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粮和狗粮都分不清的祁先生要买狗笼了!
导购小姐:“请问您宠物的尺寸是多少?”
祁叙严肃地指向傅薇:“和她差不多。”
傅薇:“……”
人气作者岁惟 再续“遥遥”系列
毒舌男主编VS认怂小助理
你是我想共度余生的另一半,是我关于“家”的所有想象。
他是性格孤僻且具有强迫症的高岭之花,
她是神经大条且比较自我的都市女白领,
傅薇自小暂住祁叙家,后祁叙父母过世两人相依为命,
虽是青梅竹马却在长大后纷争不断、渐行渐远。
明明我比谁都喜欢你,
那这一生陪着你的为什么不能是我?
作者:岁惟 新浪微博:@岁惟
岁惟,北京大学硕士,言情作者。
已出版《星光不及你倾城》《夜蛾》《遥遥相望矣1、2》
即将出版《你是长夜,也是灯火》
「Chapter 01 你好,偏执狂」
「Chapter 02 独裁患者」
「Chapter 03 圣诞病菌」
「Chapter 04 幸存者」
「Chapter 05 冬雪困境」
「Chapter 06 墓园」
「Chapter 07 第一顺位」
「Chapter 08 玫瑰攻势」
「Chapter 09 飞来横祸」
「Chapter 10 如果一定要投降」
「Chapter 11 失而复得的你」
「Chapter 12 神秘来信」
「后记」
「Chapter 01 你好,偏执狂」
十二月入冬,鸭蛋青的天空晕开稀薄的天光,洒在缓速带旁带霜的松针上,清冷又寡淡。国道上走走停停的车辆尾气凝结成白雾,萦绕在沥青路面上。
计程车从S市的城郊出发,驶入市区后被堵住了。傅薇观察着前面车辆冒起白雾又偃旗息鼓、凉却又重新热起来的排气管,终于没有耐心地抬腕看了看表,问司机:“还有多久可以到?”
现在是早上八点二十三分。
和付其誉约定的时间是早上九点。
付其誉居住的公寓位于S市最繁荣的商业区,林立的写字楼里藏了一座四十层的住宅楼,闹中取静。白领们化着精致的妆容,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出入公司大楼,复印机与电梯的运作声响隐匿在高耸的玻璃森林里,没有车鸣,没有喧闹的人群。
傅薇翻开膝上的一沓打印纸,封面上有付其誉的一张演出照片,是从谷歌搜索到的资料,分辨率不高,但依稀能看到画面上男人健美的身体和柔韧的姿态。旁边附了详细的简介:付其誉,1983年生,被誉为亚洲最好的芭蕾舞男演员,曾是英国皇家舞蹈团的首席舞者,现已退役。还有许多网络百科式的星座、兴趣、爱好及生平简介。
网络上的论断半真半假,还得见了真人才知道。傅薇匆匆扫过几页纸的“性格与生平”,没发现有什么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与此同时,计程车已经摆脱了堵车大流,驶入了畅通无阻的写字楼区。傅薇看了眼路旁的绿化环境,用一支崭新的银夹钢笔在纸上画了两画,在付其誉的性格旁边写上“很懂享受”。
一捺还没有写完,手机屏幕亮起,进来一条短信:“打印纸在哪里?”
傅薇回想了一下,回复:“被我用光了。”放下手机,她付钱下车,早上八点五十五分,看来从城郊到这里需要一个小时。傅薇拢紧了随意搭在肩上的大衣,呵出一口白气。
如果真的答应了这份工作,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很成问题,而且还是零下三摄氏度的冬天,今后会更冷。傅薇粗略想了一想,把手里的资料扔进大楼门口的垃圾箱。
给她开门的是一个穿着灰色薄毛衣的男人,开领的设计让人看得出他肌肉匀称的身材,面容却有些憔悴,令整个人显得消瘦而苍白。
傅薇试着喊了声:“付先生?我是傅薇。”她礼貌地向他一笑。
男人笑容温和,把她引进玄关,找话题与她聊起来:“你很准时,傅小姐。”
傅薇瞥了一眼手表,早上九点整,误打误撞,幸好没有迟到。付其誉的亲和让她好感倍增,放松下来开了个玩笑:“我还以为应门的会是用人。”
付其誉低头一笑:“我一个人住。”
付其誉的家陈设简单,巴洛克风格的地板简洁干净,柚木和橡木的材质温和而有质感,客厅尽头的落地窗布帘被挽起,清晨的一束暖阳透进屋子里,让位于二十一层的公寓有种接地气的踏实感,除此之外,整洁得纤尘不染。
付其誉给傅薇倒了杯咖啡,在纯白的沙发上坐下,见她的目光还停留在他的家居装饰上,友好地发问:“觉得太简单了?”
