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美】罗伯特·罗珀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5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5287
包装:平装
开本:32K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560
字数:392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l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热情推荐

l 重现纳博科夫人生中重要的二十年

l 旅行、捕蝶、写作、交往,实地探访纳博科夫的美国足迹

l 探寻《洛丽塔》从孕育构思到震撼世界的每处细节


内容简介

罗伯特·罗珀带着朝圣的心情,细腻的目光,跟随纳博科夫当年的脚步,寻访纳博科夫旅行、捕蝶、教学、写作、交往的历史痕迹,从纳博科夫住过的汽车旅馆,写作的工作间,讲课的教室中,发现他当年的真实生活,揭示美国对于纳博科夫的真正意义。


作者简介

罗伯特·罗珀,美国小说家,传记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纪实作品《战鼓声声:美国内战中的惠特曼及其兄弟们》《致命的登山者:美国珠峰传奇威利·温索尔德的生与死》,及小说作品《凯尔弗故事集》等,获得博德曼·塔斯克大奖、《纽约时报》杰出作品奖约瑟夫·亨利·杰克逊文学奖以及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奖等。

赵君,男,四川大竹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兼职教授。其学术焦点主要集中在纳博科夫以及后现代文学研究方面,近年来,出版了专著《纳博科夫小说美学思想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纳博科夫诗学问题考辩”,‘西方后现代转型期三大开拓者之`独创诗学'研究’等。在包括《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精彩书评

l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热情推荐

l 重现纳博科夫人生中重要的二十年

l 旅行、捕蝶、写作、交往,实地探访纳博科夫的美国足迹

l 探寻《洛丽塔》从孕育构思到震撼世界的每处细节

l 非常引人入胜。即便是眼光挑剔的纳博科夫本人看了这本书,恐怕也会流露出一丝欣赏。

——《纽约时报》

l 《纳博科夫在美国》是一本趣味盎然,激动人心的书。

——《华尔街日报》

l 无论是作为传记还是文学批评,《纳博科夫在美国》各方面都值得赞赏。

——《华盛顿邮报》

对于纳博科夫,美国意味着什么?20世纪中叶,纳博科夫在美国生活了整整20年。在世界大战的阴影下,曾经的俄国贵族逃亡到大洋彼岸,在艰难窘迫中开始了一段传奇经历。在美国,纳博科夫开着二手汽车,遍访美国的崇山峻岭,在荒野中自由地追逐蝴蝶,发表研究论文;他遇到了文学生涯中永生难忘的贵人,以及势同水火的仇人。他在美国发表了大量文学讲稿,为尼古拉·果戈里写作传记,将俄国经典《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成英文并发表,招致争议不断。在美国,他还写出了将他推上神坛的《洛丽塔》,并构思了杰作《微暗的火》和《阿达》。本书作者罗伯特·罗珀跟随纳博科夫当年的脚步,寻访纳博科夫旅行、捕蝶、教学、写作、交往的历史痕迹,发现他当年的真实生活,揭示美国对于纳博科夫的真正意义。
——2018年3月“文学好书榜”榜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致谢

参考文献

尾注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逃往美国的想法在纳博科夫心中酝酿已非一日,但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非得走到这一步。

作为作家,同时也担当丈夫与父亲的角色,在危险时刻降临之时,他差一点错失机会。1936年,他们依然生活在柏林,薇拉力主逃离这座城市,摆脱纳粹的纠缠;至少从1930年开始,夫妇俩已经开始谋划出逃的目的地,却大多因为经济窘迫而胎死腹中,但如今薇拉要丈夫先行一步到相对安全的法国落脚,她自己带着两岁的儿子留守收拾残局。

