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特色小镇成为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变革。建设特色小镇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城市文明迅速向农村扩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能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资源集约地建设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成为了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特色小镇简论: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十二章的内容,对特色小镇的相关概念、建设背景、建设模式、经典案例、趋势展望、政策机遇、国家扶持、创建申报、顶层设计、策划创意、规划设计、产业导入、落地要点、操盘实践、盈利模式、运营模式、投融资模式、IP打造、资源链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享。
该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大量省市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经典案例,对特色小镇从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预测。该书为政府、研究人员和企业决策人员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解读特色小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工具。
作者简介
叶宽,男,汉族,宁夏彭阳人,1975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青年博士联盟副秘书长,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特色小镇项目组组长,中国城市发展联盟城市安全评审组专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PPP项目组副组长,双创工作促进委员会特色产业专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联盟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管理办公室评审专家,中国农业部绿色农业论坛专家组专家。著:《丝绸之路详解》《特色小镇简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一变革与坚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特色小镇概况
1.1 特色小镇的概念及特点
1.2 特色小镇建设意义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2.1 宏观经济背景
2.2 城镇化发展进程
2.3 经济转型需求
2.4 房地产市场背景
2.5 创新创业发展背景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3.12014-2016年世界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3.2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支持政策
3.3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3.4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3.5 2014-2016年特色小镇建设参与主体
3.6 2014-2016年房地产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动态
3.7 特色小镇建设内涵基础
3.8 特色小镇建设创新要素
3.9 特色小镇建设中区域营销的运用分析
3.10特色小镇建设的障碍与瓶颈
3.11特色小镇的建设原则
3.12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14-2016年中国重点类型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4.1 旅游小镇
4.2 基金小镇
4.3 特色农业小镇
4.4 工业特色小镇
4.5 互联网小镇
4.6 创客小镇
4.7 体育小镇
4.8 其他主要类型
第五章 2014-2016年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5.1 2014-2016年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政策
5.2 2014-2016年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5.3 浙江省典型小镇建设简介
5.4 浙江省特色小镇网络关注度数据
5.5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特点
5.6 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5.7 浙江省重点城市特色小镇建设
第六章 2014-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6.1 上海市
6.2 天津市
6.3 江苏省
6.4 四川省
6.5 贵州省
6.6 湖南省
6.7 山东省
6.8 其他地区
第七章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7.1 杭州云栖小镇
7.2 嘉善上海人才创业小镇
7.3 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
7.4 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
7.5 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
7.6 槐房国际足球小镇
7.7 将军石体育休闲特色小镇
7.8 浔龙河生态小镇
第八章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分析
8.1 特色小镇运营模式分析
8.2 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分析
8.3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架构
8.4 特色小镇发展定位
8.5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思路
8.6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分析
第九章 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
9.1 特色小镇建设盈利模式分析
9.2 特色小镇建设融资综述
9.3 特色小镇建设主要融资模式分析
9.4 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上的应用
第十章 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投资分析
10.1 特色小镇投资价值分析
10.2 特色小镇投资现状
10.3 特色小镇投资机遇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前景及趋势展望
11.1 “十三五”期间特色小镇建设前景
11.2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二章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小镇
12.1 “十三五”期间城乡一体化特色小镇建设前景
12.2 推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12.3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
12.4 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2.5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12.6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12.7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2.8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10 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机制
12.11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2.12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12.13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12.1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2.15 健全监测评估
12.16 PPP系列之三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内探索
附录1
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附录2 关于公布2017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和2018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
前言/序言
小城镇是一个包括镇区及其周围乡村在内的经济社会实体。它是乡村中一定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城市联络乡村的桥梁、纽带和结合点。它一头连接着城市,一头连接着乡村,既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又是一种经济社会形态。
小城镇作为行政概念,凡是建制镇都是国家五级政权中的基层政权,和乡是同一级建制。基层政权的职能中,提高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它的主要任务。因此,作为基层政权的小城镇,要对本镇的镇区和所辖乡村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管理,保证本镇范围内各企业和各部门经济之间的协调有序、稳定持久地发展。
作为经济形态,小镇是城、镇(乡)经济网络中的网结和网点。这个网点不仅包括作为基层政权的建制镇,还包括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非建制镇。因此,小镇经济的概念是一个空间的网络经济的概念。
小城镇一般有三种区别:第一种是按层次分类,第二种是按功能分类,第三种按规模分类。首先,按层次分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市镇指城市附近的卫星镇或虽不是卫星镇,也不在城市附近,但工矿企业特别发达的专业镇。(2)城镇指一般县域和县属建制镇。这类镇除具有一般镇额度特点外,许多是从古代城堡以政治和军事镇守为原始智能,建立于商品经济之前发展于商品经济之后而成为一个县或某一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乡镇一般是乡镇政府所在地,是本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集镇一般是历史上农民赶集形成的某一地带的集市贸易和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5)村镇或叫集镇。东北、华北、西北的一些商品经济虽不发达,但是由于天时地利原因,自然村落太分散就无法生存或由于生产上的需要而逐步聚集形成的大的村落、山寨或城堡。在沿海人口密集的地区,只有相对集中的农副产品交换场所,还无固定的基础设施的集市,也属于村镇的范围。其次,按功能分:可以分为工矿业生产型、商业服务型、农副产品集散型、风景旅游型、养老养生型、文化产业型、交通枢纽型和综合型,等等。最后,按规模分: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小城镇的性质从现状看,无论是市镇、城镇、集镇还是村镇都是具有城市和农村的两重性质,即“村之首,城之尾”。因为它一头连着农村,对农村产生聚集力并为农村服务,另一头又连着城市,对城市的辐射接受和吸收能力最强并具有城市型相对集中的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某些城市性质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的缩影。因此,它是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简单地把它划入乡村系统和城市系统都是不恰当的。从长远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来看,人类社会总要消灭城乡差别的,而消灭城乡差别既不是农民全部进大城市,也不是把城市和城镇居民动员下乡;不是城市(城镇)的乡村化,而是乡村的城市(城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道路,应当是大、中、小城市和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用城镇化代替或逐步过渡到城市化。城镇化从总体上是城市性质而不是乡村性质。以自然村落为主的乡村是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城市和小城镇才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态。因此,从长远来看,小城镇属于城市系统的城市性质而不是乡村性质。
发展小城镇,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整个乡村工业化的物质载体。因乡村工业需要相对集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在分散的自然村落中遍地开花办工业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也不可能高效、持久地向前发展,只有把工业相对集中在小城镇,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同样只有小城镇为农业提供现代化服务,农业才能走向现代化。
特色小镇简论: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