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3
读点国史: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
12节点,浓缩新中国国史精萃;
2003年之里程碑意义——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日轻松读国史:感名家学术精粹,品朴实畅达文字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较为详细介绍了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2003年。在这一年,中国打赢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实现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治水兴邦的百年期盼,用自己的航天飞船将我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
《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
《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张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编审。主要研究成果:《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新中国第1个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历史经验》《出人、出书、走正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期北京社会习俗的变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毛泽东与新中国第1个科技发展规划》。
引 言 /
第一章 科学发展 建设小康
一、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中共十六大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十届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一定努力做到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忠于祖国、一心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严以律己、廉洁奉公
◎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竭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三、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第二章 抗击“非典” 万众一心
一、疫情突起,白衣天使冲向战场第一线
◎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里危险,让我来
二、万众一心,打赢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各部门紧急动员,采取各种措施截断“非典”传染的路径
三、非常速度,7副肩膀筑起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七天七夜,在一片农田里,建成国家一级标准、世界最大的传染病医院
◎中央军委决定抽调12名军医和护士驰援北京
◎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第三章 振兴东北 凤凰浴火
一、“东北振兴”规划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总装备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引领下,满怀豪情的东北人将打造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企业联合重组步伐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抗美援朝和全面向苏联学习等过程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振兴东北形成了人心凝聚、共谋振兴的良好氛围
◎中央确定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大部分相继施行
三、黑土地重新绽放富强之光
◎结构优化:“东北制造”告别“傻大黑粗”
◎机制创新:国企改制攻坚战悄然告捷
◎区域合作:“说法”变“做法”
第四章 三峡工程 高峡平湖
一、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
二、三峡工程1年建设历程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三、破解“百万移民”的世界级难题
◎移民安置实际上是三峡库区部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和社会的再造
◎开发性移民方针
◎三峡工程移民是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壮举
四、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在长江枯水期以适时增加下泄流量的方式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
◎改善长江中下游及河口枯水期水质,减轻长江口盐潮入侵
第五章 外交斡旋 六方会谈
一、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美国总统布什将朝鲜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
◎朝鲜则指责美国违反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
◎一度趋向缓和的朝鲜半岛局势,又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二、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
◎作为朝鲜半岛近邻,中国积极斡旋,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
◎北京三方会谈于4月23~25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第一轮北京六方会谈达成重要共识
三、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与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
◎有关各方最终能够坐到一起,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中国的积极斡旋也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北京六方会谈不仅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的心血与睿智,更展示了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中创造性的能力和勇气
◎北京六方会谈不仅将使长期陷入困境的朝核对话“谈起来、谈下去”,而且也将“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第六章 载人航天 太空遨游
一、“863计划”——揭开载人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的经济实力尚不允许全方位发展高新技术,争取在一些优势领域首先实现突破是切实可行且大有希望的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之门
二、“921”工程——奏响载人航天工程启动的乐章
◎载人航天,我们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我们自己的载人航天
◎几代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神舟飞天——圆梦太空
◎横空出世——神舟一号
◎一飞冲天——神舟二号
◎日臻成熟——神舟三号
◎坚实基础——神舟四号
◎举世瞩目——神舟五号
四、杨利伟——中华飞天第一人
五、百里挑一——神秘的中国航天员
第七章 传承中华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
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成立
◎文化部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列入国家财政的预算项目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积累、形成合力
◎让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
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
◎选择了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工作基础好的项目,作为试点
◎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系统保护,建立保护制度,这在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试点集中反映了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这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步入规范有序新阶段
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需要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要求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维护中国文化主权的战略措施
四、重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自古有之
◎地方立法始于1998年
◎从24年起改由政府主导立法工作
结 语 /
引言
200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力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这一年,中国踏上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改革开放25年的实践中、从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获得重要启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这一年,中国打赢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从最初的恐慌和困惑,到经历了生与死考验后的理性与反思。中华民族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体现出了令世界注目的凝聚力。灾难固然让中国人民付出了代价,但发展中的中国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非典”成为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中国从这次疫情中汲取经验,崛起成为更强大的国家。
这一年,中国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首批振兴东北的10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610亿元,这是为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破解统筹区域发展的难题,对区域发展战略重新布局,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年,中国实现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治水兴邦的百年期盼。追梦千年,论证半个世纪,建设十载,三峡工程是20世纪中国人自行设计、建设的最大民生工程,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三峡大坝、电站、船闸……从设想、设计、施工到管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精神。
这一年,中国促成了朝核问题北京六方谈判,以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与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不仅为国际社会解决困扰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朝核危机打开了大门,而且为朝核危机纳入政治和外交解决的轨道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不仅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的心血与睿智,更展示了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中创造性的能力和勇气。
这一年,中国奏响了航天腾飞交响曲中最摄人心魄的乐章。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中华民族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国家。
这一年,中国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的巨大工程,也是进行文化寻根、唤醒民众文化意识、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国家文化主权的文化普及活动,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桥梁。
在奔流不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河中,2003年是一朵晶莹的浪花,它折射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
第一章 科学发展建设小康
进入21世纪,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高歌猛进,中国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作为主题,以调整结构作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中共十六大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02年11月8日上午,走过81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显得格外庄严。大礼堂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鲜艳的红旗簇拥着由镰刀和锤子组成的党徽。主席台前摆放着盛开的鲜花。大礼堂二楼和三楼的眺台上分别挂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字样的巨型横幅。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人民日报》2002年11月9日,第1版。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全面回顾了十五大以来5年的工作并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系统总结了十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总前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周年之际,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付梓,是从事国史研究的专业人士理应做到的分内之事。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把党史、国史的学习提到各项事业前进的必修课的高度,这还是第一次。《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正是落实习近平这个号召的具体行动。它以正史的姿态普及国史知识,用它的品位在“读点国史”中尽一份社会责任。
这套《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或者引起社会加速发展并充实着重大事件的12个年份为时间节点,一年一本,各自成卷,构成了共和国历史的基本框架。
如果从完整的纪年看,1950年无疑是新中国的第一年。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的宋庆龄,当年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将1950年称作“第一年的新中国”。这一年,我们的共和国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大到国家关系,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旧社会两重天,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巨变。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更为波澜壮阔的变迁还在后面。在共和国历史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就在于它是“一元初始,万象更新”。
1954年之所以是“大业宏图”,皆因这一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提出划时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令人信服的实践基础。这一年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的第一年,公私合营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接下来召开的中共八大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使整个科学文化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1956年的的确确是“意气风发”的一年。
从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是共和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其中既充满艰辛的探索,也不可避免地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十年间,有代表性的是1962年。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未使“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国内形势困难曲折,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制造事端,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中苏两党分歧加剧,国际共运的争论和分歧达到新阶段。用“关山飞渡”来概括这一年,较为贴切。
1976年可谓大悲大喜。“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错误至此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三位伟人相继离世,“四人帮”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损失惨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中国人民在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搏斗中终于再次赢得胜利。噩梦醒来,艳阳高照。所谓“激荡岁月”,暗含这一年各种矛盾胶着、较量,经历着动荡和激变,代表着正义的力量终于取得了胜利的那样一种状态 读点国史: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读点国史: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