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中期,日机偷袭珍珠港前后的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劳动人民像牛马般生活,达官巨贾却是酒食征逐,“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小说以一个刚正不阿、饱读诗书的区庄正一家和一个挂着心理学博士幌子而实际上做掮客的西门德夫妇为正副两条线,牵引出了银行家、官僚、投机商、交际花、小公务员、保长、甲长、轿夫、小贩等形形色色的人,勾勒出了陪都重庆官亦商,商亦官,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平民百姓则求一饱而不能,医生改行,教员转业,林林总总的众生相!
张恨水,原名心远,安徽潜山人。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产的新技法融为一体,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一生致力于通俗文艺创作,著有一百多种长篇通俗小说,曾被老舍称为“国内妇孺皆知的作家”。
目 录
第 一 章 心理学博士所不解 / 1
第 二 章 逼 / 17
第 三 章 穷则变 / 32
第 四 章 无力出力无钱出钱 / 47
第 五 章 两种疏散 / 64
第 六 章 一餐之间 / 80
第 七 章 马无夜草不肥 / 101
第 八 章 好景不长 / 116
第 九 章 另一世界 / 130
第 十 章 意外 / 147
第十一章 换球门 / 161
第十二章 飞来的 / 180
第十三章 洗澡 / 199
第十四章 对比 / 209
第十五章 叫你认得我 / 233
第十六章 其命维新 / 246
第十七章 变则通 / 262
第十八章 一场风波 / 279
第十九章 还是我吗? / 295
第二十章 抬轿者坐轿 / 315
第二十一章 开包袱 / 331
第二十二章 旧地重游 / 348
第二十三章 雅与俗 / 365
第二十四章 人比人 / 383
第二十五章 爱情之路 / 400
第二十六章 伥 / 416
第二十七章 无题 / 432
第二十八章 她们与战争 / 451
第二十九章 天外归来 / 475
第 三 十 章 钱魔 / 491
第三十一章 迷魂阵 / 509
第三十二章 螳螂捕蝉 / 526
第三十三章 一方之强 / 542
第三十四章 四才子 / 559
第三十五章 抬轿去 / 573
第三十六章 速战速决 / 588
第三十七章 探险去 / 603
第三十八章 黄鹤 / 620
校 后 记 / 643
整 理 说 明 / 645
这本关于人生境遇的书,给我的触动太大了。作者似乎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他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同情或批判的视角,而是非常冷静、克制地描绘了那些“走”在路上的人们的日常。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喧嚣又寂寥的都市角落,亲眼目睹了无数张疲惫的脸庞。那种日复一日的重复、那种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奔波,被文字捕捉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书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那种被日常琐事挤压得几乎没有喘息之机的感觉,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节奏。我常常在想,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和他们所挣扎的“生存”,究竟隔着多远的距离?文字的力度在于它的真实感,让你无法轻易回避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现实。它不是一本读起来让人心情愉悦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让人在看完之后,会更珍惜当下,或者更深刻理解他人的“醒世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形容为一种精神上的“马拉松”。它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消化那些看似平淡却暗流涌动的细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情节时的“留白”艺术。很多关键的情绪转折点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作者并没有直白地给出答案或解释,而是巧妙地将其交给了读者去揣摩和构建。这种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例如,书中某一个角色的突然消失,并没有详细交代其去向,但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比一个确定的结局更加令人心悸,因为它暗示了这种“消失”本身就是常态。我感觉作者像一个高明的音乐家,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重音,什么时候该用休止符,使得整部作品的节奏感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学价值。对于那些追求深度阅读体验、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容错过的精神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这类题材的作品容易落入俗套,变成廉价的情感煽动。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力量不在于控诉,而在于呈现。作者似乎运用了一种近乎“冷眼旁观”的镜头语言,将那些艰辛、无奈,甚至带有一丝荒诞的生活场景,原封不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疏离感反而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力,因为它迫使我们必须自己去填充情感的重量。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选择”这个主题的处理。书中每个人似乎都在做着看似无法改变的选择,但作者又隐晦地暗示了,即使是在最受限的环境里,人依然保有某种内在的自由和尊严。这种复杂的层次感,让这本书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社会纪实文学范畴,更像是一部探讨存在主义困境的寓言。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些场景,思考着自己的生活轨迹是否也无意中踏入了类似的循环。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沉浸感。它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复杂的哲学思辨,完全是聚焦在微观的个体经验上,但正是这种聚焦,反而折射出了更普遍的人性困境。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像一条湍急的河流,信息量巨大,情绪饱满;时而又像一面平静的湖水,用极简的词汇勾勒出深邃的意境。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体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人物群像时的细腻笔触,即便是篇幅不多的配角,也有血有肉,让人过目难忘。比如书中描绘某位人物在深夜的那个片段,寥寥数语,却将那种身心俱疲后的瞬间释然表现得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仿佛是一部多线并行的纪录片,各个故事线索在不经意间交汇,又各自奔赴终点,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广阔。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质感,简直像是由粗粝的砂纸打磨而成,带着一种磨砺后的力量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没有刻意的文学技巧炫耀,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它想要传达的那个核心意象——那种持续不断的、几乎看不到终点的跋涉。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物理空间,比如狭小的居住环境、拥挤的交通工具时,那种空间压迫感写得尤为出色,让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局促”二字的重量。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如此沉重的底色之下,作者却偶尔会穿插一些近乎诗意的瞬间,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某人脸上时的短暂宁静,或者陌生人之间一个不经意的善意手势。正是这些微小的光亮,使得整部作品不至于完全陷入绝望,反而体现出生命力在逆境中的顽强韧性。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结构中被忽视的那些支撑点,值得每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