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作者那夏
献给青春里热烈爱过的人们
那些倾慕过的 牵挂过的
伤害过的 挣扎过的
想像过的 得到过的
等待过的 失去过的
我的青春因你们而闪光
谢谢你们曾出现在我的乐园,希望你们和现在的我一样幸福。
本书收录了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那夏,出道以来的优秀作品,十七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十七个不同类型的男孩,在跟他们相处的经历当中,女孩们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温暖又忧伤的故事直击内心,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谢谢你们曾出现在我的乐园,希望你们和我现在一样幸福。”
作者简介:
处女座,写故事的人。
任何时候,都希望这一生活得恣意、无悔。
已出版:《沧海有时尽》《谁的青春不腐朽》《谁的青春不腐朽Ⅱ》《末世岛屿》《青春已老》
新浪微博:@那夏NN
序 若我们敢,再次试试命运 /鹿鹿安
序 每个女孩青春的必经之路 /米炎凉
1、山茶始盛开,却是朱颜改
2、刻在青春尽头的朱砂痣
3.筑一面墙,刻一段倾城之恋
4、玫瑰人生
5、收到你的礼物已太迟
6、如初见
7、闲梦远,南国正月圆
8、谁说叹息桥下接吻能永恒
9、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10、长夜空港
11、爱人的心是会老的
12、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13、初恋残酷物语
14、像鲸鱼没入孤单深海
15、无论我在或不在
16、夏天刺了一道吻痕在肩头
17、去葡萄园看海
后记 乐园
山茶始盛开,却是朱颜改
创作手札:
写于十七岁的秋天。还记得初次刊载时,这个故事被放在封面最显眼的地方,作为主推。
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到受宠若惊。
是倒回去再看一遍,也不会觉得拿不出手的故事。
虽然写作时的心境和如今的心境已有了不小的差异,但还是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和自己写过的故事的。
因为故事里住着年少、可爱、真挚的自己。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1577的德夫哈芬和2007的你。】
鹿特丹的冬天不大冷。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围着一条厚厚的羊毛围巾。那条红白格子相间的长绒布亲昵地绕着我的颈子,我大半的面目便轻易地被模糊。
这个地势低于海平面一米的“欧洲门户”,总以是各式各样诱人的新鲜理由,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其中,不乏我这样的黄皮肤。
今天的派特?海恩广场宁静得反常,只有少少的游客瞻仰着德夫哈芬的雕像。那个出生在1577年的,曾俘虏过西班牙“宝藏”船队的西印度公司船队司令,在被海风吹拂了数百年后的今日,仍时常被这里的居民提起——他们说,他是传奇。
我微笑着找到一个角落坐定,支起画架,像平日般等待陌生旅人的垂询。可兴许是今天的游人太少,又或是大家已跟着初临的冬季沉寂,整整一个下午,都没人肯来问我那句,“Would you please draw a picture for me?”
傍晚就这样伴着潮汐来袭,天空在这一刻蓝得如同倒扣在头顶的海洋。昏昏欲睡的我忽然被某个略带迟疑的声音叫醒。
睁开眼的刹那,我竟然看见你。
“Would you please draw a picture for me?”你问得小心翼翼。
现在已是2007,你并没有认出我,但我还是下意识地紧了紧围巾,只肯露出了两只雾气蒙蒙的眼睛。
如今你怀里抱着一个稚嫩的小女孩,她咿咿呀呀地啃着手指,笑若春风,仿佛当年的你。
从1577到2007,这四百三十年的光阴,成就了属于我的小小传奇。
我拿起炭笔,却终究无从下手。
十一月,山茶又要花开。
春城应如故,只是朱颜改。
【1999的飞天小女贼和愚蠢倒霉鬼。】
1999年秋天的昆明植物园,那一路的银杏和枫叶美得如火如荼。
我愤怒地踢着两颗小石子,焦急地寻找下手目标。可我找了没多久,便悲哀地发现,这群游客不是太嫩就是太老。正当我开始犹豫要不要收手,一个吟着诗的小女生赫然闯入了我的视野。
请不要责怪我没水准,像我这样蹩脚的新贼,偷个矫情的女生,恰恰好。
于是我故作轻松地跟在她身后,一边大无畏地忍受着从她嘴里不时蹦跶出的,类似“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诗句;一边寻找“作案”的最佳时机……
可不管我多么谨慎,我还是失算了。
当我的手好不容易从她的背包里拈出那个干瘪的钱夹时,天杀的你出现了,你一手拧住我的手腕,一手拍她的肩:“这位小姐,你的钱包掉了。”
她当然是感激涕零地笑了,而你,浑蛋的你也义正词严地乐了。唯独我,哭丧着脸,不情愿地把钱夹塞给她:“钱真少,品位真差!”
