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汪东城、贾青主演《西夏死书》同名影视剧2018重磅开播,一起回味小说经典。
2.南派三叔鼎力推荐,一套连续畅销7年,累计销售超50万册的超好看探险奇书。
3.全本逐字精修,作者首次揭秘《西夏死书》诞生的心路历程以及人物的成型过程。
4.故事紧张刺激、情节扣人心弦、场景描述恢宏壮观,令人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惊心动魄的探险旅程。
内容简介
一场平常的艺术品拍卖会,众买家对压轴拍品“西夏嵌珠宝缠莲纹玉插屏”嗤之以鼻,唯有一金发女郎和香港富豪疯狂抬价竞拍,因拍卖师作弊,致使香港富豪成为最后赢家,而拍卖师却在事后莫名自杀,香港富豪也在一个雨夜神秘死亡。由此,牵连出一桩半个世纪前的中苏联合科考事件,而不论中国、苏联亦或美国,均对此事讳莫如深,绝口不提的同时却又都封存着绝密档案。
一连串诡秘莫测的事件,将唐风等人席卷其中,为探寻这件神秘的“西夏嵌珠宝缠莲纹玉插屏”背负着怎样骇人听闻的真相,他跟随韩江等人历经重重艰险,从川西的羌寨到郎木寺,从那摩大峡谷到阿尼玛卿雪山,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件件涌现……
作者简介
顾非鱼,男,新锐作家。
著名悬疑探险作家,曾为中文在线作者,曾多次作为嘉宾主持主持旅游卫视节目,现在北京从事编剧工作。出版系列悬疑探险小说《西夏死书》、《复活的郑和舰队》等。自幼便对神秘历史、消失文明有着执着的痴迷,曾只身涉险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也曾小心翼翼行走在阿尼玛卿冰川边缘,探寻那些已经湮没的古老文明。常于黄沙之下发现惊人的王朝秘事,然后依托宏大的历史背景,写出一段段离奇而又真实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拍卖疑云
第二章 老K
第三章 羊城追凶
第四章 葬礼惊魂
第五章 七封绝密信件
第六章 四扇屏
第七章 紧急迫降
第八章 骨道森森
第九章 喋血羌寨
第十章 郎木寺
第十一章 纳摩大峡谷
第十二章 绝杀地下湖
第十三章 神秘柱厅
第十四章 鹰狼不食
第十五章 湖畔静修者
第十六章 冬宫的神秘地下室
第十七章 最后的党项人
第十八章 大屠城之夜
第十九章 再入黑洞
第二十章 玛曲
第二十一章 阿尼玛卿雪山
第二十二章 征服冰川
第二十三章 黑头石室
第二十四章 亡命冰原
第二十五章 不是尾声
精彩书摘
1
广州珠江边的一间茶馆中,南国的暑气正盛,唐风独自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品着一壶龙井。在深圳接到梁云杰的电话后,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唐风顾不得休息,立马乘车赶到了广州。
唐风看看手表,晚上八点了,梁云杰还没有出现。窗外下着雨,整个珠江被浓浓的雨雾笼罩着,唐风失神地盯着窗外,慢慢地,慢慢地……窗户玻璃上映出了一张面目狰狞的脸,那张脸——那张脸分明是齐宁摔死时的恐怖面容。唐风使劲揉了揉眼睛,窗户玻璃上的脸消失了,窗外,依旧是黑沉沉的雨夜。
“小伙子,让你久等了。”梁云杰终于赶到了,站在桌旁,伸出了手,手臂还是那么苍白、枯瘦、僵直。
唐风没有理会梁云杰伸来的右手,冷冷地问道:“你是下午从香港赶过来的?”
“嗯!在图书馆耽搁了一会儿,所以现在才到。”梁云杰有些尴尬地缩回了右手。
“找我有什么事,说吧!”唐风直截了当地问。
梁云杰在对面坐下来,沉默了一会儿,说:“听说那个叫齐宁的拍卖师死了?”
唐风盯着他冷笑道:“你是故意装糊涂,还是真的才知道?”
梁云杰皱了皱眉头,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清楚吗?齐宁无缘无故为何跳楼自杀?唯一能让我想到的原因,就是他生前主持的最后一场拍卖会,而正是在那场拍卖会上,因为他的一个反常举动,让你得到了那件奇怪的玉插屏。”唐风故意将怀疑的矛头直指梁云杰。
“你怀疑齐宁的死跟我有关?”一直很镇静的梁云杰开始显得激动起来。
“难道你不值得怀疑吗?”
