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地图册
  • 青海
  • 中国分省
  • 地理
  • 地图
  • 2018年
  • 省级地图
  • 青海省
  • 地方志
  • 参考地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89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380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审图号:GS(2015)125号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之一,表示了青海省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旅游及水系、地貌等内容,旨在直观、科学、全面地反映青海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现状的面貌,是一本集自然资源图、社会经济图、普通地理图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图册。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具有广泛的读者对象,是宏观了解、认识青海省情、市情、县情的窗口。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目录

青海政区
青海概况
青海地形
青海地理
青海交通
青海旅游
青海旅游概况
西宁市
西宁城区 塔尔寺
西宁市辖区(城中区 城东区 城西区 城北区)湟中县
湟源县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海东市
海东城区 海东市辖区(平安区)
海东市辖区(乐都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循环撒拉族自治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晏县
祁连县
刚察县
门源回族自治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
尖扎县 同仁县
泽库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
同德县
贵德县
兴海县
贵南县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沁县 甘德县
班玛县
达日县
久治县
玛多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市
杂多县
称多县
治多县
囊谦县
曲麻莱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
德令哈城区 格尔木城区
格尔木市
乌兰县 天峻县
都兰县
自治州直辖(花土沟镇 冷湖镇 大柴旦镇)

精彩书摘

行政区划
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位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周边分别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区毗邻。面积约72万平方千米。全省辖2个地级市、6个民族自治州、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8个县、7个自治县。省会西宁市。

人口民族
【人口分布】截至2013年,青海总人口566万。青海省人口有垂直分布明显、人口水平分布不平衡、人口城乡分布变化显著、城镇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特点。全省人口密度很小,平均每平方千米只有7.66人,在全国各省区中仅高于西藏。省内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
【少数民族】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人口的分布均有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青海省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4个,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45.50%。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积石山县。由13世纪从中亚迁来我国青海东部循化地区的撒马尔罕人同藏、回、汉、蒙古各民族长期融合而成。撒拉族无本民族文字,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园艺业、商业和饮食业。

