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学的大部头书籍很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各种各样的“创伤骨科学”、“骨科手术学”层出不穷。但仔细一读,却发现作者们要么是过于详细的讲述那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致伤机制、原理,却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一笔带过(如《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要么就是将原理、机制过分简述,把重点放在介绍各种治疗方案上(如《Wiesel骨科手术学》)。国内的《骨与关节损伤》是一本在致伤机制、原理与治疗方案方面讲解的较为平衡的书,但内容中却掺杂了过多的作者对创伤治疗的个人理解,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本书是一本拥有循证医学证据、并在原理机制与治疗方案的阐述上做到了平衡的作品,有如下几个特点:
按照人的正常认知顺序与逻辑思维方式对伤病进行介绍(别看这么简单的事,却极少有教材能够做到)。
每个具体部位的创伤都从历史发展讲起,既有基础内容,又有临床知识;全面但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全面掌握理论和知识。
治疗方法有循证支持,指南性强,且不少章节都列出了“advantage”和“disadvantage”供读者思考权衡。
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全书共分为3篇32章。其中上篇分为4章,主要介绍了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骨折治疗的原则、畸形矫正原则,以及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对全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中篇成人创伤是全书的重点,按损伤发生的部位分下肢损伤、骨盆与髋臼损伤、上肢损伤、脊柱损伤四部分进行阐述。下篇儿童创伤主要介绍了儿童创伤的治疗特点及相关进展情况。全书内容系统,知识点新,语句精练,图文并茂,是目前该领域**的且较为详尽全面的创伤学精品著作。
目录
上篇 概述
中篇 成人创伤
第一部分 下肢损伤
第1章 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 2
一、高级治疗中心创伤生命支持 2
二、休克 3
三、合并伤 4
四、其他创伤相关主题 8
五、多发伤的骨科治疗 11
六、创伤相关并发症 11
七、其他肌肉骨骼创伤 14
八、总结 15
第2章 骨折治疗的原则 16
一、骨折概述 16
二、骨折的治疗 19
三、成骨和骨折愈合的生物学 20
四、骨移植物 22
五、牵张成骨技术 23
六、影像学 24
七、骨折并发症 25
第3章 畸形矫正原则 29
一、下肢畸形的后果 29
二、畸形矢量的构成要素 29
三、矫正畸形必需的因素 29
四、下肢力线 29
五、股骨和胫骨力线 31
六、关节方向 32
七、识别存在的下肢骨骼畸形 36
八、 测量成角畸形:幅度、位置、CORA概念 37
九、前后位畸形角的测量 38
十、测量侧面成角畸形 39
十一、水平面成角畸形测量(轴向旋转) 39
十二、平移的测量 39
十三、畸形方向的测量:斜面畸形 40
十四、畸形矫正常识 41
第4章 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 43
一、生物力学 43
二、生物材料 46
第5章 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 52
一、介绍 52
二、股骨颈骨折 52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 57
第6章 股骨干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 60
一、概述 60
二、评估 60
三、骨折分型 61
四、合并伤 62
五、治疗方式和治疗原则 63
六、解剖生物力学的注意事项与外科技术 64
七、急性外伤并发症 65
八、治疗的中长期并发症 65
九、骨不愈合 66
十、畸形愈合 66
十一、其他问题和特殊的思考 66
第7章 股骨髁上骨折 67
一、评估 67
二、早期处理 69
三、标准治疗 69
四、术前计划 72
五、并发症的预防 74
第8章 膝关节脱位、骨折脱位、韧带损伤 75
一、 概述 75
二、膝关节脱位 75
三、膝关节骨折脱位 84
四、上胫腓关节脱位 86
第9章 膝关节伸膝装置损伤 88
一、髌骨骨折 88
二、髌腱断裂 90
三、股四头肌肌腱断裂 94
四、胫骨结节骨折(幼儿) 95
五、髌骨脱位 96
六、股四头肌挫伤 101
第10章 胫骨平台骨折 102
一、概述 102
二、评估 102
三、分类 103
四、合并伤 105
五、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 105
六、解剖因素和手术技巧 106
七、损伤并发症 107
八、并发症的治疗 107
第11章 胫骨干骨折 108
一、概述 108
二、评估 108
三、分型 109
四、合并损伤 110
五、治疗和治疗原则 110
六、解剖要点和手术技巧 115
七、损伤的并发症 118
八、并发症的治疗 118
九、骨不连 118
十、畸形 119
十一、特别注意事项 119
第12章 胫骨远端骨折 121
一、概述 121
二、评估 121
三、损伤分型 121
四、合并伤 123
五、治疗 124
六、解剖注意事项及手术技术、并发症 128
七、创伤和治疗的并发症 129
第13章 踝关节损伤 130
一、踝关节的骨性损伤 130
二、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 134
三、踝关节的脱位和骨折脱位 136
第14章 足部损伤 137
一、距骨骨折脱位 137
二、跟骨骨折和距下关节脱位 142
三、中足损伤 144
四、前足损伤 147
五、骨筋膜隔室综合征 149
六、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 150
