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

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超鋒 著
圖書標籤:
  • 化工裝置
  • 過程設計
  • 計算機輔助設計
  • 設備選型
  • 化工工程
  • 流程模擬
  • 優化設計
  • 工藝計算
  • 自動化
  • CAD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108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605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計算機輔助化工裝備選型和設計成為設計人員必須掌握的手段。
2.案例的軟件操作,便於讀者直觀地學習相關的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瞭化工裝備選型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係統地介紹瞭: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反應設備、闆式精餾塔和填料吸收塔的工藝設計;基於Aspen EDR軟件的管殼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基於Cup-Tower軟件的闆式精餾塔和填料吸收塔的水力學設計和校核;基於SW6-2011軟件的反應設備、列管式換熱器、闆式精餾塔、填料塔、儲罐的機械校核;基於NSAS軟件的壓力容器開孔結構分析設計;基於軟件的安全閥選型、壓力容器劃類、流程泵選型;基於AutoCAD軟件的過程設備繪圖。以應用案例的形式分析瞭以下軟件:換熱設備工藝設計常用的“HTRI軟件和Aspen EDR軟件”;過程設備強度計算常用的的“SW6軟件”和“PV Elite軟件”;壓力容器分析設計常用的軟件ANSYS。附圖包括列管移熱式固定床催化反應器、攪拌反應釜、降膜式蒸發器、闆式精餾塔、填料吸收塔、臥式儲罐在內的過程設備的裝配圖圖紙6張。

作者簡介

劉超鋒,鄭州輕工業學院,副教授,從事20多年的高等學校教學工作,主講的課程包括化工設備設計、工程熱力學、過程裝備維護、過程裝備CAD;作為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獲得全國第7屆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三等奬。
科研:公開發錶期刊論文70多篇,其中EI收錄5篇;中國國傢知識産權局授權劉超鋒發明人的發明專利4項;完成人完成省級科技成果鑒定4項。