土族是青海省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互助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和甘肃省靠近青海的地区。土族有本民族语言,大部分土族通汉语和藏语。土族人精于养牛,也种植小麦、土豆等作物。青海土族信仰藏传佛教,也保留了传统的萨满教。擅长歌舞,民间文学世代相传,内容丰富,歌曲“土族花儿”、“安昭”等很有名。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自汉元鼎六年(前111)在东部河湟地区始置护羌校尉,管理羌人事务之后,被正式纳入历代王朝行使管辖的范围。汉时曾设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贵南、贵德以及西宁和湟源等地,还设立护羌校尉。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更名改隶,不断扩大管辖范围。清末,全国各地形成军阀割据局面。1912年北洋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青海陷入了马家军统治。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行政辖区为原甘肃省西宁行政区所属的西宁、大通、碾伯、循化、巴戎(1931年更名为化隆)、湟源、贵德7县和都兰、玉树2理事及河南蒙旗和藏族诸部,境域范围与今天相同。1949年9月青海解放。195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
文化集锦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今天的214国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约3000千米,其中一半以上在青海省。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有12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著作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内涵广阔,结构宏伟。著作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三个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2009年9月,“《格萨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海,高原之心,秘境之境 青海,这片位于中国西部的高原,宛如一颗镶嵌在地球之巅的璀璨明珠,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朝圣者。它广袤的土地上,既有雪峰巍峨、湖泊澄澈的极致美景,也蕴藏着古老文明的神秘传说。这本《青海:高原之心,秘境之境》地图册,将带您踏上一段深入青海腹地的旅程,用详尽的地理信息和生动的地域介绍,为您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青海。 一、 青海的地理脉络:高原的脊梁与水的源头 青海,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特征独树一帜。本书地图首先会清晰地勾勒出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包括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九个地级行政单位,让您对青海的整体格局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地图册将深入剖析青海的地理肌理。您将看到雄伟的昆仑山脉如同巨龙横亘在青海南部,它们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之一,也孕育了无数动人的神话传说。祁连山脉则扼守在青海北部,它不仅是天然的屏障,更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为青海北部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绿意。柴达木盆地,这片位于青海西部、面积广阔的内陆盆地,以其独特的干旱气候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其起伏的地形和多样的地貌特征,都将在地图上得到细致的呈现。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发源地,孕育了中国绝大部分重要的河流。地图册将重点标注这些珍贵的水系,尤其是青海湖、察尔汗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的众多湖泊。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以其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而闻名,其周边湿地和候鸟栖息地是重要的生态宝库。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的盐湖,富含各种盐类矿产,是青海重要的经济命脉。您还将了解到这些水源地如何滋养着下游广袤的土地,以及这些水系在青海乃至中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将以精密的比例尺和清晰的等高线,为您展现青海高原复杂的地貌特征:从巍峨的雪山到广阔的草原,从荒凉的戈壁到幽深的峡谷,每一处细节都力求真实、准确。您还可以通过地图了解青海的矿产资源分布,如石油、天然气、钾盐等,这些资源为青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青海的交通网络:连接高原与世界的动脉 青海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交通建设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本地图册将为您详细呈现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出行方式,帮助您规划您的旅程。 公路方面,您将看到贯穿全省的国道、省道以及县乡道路,它们如同毛细血管,将青海的各个角落连接起来。特别是G109(青藏公路)、G214(景通公路)、G315(青新公路)等主要干线公路,它们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横跨高原、穿越雪山的壮丽风景线。地图将详细标注这些公路的关键节点、服务区、加油站等信息,为自驾游爱好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铁路方面,青藏铁路无疑是青海交通的标志性工程,它以挑战世界高原铁路建设的极限而闻名。本书将详细标注青藏铁路的站点、线路走向,以及其在运输和旅游方面的重要意义。此外,您还可以看到连接青海与周边省份的其他铁路线路,它们共同构成了青海连接全国的铁路网。 航空方面,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是青海省最重要的空中门户,本书将标注其地理位置和主要航线信息,方便您查询航班信息。其他地区性的支线机场也将有所体现,展现了青海逐步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通过地图上的交通线路,您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青海是如何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一步步构建起连接高原与世界的交通动脉,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 青海的人文画卷:多元文明的交融之地 青海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历史上,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汇聚了汉、藏、蒙、回、土、撒拉等多个民族。 地图册将为您介绍青海各民族的聚居区域,以及他们独特的文化习俗。您将看到藏族同胞在高原上虔诚的信仰,他们建造的寺庙和宏伟的建筑,如塔尔寺,是青海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您将了解到回族和撒拉族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分布的区域,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那里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您还将看到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游牧生活,以及他们保留的古老传统。 本书地图上将标注青海省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海石湾古城遗址、喇家遗址等,这些古老的遗迹诉说着青海悠久的历史。您还将看到西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作为青海省的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内的马步芳公馆、东关清真大寺等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 青海丰富的民族节日和传统活动,如藏历新年、赛马节等,也将通过介绍,让您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图册还会标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让您领略青海独特的人文魅力。 四、 青海的生态宝藏:守护高原的绿色屏障 青海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整个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将重点介绍青海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无人区,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地图将清晰标注保护区的范围,以及其内重要的地理特征,如措温布湖、白象山等。您还可以了解到可可西里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那里严峻的自然条件。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华水塔”的核心区域。地图册将详细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范围,以及其内重要的水源地、湿地和草原。您将了解到这里的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中国重要河流的水源供给,以及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青海省其他的自然保护区,如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青海省的绿色屏障,守护着这片高原的生态平衡。地图上将标注这些保护区内的重要动植物资源,以及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五、 青海的旅游胜境:探索高原的无限风光 青海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本书地图册将为您精心推荐青海的旅游胜境,并提供详尽的旅游线路参考。 您将看到描绘青海湖畔的美丽风光,从夏季的油菜花海到冬季的冰封湖面,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茶卡盐湖,这片被誉为“天空之镜”的盐湖,以其纯净的盐晶和神奇的倒影,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地图将为您标注这些著名景点的具体位置,方便您的行程规划。 扎尕那,位于迭部县的扎尕那,是一处隐藏在山谷中的世外桃源,其独特的石山地貌和藏式村落,充满了神秘感。东台吉乃尔湖,那抹碧蓝与湖面的红蓝交织,如梦似幻。门源油菜花海,每年七月,几十万亩的油菜花田铺展成金色的海洋,蔚为壮观。 本书还将为您介绍青海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原子城,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您还可以了解到青海丰富的户外探险资源,如年保玉则、阿尼玛卿山等,是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地图册将为您提供各种主题的旅游线路,如“高原湖泊风光之旅”、“雪山草原深度体验之旅”、“民族文化探秘之旅”等,帮助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定制个性化的青海旅行计划。 六、 青海的资源与发展:高原经济的脉动 青海省虽然地处内陆高原,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地图册将为您呈现青海省的工业分布,特别是其在石油、天然气、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方面。察尔汗盐湖的钾肥生产,是青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您还可以了解到青海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高原充足的光照和风力资源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青海的农牧业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高寒地区的畜牧业,特别是藏羊、牦牛等,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河谷地区的农业,如湟水谷地,是青海重要的粮食产区。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青海的旅游经济发展,以及其在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 结语: 《青海:高原之心,秘境之境》地图册,以其详尽的地理信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的旅游指南,将带您领略一个真实、立体、多彩的青海。从巍峨的雪山到碧蓝的湖泊,从古老的文明到现代的脉动,青海的每一处风景,都等待着您去发现,去探索。愿这本地图册成为您探寻青海秘境的最佳向导,开启一段难忘的高原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地图册。我一直对青海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非常感兴趣,《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一张静态的地图,更像是一本关于青海地理的百科全书。在翻阅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地图册中对于青海湖、察尔汗盐湖等重要的湖泊湿地,不仅标注了它们的具体位置和面积,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水文、盐度等信息,这对于研究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非常有价值。此外,对于青海境内的一些主要山脉、河流,如昆仑山、祁连山、长江源头等,都做了详细的标注和介绍,甚至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的数据,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青海“江河源头”的重要性。地图册中对不同植被带和地貌类型的划分也非常清晰,这有助于我理解青海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位对青海自然地理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来说,这本地图册都将是他们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套《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光是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感和厚重感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我一直是个对地图情有独钟的人,总觉得地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信息载体,更像是一扇窗,能让我窥见一个地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次选择青海,也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神秘和壮阔深深吸引着我。翻看目录,已经能预见到内容会相当丰富,从行政区划到交通网络,从地形地貌到人文景观,似乎无所不包。尤其是一些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标注,对于我这种对地球科学略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尤其好奇,2018年版的地图,在对于青海近年来的一些发展变化,比如新的道路修建、城镇扩张等方面,会是如何体现的。毕竟,青海的发展速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一张详实准确的地图,恰恰是记录这些变迁最好的方式。我希望这份地图册能给我带来一次身临其境的纸上旅行,让我能在翻页间感受青海高原的辽阔与苍茫,了解它的地理脉络,甚至能从中汲取一些关于这片土地的独特故事。