“年轻人,你要有证据,不要随便血口喷人。”梁云杰虽然极力压低声音,但却越发激动。
唐风道:“证据?好,我问你,拍卖会那天,和你一起竞拍的那金发女人明明已经举牌了,齐宁也明明看到了,但他还是落锤了,落锤之后,受益人就是你,这你作何解释?还有拍卖会后第二天,你去接收拍品,为什么失魂落魄的,还差点儿撞到旋转门上?那天你走后没多久,齐宁就死了!”
梁云杰吃了一惊,猛地站起来,伸手指着唐风,说:“你跟踪我!你……你有什么目的?”
唐风道:“谁有空跟踪你,我是去办理几件拍品的交接手续,碰见你的。”
茶馆很静,梁云杰刚刚大声说话,又站了起来,立即引起其他茶客的注意。他坐下来,压低声音,但语气仍然很严厉:“你到底为什么跟踪我?!”
唐风道:“如果我存心跟踪你,你快撞上旋转门的时候,我就不会拉你一把了。”
梁云杰不说话,直盯着唐风的脸,唐风坦然与他对视着。过了一会儿,梁云杰紧张的神情放松下来,问道:“小伙子,你能告诉我,这块无人问津的玉插屏,为什么你肯出价80万吗?如果你对它有兴趣,那为什么只出了一次价,就不再竞拍下去了?”
唐风把上次跟王凯说的话,又对他说了一遍。梁云杰听了,脸上全是意外的神色,道:“花80万,就只是为了替一个素不相识的拍卖师解围?”
唐风摇摇头,说:“是替他解围,但同时也买下一件古董。别说那古董只值10万的话,在我眼里,古董是没有什么金钱价值的,它们只有历史价值、工艺价值。以金钱价值来衡量,用80万还是用800块买下来,它都是不值的。”
2
梁云杰怔怔地看着唐风,过了一会儿,叹道:“小伙子,我可以相信你吗?”
唐风毫不客气地道:“随便,反正我不相信你!”
梁云杰被噎得一愣,道:“请你相信我,齐宁作弊和自杀,真的都不关我的事。这里面有个大阴谋。”唐风问,“什么大阴谋?”
梁云杰欲言又止,迟疑了一会儿,又是一句:“我可以相信你吗?”
要不是看他鸡皮鹤发的苍老模样,唐风都想在他脸上揍上一拳了,冷声道:“你要让我取信于你,首先你得取信于我。”梁云杰问,“你要我怎么取信于你?”
唐风终于将话题绕到重点上了,道:“首先我要知道,你这次找我来是为了什么?”
梁云杰道:“有一个大秘密、大阴谋,牵连很广,也很严重,严重到超出你的想象。我需要帮助。我想到拍卖会上,你对玉插屏也有兴趣,就让人查了一下你……别生气,我没有恶意,只是想确认一下,你这个人可不可靠。”
唐风冷冷地道:“结果我不可靠?”
梁云杰摇头道:“不,调查结果我很满意。你是一个在当今物质社会中难得还能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包括我的老朋友罗中平,都对你非常欣赏。”
唐风道:“你认识罗中平教授?”罗中平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学识水平和人品修养在整个学术界都是赫赫有名的。唐风虽然跟他仅仅有过几次交集,但他却是唐风真心敬佩的少数几人之一。
梁云杰做了个稍等的手势,取出手机,拨打出去。电话通了,梁云杰讲了几句,然后将手机交给唐风,道:“罗中平要和你通话。”唐风接过手机,那端果然是罗教授的声音。罗教授强调梁云杰是他的老朋友,绝对可信,又聊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把手机还给梁云杰,唐风看着他一副轻松的样子,道:“你也知道,我是个讲原则的人,罗教授相信你,我相信罗教授,但这未必就代表我也能相信你。”
梁云杰脸色一僵,有些错愕,想发火的样子,但终于忍住了,沉声道:“小伙子,你还想要怎么样?”
唐风将身子微微前倾,道:“我要知道,你为什么肯出高价拍下那块奇怪的玉插屏;还有,你接收玉插屏时,得到的那些档案袋里,都有些什么东西?”
这两个问题一出口,唐风看到梁云杰虽然极力压制但神情还是明显震动了一下,很显然,这两个问题对他内心的冲击很大。他喝了一大口茶,又停顿一会儿,才道:“这些我都会告诉你的,但要在我可以完全相信你之后。”
唐风道:“那等你能相信我之后,再来找我。”说完站起身来,不理梁云杰的呼喊,大步离开了茶馆。
唐风撑着伞,走在珠江边上。梁云杰所谓的大秘密,他确实很感兴趣,但这并不代表梁云杰就可以随便调查他。更让他气愤的是,梁云杰在调查过他之后,还不完全相信他,还要他再证明自己,他怎能不发发脾气还以颜色?反正梁云杰有求于他,肯定还会再来找他的。
雨依旧下着,已经深夜十点多,这个时间对于夜生活丰富的广州人来说,正是好时候,珠江边的各色酒吧、饭店灯红酒绿,若不是下雨,更是热闹。唐风无心留恋这些,径直拐进了一条僻静的马路,他记得从这条马路穿过去,就可以回到下榻的酒店。
行走在阴暗的路上,突然,唐风听到了一声凄厉的惨叫,他循声望去,发现路边有一狭窄的小巷,小巷中,两个黑影闪动,很快,小巷里又恢复了平静。那凄厉的惨叫就是从这儿发出的。唐风壮着胆子,迈步走进小巷,慢慢地,慢慢地……他靠近了,看见有一个人躺在地上。唐风俯下身来查看,吃惊地发现躺在地上的人正是满头白发的梁云杰,此刻梁云杰的胸前有一道伤口,正汩汩地往外冒着鲜血。唐风赶忙扶起梁云杰,轻声呼唤:“梁老先生!梁老先生!”