薇拉虽非这个家庭中最主要的养家糊口之人,但自始至终却是这个家生死攸关时刻的顶梁柱,此时,她不能外出工作了。薇拉本来在犹太人经营的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担任翻译工作,1935年,德国当局强行没收了公司,并将里面的犹太人全部解雇,她的工作也就这样丢了。此时此刻的纳博科夫正处于创作的丰产期——《光荣》,《暗箱》,《绝望》,《斩首的邀请》以及《天赋》的部分章节等等,都是他30年代完成的杰作——却还要在法国或英国打一份零工,什么工作都无所谓。他给哈佛做教授的朋友信中说,他哪怕“住在美国的荒郊野岭也毫无惧色”。他们深知,犹太身份的妻子甚至纳博科夫自己大多时候都危险重重:纳博科夫心目中坏得无以复加的人,是名叫塔波利斯基的俄罗斯流亡者,这个狂热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狂热党羽,充当纳粹密探,专门被情报局指派去干监视柏林流亡者的勾当,此人与另一人一起,在1922俄罗斯流亡者以此聚会上,将纳博科夫的父亲击毙。纳博科夫本人与乃父大不相同,对政治一点都不热衷,但他属于这个家族,而且与自由主义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足以让他也被列入刺杀黑名单——薇拉对此忧心不已。

与前一年一样,纳博科夫安排在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举行小说朗诵会。紧接着在二月早期于巴黎的拉斯卡斯堡也将举办一场盛会;盛会空前成功,成为气氛热烈欢乐的庆功会——在巴黎,纳博科夫拥有众多狂热的粉丝,其中女性众多,她们醉心于引用纳博科夫自己的诗歌与他往来唱和。虽也夹杂着批评质疑之声,西林——他流亡其间的笔名,他的真名也同样为人所知——已是被公认为才华横溢的作家,是最有望继承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以及契诃夫衣钵的接班人。那些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人包括他的同胞作家,一些是与他同辈的青年作家,还有就是老一辈作家,比如蒲宁。蒲宁是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或者,他与当时如日中天的青年才俊纳博科夫的关系可谓又具戏剧性又脆弱无比。但不管怎么说,1937年早期回到巴黎的纳博科夫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被奉为未来的新偶像。

纳博科夫于是年二月中旬与妻子别离,到五月第三个礼拜再与妻子团聚,其间纳博科夫每天给妻子写一封甚至是两封信,一日不落。信函中充满无限的柔情蜜意。“我亲爱的,我的快乐源泉,”二月份巴黎朗诵会结束后,他在的信中做如是称呼,而四月份的信是这样写的:

我的生命,我的挚爱,今天是(我们结婚)十二年纪念日。就在这个日子,《绝望》最终得以出版,我的《天赋》也在《当代纪年》上发表……在亨利丘奇别墅举办的午餐会(……主人是颈子上长了个大大的疖子的美国富翁……他德国出身的妻子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气氛好极了……得到盛情款待,亢奋不已…..

与乔伊斯的出版人西尔维娅·碧琪相谈甚欢,万一我的《绝望》在伽利马或米歇尔出版社进展不顺的话,她有可能会帮我出版......亲爱的,我爱你。我讲我们家小家伙的故事......他们听得入迷。(我们训练德米特里早已可以背诵普希金诗句。)我的至爱,我的至爱呀!你站在我的面前的时间是多久多久之前了呀......。拥抱你,我的快乐之源,让我心力交瘁的小东西。

肉麻话一堆,恶搞描述对象(颈子上的疖子),夸大作品进程,将这些东西搅合在一块乃纳博科夫典型做派。也许什么都不用讲,他外面有艳遇了。薇拉凭直觉就可以感觉到了;还是有好事者给她写信,曝出破坏他们家庭的第三者,她叫伊莲娜·瓜达尼尼,俄罗斯人,离异,宠物美容师。她属于那些可以将西林作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的女粉丝,纳博科夫打死不承认与她有染——坚称自己因是文坛新星,不免遭人嫉恨,恶意诽谤空穴来风是防不胜防。他写给妻子的信函并未有一日中断,信中的柔情蜜意也丝毫没有消减;当然只是满纸的虚情,连篇的假意。


前言/序言

引 言

身材细长的俄罗斯人正享受他的度假,英俊的脸庞上透出睥睨一切的傲气。此时此刻,在犹他州盐湖城外几英里的沃萨奇岭,他正在鳟鱼游弋的溪流中淌水前行,陪伴他的是一位身材奇高的小男孩,父子俩在那儿张网捕蝶。“我每天都跋山涉水十二到十八英里,”他在1943年7月13日寄出的信中作如是描绘,“身上只穿短裤,足蹬网球鞋……这奇特的峡谷中冷风劲吹,无休无止。德米特里抓蝴蝶,掘地鼠,筑水坝,忙得不亦乐乎,开心极了。”

