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福庵著《说文部首检异》1卷、《麋研斋作篆通假》10卷。1907年辑《福庵藏印》16卷,36岁自辑《罗江民印稿》8册、《麋研斋印存》20卷,又重辑4卷。1938年辑《麋研斋印存续集》8册,此为福庵藏印与自刻印的合集,前13册收约40位元前辈时贤的作品265方,后7册收自刻自用印188方,丁仁等人辑《丁丑劫余印存》20卷,收明代至民国篆刻家273人的作品1900余方,福庵作为顾问,助以鉴别考定。1920年至1945年刻印自存印稿《福庵印稿》101册藏上海博物馆,收印10418方。出版书法《篆书说文部目》、《篆书阮嗣宗咏怀诗》、《篆书千字文》等。逝世前一年,他把自刻精品302方捐赠上海博物馆,逝世后,家属又遵遗愿,将家藏图籍、书画、碑帖400余件、印章300余方西冷印社。
《王福庵印谱》作者将黄士陵具有代表性的印艺进行整理、注释,编辑成册。适合印章设计者和爱好者,以及王福庵的追随者阅读与收藏。
内页插图
目录
《王福庵印谱.1》《王福庵印谱.2》
《王福庵印谱.3》
前言/序言
王福庵(一八八〇-一九六〇),浙江杭州人,原名提、寿祺,字维季,号福庵(或作福厂、福盒,后以福庵行),七十后自号持默老人,又号屈瓠,别署罗刻江民,室名麋研斋,因喜蓄并精研印学,又号“印佣”,他是近代“新浙派”的领军人物,职业印人。
王福庵生于有艺术氛围的书香世家,父亲王同,字肖兰,晚号昌卢老人,为光绪丁丑进士,但不愿为官,专注于诗文书刻和金石文字研究,有多种着述遗世,临橅篆隶碑版百十种。曾主杭州紫阳书院等数家书院,泽及东南士林。福庵幼禀庭训,浸染学术文艺,早年兼学书画,十二岁即操刀弄石。其《印存自序》中说:“余年十二即解,爱好印章,见汪(启淑)、丁(辅之)两氏印谱,辄心仪焉”。他还学过数学、土木工程等西方新知识,并任职于沪杭、湘鄂铁路局,培养了毕生缜密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十四岁任教于钱唐学堂,一九二〇年赴北京受聘为政府印铸局技正,为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等,一九二九年至南京任政府印铸局技正,一九三〇年辞去。又受聘于故宫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一九三一年对故官所藏金石书画真迹、拓本评审鉴定,编印古铜印印谱《金薤留珍》五册。后退隐上海鬻书治印自给。一九五三年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九五六年任中国篆刻金石研究会筹委会主任,上海中国书画院画师。他一生行踪以杭州、北京、南京、上海为主,尤在杭州、上海居留最久。
王福庵与丁仁(辅之、鹤庐)、昊隐(石潜、遁庵)、叶为铭(品三、叶舟)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于一九〇四年发起创立、一九二二年正式建成西泠印社,从此“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成为印学裹程碑与标志性象征,数百年来未有之盛举。这不但奠定了王福庵职业生涯的轨迹和他作为印学研究的理论家、活动家、教育家之历史定位,更宣示了“新浙派”的实力和发展愿景。由于四位创始人皆不居功自矜,相互谦让不当社首,乃共推声望年事及印学成就皆高的昊昌硕(缶庐)为首任社长。之后,西泠印社成为民国以来海内研究篆刻艺术的中心,篆刻家神往顶礼的圣地,对于整理保存传播历代印学理论着作、图文资料、石刻碑拓、书画作品厥功卓着,更使绵延一百五十余年的浙派篆刻艺术又得以薪火相传。
王福庵印谱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