我的刻薄并没有招致她的厌恶,相反,愚蠢如她还想掏票子感谢我们。
虽然最终她的美意被你的一番肺腑之言劝退,但我却记住了你那张貌似诚恳的,笑得春风满面的脸。我觉得,你真讨厌。
那个女生走后没多久,你跑过来跟我扒皮,你说:“小孩子怎么能做坏事?”我恶狠狠地睨着你:“呸呸呸!我连饭都没得吃了,还管他什么坏事不坏事?”
你似乎是被我的歪理弄得愣住了,过了好久,才回过神,走过来拍拍我的头:“小朋友,我请你吃晚饭。”
你当然得请我吃晚饭,因为你,我未来三天可能都没有饭。
我拽着你上馆子,专挑贵得吓死人的点。我边剥一只小龙虾,边张牙舞爪地跟你乱咋呼:“你知道吗?我是神偷!”
你看着我不说话,过了好久,你伸出手来敲我的脑门:“警察先生请神偷小姐吃顿饭,希望她不要再作恶多端。”
我就这样被你的一句话给吓得噎住了,眼睛瞪得老大。你拿出你的工作证在我眼前使劲晃:“你不要怕,我是来昆明度假的。”
好吧,我相信你是来度假。
二十七岁的警察先生来昆明度假,遇见了十七岁的小偷小姐,这是不是一个喜气洋洋的开头?
至少,那时我以为是的。
【我们曾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后来的岁月里,竟会那样微不足道。】
你结完账要走了,我惬意地打着嗝说“拜拜”。
直到我确认你已消失在对面那家酒店的大厅,我才心满意足地打开自己的手机。
说真的,你挺笨,要知道,趁你去付钱那会儿,我早已把你遗忘在桌上的手机翻了个遍,并且悄悄地把你的电话号码输进了我的手机。
嘿,你要知道,想做个成功的小偷,认识个警察总是必要的啊。
告别了你之后,我开始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十一月的月色一点也不美,山茶花凛冽的香气扑在我的脸上,我冻得直流哈喇子。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开始拼命响,我按掉,倔强地抬头,却骤然看见我家老头子的车停在前方。
我的眼泪开始没出息地拼命往下掉。
好吧,我承认,我这一哭,便宣告着我离家出走的壮举在实施了三十九个小时又四十三分后彻底破产,我觉得很憋屈。
老头子把车开得很慢,良久,他转过头来压低声音问我:“你真的不想继续念了?马上就要毕业了……”
我咬着嘴唇低着头,隔了好一阵子,一脸郑重地看着他:“警察会喜欢一个不爱念书的小姑娘吗?”他诧异地盯着我,脸色绛红,大概已被气得说不出话。
好了,现在你知道了,我是因为不想继续念那个所谓的重点高中,才跟我家老头子闹翻了。我愤怒地收拾好背包,在他一口一句“孽障”的叫骂声中,踉踉跄跄地逃出了家门。
请原谅那时我的年轻和愤怒,因为十七岁的我还不知道,原来生命里的遗憾那么多,而我们曾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后来的岁月里,竟会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只是,只是,我从未后悔与你的相逢。怪只怪我的技艺不精,偷不来与你的未来。
若我们敢,再次试试命运
三个月前,在贵阳的酒店里,我们重逢了。
她穿着一套藏蓝色的真丝睡衣,猫儿一样懒洋洋地偎在床上跟我聊天,互诉衷情,分享八卦,以及,安利我去买真丝睡衣。
那天正值年中大促,女人共同的话题无非是买买买,很神奇,她让我多花出去很多钱,除了那套睡衣,还有负离子吹风机以及贵妇品牌CPB。
促使我们相识的那本杂志创刊十年了,而我和她,也认识十年了。
在长沙场的分享会上,主持人问到我们的友谊,我说:“现在我们是好闺密,老了以后就是老闺密。”现在想想,竟然对老年生活一点都不恐惧了呢。
毕竟她就算再过二十年,应该也还是会见缝插针地给我安利,让我花钱。