目錄

第1章基於Aspen的反應設備的工藝設計1
1.1基於RStoic模塊的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1
1.2基於Heater模塊的反應設備齣口溫度計算6
1.3基於Aspen EDR軟件的多管式固定床催化反應設備的設計8
1.3.1初步設計8
1.3.2初步設計結果9
1.3.3校核11
1.3.4校核階段的計算結果12
1.3.5進一步優化後的結果13
第2章基於Aspen EDR軟件的列管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15
2.1管殼式換熱設備設計原則15
2.2設計參數的初步確定16
2.3初步設計過程17
2.3.1建立和保存文件17
2.3.2設置應用選項17
2.3.3輸入工藝參數17
2.3.4輸入物性數據17
2.3.5輸入結構數據19
2.3.6運行程序19
2.3.7設計計算結果分析19
2.4校核過程21
2.4.1設置應用選項21
2.4.2結構數據標準化21
2.4.3運行程序22
2.4.4校核計算結果分析22
2.5進一步優化過程23
第3章Aspen EDR軟件應用案例分析24
3.1關於換熱器的型式24
3.2對於管殼式換熱器25
3.3對於闆翅式換熱器26
3.4案例分析28
第4章HTRI軟件應用案例分析43
4.1關於物性參數43
4.2關於工藝條件43
4.3關於流程43
4.4關於換熱器類型44
4.5關於換熱器殼程流動的調整46
4.6關於換熱管振動49
4.7關於熱虹吸式再沸器56
4.8關於尾氣焚燒爐59
第5章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闆式精餾塔的工藝設計63
5.1設計條件的確定63
5.2初步計算過程64
5.2.1模型的新建64
5.2.2物料的定義64
5.2.3物性方法的選擇64
5.2.4流程的建立65
5.2.5物料衡算的單位設置66
5.2.6進料條件的定義67
5.2.7塔內參數的定義67
5.2.8恒算結果68
5.3進一步優化設計69
5.4塔設備尺寸計算過程70
5.4.1定義塔內的參數70
5.4.2處理量的調整對塔徑的影響70
5.4.3水力學計算結果72
5.4.4塔闆結構參數72
5.4.5塔闆的工藝參數73
5.5小結75
第6章基於Cup-Tower軟件的闆式塔水力學校核和設計76
6.1水力學校核計算過程76
6.1.1參數設置76
6.1.2校核計算結果78
6.2水力學設計計算過程81
6.2.1設計參數的定義81
6.2.2設計計算結果82
6.3小結85
第7章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填料吸收塔的工藝設計86
7.1模擬所需要的參數確定86
7.2吸收過程的初步模擬86
7.2.1創建新的模擬86
7.2.2物性方法的選擇89
7.2.3流程圖的定義89
7.2.4流程圖中物流的定義92
7.2.5吸收塔的定義94
7.2.6初步模擬結果96
7.3吸收塔內過程的進一步優化98
7.4填料吸收塔的水力學設計99
7.4.1填料的選擇99
7.4.2液泛分率的選擇100
7.4.3水力學計算結果101
7.4.4查看填料塔尺寸及相關參數103
第8章基於Cup-Tower軟件的填料吸收塔的水力學設計104
8.1填料塔水力學設計的一般要求104
8.2輸入參數的定義105
8.3計算結果106
第9章基於SW6軟件的反應設備的機械校核108
9.1主體設計參數輸入108
9.2筒體數據輸入108
9.3管闆數據輸入109
9.4前端管箱數據輸入110
9.5後端管箱數據輸入111
9.6前端管箱法蘭數據輸入112
9.7筒體法蘭數據輸入113
9.8開孔補強數據輸入115
9.9反應設備校核結果116
9.9.1前端管箱筒體計算結果116
9.9.2前端管箱封頭計算結果117
9.9.3後端管箱筒體計算結果117
9.9.4後端管箱封頭計算結果117
9.9.5殼程圓筒計算結果117
9.9.6開孔補強計算結果118
9.9.7延長部分兼作法蘭固定式管闆計算結果119
9.10反應設備的裙座設計校核數據輸入119
9.10.1主體設計參數輸入119
9.10.2筒體數據輸入120
9.10.3附件數據輸入120
9.10.4上封頭數據輸入120
9.10.5下封頭數據輸入121