评分

我购买《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主要是出于工作需要,需要了解青海地区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在这方面,这本地图册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且令人满意的。它详细标注了青海省内所有的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一些主要的高速公路,甚至连一些重要的乡村道路也都有涉及,这对于规划出行路线、优化物流配送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注意到,地图册中对铁路网的标注也非常清晰,包括主要的铁路线、站点以及一些在建或规划中的线路,这对于了解青海的立体交通格局至关重要。此外,地图册还对一些重要的航空港、水路运输节点做了标注,这使得对青海的交通网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在信息更新方面,2018年版也应该能够涵盖大部分近期的交通建设成果,这对于我及时掌握最新的交通信息非常有价值。总体而言,这本地图册在实用性和信息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工作中的需求。

评分

老实说,拿到《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小忐忑的。毕竟,地图册这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准”和“全”。我曾有过购买地图册却发现信息滞后,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标注的经历,那感觉简直是糟透了。但这一次,当我大致浏览了这本青海地图册后,我的疑虑基本被打消了。它的字体清晰,图例明确,每一个区域的划分都非常规整。我特意找了几个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青海地区的县镇,对比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信息准确度相当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的乡镇和村落,地图册也做了详细的标注,这对于需要深入了解地方情况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我还注意到,它在一些地形的表示上,使用了等高线和阴影起伏的处理,这使得山川河流的形态更加立体,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地势的走向。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地理信息的人来说,这样一本高质量的地图册,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它的地图。而《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青海(2018年版)》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张纸质地图,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能够触及到青海的人文脉络和历史印记。地图册中,我惊喜地看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以及民族聚居区的标注,这让我对青海多元的文化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它不像一本专门介绍历史文化的名著那样深入,但作为一张地图册,它已经尽力在有限的空间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够初步感知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貌。我特别期待能够通过这张地图,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山川河流之间,那些古老的传说和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就藏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或者一个感人的传说,而这张地图,就是引领我发现这一切的起点。总而言之,对于我这种对历史文化有探索精神的读者来说,这本地图册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启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后悔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