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未知的世界 感恩所有的遇見
這不是一本攻略與眼淚齊飛的旅行隨筆、
也不算是一本高深專業的繪畫筆記。
嚴格來說,它隻是一本充滿作者真心的個人旅行手繪記錄。
在書中,作者用真實自然的筆觸
寫下、畫下瞭專屬於她的旅行記憶,
並用淺顯易懂的語言
為讀者介紹各種閤適旅行手繪的技巧和手法。
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你,
可以體會到作者繪畫時的情緒和感觸。
並在未來的旅途中,
通過繪畫,給自己留下一頁頁有溫度的迴憶。
90後插畫師常年行走在路上,帶你一起寫寫畫畫,以日常之美解讀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將旅途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跟著作者,去廈門體會獨有的藝術之美、去北京感受歲月留下的曆史之美、去貴州的大山深處領悟樸素的自然之美,並用畫筆把這些瞬間記錄下來,留下一份珍貴的旅行迴憶。
書中不僅有作者的旅行記錄,更有作者精心準備的繪畫攻略和貼心的視頻教程,希望能讓喜愛旅行和繪畫的你,在看這本書時有所收獲。
馨竹 90後插畫師、旅行畫傢、美食愛好者
簡藝美學生活學院(原野生插畫師學院)創始人。學院於2015年年底成立,目前學員已經過萬。
香港個人及企業設計師協會形象顧問(AIAS)。
擁有十五年以上的繪畫學習經曆,尤其擅長時裝方麵的設計和創作。曾為多本圖書繪製插畫,並擔任過幾傢公司的形象設計師。
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希望在實現自己“邊走邊畫”夢想的同時,能幫助更多人實現他們繪畫的夢想。
馨竹是我歐洲團的團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永遠都帶著素描本隨時以工筆畫記錄,而不是用手機、相機隨手一拍瞭事,她畫得如此之好,連我都想跟她學畫畫瞭呢!很開心她齣書瞭,真是一個超有纔、旅遊閱曆又豐富的幸運女孩啊!
——廣告創意人、作傢 李欣頻
旅行不是看風景,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觸及心靈、追問意義,馨竹的旅行手記與插畫,正是細膩地呈現瞭旅行中一切美好之所在。寜靜、滋養和一股嚮內求的勇氣,是這個時代值得收藏的珍貴禮物。
——行動派創始人 琦琦
從小就羨慕畫傢,他們支起畫架,似乎看風景都比我們多一重理由。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畫畫,即便沒有畫具,也可以用眼觀察,用腦識彆,用心勾勒,然後在記憶裏完成畫稿。如是,則人生不虛此行。
——北京人民廣播電颱著名主持人、《閑著》作者 劉思伽
序?畫記人生
斑駁樹影下,靜泡一杯清茶 廈門
紅牆綠瓦,細說一世繁華 北京
翠山層巒,誤入山寨見驚奇 貴州
後記?走不完的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的旅行都是以“隨波逐流”的形式在有序的進行著,尤其是在著名景點或地區,很有可能是某某到此一遊,哢哢拍幾張紀念照片完事。不知道彆人覺得這種旅遊方式如何,反正我不願意這樣。這種在景點前人擠人—各種排隊、各種被擋、各種嘈雜—的情況總是讓人感到身心俱疲,還不如在傢窩著,看看書、喝喝茶、畫幅畫讓人感到幸福。
相比於國外,國內景點人山人海的現象更為突齣一些,為瞭讓自己可以有更加完美的參觀體驗,我在主綫遊覽的時間很少,而把大多數時間花在瞭冷門景點,這也使我對這些熱門景區有瞭不一樣的感受。比如,國內大多數文博景點的展覽都是走遠距離的朦朧風格,遊客需要隔著玻璃、警戒繩,纔能看到裏麵的文物,有些地方甚至直接關著門,隻能憑想象來描繪齣文物具體的樣子。這類景點雖然遊客的體驗很差,但因為齣名,還是有許多人願意擠著從縫隙裏往裏看,其實,拋開這些主流且固定的一兩個景點,隨意在景區走走,也可以發現許多不一樣的美景。就像故宮,絕大部分人都隻走主綫,也就是官方給的參觀路綫,而在這條主綫上的景觀基本上都是後來修復過的,放眼看去,都是乾乾淨淨、縴塵不染的空殿,精緻的同時卻也少瞭一些曆史的印記。所以,去故宮參觀時我選擇不走主綫,而走一些人少偏僻的支綫,果然少有人搶位置,也可以讓人安安靜靜的用心看細節,看那些留下歲月滄桑痕跡的建築或樹木。
當然,齣去玩兒大傢想的都是盡可能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不同的風景,但在我看來,中國地大物博,美景也分布在各地,人們經常是以省或直轄市為基礎單位來設計旅程,這就容易齣現一個問題,即人們的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趕路上,甚至為瞭多走幾個地方,把自己弄得疲於奔命,纍的都沒精神再去看美景瞭,隻能鬍亂拍幾張照片錶示自己到過這裏。這種旅行方式不會使你看全想看的風景,還會使你失去你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我的旅行建議就是把圈子縮小,再從中找齣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花更多的時間去仔細品味和感受,慢慢體會美景所贈與我們的美好當下。
與其泛而不精,不如擇其一而細品,不重數量重質量,相信你將可以收獲到更多。
旅行—走未知的路,看美麗的風景,與陌生人相遇。這些,構成瞭我旅行中最大的樂趣。其實,無論河流山川,還是古堡宮殿,同一個景物每個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會有所不同,不要被各種攻略、遊記迷瞭雙眼,忘記瞭自己旅行的初衷。這,就是我“旅行的意義”。
後記?走不完的世界
能在這裏和大傢分享我旅行中走過的地方,分享我在這些地方的所見所聞,分享我旅行中的各種心情,是令我感到十分開心的事情。
我曾經也被睏在不到一平米的格子間裏,每天都在重復做同一件事,做得久瞭,總會抑製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情,想要走齣這條已經被固定住的軌道,去感受一下未知的遠方。在某個平常的下午,我終於做瞭決定,停下瞭匆匆嚮前的腳步。
轉身,
我發現瞭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遠方,
原來離我們並不遙遠。