当然,她也有鼓励我努力赚钱。
十年写作生涯,我们似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到所谓的瓶颈。写得少了,不怎么愿意写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写不出来了。事业的瓶颈,带来了生活上的沉默,那种沉默是不知道如何向他人诉说的苦闷,以至于我们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络。
直到那次重逢,她不知道被什么所激发,用她的原话来说——
拔出情绪的泥潭,还是需要自己憋足一口气。
她开始重新变身打字机,恢复短篇写作,很勤快,写完一篇丢给我一篇,篇篇都相当好看。那个时候,她对我说,还想出一本故事集,因为新故事越写越多,她喜欢的,也越来越多。再后来,我就看到了这本集子。光看一眼标题,我就不由得惊叹,篇篇经典,不负所望。我不仅可以记起每个故事的内容,还能回忆起看那些故事时的情景。
她是一个很老成的作者,文字冷静,有点刀锋上开花的感觉。尤其是早年,明明年纪轻轻,字里行间却总透露出不符合那个年纪的稳和狠。
那时我们一起喝酒,一起嗨歌,蓬头垢面地视频写稿,她一点都不忌讳自己居家时的邋遢模样被人看到,明明社交网络上的她光彩靓丽。
前几天,她突然跟我视频,我正满面油光地吃着冒菜,看到视频请求,吓得立刻挂掉。后来接通,我才发现她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油光满面,双眼无神,大概所有激情都奉献给了文字……吧。
过了这么多年,她还是喜欢安利我各种有趣的东西,安利我好听的歌。我说我手机内存不够,好久不听歌了。她又想提着刀来追杀我。
她说:“当然要听歌呀,我听一首就能有一个灵感。你多听听歌,这样就能写稿子赚奶粉钱啦。我气得牙痒痒。”
她爱听粤语歌。
十年前就是。
上一本短篇集,我写我们共同唱过的《祝君好》,在午夜的街头,大声唱着,再大声笑着,然后又大声哭了几回。
这次她还让我写序,还重复了几次要求,标题要走心啊!我也不知道这个标题走不走心,我想到她,就想到了容祖儿的这首《破相》。
很奇怪,这首歌她反复向我安利,我却从未听她唱过。
她唱过什么?
唱过薛凯琪的《甜蜜蜜》,忘记Mr. Right,爱Mr. Wrong一次。
唱过陈慧娴的《夜机》,你要珍惜岁月,不必感叹,情缘或会某日再返。
唱过这本书的标题,唱给那些爱过的男孩子。
她率性而勇敢,飞蛾扑过火,南墙不回头。受过伤,破过相,像容祖儿在唱,“遇过无数个某君,段段缘份擦身,段段犹似利刃。”
她未曾被打倒过。
嗯,她最后把他们都变成了稿费。
后来,后来她就遇到了她的傻白甜先生。很遗憾,我至今没能和他见过面。
去年她结婚,我恰好沦为大肚婆,考量之后还是选择远远送上祝福,所以她婚礼上到底唱了什么歌,我也只能听她在后记里说说。
她挥别过去,开启人生新篇章,过得很不错,毕竟,她也发胖有十斤。
人生的瓶颈过后,她的生活似乎更精彩了。
她甚至收养了一只小橘猫,名叫小奶油。
在此之前,她日常跟我的对话是,“来,让我看看暖暖(我七个月的女儿)。”在此之后,我猜,她可能要换词,“来,看看我家小奶油。”
其实,我还挺期待的,我们未来越来越好的人生。
好好写稿,好好赚钱,好好买买买,好好生活,好好爱人。
好好期待下一个十年。
每个女孩青春的必经之路
大家都说,长篇小说考验的是作家的耐力,短篇小说考验的是作家的技巧。
我喜欢的短篇作家屈指可数,而那夏,是最早写杂志那会,最喜欢的作者之一。我尤其喜欢她早年的短篇,有熊熊烈火的灼热,也有杜鹃啼血的哀伤。
有一段时间,还收藏了她的不少文章,经常将它们推荐给我带的新编辑和一些在杂志投稿常常碰壁的作者。
