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风家训(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一致推崇的中国传世家训!)

中国家风家训(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一致推崇的中国传世家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馨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家训
  • 传统文化
  • 曾国藩
  • 梁启超
  • 王国维
  • 梁漱溟
  • 修身养性
  • 家庭教育
  • 国学经典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4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29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经典,久经考验

涵盖《弟子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这些家训*之作中的100余条经典家训。

版块丰富,适合亲子共读
书中分为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知识点链接等版块,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亲子共读的良好版本。
教育家的心血之作
作者王馨是中国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的研究多年,其理解与解读非常深刻与独到。本书是其多年研究后的厚积薄发之作。
★★★★★推荐阅读

《历史深处的美丽》 《简明日本史》 《武则天传》《如若不知前方,就守心自暖》

内容简介

中国家风家训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
时至而今,我们做人处世的种种准则大都源于中国家风家训。
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国家风家训》将家喻户晓的经典范本《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规》做了深入透彻的解读,分成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知识点链接等版块,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弘扬传统文化、亲子共读的良好版本。

作者简介

王馨,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从教27年,从事文学创作20年,曾多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
多年来,专注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学与践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常有文章在《扬子晚报》《世界日报》《苍梧晚报》等报刊发表。

曾出版多部畅销书:

教育文集《点石成金》
国学专著《弟子规的智慧》
散文集《伽蓝听雨》
……
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目录

第一辑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〇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〇〇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〇〇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〇一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〇一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〇一六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〇一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〇二二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〇二四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〇二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〇二九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〇三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〇三四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〇三六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〇三八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〇四〇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〇四三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〇四五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〇四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〇五〇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〇五三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〇五六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〇五八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〇六一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〇六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〇六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〇六七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〇六九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〇七一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〇七三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〇七五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〇七七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〇七九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〇八二



第二辑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〇八六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〇八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〇九〇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〇九三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〇九六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〇九九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一〇一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一〇四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一〇七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一〇九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一一一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一一三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一一五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一一七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一一九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一二二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一二四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一二六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一二九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一三一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一三四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一三七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一四〇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一四三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一四五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四八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一五〇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一五三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一五五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一五七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一六〇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一六二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一六四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一六六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一六八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一七一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一七三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一七五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一七七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一七九



第三辑


颜氏家训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一八二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一八六
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一八八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一九〇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一九二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一九四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一九六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一九八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二〇〇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二〇二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二〇四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二〇六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二〇九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二一一
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 ……二一三
婚姻素对,靖侯成规。 ……二一五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 ……二一七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 ……二一九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 ……二二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二二三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二二五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二二八
讽刺之祸,速乎风尘,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二三〇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二三二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二三四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二三七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二三九
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 ……二四一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二四四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二四六
第一辑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〇〇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〇〇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〇〇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〇一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〇一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〇一六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〇一九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〇二二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〇二四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〇二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〇二九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〇三二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〇三四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〇三六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〇三八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〇四〇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〇四三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〇四五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〇四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〇五〇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〇五三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〇五六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〇五八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〇六一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〇六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〇六五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〇六七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〇六九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〇七一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〇七三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〇七五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〇七七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〇七九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〇八二