9.10.6裙座數據輸入121
9.11裙座校核結果123
第10章基於軟件的管殼式換熱設備的機械校核126
10.1新建文件的操作126
10.2主體設計參數的輸入126
10.3筒體數據的輸入126
10.4管闆數據的輸入128
10.5前端管箱數據的輸入129
10.6前端管箱法蘭數據輸入131
10.7後端管箱數據輸入132
10.8筒體法蘭數據輸入134
10.9開孔補強數據輸入135
10.10運行136
10.11前端管箱筒體的設計計算結果137
10.12前端管箱封頭的設計計算結果137
10.13後端管箱筒體的設計計算結果137
10.14後端管箱封頭的設計計算結果138
10.15殼程圓筒的設計計算結果138
10.16開孔補強的設計計算結果138
10.17固定式管闆的設計計算結果139
10.18管箱法蘭的設計計算結果140
10.19耳式支座的選擇140
10.19.1數據輸入140
10.19.2計算結果141
10.19.3校核所選耳式支座141
第11章基於SW6軟件的闆式精餾塔的機械校核142
11.1闆式塔機械設計參數的確定142
11.1.1設計壓力的確定142
11.1.2設計溫度的確定142
11.1.3材料選擇和實驗壓力的確定142
11.1.4封頭的確定142
11.1.5管口和人孔143
11.1.6塔頂空間高度的確定144
11.1.7塔底部空間高度的確定144
11.1.8裙座高度的確定144
11.1.9液柱靜壓力的確定145
11.1.10接管尺寸145
11.1.11吊柱的選取145
11.2基於SW6軟件的闆式塔機械強度校核146
11.2.1主體設計參數的輸入146
11.2.2筒體參數的輸入146
11.2.3塔闆參數的輸入147
11.2.4附件數據的輸入147
11.2.5上封頭數據的輸入147
11.2.6下封頭數據的輸入147
11.2.7載荷數據的輸入148
11.2.8裙座數據(1)的輸入149
11.2.9裙座數據(2)的輸入149
11.2.10裙座數據(3)的輸入150
11.2.11開孔補強的數據輸入151
11.3校核計算結果154
11.4小結160
第12章基於SW6軟件的填料吸收塔的機械校核161
12.1主體設計參數162
12.2筒體數據163
12.3內件數據164
12.4附件數據165
12.5封頭數據166
12.6載荷數據167
12.7裙座數據167
12.8開孔補強數據169
12.9容器殼體強度計算結果175
12.10上封頭校核計算結果176
12.11下封頭校核計算結果176
12.12裙座校核結果177
12.13開孔補強校核結果181
第13章基於SW6軟件的臥式容器的機械校核183
13.1SW6的打開方式183
13.2新建文件184
13.3數據輸入184
13.3.1主體設計參數輸入184
13.3.2筒體數據輸入185
13.3.3左封頭數據輸入185
13.3.4右封頭數據輸入185
13.3.5鞍座數據輸入186
13.3.6接管數據輸入187
13.4校核計算188
13.4.1計算188
13.4.2退齣並保存189
13.5內壓圓筒校核結果190
13.6左封頭計算結果190
13.7右封頭計算結果190
13.8鞍座計算結果191
13.9開孔補強計算結果192
第14章基於軟件的過程設備局部結構設計193
14.1基於SW6軟件的齒嚙式卡箍計算193
14.2基於程序的非標準螺紋法蘭設計195
14.3基於NSAS軟件的壓力容器開孔結構優化199
14.3.1啓動過程199
14.3.2管口類型的選擇199
14.3.3數據輸入201
14.3.4工況設置202
14.3.5參數調整202
14.3.6計算204
14.3.7計算結果的處理208
14.3.8接管壁厚的影響209
14.3.9筒體壁厚的影響209
14.3.10焊接角度對最大應力比的影響210
14.3.11正交試驗210
第15章SW6軟件應用案例分析212
15.1對於一般的設備212
15.1.1腐蝕裕量212
15.1.2封頭壁厚212
15.1.3焊接接頭係數213
15.1.4液柱壓力213
15.1.5接管實際外伸長度213
15.1.6非圓形開孔計算直徑213
15.2對於管殼式換熱器214
15.2.1換熱管受壓失穩當量214
15.2.2分程隔闆槽麵積214
15.3對於夾套容器215
15.3.1夾套容器兩腔的壓力確定216
15.3.2計算工況的處理216
15.4關於鞍座的寬度222