此时,盟军已成功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希姆莱下令彻底清除波兰犹太人社区。与此同时,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正全神贯注地寻找他的Lycaeides melissa annetta ,一种微微闪亮的美丽小蝴蝶。他在“海拔8,500至9,000英尺之间的小卡顿河 两岸”捕捉蝴蝶标本,“……蝴蝶栖居地……有茫茫一片的花旗松林,一堆又一堆的蚂蚁丘山……还有密密匝匝葳蕤茂盛的羽扇豆类植物,”这是当地一种淡色鲁冰花。

在荒野之地追逐蝴蝶的小说家——此乃美国时期的纳博科夫标志性形象——会欺蒙成千上万人的眼睛。“一个短裤衬衫都未穿的男人,”那年夏天,当地一位名为约翰·唐尼的少年在卡顿大峡谷与纳博科夫不期而遇,少年看到纳博科夫“近乎全裸”,便询问这位陌生人干什么去,纳博科夫一开始根本不理他。

那一年纳博科夫四十四岁。十一月份,他拔掉两颗门牙,其他牙齿也在劫难逃。(“我舌头的感觉,就恰像一个人回到家里,却发现所有家具都被搬得一件不剩。”

头发越来越少,胸膛越发地萎缩,烟却越抽越凶。来到美国之前的二十年间,纳博科夫的生活一直都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毕竟,作为一位艺术家,穷困潦倒本该与其相伴相生。他的妻子薇拉·艾维希维娜,靠打零工来共同支撑这个家,两人都对烹饪兴趣索然,他们的体重也都未曾增加过。

纳博科夫一家历经历史性变革的种种劫难,在二十世纪的大灾难中漂荡浮沉,先是被自己的祖国俄罗斯剥夺了一切,在最后时刻先后从柏林和巴黎惊险逃过纳粹的魔爪,一直以来都被一干邪恶的妖魔鬼怪监视盯梢。1943年,假如他们还在俄罗斯,就极有可能会与其他几十万同胞一起,在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列宁格勒围困 中饿死;假如他们没有在最后时刻,侥幸搭上开往纽约的那班轮船,而是滞留法国,那么,身为犹太人的薇拉,极有可能与他们年幼的儿子一起,难逃被羁押德朗西的厄运。德朗西是法国犹太人集中营,专为将他们输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而设。

幸好这一幕并未发生在他们身上,此时只有他的melissa annetta(珠灰蓝蝴蝶)。一连数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爬山涉水。此时的犹他州,没有霍乱,没有饿殍,虽说美国给他的第一印象是甜蜜而滑稽——目空一切的纳博科夫置身于土拨鼠与摩门教徒之中——户外活动一直以来都让他极为兴奋,自始至终,美国也在向他招手致意。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心力交瘁的欧洲移民总喜欢猬集在充满焦虑情绪的纽约飞地,(当然,移民当中那些有关系的艺术家们例外,他们会直奔好莱坞发展),唯独纳博科夫与他们大相径庭。索尔·斯坦贝格 绘制的1976年美国地图上,将哈德孙河与大西洋之间三千英里的国土显示为岩石遍布的褐色地块,毫无疑问,这正好与许多移民的心理地图不谋而合。广袤的美国西部肯定只是蛮荒之地,排犹、亲纳粹的孤立主义者遍地都是。那些讲述美国人如何的粗俗不堪、自高自大、愚昧无知的故事,在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口中代代相传,成为对美国社会持久怀疑的主要理据。纳博科夫深深地了解这一切,他品味到的美式愚昧不输于任何人。他,欧式良好教育的受益者,三种语言自然流畅,达到罕有人敌的超高水平,其宠他爱他、才华横溢的生身父母,无论是对其文化教养还是智力开发,都不惜重金,用最为超卓的思想滋养培育他,而现在,他发现自己居然与一群牛仔与宗教疯子们为伍,命运简直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纳博科夫在美国:通往洛丽塔之路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