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我真的好喜欢你啊》
24个故事,24种爱情,让恋爱的人成长,让失恋的人痊愈。
“喜欢”的姿态:在书中,是青春里一场用力过猛的恋爱;是成年后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的暗恋。
“喜欢”的手段:勇敢的男女跨越时空也要相见;执着的编剧宁可当黑客,也要从命运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爱。
“喜欢”的结局:天天煲汤的大男孩儿等到了爱情;成全恋人的姑娘想在午夜电影中忘掉爱情。
这些故事中爱情的样子,是即使知道没结果也要遵从内心;是哪怕有一天会失去,现在也要试着努力在一起。
愿看过这本书的人,果敢又无惧,相信爱,也有能力爱。
作者简介
鹿原,惊池文化创始人,故事策划师,不正经小说创作者。
陈亚豪,街舞老师,人气作家,大世记文化传媒创始人兼CEO。大学时期开始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随笔引起关注。代表作品《你不必逞强,时间会为你疗伤》。
宋小君,作家,编剧。豆瓣网*具人气作家,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代表作品《玩命爱一个姑娘》等。
烟波人长安,不专业互联网从业者,非主流情感专家,和你谈谈情,说说爱。代表作品《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下》。
苏砚suri,95后精分双子,尤爱练字码文。愿以字为镜,即便人生短暂,仍希望可以遇见你,照进你的年月。
精彩书评
什么时候爱情变成了一种奢望呢?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清楚的是,看完这本书,让我想恋爱了!
——惊池文化创始人 王肃超
我管你爱不爱我呢,我还是很喜欢你啊!
——惊池故事 公号读者
你在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找到一份真挚动人的爱情,让这些爱情滋养你,灌溉你,成为一个极富情怀的人。
——豆瓣读者
希望你看完这本书后,相信爱,也有能力爱。
——新浪微博网友
目录
Part 1 从心
我以为我知道 / 烟波人长安
曾经的我们,多么可爱 / 宋小君
愿你敢爱如那年,但已不匆匆 / 陈亚豪
每次飞行就像是谈一场恋爱 / 鹿原
我是滴滴司机的前女友 / 鹿原
在香港的那一夜 / 文文
意大利咖啡,不加牛奶 / 安孙先生
那个哭得像傻瓜一样的姑娘 / 安孙先生
Part 2 任性
外卖小哥的故事 / 鹿原
你接到过串线电话吗? / 鹿原
老末儿,你找到那个姑娘了吗? / 鹿原
大白,等尤文夺欧冠我就嫁给你 / 鹿原
大黄蜂和她的爱情 / 老贼
消失的爱人/ 亚历山大
杀人的蓝/ 张馨元
Part 3 一起 cosplay
青云寺雀妖 / 王大刀
贩卖记忆的人/ 张馨元
记忆清理师/ 苏砚 suri
渔人环/ 苏砚 suri
楚萝简 /Z 小白
你愿意为我而死吗/ 易木
如何饲养一只贪吃的鬼/ 炒蛋
Part 4 宠你,话不多
我们那么好,千万别在一起 / 水吉
爱尔兰咖啡/ 水吉
蓦然钟意 / 貳潞
情定一杯汤 / 贰潞
一杯兰若,别香如故 / 苏砚 suri
可可西里有羚羊/ 白鹭卿卿
京都日和/ 施碧深
那些在你青春里路过的姑娘/ 老贼
精彩书摘
在香港的那一夜
文/文文
失恋了也不要苦闷,单身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你要去健身、护肤、吃好、穿好,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更好,时刻让前任惦念着你,让他在将来任何不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内心都无法安宁。
陈默是法医,工作上他很高能,但生活中却一直有点情智双残,特别是在感情上,令人理解不能。
比如日常聚会中常有貌美的姑娘主动向他发射爱的电波,借由医学问题向他搭讪,他却不解风情神经兮兮地跟姑娘解释一晚上为什么毒药氰化钾和杏仁一个味道。
又比如这个年假他躲开家人安排的相亲,拖一个男性朋友到香港旅行避难,性取向令家人疑窦丛生。