傅薇意识到自己的冒昧,谢了一声,略带歉意地一笑:“家里住着一个一模一样的偏执狂,来到这里宾至如归。”
淡淡的咖啡香弥漫在客厅里,付其誉正取过茶几上准备好的合同不经心地翻着,听到她的措辞微微一怔,偏执狂。
才第一次见面,傅薇毫不拘谨。付其誉跟她闲聊了几句,慢慢意识到他面前坐着一位自来熟的女士。
“付先生为什么会找我当你的自传作者?”从寒暄中绕出来,傅薇直入主题,开宗明义,“我只是个财经记者,没有接触过传记文学。”
她的表情有些严肃。付其誉理了理手中的打印纸,没有拐弯抹角:“我看过你的一篇战地报道,2009,中东。”
这回轮到傅薇短暂地一愣,她大学毕业后曾经去中东战场当过两个月的战地记者,后来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得不转行,做经济类报道。两个月的时间里,所写的稿件数量有限,且多是通讯稿,她并不认为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不知该怎么接话,付其誉耐心地等着她的回复,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茶几上的手机不合时宜地一震,又一条短信出现在屏幕上:“胶带或者不粘胶?”
傅薇有些烦躁,迅速地给他回了一句:“自己找。”
一直安静的付其誉注意到她微妙的表情变化,指了指她的手机:“另一个偏执狂?”
傅薇没料到他会这么八卦,尴尬地点了点头:“嗯。”
“你丈夫?”付其誉看起来很有兴致。
傅薇局促地抿了抿唇,手指刮了刮咖啡杯的杯壁,深吸一口气,答:“……我老板。”
付其誉点到为止,没再深究,开始聊他从发现她的报道,到了解到一些她的文学作品,再到决定邀请她作为他自传主笔作者的过程。
傅薇打断他:“文学作品?你是指我大学时代发表在传统刊物上的散文诗?”
付其誉点头肯定。
傅薇简直要崩溃,那都是满满的黑历史!跳芭蕾的男人审美水平异于常人?傅薇不可置信:“我不认为这些文字能证明我的传记写作能力,并且我本人对这项委托并没有信心。很感谢您对我的赏识,我想我也许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付其誉年近三十,即使保养得不错,笑起来仍有细微的笑纹漾在眼角:“傅小姐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还是不愿意出任?”
“……”傅薇有些犹豫,“我本人并不排斥这项工作。”
“这不是一项工作。”付其誉的声音清润而有磁性,“我希望有一个合适的作者记录我的生平,这和是否专业无关。”
在傅薇为难之时,付其誉又补了一句:“当然,我会支付你稿酬。”
她仍旧有些困惑:“您今年不过而立,也没有商业宣传的需要,为什么会对自传有兴趣?”
付其誉好像猜到了她的这个问题,自然地把双手搭上沙发的靠背:“每个人都有记录过去的需要,并不都是为了扬名立万。”
艺术家的回答方式。傅薇一时语塞。
几个小时下来,付其誉说服她的理由是:人总要有几个时刻相信缘分。傅薇并没有被这句话说服,却被他说动了。也许艺术家的思维逻辑与常人本来就不太一样,何况她也乐意尝试一些新的事物。财经记者并不是她理想中的职业,自从离开了中东战场,这是她第一次觉得生活新鲜又充满了挑战性。她爱这种感觉。
初翻开这本书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部平铺直叙的编年史,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它巧妙地运用了多重视角和时间跳跃的手法,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闷的背景故事变得鲜活有趣。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他们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形成了有趣的对照,让读者得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故事的复杂性。这种叙事结构上的创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新鲜感和智力上的挑战性。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个体命运的微光,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样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洪流中个体的无力与坚韧。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带着思考去阅读的作品,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年代,随着主人公的脚步体验着生活的起起伏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与情感纠葛时,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尤其是在处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我最欣赏的是他对环境细节的刻画,那些街角的灯光、熟悉的市井气息,都仿佛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虽然故事的主线相对清晰,但其中穿插的支线情节也毫不拖沓,巧妙地丰富了人物的立体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猜测和期待后续的发展。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用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浮世绘,充满了对生活本真的探寻和对人性幽微之处的刻画。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有很多情节值得反复回味,那种情感的共鸣是很难得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古典韵味,用词考究却又不失灵动,读起来有一种品茗赏画般的雅致。作者似乎对文字的音乐性有着极高的追求,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读起来抑扬顿挫,充满了节奏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精妙处理,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底色和当时的微妙氛围,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着实令人佩服。尽管篇幅不短,但几乎没有感到冗余之处,每一个段落的设置似乎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是推进情节,或是深化主题。对于喜欢深度阅读、注重文字功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盛宴。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味,去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的深意,绝非快餐式阅读可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哲学意味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似乎在探讨关于时间、选择与宿命这些永恒的主题,但它没有给出任何教条式的答案,而是将所有的问题抛给了读者,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共鸣。每一次阅读,我似乎都能从不同的情节节点中捕捉到新的哲思,每一次回味,对书中人物行为的理解都会有所深化。作者笔下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局限和时代背景下做出了最符合当时情境的选择,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灰色地带。这种对人性和存在本质的深刻探讨,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文学作品范畴,更像是一部引导人进行自我反思的文本。它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但也是一种充满力量的沉重。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情节逻辑要求非常高的读者,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让我失望。它构建的世界观严谨且自洽,无论是社会背景的设定还是人物动机的推导,都遵循着一套内在的逻辑,即使在最戏剧性的转折点,也显得顺理成章。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这种扎实的功底为整个故事的真实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关键冲突爆发前所做的铺垫,那种步步为营的紧张感,让人手心冒汗,屏息以待。这种精密的布局,让最终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叙事功力和对故事张力的精准拿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