵領域的挑戰與突破。 “尼爾·阿姆斯特朗的腳步”: 描繪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錶麵的曆史性時刻,以及“休斯頓, Tranquility Base here. The Eagle has landed.”這句傳世名言的意義。 月球探索的科學發現: 介紹宇航員們在月球上采集的月岩樣本,以及這些樣本為我們理解月球的形成、地質構造和太陽係曆史所帶來的重要科學貢獻。 第四篇:探索不止——行星、星雲與遙遠的信號 徵服月球隻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開始。本書將繼續帶領讀者,瞭解人類如何將目光投嚮更遠的星球,通過先進的探測器,近距離觀測火星的紅色荒漠,木星的巨大風暴,土星的璀璨光環,以及冥王星的冰冷世界。我們將深入瞭解那些肩負使命的航天器,它們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孤獨地航行,將寶貴的科學數據傳迴地球。 太陽係行星探測的輝煌: 介紹“旅行者”號探測器係列如何巡遊外太陽係,拍攝瞭令人驚嘆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照片;“好奇號”、“毅力號”等火星探測器如何揭示火星上水的痕跡和潛在的生命跡象。 太空望遠鏡的眼睛: 詳細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革命性天文觀測設備的意義,它們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觀測到遙遠的星係、星雲和係外行星,拓展瞭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邊界。 尋找地外生命: 探討人類在尋找地外生命方麵的努力,包括對係外行星的搜尋,對太陽係內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如歐羅巴、泰坦)的探索,以及SETI(搜尋地外文明)項目的進展。 深空探測器的挑戰: 介紹深空探測器在設計、發射、導航和通信方麵所麵臨的巨大挑戰,以及科學傢們如何剋服這些睏難,實現長距離的精準探測。 第五篇:未來的視野——星際的夢想與人類的未來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本書的最後一篇將展望未來,探討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的新目標和新挑戰。我們將看到,從重返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到載人登陸火星的宏偉計劃,再到對更遙遠星係的深邃凝視,人類的足跡正在不斷延伸。同時,本書也將思考太空探索對人類社會、科學技術和哲學觀念産生的深遠影響。 重返月球與月球基地: 介紹各國航天機構正在推進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等,以及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意義和技術挑戰。 載人登陸火星的徵程: 探討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可能性、所需技術以及潛在的風險,這將是人類邁嚮多行星物種的關鍵一步。 太空經濟與資源開發: 展望太空旅遊、小行星采礦等新興太空經濟的可能性,以及其對地球資源的緩解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 跨越星辰的夢想: 探討未來更具科幻色彩的太空探索設想,如建造巨型太空望遠鏡、開發星際推進技術,甚至搜尋和接觸地外文明的可能性。 宇宙探索的人類意義: 總結宇宙探索對人類的啓示,它如何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拓展我們的視野、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在麵對宇宙的浩瀚時,如何更加珍視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傢園。 《星辰大海的航行者》是一部關於人類勇氣、智慧和夢想的史詩。它不僅僅是一部記錄曆史的文獻,更是一麯頌揚人類探索精神的贊歌。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深刻理解人類如何一步步從渺小的地球走嚮廣袤的宇宙,以及在這條探索之路上,我們所經曆的輝煌、付齣的努力,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星際旅行,一次滌蕩心靈的宇宙洗禮。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嚴謹的學術風格所吸引。書中的插圖和圖錶都繪製得非常專業,能夠清晰地展示復雜的網絡拓撲結構和數據包的傳輸過程。我一直對網絡協議的細節非常感興趣,特彆是TCP和UDP這兩個傳輸層協議,它們之間有什麼本質的區彆?各自適用於哪些場景?本書能否詳細地解釋它們的原理和工作機製?還有,IP地址和MAC地址又是如何協同工作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剖析這些底層細節,讓我能夠真正理解數據是如何從一颱設備精確地到達另一颱設備。即使有些概念可能比較抽象,我也相信作者會通過恰當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來幫助我理解。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給齣一些實際的網絡故障排查案例,或者講解一些常用的網絡診斷工具的使用方法,那樣的話,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更大瞭,不僅能滿足我的求知欲,還能提升我的實踐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紙張質量很好,觸感細膩,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閤理,閱讀起來不會感到疲勞。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領域,首先需要瞭解它的曆史和發展脈絡,這本書似乎也遵循瞭這個原則。從早期ARPANET的誕生,到互聯網的普及,再到如今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通信的發展曆程本身就是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我相信,這本書在介紹技術原理的同時,也會穿插一些有趣的曆史典故和行業發展趨勢,這會大大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我特彆想知道,在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有哪些重要的技術突破和決策,它們又是如何推動整個行業前進的。另外,我也很好奇,當前網絡通信領域麵臨著哪些挑戰,比如安全性、隱私保護、帶寬限製等等,這本書是否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我期待著它能給我帶來啓發,讓我不僅僅停留在技術錶層,更能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網絡通信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它對我們社會生活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深藍色的背景配上銀色的書名,一看就很有專業感。我一直對網絡的世界充滿瞭好奇,從最基礎的撥號上網,到如今高速的Wi-Fi,再到手機上的5G,這一切是如何實現的?網絡通信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奧秘?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數字世界的大門。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從目錄和章節標題來看,它涵蓋瞭網絡通信的方方麵麵,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從TCP/IP協議族到各種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應有盡有。我尤其期待能夠瞭解到數據是如何在網絡中傳輸的,那些看不見的“電波”究竟承載瞭怎樣的信息,以及為什麼我們可以如此流暢地觀看高清視頻、進行實時視頻通話。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一位在網絡通信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專傢,他的文字一定能將那些復雜的技術概念變得通俗易懂,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網絡技術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開始我的探索之旅,希望讀完之後,我能對網絡通信有一個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甚至能夠參與到這個充滿活力的技術領域中來。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質感,封麵的金屬質感綫條勾勒齣瞭一幅抽象的網絡連接圖,非常符閤“網絡通信原理”的主題。我是一個對技術理論有著強烈渴望的人,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瞭解事物的底層邏輯至關重要。網絡通信,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看不見摸不著的技術,一直以來都讓我充滿瞭神秘感。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它的希望。我希望它能夠清晰地解釋網絡協議分層模型,比如OSI七層模型或者TCP/IP四層模型,並逐層講解每一層的功能和所涉及的關鍵技術。例如,在應用層,HTTP、FTP、DNS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協議,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在傳輸層,TCP如何保證可靠傳輸,UDP又為何如此高效?在網絡層,IP協議又是如何實現跨網絡通信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技術講解,並且配以豐富的圖示和實例,幫助我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網絡通信知識體係。

評分

這本《網絡通信原理》的書脊挺括,書頁材質厚實,不易摺損,感覺是那種可以經常翻閱、當作工具書使用的類型。我一直對構建一個安全、高效的網絡環境充滿興趣,而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深入理解網絡通信的底層原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純粹的技術講解,更能夠引導我思考網絡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製等等,這些技術是如何在網絡通信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防火牆和入侵檢測係統又是如何工作的?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飛速發展,新的網絡通信模式和技術層齣不窮,比如IPv6的部署、SDN(軟件定義網絡)的概念、5G網絡的技術優勢等等,這本書是否會對這些前沿技術進行介紹和展望?我希望它不僅能幫助我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能讓我對網絡通信的未來發展趨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把握技術發展的脈搏,並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所作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