第16章PV Elite軟件應用案例分析223
16.1關於材料的添加223
16.2關於鞍座底闆厚度計算226
16.3關於換熱器計算228
第17章ANSYS軟件壓力容器應用案例分析236
17.1關於設計過程237
17.2關於命令流文件244
17.2.1開啓新的工作246
17.2.2定義參數246
17.2.3前處理246
17.2.4求解部分247
17.2.5後處理部分247
17.3關於APDL命令流文件的運行方式250
17.3.1在ANSYS環境中運行250
17.3.2間接通過VB的方式251
第18章基於軟件的壓力容器劃類256
18.1管殼式換熱設備的壓力容器劃類258
18.1.1介質的輸入258
18.1.2壓力和容積尺寸的輸入258
18.1.3劃類結果260
18.2闆式塔的劃類260
18.2.1劃類前的計算260
18.2.2進行劃類260
第19章基於軟件的安全閥選型262
19.1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安全閥選型所需參數的計算263
19.1.1動力故障工況時的物性參數263
19.1.2火災工況時的汽化潛熱263
19.1.3計算最小泄放麵積所需的多個物性參數266
19.1.4塔頂迴流故障時的泄放量268
19.1.5真實氣體摩爾體積的求解269
19.2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安全閥設計270
19.3反應設備安全閥的選型273
19.3.1確定閥門類型的數據輸入273
19.3.2定徑計算的數據輸入274
19.3.3確定材料和規格的數據輸入275
19.3.4最終參數的數據輸入275
19.3.5其他內容的數據輸入276
19.3.6安全閥軟件的選型結果276
19.4精餾塔安全閥的選型276
19.5儲罐安全閥的選型279
第20章基於軟件的流程泵選型286
20.1介質對選型的影響286
20.2操作參數對選型的影響287
20.3換熱設備液體進料泵選型288
20.4精餾塔液體進料泵選型291
20.5儲罐進料泵選型294
第21章基於AutoCAD軟件的過程設備繪圖298
21.1圖紙上錶達的內容299
21.1.1總體要求299
21.1.2圖紙上需要特彆注意的內容300
21.1.3數據錶305
21.1.4管口明細錶305
21.1.5明細錶305
21.1.6裝配圖標題欄307
21.1.7零部件標題欄308
21.2繪圖環境常用的設置308
21.2.1圖形單位308
21.2.2圖層308
21.2.3顯示綫寬309
21.2.4聯機的內容和觸摸體驗309
21.2.5選擇集模式310
21.2.6樣闆文件311
21.3常用的命令及快捷鍵312
21.3.1範圍縮放312
21.3.2全屏幕模式鍵盤和鼠標的控製312
21.3.3相對坐標314
21.3.4切換正交模式315
21.3.5波浪綫315
21.3.6剖麵綫315
21.3.7文字316
21.3.8對象特性316
21.3.9快捷鍵繪圖316
21.4畫圖比例的控製320
21.4.1圖幅法320
21.4.2布局法320
21.5畫圖順序320
21.6簡化畫法321
21.7筒體、封頭的畫法322
21.8接管及法蘭的畫法322
21.9支座的畫法323
21.10管闆布管圖的畫法324
21.11焊接符號的畫法324
21.12尺寸標注325
21.12.1一般要求325
21.12.2一般尺寸標注樣式的設置328
21.12.3引齣水平標注樣式的設置330
21.12.4角度標注樣式的設置330
21.12.5尺寸公差標注樣式的設置331
21.13件號和管口號的編製332
21.14技術要求的填寫332
21.15錶麵粗糙度屬性塊333
21.16標高符號的畫法333
21.17錶格的畫法333
21.17.1直接法333
21.17.2藉助Excel軟件的方法336
21.18特性的調整336
21.19多餘設置的清理336
21.20圖紙打印336
21.21基於AutoCAD二次開發的過程設備的參數化繪圖337
21.21.1基於VBA337
21.21.2基於.NET342
附圖348
附圖1列管式反應設備的圖紙348
附圖2攪拌反應釜圖紙350
附圖3管殼式換熱設備的圖紙352
附圖4闆式精餾塔的圖紙354
附圖5填料吸收塔的圖紙356
附圖6儲罐的圖紙358
參考文獻360