精彩书摘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注释
短:这里指缺点。
勉:尽力,努力。

译文
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

历史故事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
春秋时期,人与人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可以像牲口一样被卖来卖去。鲁国的国君很慈悲,颁布了一道法令:不管哪个鲁国人,在国外看到被卖作奴婢的同胞,花钱把人赎回来,回到鲁国就能得到国家给予的金钱和名誉双重奖励。这道法令施行了很多年,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为这道法令得以重返家园的,不计其数。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贡的,善于经商,非常有钱。子贡又是慷慨仁义之士,无论对老师孔子还是对其他人,都乐意解囊相助。有一回,子贡出门经商,从国外赎回来很多鲁国同胞。回到鲁国后,他没有接受国家的奖励,他一是觉得自己不需要这笔钱,再说,自己非常愿意为国家分担赎人的资金。
子贡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仁义,非常慈悲。只有老师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不仅把子贡大骂一通,而且还说子贡的做法简直是伤天害理,切断了很多鲁国落难同胞重返故国的路。
子贡觉得很委屈,向老师请教。孔子说:“世间事,不过义和利两个字”鲁国的法律,彰显的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并且不怕麻烦去赎人,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是完成了一件善举。为鼓励这样的善行,国家给出一些相应的补偿和奖励,目的是让大家赞扬这样的善行,不让做善事的人受到经济损失。这样一来,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在孔子看来,子贡的所作所为,只是让他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却同时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拿了国家奖励的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大家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因此,孔子说子贡的做法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所以他要大骂子贡,担心自子贡之后,很多人会对自己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像子贡那么有钱,很多人在国外赎回同胞后,都希望能拿到国家的奖励。如果他们因为拿国家补偿而被人唾骂,那么他们便很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救助落难同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多鲁国人就不能返回故土。
和子贡相反,孔子的贤弟子之一子路的一次善举得到了孔子的大力称赞。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话没说,马上跳到水里把那人救了起来。这个差点被淹死的人被救起后,非常感谢子路,就把他的牛牵过来对子路说:“感谢你将我从危难中救起,这头牛送给你”。子路没有推辞,很欢喜地把牛牵走了。子路的行为,得到老师孔子的大大赞赏。
在一般人的意念中,觉得子贡不受赎金应该受到称赞,子路虽然做了好事,但牵走了人家的牛,子路的行为跟子贡比,好像略逊一筹。但是孔子对子路说:“你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善有善报。所以,我要称赞的是你,不是子贡。”
在孔子看来,子贡的所作所为,只是让他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却同时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拿了国家奖励的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大家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因此,孔子说子贡的做法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所以他要大骂子贡,担心自子贡之后,很多人会对自己落难的同胞视而不见。因为很多人都不会像子贡那么有钱,很多人在国外赎回同胞后,都希望能拿到国家的奖励。如果他们因为拿国家补偿而被人唾骂,那么他们便很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救助落难同胞。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多鲁国人就不能返回故土。
和子贡相反,孔子的贤弟子之一子路的一次善举得到了孔子的大力称赞。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进了水里快要淹死了。子路二话没说,马上跳到水里把那人救了起来。这个差点被淹死的人被救起后,非常感谢子路,就把他的牛牵过来对子路说:“感谢你将我从危难中救起,这头牛送给你”。子路没有推辞,很欢喜地把牛牵走了。子路的行为,得到老师孔子的大大赞赏。
在一般人的意念中,觉得子贡不受赎金应该受到称赞,子路虽然做了好事,但牵走了人家的牛,子路的行为跟子贡比,好像略逊一筹。但是孔子对子路说:“你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往后一定有更多的人像你一样,看到别人危急都会奋不顾身去救人,因为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善有善报。所以,我要称赞的是你,不是子贡。”

前言/序言

华夏文明,浓缩成一个字,叫“和”,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叫“传承”。

传承!这两个带着中华民族庄严之情和脉脉柔情的字,一代一代绕在炎黄子孙的心坎上,引领中华民族刚毅坚定地矗立在世界东方。

西方人信仰宗教,常常听到有人批判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

翻开中国历代家风家训,所有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中国人哪里是没有信仰!我们信奉的不是各路神仙,而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祖先!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为璀璨的文明!说这样的话,我们底气十足。很多世界级学者、科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就预言: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看东方,整个东方看中国!二十一世纪拯救世界的是中国的孔孟之道!