七、足部挤压伤 151
八、足部穿刺伤 151
第二部分 骨盆与髋臼损伤
第15章 骨盆环骨折 152
一、骨盆骨折 152
二、骶骨骨折 160
第16章 髋臼骨折 162
一、概述 162
二、骨性解剖 162
三、影像学检查 162
四、分类 166
五、治疗 168
六、并发症 174
第17章 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骨折 176
一、引言 176
二、髋关节脱位 176
三、股骨头骨折 185
第三部分 上肢损伤
第18章 上肢带骨骨折和脱位 189
一、肩胛骨骨折 189
二、肩胛胸廓关节分离 191
三、锁骨骨折 191
四、肩锁关节损伤 193
五、胸锁关节损伤 195
第19章 肱骨近端骨折脱位和创伤性肩关节软组织损伤 197
一、肱骨近端骨折 197
二、严重的肩关节脱位(盂肱关节) 201
三、肩部其他创伤性软组织损伤 205
四、臂丛神经损伤 207
五、胸长神经麻痹 209
六、四边区综合征 209
七、胸廓出口综合征 210
第20章 肱骨干骨折 211
一、概述 211
二、解剖 211
三、临床表现 211
四、影像学检查 212
五、治疗 212
六、并发症 214
第21章 肘关节骨折与脱位 216
一、概述 216
二、肱骨远端骨折 216
三、肱骨小头骨折 217
四、肘关节脱位 217
五、鹰嘴骨折 220
六、尺骨近端骨折 221
七、桡骨头骨折 222
八、肘关节损伤的并发症 223
九、总结 224
第22章 前臂损伤 225
一、概述 225
二、解剖 225
三、手术入路 226
四、体格检查 226
五、影像学检查 226
六、特殊损伤类型与治疗 226
七、前臂损伤的并发症 229
第23章 腕关节骨折与脱位 232
一、桡骨远端骨折 232
二、腕骨骨折 240
三、腕关节脱位与不稳 244
四、下尺桡关节损伤 250
第24章 手外伤 254
一、手的关节损伤 254
二、手部骨折 260
三、手部软组织损伤 264
四、指尖和甲床损伤 274
五、烧伤 275
六、高压喷射损伤 276
七、手部感染 276
八、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277
九、外伤后的晚期效应 278
第四部分 脊柱损伤
第25章 脊髓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 280
一、概述 280
二、流行病学 280
三、脊髓解剖 281
四、SCI的分类 283
五、脊髓不全综合征 285
六、慢性创伤后综合征 287
七、运动相关的脊髓损伤 287
八、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 288
九、脊髓损伤后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 290
十、脊髓损伤的恢复 291
第26章 脊柱椎体和韧带伤及穿透伤处理的一般原则 293
一、颈椎 293
二、胸、腰椎 297
三、脊柱穿透伤 299
第27章 颈椎损伤 302
一、概述 302
二、评估 304
三、损伤分类 307
四、合并伤 311
五、治疗和治疗依据 311
六、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因素及手术技术 313
七、颈椎损伤的并发症 315
八、颈椎损伤治疗的并发症 315
九、骨不连 316
十、畸形愈合及畸形 317
十一、特殊情况 317
第28章 胸腰椎骨折脱位 318
一、概述 318
二、诊断 321
三、损伤的分类 322
四、非手术治疗 324
五、椎管减压——决策、时机、技术 324
六、脊柱重建和内固定 327
七、并发症 328
八、特殊胸、腰椎损伤的治疗 329
下篇 儿童创伤
第29章 儿童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 332
一、儿童多发伤 332
二、儿童骨折 334
三、骨折的一般处理 335
四、骺板损伤 336
第30章 儿童下肢创伤 339
一、引言 339
二、髋关节骨折 339
三、股骨干骨折 341
四、股骨远端干骺端与骨骺骨折 343
五、髁间隆起骨折 344
六、半月板损伤 344
七、膝关节韧带损伤 344
八、髌骨骨折 346
九、髌骨脱位 346
十、胫骨结节骨折 347
十一、胫骨近端骨骺骨折 347
十二、胫骨和腓骨骨干骨折 348
十三、踝部骨折 350
十四、足部骨折 351
十五、外伤性截肢 353
第31章 儿童上肢创伤 354
一、肩胛骨骨折 354
二、锁骨和胸锁关节及肩锁关节的损伤 354
三、肱骨和盂肱关节损伤 355
四、肘部损伤 356
五、尺骨和桡骨损伤 365
六、腕骨骨折 369
七、掌骨和指骨骨折 369
第32章 儿童脊柱与骨盆损伤 371
一、儿童脊柱损伤 371
二、儿童骨盆损伤 376
作为一名对医疗科技发展前沿保持高度关注的科技记者,我发现《创伤骨科学精要(第2版,中文翻译版)》在技术更新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书中不仅涵盖了经典的创伤骨科理论和技术,还对一些新兴的治疗手段和技术进行了前瞻性的介绍,例如3D打印在骨科中的应用,以及生物材料的研发进展等。我注意到书中在讨论这些新技术时,并没有过度夸大其词,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对其潜力和局限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此外,书中对精准医学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这表明本书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并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融入其中。我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骨科领域的专业书籍,更是一扇观察医学前沿动态的窗口。