前言/序言

化工行業具有非標設備種類多的特殊性。目前,化工裝置的選型和設計的主流設計過程,是藉助計算機輔助的係統化手段,將化工過程裝置內的工藝過程、成套過程裝備轉化為工程師語言的設計過程。隨著對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要求的提高,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和設計成為設計人員必須掌握的手段。
本書內容豐富,堅持“實用”為第一原則,針對化工裝置裏的典型設備(換熱器、塔設備、反應設備、儲罐、離心泵、安全閥等)以案例式編寫,給齣的圖紙、圖樣的符號、代號參考國傢和行業現在執行的標準規範,圖文並茂,各章均有設計案例的軟件操作,便於讀者根據本書介紹的軟件操作截圖重復這些操作過程,直觀地學習相關的知識並便於學以緻用,解決讀者多年來在多本參考書之間所麵臨的對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領域復雜工程計算無從下手的問題,有利於提高本書的參考價值。
本書介紹瞭化工裝置選型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係統地介紹瞭:基於Aspen Plus軟件的反應設備、闆式精餾塔和填料吸收塔的工藝設計;基於Aspen EDR軟件的管殼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基於Cup-Tower軟件的闆式精餾塔和填料吸收塔的水力學設計和校核;基於SW6-2011軟件的反應設備、列管式換熱器、闆式精餾塔、填料塔、儲罐的機械校核;基於NSAS軟件的壓力容器開孔結構分析設計;基於軟件的安全閥選型、壓力容器劃類、流程泵選型;基於AutoCAD軟件的過程設備繪圖。以應用案例的形式分析瞭以下軟件:換熱設備工藝設計常用的HTRI軟件和Aspen EDR軟件;過程設備強度計算常用的SW6軟件和PV Elite軟件;壓力容器分析設計常用的軟件ANSYS。附圖包括列管移熱式固定床催化反應器、攪拌反應釜、降膜式蒸發器、闆式精餾塔、填料吸收塔、臥式儲罐在內的過程設備的裝配圖圖紙。
本書以化工裝置選型設計人員為主要的讀者對象,可以作為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化工裝置技術人員和社會其他讀者繼續教育的參考書。
本書由鄭州輕工業學院劉超鋒編著。在成書過程中,得到鄭州輕工業學院相關領導的熱情鼓勵;學生陳振毅、司豪鵬、張滿東、趙湧濤、常天文、杜騰飛、熊雲濤參與本書的圖文輸入。此外,本書參考瞭相關的文獻資料,在此一並緻謝!
限於筆者的水平,書中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工程技術文獻檢索與應用》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浪潮中,獲取、梳理並有效運用工程技術文獻,已成為每一位工程師、科研人員乃至資深技術從業者的核心競爭力。本書旨在係統性地引導讀者掌握現代工程技術文獻檢索與應用的核心技能,助您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精準導航,快速定位所需信息,並將其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強大動力。 本書內容涵蓋瞭工程技術文獻檢索的理論基礎、方法論及實踐操作。我們首先會深入剖析不同類型工程技術文獻的特點與價值,包括但不限於專利文獻、科技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技術報告、標準規範、學位論文、行業研究報告等,闡明它們在技術創新、研發決策、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下來,本書將詳細介紹各類文獻檢索工具與數據庫的使用技巧。我們將重點講解國內外權威的科技文獻數據庫,如Scopus、Web of Science、Ei Compendex、IEEE Xplore、ACM Digital Library、CNKI(中國知網)、WanFang Data(萬方數據)、VIP(維普資訊)等,並提供針對性的檢索策略,包括關鍵詞的選取與優化、布爾邏輯運算符的應用、同義詞與近義詞的拓展、字段檢索(如作者、機構、標題、摘要、關鍵詞等)、時間範圍限定、引文分析檢索等。此外,我們還將介紹專利檢索的獨特方法與常用數據庫,如Espacenet、Google Patents、CNIPA(國傢知識産權局)專利檢索係統等,以及標準文獻的獲取途徑。 除瞭傳統的數據庫檢索,本書還將引導讀者探索新興的文獻獲取與利用方式。我們將討論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的高級功能進行定嚮檢索,如何通過學術社交平颱(如ResearchGate, Academia.edu)發現前沿研究,以及如何利用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 Zotero, Mendeley)高效地組織、存儲和引用文獻。 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的不僅僅是“找文獻”,而是“用文獻”。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批判性評估,如何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如何進行文獻綜述與分析,以及如何將文獻中的理論、方法、數據有效地應用於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設計、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本書將提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文獻檢索與分析,解決實際工程中的挑戰,啓發創新思路,規避技術風險。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學術誠信與知識産權的強調。我們將深入講解文獻引用規範,如何避免抄襲,如何正確地識彆和保護知識産權,為讀者樹立嚴謹的學術道德觀。 本書的結構清晰,語言流暢,理論與實踐並重。我們不僅提供詳實的理論講解,更通過大量的圖文示例、操作演示和模擬練習,幫助讀者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實際操作能力。無論您是初涉工程技術領域的學生,還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抑或是渴望更新知識儲備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文獻檢索與應用》都將是您提升信息素養、加速技術進步、實現職業發展的得力助手。通過掌握本書所傳授的技能,您將能夠更自信、更高效地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在您的專業領域內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戶評價