老鹿就等着他们从香港回来,问问和同行的男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
在香港的最后一天,晚餐过后,陈默执意要拖我去著名的太平山顶坐缆车,看星星。一个30岁的男人竟然和麦兜有相同的执念,我哑然,也只好作陪。
其实你根本不喜欢女人吧?我问。
此刻我们坐在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就在眼前,让人放松起来,我抛出一直以来的疑问,希望他能坦率点。
他感叹说原来这年头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和世界之间,竟如此误解重重啊,如果宇宙里只剩最后一个直男那一定就是我。他边说边拿相机拍星空,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感到无趣,发了几条微博,扔下他,自己去周边遛弯了。
2
路上人潮拥挤,我被绊了一下,脚下踩空,在即将滚下台阶的一刹那,突然有个男人敏捷地从后方扯住了我。惊魂未定中,看清男人的脸,我有点心慌。
男人扶住我肩膀,说你还好吗?好久不见了。
好久不见了,我又被打回原型。此刻的我,运动裤,球鞋,头发随便挽起,造型潦草,像刚从难民营放出来。不过也没什么,我更糟糕的状态,是在我们分手的时候,他也见过了。
他坐到台阶上,笑眯眯地盯着我,说刚刚回国,来香港拜访朋友顺便散心,没想到这边也有雾霾啊。
他这种不说重点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有激怒人的力量,我一阵恼火,预备离开。
他连忙说,刚刚看你更新了微博,知道我们坐标相同,就在周边逛了逛,想能不能遇到你呢?他笑了,像种自嘲说,其实微博上我一直悄悄关注你呢。
短暂的交谈后,我匆匆下了山。回到酒店,才想起陈默同志还被我扔在山顶。手机响起,是陈默发来微信,他拍了一张星空的照片给我。他说还记得小时候,我爸爸去世那天,我看到了流星,我问你星星落到哪去了,你怎样回答的吗?
我不太记得这件事了,对于旧事,我一直有点健忘。健忘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背负太多的过去是不能前行的。
3
香港之行后,我又回到公司,过着玩命加班,修改设计稿的日子。
有位女同事常陪我加班,神情苦恼,讲起前男友,说最近前男友出差至此,发来邀约,她是否该去会面?当初是男方先提分手,心中一直意难平。
我说前男友少见为宜,如果他比之前状态好,你会疑惑为何这么好的男人会变成前男友,而自我怨恨起来。如果他比之前糟,你又会恼火居然做过他的前任,简直人生污点。除非这次见面你另有意图。
她说你get到了重点,我的确另有意图,我打算盛装赴约,表现得风情优雅,让他因离开我而后悔,并臆想和我重温旧梦,然后我斥责他,击碎他的美梦,品尝复仇的快感。
这个想法很日剧,我失笑。
我们下班,在电梯口,竟然看见郑哲修来接我,他的裤脚滴着水,拿着伞,有点狼狈地向我打个招呼,却依然笑眯眯的。
我没有太吃惊,香港太平山顶那次偶遇,短暂的交谈,获知他从国外归来,入职了本市知名企业,成为曾和他一起奋斗的旧识们的上级。我猜那些旧识和我一样恨他,但不得不经常见到他。
我注意到他的衬衫,竟然是多年前我送他的那款,样子已过时,他不会没常识,可见是故意而为。真是撩妹高手啊。
4
我请郑哲修来到公司楼下的餐厅。面对一个雨夜来送伞的前男友,我给出了最大的礼遇。
他夹菜给我,说,英国菜很难吃,在英国这几年我常会想到你煮的菜,清淡可口,人说煮菜清淡的人都是心地很好的人。
听罢,我的心情五味杂陈,分手时他可不是这样讲的。
五年前的冬天,我和郑哲修是恋人。我的一个闺蜜,乐队主唱,来上海演出,我专门空出时间陪她玩遍上海,郑哲修充当我们的司机。可第二个月的圣诞节,我遛狗的时候,撞见他俩在车内激烈拥吻。我大惊,也是第一次,在遛狗的时候溜得比狗还快。我哭着跑回家。
后来,我按捺不住地质问郑哲修,他艰难承认,是被闺蜜蛊惑。闺蜜辛辣,性感。二十五岁的年纪,他抵御不了这样一个美人。但他表示,他们除了那个吻之外并无浪漫史,且不会再跟她更进一步。
但我觉得像吃了翔,我从十八岁时就爱着的男生,我八岁就相识的闺蜜,这种双重的背叛,痛苦是翻倍的。我像被摧毁了,蓬头垢面不出门并斩断和郑哲修的联系,罔顾他数次致歉,直至浇熄他的热度。最后一次见面,他说你气场是冰的,智慧是冷的,不知变通,就像你那个机器人一样的朋友陈默,和你交往的每天都很寡淡,与你煮的菜如出一辙!
