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受益于牛顿的机械论宇宙观,自然神学在17至19世纪的欧洲思想界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晚清中国出版的诸多自然神学著作中,《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是具系统性的一部作品。
《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为早期探究事物道理和本源的一部名著。内中多图,以文释图,趣味盎然。
《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作者韦廉臣,系英国派往中国的著名传教士。
作者简介
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1829-1890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地区,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1855年起来华传教,主要生活在上海、烟台等地,著有《格物探原》《植物学》《中国北方游记》等,在晚清知识界甚有影响。
目录
一卷
第一章 论天地
第二章 论物质
第三章 论地球形势
第四章 论土宜
第五章 论山
第六章 论空气
第七章 论水
第八章 论皮相
第九章 论首
第十章 论首
第十一章 论咽喉胃肠
第十二章 论形体
第十三章 论骨
第十四章 胸膈
第十五章 筋肉
第十六章 论食
第十七章 论血
第十八章 论心
第十九章 论脑
第二十章 论目
第二十一章 论耳
第二十二章 论鼻口手
二卷
第一章 上帝必有
第二章 上帝惟一
第三章 上帝至大
第四章 上帝全能
第五章 上帝全智全仁
第六章 上帝仁爱
第七章 上帝无所不在
第八章 上帝无所不知
第九章 上帝乃神
第十章 上帝自然而有无终始
第十一章 上帝莫测
第十二章 上帝非太极
第十三章 灵魂说
三卷
小引
第一章 论元质
第二章 论措置万物
第三章 论地质
第四章 论物质
第五章 论上帝造物俱系为人
第六章 创造天地万物非太极乃上帝所主宰也
第七章 稽之地球可知上帝之主宰
第八章 征之万物可知上帝之主宰
第九章 无心者不能成物
第十章 论造物者非太极非理气亦非道也
第十一章 非时为筹画者不能养育万类之生灵
第十二章 即人心以表上帝(上篇)
第十三章 即人心以表上帝(中篇)
第十四章 即人心以表上帝(下篇)
第十五章 上帝乃无始无终者也
第十六章 论上帝之所居
第十七章 论天堂之荣耀
第十八章 论天堂之作用
第十九章 论世人俱宜爱敬上帝
四卷
第一章 上帝主理人事
第二章 论上帝步武世人
第三章 论上帝治世事有成算
第四章 论上帝监观世人
第五章 论性
第六章 论自然之心
第七章 论品性癖性
第八章 论心之感应
第九章 论心疾有用l
第十章 论人心之念
第十一章 续论人心之念
第十二章 论上帝福善祸淫
第十三章 论上帝以恶灭恶
第十四章 论恶人自陷其网罗
第十五章 论上帝以恶人济善用
第十六章 论死后复活
第十七章 续论死后复活
五卷
第一章 论上帝创造万物令人喜欢快乐
第二章 论人当知上帝令人喜欢快乐之意
第三章 论上帝生人为己之意
第四章 论人当明白万物之理当感谢上帝之恩
第五章 论上帝造人是令人于今生之时以预备来生之事
六卷
第一章 论魔鬼必有一
第二章 论魔鬼必有二
第三章 论魔鬼之始
第四章 论魔鬼作用
第五章 论魔鬼自由
第六章 论魔鬼虽多究系因人而施
精彩书摘
《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
地球形圆,亦属扁圆,与柑子等。山原高下不平,亦与柑子外壳等。其据有三:一,如船自远来,先见桅梢,再近渐见篷帆,再近乃见船身;二,如月蚀时,月中黑影,即地之影,如地球非圆,不能出此圆影;三则人能绕地球行,余尝自中国开船,西行至英国,又西行至美国,仍西行至日本,回至中国。地球之圆,无复疑矣。人每日见太阳,东升西坠,非真如此,乃因地球一日一转而然。证据甚多,今试举其一言之。太阳大于地,计一万万三百八十四千四百七十二倍,假如人欲周围烤一平果‘¨,其将令屋宇轮转,抑令平果轮转耶?此足证地球绕太阳,非太阳绕地球也。人之所见,特目为其迷耳。
地球之圆,有如此意义。其一为省地故。盖圆则容受人物,比方者较多,且方则不能轮转,人亦不能围绕而行。地面有水,有陆。陆地分有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亚非利加、亚美利加、澳大利亚。五大洲形势,南面俱系尖削,其余小者亦多类然。如此形势,具大利益。盖以南面多暑,故令其依近洋海,以剂…温凉,以资雨露;其尖削东面俱有海岛,西面则无,为朝阳暖气,较西为便。又,东半球大洲,东西横列;西半大洲,南北纵列。纵列者地气兼大冷大热、微冷微热,凡宇内所产之物,亦皆具备,其形势南北极长,东西甚窄,左右洋海,中有大河,无沙漠,皆可种植;横列者约六七分,去海甚远,故热则极热,冷则极冷,旷野、沙漠很多,其近海大国,各有大河,中国有黄河、洋子江、西河,满洲有黑龙江、松花江、大辽河,高丽有哀江,安南有澜沧江,暹罗有湄南河,缅甸有怒江,伊犁有瓦底河,印度有恒河、印度河。故亚细亚东南,近海诸国,地气宜人,亦土产维备。欧罗巴洲三面距海,各国皆有大河。其尤奇者,海股内入,洲之内外,各地距海俱相仿佛,南去赤道亦远,地气温凉,其土产养生诸物内,俱火多水少,足以益人气力,故此洲人民,力量、胆气较多,身体亦较高大。山东、高丽两处,人民亦是如此,为亦三面距海故也。亚非利加洲,东西广大,内仅尼禄、三备西两大河,故自近海诸国以内,无甚著名国度。