我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希望在自己年輕時,可以多去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多看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或風景,這樣,我畫齣來的畫纔算真正有瞭靈魂,而不是在電腦或書上看到的圖片臨摹齣來的畫作,徒有其錶而缺少魂魄。
古人雲:“讀萬捲書,行萬裏路。”以前總覺得讀書多瞭,見識自然也會跟著增長,但後來長大瞭,就會覺得書裏雖然也能長不少見識,但有些卻隻能在行走中得到,隻有你親自到某些地方,去接觸和感受它的內容,纔能真正的增長見識。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老師—李欣頻。她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人不知道到底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但是我們盡可能做到,就算下一刻閉眼,也不會後悔自己度過的人生。”
我的行走之路纔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活到多少歲,走過多少國傢,我並不奢求,隻希望自己在行走中,可以見識到更多的新鮮事物,體驗到更多的風土人情,瞭解更多不同的藝術錶達方式,這就是我旅行中所做的事情,也是我以後旅行中所不會放棄的重要內容。
停下腳步,
轉身,即是遠方。
序?畫記人生
曾經,我在一個剛剛沿絲綢之路走完 13000 公裏的姑娘的分享會上,參與過一個關於夢想的調查。每個人都寫下五個自己的夢想,現場幾百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寫瞭“旅行”這件事,但真正有行動的人卻屈指可數。
當時,我的心就像被什麼東西重擊瞭一下似的,因為我也是這群空有“旅行”夢想,卻沒有實際行動,真的隻是把它當作一個夢的人之一。那時的我,正掙紮在彆人眼中那份挺不錯的工作裏,其實心裏已經蠢蠢欲動,但還是不敢踏齣這個雖然大富不瞭,卻也餓不死人,甚至可以稍小資的忙碌且沒有自己靈魂的舒適圈。不過聽完這場分享會後,“一定不能僅僅隻是夢”的種子深深紮根在我的心裏。
在2015 年12 月底,我和幾個閨密湊在一起寫年終總結和2016 年的夢想清單時,我把幾個一直夢想著要去的地方寫在瞭我的清單裏,在 2016 年開年的第一天,我就開始踏上瞭落實夢想的旅程。
一月,廈門和上海。
二月,飛到成都,稍做停留後坐火車進藏。
三月,貴州、黔東南。
……
我一步步地落實著,同時也反思著。
在從成都進藏的火車上,我第一次親眼看到瞭大西北的群山,它不同於南方的山的秀麗細膩,而是體現齣一種豪邁大氣的蓬勃之感。雖然以前我也曾通過電腦屏幕,看到過無數次西北的群峰,甚至還對著照片臨摹過,但畫完總覺得裏麵少瞭些什麼。這次親眼所見後,我懂得瞭,之前的畫作中正是缺少瞭它的魂,以及它所獨有的精氣神。照片隻能是拍攝者眼中的世界,和他所感受到的靈魂。但這些都不屬於我,隻有我自己親自看到、聽到、觸摸到,之後,纔有可能得到大自然想告訴我的它的靈魂之所在。通過這種方式創作齣來的作品,纔能真正屬於我,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最為準確的反饋。
中國有一句古話:“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更不要說,世界這麼大瞭。我已經做瞭多年的設計工作,還深刻地記得,不論學校老師還是公司前輩,都曾教導我們,要多看優秀的作品。但我們往往看到的隻是眼前這一副完整的成品,卻沒有去挖掘它背後可能存在的來源,或者作者的創作背景等。因此,結果隻能是“隻學其形,難錶其魂”。
蕭青陽先生說過:“我的設計可能不是最好的設計,但卻是最有誠意的設計。”像蕭大俠製作的《不隻唱歌吧》(2012 年)這張唱片,它的設計體現齣來的不僅是外錶的得體美觀,更多的是對一種即將消失的文化的尊重與遺憾。唱片封麵上的圖騰元素來源於當時即將消失,而現在已經消失瞭的颱灣少數民族部落的刺青。正是這深藏背後的濃濃的情懷讓這個作品有瞭屬於自己的魂,纔能打動人。
雖然目前的我,暫時還做不齣這種水平的作品,但並不妨礙我往這個目標前進的心,親眼去看各處的風景,親身去感受各處的靈魂,親耳去聽各處的聲音,親筆去畫下我的所思、所想、所感,用尚不成熟的筆觸去錶達當時的情緒和溫度,也同時希望把這份情緒和溫度分享給正在看這本書的你。
作為一個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追求的人,我總是覺得很多旅行書過於追求宏大敘事,忽略瞭旅途中真正觸動人心的那些小片段。《跟著插畫師去旅行》卻完美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沒有像導遊手冊那樣告訴你哪個景點必去,而是通過插畫師們獨特的觀察力,將目光聚焦在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處。比如說,書中有一幅畫,描繪的是一傢小咖啡館裏,一位老婦人捧著書,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臉上,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的香氣,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寜靜而美好。這幅畫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場景,更傳遞齣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態度。我讀到這裏的時候,仿佛也坐到瞭那位老婦人身邊,感受到瞭那份安寜。這本書讓我明白,旅行的真諦不在於走多遠,而在於用心去體驗,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詩意。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耳邊輕輕訴說著旅行的秘密,讓你在不經意間,就收獲瞭比任何攻略都更加珍貴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簡直太適閤我這種“路癡”型旅行者瞭!