在以儒家思想为文化核心的泱泱大国,我们的祖先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润,世代秉承“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雅风尚,谨言慎行,德赢天下。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核心思想引领下,一代代炎黄子孙“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我们可敬的古圣先贤,当他们华彩的生命大幕在历史长河中缓缓落下,当他们即将告别精彩的人生舞台,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选择缄默不言,而是将他们一生的智慧都浓缩成教导子孙的家风家训,将他们用一生经历的风雨雷电、人间跋涉而铸造成的思想精髓,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自己的子子孙孙。

历代家风家训,是古圣先贤们点亮的一盏心灯,为子孙照亮光明与黑暗重叠交替的漫漫人生。今天的我们,细细研读经典家风家训,有茅塞顿开的豁达,有醍醐灌顶的喜悦,更有一股“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感动。

手抚祖先留下的文化经典,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绝笔题字涌上心头:悲欣交集!

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断层近百年。在近百年的文化断层里,我们的可爱大中华,淌过水深,走过火热,经历过凤凰涅槃般的民族巨变。今天的我们,虽然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快捷,受益着经济大发展的深厚福报,但我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天然之道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这些老祖宗们留下的传统美德都在渐渐陨落。

喜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民族已站在了文化之崖坠落的边缘,我们已蓦然惊醒,并奋力重新铺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好广阔的天地!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最能表述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

作为华夏民族之一员,骄傲自豪的后世子孙,今天,我们恭恭敬敬为大众捧出中国经典家风家训,饱含虔敬之心,潜心注释,倾心解读,只为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先贤们的教诲之益,让更多的炎黄子孙沐浴先贤的光芒,开启智慧、欢乐、成功、幸福的美好人生。

若此,则是出版者之厚福功德,亦是作者的心香一瓣。


家风,流淌在血脉中的智慧之光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家族,他们的家风如璀璨的星辰,世代传承,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这些家风,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凝结着祖辈的智慧、品格与经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准则,是融入血脉的精神传承。它们影响着家族成员的处世之道、人生格局,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我们所见的许多伟大家族,其昌盛并非偶然。细究其根源,往往能发现其背后强大的家风支撑。家风,是家庭的灵魂,是家族的根基,它如同无形的罗盘,指引着家庭成员在复杂的世界中辨别方向,坚守道德,追求卓越。一个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出有担当、有远见、有品德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道出了家风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而家风则是家庭成员精神世界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上,品德得以滋养,智慧得以启迪,人生得以升华。良好的家风,能够抵御世俗的侵蚀,保持精神的纯粹,让家族在历史的风雨中稳步前行,历久弥新。 回望先贤,探寻中华家风的精髓 回溯历史,无数先贤用他们毕生的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家风范本。从春秋战国的仁人志士,到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再到近代风云人物,他们的家族故事中,总闪烁着家风的智慧光芒。 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以其“家书”闻名于世。他深谙治家之道,其家训内容丰富,涉及修身、齐家、读书、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他强调“勤”、“俭”,认为这是立身之本;他注重“孝”、“悌”,认为这是做人之道;他鼓励“读书”,认为这是提升之途。曾国藩的家训,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不仅将这些道理传授给子孙,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家风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诠释。 梁启超,这位近代思想家、革命家,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家庭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治学心得,倾注于对子女的教育之中。梁启超提倡“独立”、“自强”,鼓励子女要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他对子女的教育,注重人格的培养,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反对溺爱和娇惯,让孩子们在自由而有约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的家书,洋溢着父爱,更闪耀着智慧的光辉,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王国维,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其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同样体现在其家风之中。他对学术的严谨追求,对真理的执着探索,都深深影响着他的后辈。王国维一生坎坷,但其不屈不挠、坚守学术的精神,成为了家族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家风,传递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保持高洁品格的力量。 梁漱溟,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哲学思想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其家风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理念。他强调“尊重生命”、“尽己之性”,倡导顺应自然,发挥个体潜能。梁漱溟的家风,不拘泥于形式,更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对生命的体悟。他引导家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内心的声音,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先贤,虽然身处不同时代,治学领域各异,但他们都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凝聚成一代代传世家训,成为家族乃至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的家风,不仅关乎个人的修养,更关乎家族的兴衰,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家风的现代意义: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家风是否还具有生命力?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人性中对于道德、品格、责任的追求,依然是永恒的主题。恰恰是这些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使得优秀的家风能够穿越时空,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代的家风,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传统的“勤”、“俭”,在当下可以理解为珍惜资源、注重效率、不浪费;传统的“孝”、“悌”,可以转化为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善待他人;传统的“读书”,则应拓展为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拥抱新知识。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对家风进行创新。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保持独立思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鼓励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倡导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 一个好的现代家风,应该能够帮助家庭成员: 建立稳固的价值体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中,家风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价值导向,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健全的人格: 家风是孩子品格塑造的摇篮,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律、责任感、同理心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 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从待人接物到生活习惯,都烙印着家族的印记。 提升家庭的凝聚力: 共同的家风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激发个人潜能: 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强调担当的家风,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家庭成员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敢于追逐梦想。 家风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用心去体悟,用行动去践行,并适时地进行传承与创新。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份智慧的宝库,从先贤的家风中汲取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精神的,生生不息的家风。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瞥见这本书时,它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特别是那个极具份量的标题。“中国家风家训”本身就是一个厚重的词汇,再加上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四位重量级人物的“一致推崇”,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吸引力。我一直对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和为官之道深感佩服,他的《曾国藩家书》中那些朴实而深刻的家教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说”,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也与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王国维先生的学术造诣固然令人景仰,而他对人生的洞察和对传统的尊重,也必然体现在他对家训的理解上。至于梁漱溟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的思考,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本书如果能将这几位大家对于家训的见解融会贯通,并加以阐释,那将是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一次极为深刻和有价值的梳理与总结,对于当代人理解和践行良好的家风,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提醒着我们那些被遗忘的、却又弥足珍贵的宝藏。标题中提到的几位大家,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任何一个名字拎出来,都能引起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而他们一致推崇的“中国传世家训”,光是这个概念就足够让人好奇与向往。我一直觉得,家族的传承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浸润和品格的塑造。那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往往凝结了先辈们毕生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蕴含着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修身养性的深刻道理。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将这些家训以一种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体会古人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养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对个人品行的提升,都能有所裨益。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先贤对话的机会,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溯与传承。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些失焦,似乎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品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家风家训”这个核心,而且点名了几位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这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根基和思想内涵。我尤其对“传世家训”这个概念感到好奇,这意味着这些家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被一代又一代人所认同和践行,其中必有其超越时代的智慧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这些家训,阐释它们的意义,并给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指导,比如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现代家庭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理解和继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得到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样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大师的共同肯定,足以说明这些家训的非凡之处。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把开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智慧大门的钥匙。