地面不平,有高有下。若平,则必无江河水流,雨后水潴成湖,缺水之区,田亩无以资灌溉;若山高相等,亦有不宜,雨后水亦一时齐归入海,雨前无水,雨后无水。故地球高山不等,或二百尺,或三百尺,或四百尺,或三千尺、五千尺。二百尺者水竭,三百四百尺者续之;二千三千尺者水竭,五千尺者续之。不但此也,尤有奇者,地面上至八千尺,四时皆雪,其之高山,亦恒有积雪,五千尺者水竭,雪为日融,水仍续流,此长江大河之所以不涸也。非惟不涸,炎夏需水孔多,水亦涨溢。为此故,洋子江每岁自端阳后,日涨一日,黄河、松花江二水,亦系如此。所以各大洲内,俱有高山几坐。又,地面若平,无高山,或山高相等,佳景不生,无可游玩,鸟兽亦无潜身巢穴。
……
前言/序言
一、晚清西学东渐的译述时期与转译时期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知识传播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如希腊经典被译为阿拉伯语(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语的希腊经典被译为拉丁语,印度佛典被译为汉文,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于西方著作的翻译等。明清之际,西方知识开始向中国传播,虽然中间有过停顿,但西学东渐规模越来越大,在晚清呈现上升趋势,到民国达到一个高潮。改革开放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进行,目前的态势用“方兴未艾”来形容也不为过。“西学东渐”作为一个过程,跟“中学西传”是一体两面。就西学东渐本身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少量著作是撰写的,但主要还是以翻译著作居多,可以说西学东渐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在明末以来这个生机勃勃的“400年翻译运动”中,晚清占有特殊地位。晚清译介者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西方传教士也有中国学者,既有教会组织也有政府机构。翻译内容五花八门,从宗教知识到世俗知识,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翻译活动的方式是直接翻译还是转译,是合作翻译还是独自翻译,概括地将晚清西学翻译分为两个时期,时间上大致以甲午战争至维新变法为界。甲午战争前是“译述时期”,维新变法失败后是“转译时期”。
从马礼逊来华到甲午战争,翻译者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助手,一般情况下是传教士“口译”,中国助手“笔述”。当然,这时期不是没有个别人士可以单独地进行翻译(如颜永京),但总体来说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1807-1898年)称为“译述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者如果受雇于教会,则其翻译内容多为宗教类著作;如果受雇于清政府(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则其翻译多为军事科技类著作;如果是自立的学会(如广学会),则人文社科类著作会多一些。
“译述时期”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从1807年马礼逊来华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个阶段,翻译的主体为传教士及其中国助手,他们主要在中国的广州、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翻译的内容主要是宗教书籍,也有一些地理、历史、科技的著作,还办了一些中文杂志。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第二个阶段。这时香港被割让,广州之外,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太平天国使得帝国南部陷入战乱。以上海为中心,传教士在各大口岸与其中国助手翻译了一些宗教著作与文化著作,创办了一些中文杂志。
在这两个阶段中,著名的译撰者有马礼逊、米怜、郭士立、麦都思、合信、俾士、湛约翰、罗孝全、艾约瑟、慕维廉、玛高温、伟烈亚力等,与之合作的中国人有李善兰、王韬、管嗣复、张福僖等人。这些传教士所出中文书
晚清西学丛书:格物探原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