评分我是一位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这次阅读《创伤骨科学精要(第2版,中文翻译版)》算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体验。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译本质量非常高,语言流畅自然,术语准确,没有丝毫生硬或晦涩之处,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医学概念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争议性话题的处理方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定论,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证据,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一点非常难得。书中的插图和影像资料也非常丰富,高质量的X线片、CT扫描和MRI图像,以及精美的骨骼解剖图,为理解骨折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还注意到书中对微创技术的介绍,这是当前骨科发展的热点,本书对这些新技术的原理、适应症和技术要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对我更新临床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非常有益。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细致的指导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
评分作为一个对骨科发展历史充满好奇的医学爱好者,我阅读《创伤骨科学精要(第2版,中文翻译版)》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学习。我惊叹于作者对创伤骨科发展历程的梳理,从早期的保守治疗到现代的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技术,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书中对经典手术方法的介绍,让我看到了骨科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而对新技术的讨论,则展现了骨科医学蓬勃发展的活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骨骼愈合机制的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让我对人体修复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骨科伦理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在强调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康复,这种全方位的视角让我对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初涉骨科领域的学生,我一直对复杂的骨科知识感到有些畏惧,但《创伤骨科学精要(第2版,中文翻译版)》却用一种非常直观和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创伤骨科世界的大门。书中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到复杂的内固定技术,都讲解得条理清晰,循序渐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手术技巧时,仿佛亲临手术室一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步骤,让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每一个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病例,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我不仅学习到了教科书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治疗选择。即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作者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例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特殊考量,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我们接触到的疑难杂症相对较少,但《创伤骨科学精要(第2版,中文翻译版)》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常见骨折的处理方法,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宝藏”。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是回归到创伤骨科的本质——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骨折。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各种情况的基础。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各种骨折复位和固定方法的详细描述,包括不同器械的选择和操作要点,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运用到的。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于提高我们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位随时待命的“老朋友”,在我遇到问题时,总能找到清晰的答案和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