评分

浏览书架时,这个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国家风家训”,而且还特别提到了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几位响当当的人物,声称他们“一致推崇”。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很多都体现在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之中,它们塑造着一个家族的品格,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风气。能够被这几位大师同时看重,这些家训必定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普适的价值。我非常好奇,这些家训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又是如何能够跨越时代,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可?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这些家训的深层世界,理解它们之所以“传世”的原因,以及它们对于塑造一个人成为更有德行、更有智慧的人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寻根之旅,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探寻。

评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家风”这个概念有些模糊的认识,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是怎样的,又该如何去传承,心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子就点亮了我的思路。曾国藩、梁启超、王国维、梁漱溟,这四个名字在我的认知里,几乎是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巨擘,他们一致推崇的“传世家训”,可想而知其分量和价值。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冲动,想要了解他们到底从这些家训中看到了什么,又被它们哪些深刻的道理所打动。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家训的条文,更希望它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家训背后的文化逻辑、人生哲学,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个人修身养性,如何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能找到构建良好家风的路径。

评分

不错的 很好

评分

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这样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机会了。

评分

喜欢

评分

很好的一本了解阳明思想的书

评分

是我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这样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机会了。

评分

纸质很好!内容也很好。学习中国历代家风家训,推进开展家风建设工作。

评分

送货迅速,价廉物美!

评分

有注释,有译文,还有相关链接历史故事。不错!

评分

没收到发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