连陈默都被他诋毁了?我不能忍,掀翻了桌子,请他滚。
后来,在杂志上看到一段话,说失恋了也不要苦闷,单身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你要去健身、护肤、吃好、穿好,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更好,时刻让前任惦念着你,让他在将来任何不和你在一起时,内心都无法安宁。这是种高明战术,这一仗完结,你也获得提升。
但知易行难,要在一个男人身上花这么多的心思,就像我那位誓要向前任复仇的女同事一样,对于自尊心爆棚的我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难题。
5
“你们分手之后,郑哲修就出国了?”女同事问。
又一个加班夜结束后,我和女同事在大排档喝大酒。女同事把啤酒一饮而尽,又八卦起我的狗血往事。我点头,郑哲修带着闺蜜一起出国,一别五年,像去了冥王星杳无音讯。陈默坐在一旁默默听我的狗血往事,他像被夜风吹面瘫了,木然地喝酒。
女同事说那么现在郑哲修是来求复合了吗?你如何回应的?
我说我很镇定地和郑哲修吃了一餐饭,没有回应,但中途,喝醉的他落泪了,说这几年在国外生病时,时常想起我煮的菜,秋风起思莼鲈,这成为他不可遏制的乡愁,他很想念我。
女同事一脸嫌弃,说这是一个吃货对食物的执念吧。
我又想起郑哲修喝醉酒的脸,他一直反复说着想穿越回五年前,修正离开我的那个错误,愿倾尽所有留在我身边。
如果五年前,软弱的我很可能会原谅这个迷途知返的男人,重新拥他入怀。但如今的我已经30岁,不再天真,必须克制住胸腔里的那些眷念与摇摆,看清他的本性,除非我被陨石砸了脑袋,否则不可能再与他一起前行了。
6
这时手机响起,打断我的思绪,是郑哲修的来电,我踌躇要不要接起。
突然,一旁的陈默像火山苏醒一般,猛地夺过我手机,拉过我的胳膊,大力撸起我的袖子,指着我手腕上斑驳的伤痕,吼道:看看你手腕的这些伤痕,在他抛开你时,你对自己做了什么蠢事?!他是个混蛋,不值得你眷恋,我要把氰化钾倒进丫菜里!
我怔住,是月亮太圆,还是大酒上头?向来温和的陈默竟说出这种话?我只在他工作的案发现场见过这么凶的他。
未等回神,酒精起了作用,我头变得好沉重,意识逐渐模糊……
醒来时,发现自己在陈默的背上,他正背着我穿过深夜寂静的街道。
他说醒了吗,你看,流星……
我仰望夜空,忽然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小时候他也曾背着我这样走,那天也有流星划过天际。
这时,街边有医院的志愿者拦住陈默,说,先生给你个安全套,让我们一起预防AIDS!
我觉得很滑稽,想笑,却一阵胃痛,吐在了陈默肩上。
7
郑哲修堵在我上班的路上,神情紧张地问,为什么一直不接电话呢,我很担心你。
他把一串公寓的新钥匙放到我手心,报出一个地址,说你去看看吧,你曾梦想在那个地段有套房子,现在我把梦想实体化了,喜欢吗?
我看着他的脸,一张因歉疚而百般讨好的脸,他曾是个骄傲的人,如今变得小心翼翼,以后我们要以这种饱含尴尬和距离感的亲密来相处吗?我突然很难过,为这份被割裂再也无法弥合的感情而难过。
再也不能赤诚相对的我们,是世上最可怜的家伙。
我默默地把钥匙交还到他手里。他震惊,反抓住我的手不放,就这样僵持着。突然,他凑上来开始猝不及防地吻我。那是个狎昵的吻,带着爱与恨,急切与征服。
直到有人快步走上来将我们分开,是陈默。陈默扯过郑哲修,将他大力推翻到路边。两人混战起来。
我拼命想分开他们,陈默似乎昨夜的酒未醒,力大过人。我担心事件失控,奋力推开陈默,陈默一个不稳摔倒在路边,手掌被碎石擦破流出血。我惊吓地去扶陈默,他定定地与我对视片刻,我愕然发现他的眼眶有点红。然后这个家伙迅速起身,快步走出了我的视线。
之后我失去了陈默的消息。听说他去了隔壁城市出差,在检察院与警局之间工作奔波,归来无期。
我开始注意社会新闻,成了夏洛克,在各种罪案报道里顺藤摸瓜,希望获得陈默的行踪。我突然发现我非常想念他,这种想念超越了对朋友的牵挂,那是一种掺杂了懊恼、担忧、怜惜、愧疚、思慕等等难以概括的情绪。
8
一个傍晚,我心绪烦乱地加班,女同事慌忙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快看这条新闻,这车牌号是不是陈默的?他用你生日做车牌,我一直记得!这车子在公路上撞了!司机昏迷!