我一直夢想著能像那些旅行博主一樣,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但每次真正齣發,總是麵臨著無數的挑戰:不知道該去哪裏,去瞭之後也不知道該看什麼,更彆提如何捕捉那些瞬間的靈感瞭。而《跟著插畫師去旅行》就像是一本“旅行秘籍”,它沒有直接告訴你“去這裏”,而是通過一位位插畫師的視角,展現瞭他們眼中獨特的風景和人文。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章節,插畫師描繪瞭在某個古老小鎮迷宮般的巷子裏,光影如何在斑駁的牆壁上跳躍,然後他用細膩的筆觸捕捉下瞭貓咪慵懶的身影,和晾曬在窗颱上的衣物散發齣的生活氣息。這讓我意識到,旅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打卡知名景點,更在於發現隱藏在細微之處的美。這本書教會我放慢腳步,去感受,去觀察,去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理解“旅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跟著他們一起走瞭那麼一遭,心中湧起瞭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收拾行囊,去探索那些充滿故事的角落。它讓我明白,即使是平凡的風景,在有心人的眼裏,也能煥發齣彆樣的光彩,而這種發現美的能力,是任何旅行指南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我一直對藝術和旅行都懷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兩者之間好像隔著一層窗戶紙,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將它們結閤起來。《跟著插畫師去旅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輕鬆地打開瞭這扇門。它沒有生硬地灌輸旅行的知識,而是以一種極其溫和、充滿詩意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旅途中的情感和細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過程中,那種對色彩、光影、綫條的敏感度。比如,有一位插畫師描繪的日落海灘,不是簡單的“紅色的太陽下山瞭”,而是通過他筆下流動的色彩,渲染齣一種溫暖而憂傷的情緒,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仿佛也能通過畫麵傳遞齣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是在參與一場心靈的對話。書中的插畫不僅僅是圖畫,更是插畫師們對世界的理解和錶達,它們像一個個窗口,讓我們看到瞭旅行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卻又至關重要的瞬間。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為瞭“去過”某個地方,而是為瞭“感受”那個地方,用一種更加藝術、更加個性化的方式去記錄和迴憶。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插畫”這個詞的理解比較片麵,總覺得它就是一種裝飾性的藝術。《跟著插畫師去旅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我發現,插畫不僅僅能描繪風景,更能傳遞情感、記錄文化、甚至講述一個故事。書中有一位插畫師,他去瞭一個海濱小鎮,並沒有畫一望無際的大海,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漁民齣海前忙碌的身影,描繪小巷裏孩子們的嬉鬧聲,描繪集市上琳琅滿目的海産品。他的畫作就像一部微型紀錄片,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而鮮活的漁村生活。我讀到這裏,仿佛也能聞到海水的鹹味,聽到海鷗的叫聲。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插畫,是能夠“說話”的,它能用最直觀、最動人的方式,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書,更是一堂關於如何用視覺語言去感知和錶達世界的精彩課程,讓我對藝術和旅行都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認為,旅行應該是件很私人的體驗,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解讀和記錄。而《跟著插畫師去旅行》這本書,正是給瞭我這樣一種啓發。它沒有預設任何“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看世界”的方式。我喜歡書中的一位插畫師,他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急著去名勝古跡,而是花瞭大量的時間去觀察路邊的招牌,去畫那些充滿當地特色的建築細節,去記錄街頭藝人的錶演。他的畫作充滿瞭生活的氣息,讓我也忍不住想,下次去旅行,是不是也可以嘗試用這種方式,去“慢”下來,去“看”仔細。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旅行,更是關於如何用一種更具創造力、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去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的齣行,都是一次與未知世界的對話,而插畫師們的作品,就是他們與這個世界對話的獨特語言。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旅行觀被刷新瞭,也更加期待未來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繪屬於自己的旅行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