評分

九、 提升設計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實用手冊 在實際的化工生産企業中,如何提高設計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和運營成本,始終是企業關注的焦點。《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手冊。書中提供的各種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和方法,都直接指嚮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標。例如,通過流程模擬,可以在設計初期就識彆齣潛在的能耗瓶頸,並進行優化,從而在未來的運行中節省大量的能源費用。通過三維建模和碰撞檢測,可以避免在施工過程中齣現管道衝突、設備安裝睏難等問題,從而減少返工和工期延誤,節省瞭人力和物力成本。本書還重點介紹瞭“標準化設計”和“模塊化設計”的理念,並通過計算機工具的輔助,使得這些理念得以高效實施。標準化設計可以減少定製化的需求,降低製備和維護成本;模塊化設計則有利於提高生産效率和安裝便利性。書中對“設計驗證”和“性能評估”的強調,也直接關係到裝置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通過精確的仿真和評估,可以確保設計的裝置能夠滿足預期的性能要求,避免因設計不當而造成的損失。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為我提供瞭提升項目效率、控製成本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它所傳遞的不僅僅是技術知識,更是一種高效、經濟的設計理念,對於任何希望在化工裝置設計領域取得成功的專業人士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評分

六、 提升化工專業素養的寶貴財富 作為一名化工專業的學生,我對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著持續的追求。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教材雖然內容紮實,但往往側重於理論講解,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特彆是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卻著墨不多。《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不足。它以一種非常貼近實際工程應用的方式,係統地介紹瞭計算機在化工裝置選型設計中的各個環節。書中對不同裝置(如反應器、分離設備、換熱器、泵、壓縮機等)的選型原則、設計計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專業軟件進行模擬和優化的詳細闡述,讓我對化工裝置的設計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物性數據庫”和“標準規範庫”的強調。在實際設計中,準確可靠的物性數據和遵循最新的行業標準是保證設計質量的關鍵,而計算機化的數據庫則極大地提高瞭這些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書中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庫來快速獲取所需信息,並將其應用於設計計算中。此外,本書還對“設計迭代”和“反饋機製”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中的作用進行瞭闡述。通過反復的模擬和優化,設計者可以不斷完善設計方案,使其更加貼閤實際需求。這本書就像一本詳盡的設計指南,為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我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提升我的專業素養,讓我能夠更自信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評分

三、 提升效率與創新設計的強大助手 在快節奏的現代工業生産中,效率和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兩個核心要素,為我們這些在化工裝置設計一綫奮鬥的工程師們提供瞭強大的支持。過去,一個裝置的選型和初步設計可能需要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涉及到大量的物性數據查詢、計算和圖紙繪製。而這本書則係統地介紹瞭如何藉助計算機的力量,將這個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和精準。書中關於“流程模擬”的章節,讓我眼前一亮。通過建立完整的化工流程模型,我們可以實時預測不同工藝參數對裝置性能的影響,從而在設計初期就能發現潛在的問題並進行優化,避免瞭後期返工的麻煩。例如,在設計一個復雜的反應係統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流程模擬軟件來預測反應産率、副反應的生成,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操作條件來最大化目標産物的收率。此外,本書對“三維建模”和“虛擬現實”在設計中的應用也進行瞭深入探討。通過三維模型,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裝置的結構、管道布置和設備布局,這不僅有助於發現設計中的衝突和不閤理之處,還能為現場安裝和維護提供清晰的指導。書中還強調瞭“知識庫”和“設計數據庫”的構建,這使得設計經驗得以沉澱和復用,進一步提升瞭設計效率,並保證瞭設計的規範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智能化選型”的部分,它展示瞭如何通過算法和數據分析,快速篩選齣最適閤特定工況的裝置類型和規格,大大減輕瞭工程師的負擔。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明瞭方嚮,讓我在紛繁復雜的設計任務中,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也為我帶來瞭更多的創新靈感。

評分

四、 解決復雜工程難題的思路啓迪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技術書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能夠啓發讀者的思考,提供解決復雜工程難題的思路。《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書中不僅僅列舉瞭各種計算機輔助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這些工具在解決化工裝置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和原理。例如,在處理非理想流體、復雜傳質過程或高風險工藝時,傳統的經驗公式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而本書則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等先進的數值模擬技術,來精確預測流體流動、熱量傳遞、應力分布等關鍵參數,從而為裝置的設計提供科學依據。書中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CFD來優化攪拌器的設計,提高混閤效率;如何利用FEA來分析設備的受力情況,確保結構的安全性。這些內容讓我深刻認識到,計算機輔助設計不僅僅是軟件的應用,更是對工程物理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計算能力的有效運用。本書還強調瞭“多學科耦閤仿真”的重要性,例如將流體動力學與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等相結閤,從而獲得更全麵的設計信息。這對於設計那些相互關聯、影響復雜的化工裝置尤為關鍵。書中還涉及瞭“設計探索”和“魯棒性設計”的概念,引導讀者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各種不確定因素,並尋求最優的、在不同工況下都能穩定運行的設計方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全新視角和強大的工具,讓我對未來麵對更具挑戰性的設計任務充滿瞭信心。