现在回忆起来,我认识那那是2009年,那时的我和很多盲目偏执热爱文字,却始终找不到方向的人一样为了生活而做着将就的工作。
可是那年夏天,我遭遇了一桩嫁祸,我的一个朋友工作出了纰漏,但为了利益,她不惜将错推到了我身上。我这个人别的没有,只有一身坦荡磊落和并不招人待见的“清高”。事发后,顶着“欲加之罪”和巨大的压力把证据全部整理出来后就离开了那个地方。
不久后往那那的邮箱里投了一个稿子,没想到有了回音。
就这么认识了。
那那是个特别好的人,作为编辑,她特别惜才,带作者从来没有任何架子,不管新作者老作者都一视同仁,除了会给稿件意见,还经常主动跑来和我们聊天,就仿佛我们认识了很多年。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前后一共见过三面,都是在长沙,这中间却跨过了好多年,如果让我用个词语总结来这三次见面,我只能说?:忽胖忽瘦。
我记得中间有一次见面,是她失恋,我、那那还有VV,在长沙一家私房菜馆里聊到半夜,我还记得我们那次点的菜有一盘清炒丝瓜,是VV喜欢的一道菜,我记得最深的是那那的绝望。
但我们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慰她,那天回去的时候,长沙下了暴雨,我在出租车上埋头看手机,结果出租车在马路上追尾,我的头重重地撞在前面的驾驶椅靠背上,去医院急诊照了CT,还好不严重。
回去已经是深夜11点多,那那发了条微博,她说,我们总是在等,等雨停,等开水煮沸,等心里的人消失。
雨还在下着,突然之间,我愣在那里,被击中。
这就是那那,她总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而再次见面已经是2017年,此时的她,已经有了归宿,偶尔还会在微博朋友圈秀秀恩爱。
她变了,但她也没变,她还是我最初认识的那个正义的那那子。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有一句话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那那和我一样,是那种念旧的人。至今我还会和人说起,说起我心底对最初开始上刊的杂志的感情,也说起那那,说起写作的初心。
我们更不擅长,也不愿意与自己告别。与那个没有被残酷世界里那种所谓的规则改变的自己,与那个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够坚守原则的自己,与遇到某些事件别人都不愿意发声的时候,会傻乎乎地站出来当出头鸟的自己。
2017年夏天,我在丽江古城收到那那的微信,她说她想出一本故事集。
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我无法很快答应她去做这本故事集,我也想过给她推荐一个编辑,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让组内的责编来签这本故事集。
因为我真心喜欢她的故事,在选文的时候,甚至不需要去百度,就能报出很多文章名字,她惊讶——很多连她自己都忘记了名字的故事,我居然都记得。
怎么不记得呢,那些文章也曾躺在我的电脑里,被我一次一次推荐给别人。
《山茶始盛开,却是朱颜改》《刻在青春尽头的朱砂痣》……都是她原本没有打算收录进来的文,后续我要求换进来的。
对于那那来说,这个集子纪念的意义显然高于其他。
她说她要做一个粉粉的有少女心的封面。
我说好。
她说,文章的数量就定17篇,17是质数。
我说好。
她说,我的书都没有双封面,这次我们做双封面吗?