梁云杰吃力地睁开双眼,看上去十分虚弱,想开口说话,可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唐风将耳朵贴到他的嘴边,这才断断续续地听到:“血咒!……可怕的血咒又……又回来了……图……书馆……七……七十一……”梁云杰最后提高嗓音,用尽全身气力,说出最后的数字后,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刚才还要对唐风说出秘密的梁云杰,此刻竟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雨巷中。雨水滴落在唐风的脸庞,也滴在梁云杰的白发上,唐风轻轻合上了梁云杰的双眼。忽然,他想起了另一个黑影,刚才明明看到巷子里有两个黑影,可当唐风走近时,却只发现梁云杰躺在地上,那个黑影呢?想到这,唐风不觉后背发凉,他猛地回头,那头是来时的大街——没有人;再向雨巷另一头看去,那头通向另一条大街,那条大街似乎要繁华一些,不时有车辆疾驰而过。凶手从雨巷那头逃走了?
唐风站起来,慢慢地向雨巷那头挪动。巷子里很黑,唐风拿出手机,作为照明工具。他警觉地观察着四周,特别是巷子两旁的阴影地带。走出了约有三十步,突然,他的身后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唐风回身一看,只见一个黑影正趴在梁云杰的尸体上,不知在干什么。唐风看不清黑影的模样,他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大喝了一声,然后从地上捡起一块板砖,朝那黑影快步跑去,黑影见势不妙,扭头朝巷子一头的大街跑去。
唐风回到梁云杰的尸体旁,用手机发出的微弱光线照了照,只见梁云杰身上衣服凌乱,随身携带的皮包散落在旁边。刚才那黑影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也许……也许梁云杰身上真的有什么重要东西,被那黑影拿走了?再看那黑影,已经快跑出巷口,唐风见状,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当年上学时,唐风也曾经拿过全校的短跑冠军,一般人还不是他的对手。瞬间,唐风追出了巷口,来到大街上,黑影和唐风一前一后,在午夜的大街上追逐。借助路灯的光线,唐风看见那黑影穿着一身皮风衣,领子立着,还戴了一顶帽子,根本看不清黑影的脸。黑影的速度很快,唐风使出全劲,竟追不上他!不过,追了一会儿,唐风发现那人并不熟悉这里的道路,黑影慌不择路,竟朝珠江边上奔去……
“我顶你个肺啊!”黑影横穿大街时,根本没看信号灯,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出租车撞了一下,引来出租车司机的咒骂。
但是黑影被撞后居然没事,马上站起来穿过大街,消失在江边。信号灯变了过来,唐风穿过大街,待他赶到江边时,黑影早已不见了踪影。唐风朝江面上看去,雨雾笼罩下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漩涡的中心浮起了一顶帽子——这帽子正是刚才那人戴的帽子。唐风不禁暗自寻思——难道那人跳到江里去了?
唐风浑身已被雨水浸湿,他喘着粗气,转过身,向四周张望——路口,停着一辆正在等客的出租车,司机漫不经心地抽着烟,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唐风;路边,停着几辆轿车,唐风看不清车里的情形,他不知道车里是不是也有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酒吧里,人们依旧在狂欢;咖啡馆中,几对情侣还在难舍难分;路旁,阴暗的角落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此刻,唐风忽然感觉四周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不!这不是真的,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三天前,齐宁摔死在自己面前;今天,梁云杰又被人刺死在雨巷中;如此炎热的天气,自己竟会在午夜的大街上追逐一个戴着帽子、穿着皮风衣的黑影?那神秘的黑影此时又隐藏在哪里?