評分

七、 跨越學科壁壘的工程化思維訓練 化工裝置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復雜過程,而計算機輔助設計更是將這種復雜性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之一,便是它提供瞭一種跨越學科壁壘的工程化思維訓練。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軟件工具,而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點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並展示瞭如何在計算機平颱上進行整閤應用。例如,在講解反應器設計時,書中不僅涉及瞭化學反應工程的原理,還結閤瞭流體力學(CFD)來分析反應器內的流場分布,以及傳熱學來計算反應熱的移除或供給。這種多學科的融閤,讓我深刻體會到,現代化工裝置的設計,絕非單一學科的孤立研究,而是需要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並在計算機平颱上進行協同解決。本書還強調瞭“係統工程”的理念,將化工裝置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而非孤立的部件。通過流程模擬和係統優化,我們可以從全局的視角來評估和改進設計方案,從而實現整體性能的最優。書中對於“仿真驅動開發”的介紹,更是將這種工程化思維推嚮瞭極緻。它鼓勵我們在設計初期就充分利用仿真工具進行探索和驗證,從而減少物理樣機的開發和試驗,大大縮短瞭研發周期。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強大的思維框架,讓我能夠以更宏觀、更係統的方式來思考化工裝置的設計問題,並掌握利用先進技術解決復雜工程難題的方法。

評分

十、 培養嚴謹細緻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認為,一本優秀的技術書籍,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培養讀者嚴謹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書中在講解每一個設計環節時,都強調瞭對細節的關注和對潛在問題的預判。例如,在進行物性參數輸入時,書中反復提醒讀者要注意數據的來源、精度以及適用範圍,因為微小的物性誤差可能導緻後續的計算結果齣現巨大的偏差。在進行設備選型時,書中不僅提供瞭選型原則,還詳細列舉瞭各種可能影響選型的因素,例如操作壓力、溫度、腐蝕性、顆粒物含量等等,要求設計者全麵考慮。書中對“不確定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介紹,更是將嚴謹細緻的工程思維提升到瞭新的高度。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瞭解不同參數的變化對設計結果的影響程度,從而將精力集中在最關鍵的因素上,並對設計的魯棒性有更清晰的認識。此外,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一步一步地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它不僅僅是給齣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展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讀者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分解問題,並利用計算機工具來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我嚴謹的工程態度,教會我如何運用係統性的方法來解決復雜的問題,這對於我今後的職業發展將産生深遠的影響,讓我能夠成為一名更加齣色、更加可靠的工程師。

評分

八、 探索前沿技術在化工領域的應用實踐 我一直對前沿技術在各個領域內的應用充滿好奇,尤其是當這些技術能夠應用於我所熟悉的化工領域時,更是讓我躍躍欲試。《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探索前沿技術在化工裝置設計中應用的渴望。書中對於“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裝置選型和優化中的應用,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預測裝置性能、優化操作參數,甚至進行故障診斷。例如,書中提到利用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蒸餾塔的能耗,並根據實際操作數據進行實時優化,這讓我看到瞭智能化生産的巨大潛力。此外,本書對“並行計算”和“雲計算”在處理大規模仿真計算中的應用也進行瞭闡述。在進行復雜的CFD或FEA模擬時,強大的計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雲計算則為我們提供瞭靈活且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書中還展望瞭“物聯網”與化工裝置設計的結閤,以及如何利用實時數據反饋來驅動設計改進和預測性維護。這些前沿技術的引入,讓我對化工裝置設計的未來充滿瞭期待,也為我提供瞭學習和應用這些新技術的方嚮。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像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化工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並為我指明瞭未來學習和研究的道路。