我说做。
我应允这些,也许有迁就的成分,但无关利益或其它,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相互了解熟悉之后的某种默契。
顺便告诉大家,这个封面图都是她亲自去选的,我说图我打70分,她说她打90分。
好了,我败给她了。
《给我爱过的男孩们》不是一本关于归途的书,而是来路。
是那那的来路,也是我的来路,是每个女孩青春的必经之路。
这一路,我们张望过,彷徨过,爱过痛过,而今我们正走向下一个路口,在老去之前,把故事讲给你听。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能力。它给人的感觉是沉稳而有力的,就像是老式胶片机播放出来的影像,虽然可能不是高清的,但每一帧都承载着厚重的质感和历史感。作者似乎对“停顿”的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书中有很多段落的留白处理得堪称教科书级别,正是那些没有被文字填满的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去填充人物内心的空白和未竟的对话。这本书的视角是高度私密的,读者像是被邀请进入了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旁观着主角生命中最私密也最脆弱的时刻。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人物成长的描绘,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缓慢的、伴随着阵痛的“蜕变”。它探讨了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如何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和既定事实。这本书不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关系”的建立与瓦解,那些细小的误解如何累积成巨大的鸿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深度清洁,非常平静,非常满足于这种被文字充分滋养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充满手写批注的日记本。它的情绪浓度非常高,但处理得非常克制,没有那种歇斯底里的爆发,而是将所有汹涌的情感都压在了文字的表面之下,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和感受。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运用意象,比如反复出现的某种天气、某种特定的物件,它们反复出现,并随着故事的推进,其象征意义也在不断深化和改变。这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近乎诗意的质感。我读到主人公对于过往的追忆时,那种带着怀旧滤镜去看待一切的视角,让我对自己的青春也产生了一种新的审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想”,而是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充满细节的情感场域,让你在其中自由探索。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青春”这种介于成熟与幼稚之间的微妙状态,那种既渴望自由又恐惧责任的矛盾心理,被描绘得入木三分。看完后,我的脑海里不是情节的片段,而是一种持续萦绕的、淡淡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温柔致敬。
评分这本书的书封设计极其抓人眼球,那种带着一丝复古气息的油画质感,仿佛能透过封面直接触碰到故事的核心。我得说,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一流的,她对于人物内心细微波动的捕捉,细腻得令人心疼。我尤其欣赏她如何巧妙地运用时间线的跳跃,让读者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中穿梭,体会那种时间带来的沉淀与变化。主人公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挣扎、那种带着青春特有莽撞却又深思熟虑的矛盾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特有的气味,感受到那种特定的光线角度。这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时刻屏住呼吸的类型,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陈年威士忌,入口辛辣,回味却悠长而醇厚。它探讨了“错过”这个永恒的主题,但又没有落入俗套地渲染悲情,反而赋予了每一次告别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重量。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高,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初读时可能需要放慢速度,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文字包裹的充实感是其他快餐式阅读无法比拟的。我推荐给那些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共鸣,愿意深入挖掘人性复杂层次的读者。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因为这类聚焦于情感纠葛的作品市场已经很饱和了。但是,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结构上的大胆创新。它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一种碎片化的、记忆闪回式的结构,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主动去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版图。这种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但回报是巨大的。每一次碎片信息的重组,都带来一次“啊哈!”的顿悟时刻。作者处理人物关系的方式也极其高明,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局限性和时代烙印,他们的互动充满了现实的张力——那些没有说出口的遗憾,比激烈的争吵更伤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距离感”的刻画,无论是物理上的遥远,还是心理上的隔阂,都处理得非常微妙。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同理心,体验着不同视角的真实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每一次深入,都能发现新的路径和视角,非常适合喜欢深度解读和文本分析的读者。
评分天呐,我简直要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鼓掌叫好!这本书的文笔是那种带着浓郁个人风格的,像极了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亢激昂。我特别喜欢她对场景描写的精确性,那种对环境细节的捕捉,让整个故事的背景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举个例子,书中有段描写主角童年故居的夏日午后,那种慵懒的、被热气扭曲的光线,配合着远方传来的蝉鸣声,真实到我仿佛能感受到皮肤上微微的汗意。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探讨的主题并非是简单的爱情或成长,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认知构建史”的记录。主角在生命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主角自身的渴望、恐惧和未被承认的潜能。我发现自己忍不住会停下来,反复阅读那些充满哲理性的对话,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自然地融入角色情感流动的瞬间。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命中那些“未完成的章节”,以及那些曾经影响我至深却早已淡出视线的人们。它成功地将个体经验提升到了一个更具普遍性的层面,读完之后,心里留下的是一种释然的平静,而非沉重的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