……
前言/序言
《大唐风云录:安史之乱前的帝国侧影》 作者: 佚名 字数: 约1500字 --- 一、 卷首语:帝国黄昏的微光 本书并非聚焦于后世史家反复描摹的烈火烹油之景,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幽微、更少被喧哗声浪所掩盖的切入点——开元盛世的末期,直至天宝初年的微妙转折。我们试图剥离掉那些过于宏大叙事下的刻板印象,深入探究一个庞大帝国在自我膨胀达到顶峰后,那些悄然滋生的结构性裂痕,以及生活在阴影中的个体命运。 《大唐风云录》是一部致力于还原盛唐末期社会肌理与政治生态的史乘性笔记,它采集了从洛阳宫廷的密奏残卷到边陲戍卒的私家信札中的碎片信息,试图重构一个既光鲜亮丽又暗流涌动的时代。 二、 权力真空与地方豪强的崛起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核心权力中枢的微妙变化。玄宗皇帝的晚年,虽享“十圣”之誉,然其对朝政的掌控力已如江河入海般逐渐分散。我们详尽梳理了三省六部中各派系——牛仙客一系的财政保守派、李林甫代表的寒门进取派,以及以边镇将领为后盾的军事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首次披露了关于“陇右节度使”体系在开元二十年后的悄然重组。在中央对西北的直接控制力减弱时,一批具备强大地方资源的豪强士族,通过巧妙的联姻与经济渗透,事实上架空了中央的任命。他们如何利用“开边”带来的巨额利润,建立起超越朝廷税收体系的私有武装和经济网络,是本书核心论证之一。我们通过对敦煌和凉州地区赋税记录的交叉比对,揭示了这些地方势力如何以“开疆拓土”的名义,将大量劳动力和资源转化为自身私产,为日后藩镇割据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三、 漕运的幽灵:经济命脉的脆弱性 盛唐的繁荣,建立在脆弱的漕运系统之上。本书花费了相当的篇幅,对大运河和长江中下游的水利体系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这不是简单的地理描述,而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剖析。 我们重点分析了张巡早年在扬州任职期间,对漕运物资损耗率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被认为因“过于悲观”而被束之高阁,但它预示了未来几年间,在粮道上,腐败、水患和地方豪强对运力的私自占用,已将帝国最主要的生命线置于极度危险之中。 书中详细描绘了“扬州榷盐”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盐商的复杂关系。这些盐商通过提供巨额“进奉”,换取了在特定区域内近乎垄断的权力。他们的利益与朝廷命官紧密捆绑,当朝廷需要大量资金时,便不得不向这些经济寡头低头,这种依附关系,极大地削弱了皇权对经济领域的直接调控能力。 四、 民生百态:城市边缘的“隐形人” 如果说前两部分侧重于庙堂之高,那么第三部分则深入市井之远。我们采集了大量的碑刻、墓志铭的残片,试图重构长安城和洛阳城“里坊制度”崩溃前夜的社会景观。 本书详细记录了“良家子”群体向“游民”的转化过程。在土地兼并加剧和兵役负担日益沉重下,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他们不被编入户籍,不纳田赋,成为城市中随时可能被点燃的火种。书中对当时长安城“东市”与“西市”的物价波动进行了细致比对,揭示了富人区和贫民窟之间,生活成本的巨大鸿沟,以及这种不平等如何催生了对现有秩序的普遍不满。 此外,我们还专门开辟一章,探讨了“僧道势力”在盛世末期的膨胀。在社会动荡加剧时,寺院和道观往往成为民间资本的避风港和信贷中心。本书通过对一些小型寺庙账目的重建,发现大量民间借贷业务正在被宗教场所吸收,这进一步抽走了朝廷本应能控制的社会流动资本。 五、 边塞的沉默:从守见到藩镇的蜕变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北和西北边陲。我们认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内部腐朽与外部压力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而非偶然事件。 不同于传统史书将安禄山塑造成一个奸诈的外族将领,本书更关注的是“节度使”制度本身在边疆的异化。我们分析了从先天元年(712年)开始,朝廷对边军的“募兵制”改革如何鼓励将领们将士兵视为私产而非国家军力。 通过对比唐玄宗时期与更早时期的军费开支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边镇将领的“军功”越来越依赖于对周边小部落的劫掠,而非真正的战略防御。这种“内向性”的军事发展,使得一旦中央调动资源或试图削弱其权力时,边镇将领的首要反应,便是将积累的军事力量转向对中央的威胁。书中收录了几份被认为是早期预警信号的密信,它们清晰地描绘了节度使如何在地方建立起独立的税源、人事任命权乃至外交体系,为最终的“天宝之乱”提供了最坚实的结构性基础。 结语: 《大唐风云录》旨在提供一个去浪漫化、去神化的盛唐晚期图像。它不是关于英雄的史诗,而是关于结构性疲惫与系统性失灵的考察。我们相信,只有理解了帝国是如何在光芒万丈的外表下,逐渐被内部的蛀虫蛀空,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必然走向。本书致力于成为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在那场毁灭性的战火燃起之前,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