評分

一、 學習新技能的驚喜之遇 最近,我一直在積極尋找能夠提升我專業技能的書籍,尤其是在化工裝置設計這個領域。之前,我接觸的很多資料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僅僅停留在軟件操作的層麵,總覺得缺少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的橋梁。偶然間,我在網上看到瞭《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雖然書名聽起來有些技術性,但我憑著直覺覺得它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方嚮。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中清晰的圖錶和詳細的案例分析,這讓我立刻感到耳目一新。它並沒有像一些枯燥的技術手冊那樣,一股腦地堆砌公式和定義,而是從實際工程問題齣發,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計算機在化工裝置選型設計中的應用。書中對不同類型化工裝置(如反應器、分離設備、換熱器等)的選型原則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並且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各種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CAD、CFD、FEA等)來模擬、優化和驗證設計方案。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軟件操作的指導,不僅僅是簡單的“點擊這裏”,而是深入講解瞭每個參數的含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的設計結果。例如,在講到換熱器選型時,書中不僅列齣瞭常見的換熱器類型及其優缺點,還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軟件進行傳熱計算、壓降預測,甚至考慮瞭不同流體物性參數對換熱效率的影響。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計算機輔助設計並非簡單的工具堆砌,而是將工程經驗、物理原理和計算能力融為一體的強大手段。書中也提到瞭數據管理和項目協同的重要性,這對於大型化工項目的設計流程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學習之門,讓我對計算機在化工領域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為我今後的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期待能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優的設計方案。

評分

二、 理論與實踐完美融閤的典範 作為一名在化工行業從業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但更清楚實踐經驗的不可替代。然而,很多時候,理論與實踐之間總存在著一道鴻溝,尤其是在現代化工裝置設計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過去,我們依賴大量的經驗積纍和繁瑣的手算來完成裝置的選型與設計,效率低下且容易齣錯。《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樣的從業者提供瞭一套係統的解決方案。它巧妙地將枯燥的工程原理、復雜的數學模型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相結閤,為讀者勾勒齣一幅清晰的設計藍圖。書中對於各種化工過程的機理分析,例如反應動力學、傳質傳熱過程的描述,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易於理解的錶述。更令人稱道的是,本書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設計步驟,並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各種專業軟件來實現這些步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參數化設計”和“優化設計”的章節印象深刻。通過參數化建模,我們可以快速生成不同尺寸和配置的裝置模型,並通過軟件進行性能評估,從而找到最優的設計方案。這極大地縮短瞭設計周期,並減少瞭不必要的試驗成本。書中還涉及瞭風險評估和安全設計的內容,將計算機模擬的結果用於預測潛在的危險因素,並提供相應的規避措施,這一點對於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産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書中針對不同類型裝置(如精餾塔、萃取器、乾燥器等)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覆蓋瞭從初步選型到詳細設計的全過程,詳細展示瞭軟件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強大能力。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指導思想的書,它教會我如何更高效、更科學地進行化工裝置的設計,為我的職業生涯注入瞭新的活力。

評分

五、 學習新一代化工設計理念的入門指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化工裝置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傳統的“經驗驅動”模式正逐漸被“數據驅動”和“仿真驅動”的模式所取代。《計算機輔助化工裝置選型設計》這本書,恰恰是引領我邁入這一新時代的關鍵敲門磚。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CAD操作到先進的流程模擬、三維建模、虛擬現實等一係列現代化設計技術。它清晰地闡述瞭這些技術如何改變傳統的化工裝置設計流程,提高設計的效率、準確性和創新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數字化孿生”概念的引入,它展示瞭如何構建一個與物理裝置實時同步的虛擬模型,從而實現對裝置全生命周期的監控、預測和優化。這對於提升化工生産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書中也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來輔助裝置的選型和優化,這讓我看到瞭未來化工設計的發展趨勢。它不僅僅是關於軟件的操作,更是關於一種全新的設計思維方式。本書通過豐富的圖例和詳實的步驟,將這些復雜的新概念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解如何進行“參數化優化”時,書中不僅提供瞭具體的軟件操作流程,還深入解釋瞭背後的優化算法和目標函數,讓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深信,這本書將幫助我迅速掌握新一代化工設計理念,為我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甚至引領創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