我一阵眩晕。拨陈默的手机,不通。我匆忙奔出公司,连夜乘车,来到邻市。天降暴雨,我狼狈地赶到新闻里说的医院。
我腿脚发软地穿过走廊,病房门口赫然坐着一个人,陈默!我不敢相信,他完好地坐在那里。陈默看到我,震惊地站起来。
我慢慢上前,抱住他,几乎脱力,我感到自己在发抖。
他扶住我,说你怎么会来,你怎么哭了?
他说,唉,是这样的,我把车子借给同事开,他是新手,为躲避一只猫,撞到树,车子重创,好在同事被猫的神明庇佑,轻伤,让他在病房睡一会儿吧。
9
我牵起陈默的手,去走廊窗边,夜空深邃,星星闪耀光芒。
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他问我“星星落到哪去了"时,我是如何回答的。
我说,是初中时吧,那天你爸爸去世了,我们都很伤心。我们在傍晚看到流星,于是我用刚学来的物理知识安慰你,说根据量子力学,万物是由粒子构成的,所谓死亡,不过是构成人体的粒子变为气体形态粒子而已,爸爸的粒子还是存在的,爸爸就在你身边陪伴着你……不会随着星星消逝的……
陈默点头,看向我,眼里有泪光闪烁。
他说你知道吗,其实香港那夜,我带你去太平山顶看星星,就是想告诉你,你是我童年里最亮的那颗星星,在我最消沉时安慰我,牵引着我,我才没有像流星一样偏离轨道,没有像院子里一些单亲孩子那样自暴自弃。
后来看到失败的恋爱让你消沉,我也想做一颗星星牵引你,让你不要迷途,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并非不懂感情,我一直没有恋爱,一直拒绝家人安排的相亲,是因为一直在等待着你,等你看向我……
我一瞬间错愕。
他说对不起,吓到了是吗,你不必马上回应。
寂静中我几乎听见他的心跳声,这是一颗火热隐忍的心脏,我为长久以来对他地忽视感到愧疚。一直在身后守护我的他,令我感激。
他像为我解围般笑起来说,啊,闻到你头发的味道了,你多久没洗头了,被雨淋湿,味道超越氰化钾,夏洛克闻到都要晕倒的。我落下眼泪,小心地珍重地抱住他。
……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的图书《我真的好喜欢你啊》撰写的、不包含任何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故纸堆里的低语:炼金术士的黄昏与星辰的秘密 作者:[此处填写真实作者姓名或笔名] 类型:历史悬疑/蒸汽朋克/哲学思辨 页数:约 580 页 内容简介: 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那弥漫着煤烟与迷雾的伦敦,科学与迷信的边界如同泰晤士河的雾气般模糊不清。本书并非讲述柔情蜜意,而是深潜于一个被遗忘的时代,探索知识的重量与禁忌的代价。 故事的主人公是伊莱亚斯·范恩,一位在业界声名显赫,却隐居于布鲁姆斯伯里一间堆满了古籍和奇特仪器的密室中的炼金术士。他并非追逐点石成金的俗世梦想,而是执着于寻找“阿尼玛·穆迪”(Anima Mundi,世界灵魂)的终极奥秘。伊莱亚斯坚信,物质世界之下,存在着一个由纯粹信息和情感构筑的隐形网络,而炼金术的真正目的,是解码这个宇宙的源代码。 第一部:黄铜与蒸汽的迷宫 故事始于 1888 年深秋,伦敦正被开膛手杰克的阴影笼罩。然而,对伊莱亚斯而言,更大的威胁来自于他自己的研究。他成功地用一套复杂的黄铜齿轮、水晶棱镜和低温蒸馏装置,捕捉到了一种微弱但持续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并非电磁波,而是一种更古老、更本质的共振。 他的邻居,一位名叫奥古斯塔的年轻女性,是皇家学会的植物学家,性格冷静而理性。她最初对伊莱亚斯的“怪异”行为嗤之以鼻,直到她发现自己引种的稀有亚马逊兰花,在特定的夜晚,会根据伊莱亚斯实验中产生的谐振频率,自动调整其花瓣的朝向。奥古斯塔的好奇心最终战胜了她的科学教条,她成为了伊莱亚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性支柱,负责记录和分析那些看似随机的现象。 他们的研究很快引来了不速之客。以冷酷的效率著称的“内务部特别事务科”介入,他们关注的并非伊莱亚斯的炼金术本身,而是他无意中截获的、来自地底深处的某些“信号”。这些信号似乎与城市中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工厂的意外爆炸、贵族子弟的集体失踪、甚至某些极具感染力的政治传单的疯传——有着惊人的同步性。 第二部:星辰的几何学与古代的警告 随着伊莱亚斯对“世界灵魂”的探究深入,他开始接触到远超当时科学理解的知识体系。他发现,古代炼金术的图谱并非是对化学反应的描述,而是一套关于时间和空间几何学的复杂加密手册。他利用一套由流体静力学驱动的复杂机械钟,试图定位这些信息的“源头”。 在一次午夜的观测中,他不仅定位了信息源,更看到了“信息本身”。那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由纯粹的逻辑构成的图案,它在时间轴上跳跃,似乎在警告着某种即将到来的“结构性崩溃”。伊莱亚斯痛苦地意识到,人类文明建立的现实基础,可能比任何人都想象的更加脆弱。 此时,内务部的压力达到了顶峰。一位背景神秘的探长,代号“守门人”,开始系统性地清除所有与伊莱亚斯接触过的人。守门人并不使用蛮力,他更擅长利用信息本身进行摧毁——让证人的记录凭空消失,让关键的证据在转运途中“自然”损毁,让所有人的记忆都指向一个合理的、但完全错误的结论。 奥古斯塔的植物园成为了焦点。她发现,那些被伊莱亚斯实验影响的兰花,其基因结构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它们似乎在模仿某种更高级的“语言”结构,而这种“语言”正是守门人试图掩盖的真相的核心。 第三部:知识的腐蚀与最终的选择 伊莱亚斯和奥古斯塔意识到,他们捕获的“信息”并非来自星空,而是来自地球深处某种被人类活动无意间唤醒的古老“计算体”。这个计算体似乎正在试图“修正”当前世界的混乱状态,而这种修正的方式,对人类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伦敦下水道系统深处,一处被废弃的维多利亚时代地下蓄水池。这里,伊莱亚斯构建了他最终的设备——一个旨在“反向广播”信息的装置,试图将他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无害的、只有少数具备特定心智结构的人才能理解的方式散播出去,以期在灾难来临前播下理解的种子。 然而,守门人最终找到了他们。他揭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并非政府官员,而是某个更古老、更庞大的组织在现世的代理人,他们的职责是维持“表象”的稳定,阻止任何可能暴露世界本质的知识浮现。守门人并不想消灭伊莱亚斯,他希望伊莱亚斯交出“解码器”,并为他们服务。 在最终的对峙中,伊莱亚斯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摧毁他的发现,让世界继续在无知的安宁中缓慢滑向深渊;还是冒着引发巨大混乱的风险,将这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真相公之于众? 奥古斯塔利用她对植物生命周期和共振频率的理解,为伊莱亚斯争取到了关键的几分钟。伊莱亚斯启动了他的“反向广播”——不是广播真相,而是广播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误导信息”。 尾声:时间的重置与遗忘的艺术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伊莱亚斯和奥古斯塔的下落成谜。伦敦的雾气似乎更加浓重,社会秩序在经历了微小的震荡后,迅速恢复了它那虚假的平静。内务部宣称,那起“工业事故”不过是操作失误。 然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那些曾经接触过伊莱亚斯研究的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不再是科学家或艺术家,而是无意识的“节点”,偶尔会绘制出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或者在梦中听到一阵只有他们自己能听懂的、微弱的黄铜谐振声。 本书探讨了知识的终极悖论:当真理强大到足以摧毁承载它的容器时,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将其伪装成最荒谬的谎言。它是一封写给理性时代的悼词,也是对人类固执于可见世界的赞美诗,更是一次关于存在本质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思辨之旅。 读者须知: 本书包含大量对 19 世纪科学史、神秘学符号学和早期机械工程的细致描绘,部分章节涉及对时间与信息流的哲学探讨,阅读时请准备好迎接一场对现实认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