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艺峰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室内设计
  • 环境设计
  • 建筑环境
  • 室内环境
  • 设计原理
  • 空间设计
  • 人居环境
  • 绿色建筑
  • 可持续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6456
版次:2
商品编码:1238043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当代设计文化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探索,内容包括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发展演变、艺术原理、技术问题及入门方法等,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理论、原则、学科发展及未来走向均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介绍。本书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特点,叙述深入浅出,综合论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及管理的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具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目录

前  言
导 论 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考量 1
0.1 解读室内 4
0.2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观念的演进 6
0.3 室内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9
0.4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文化特色的构建 10
第1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 19
1.1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与特点 20
1.2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23
1.3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依据与要求 25
1.4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容与范畴 26
1.5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则与要点 31
1.6 现代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观念 35
第2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演变 47
2.1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48
2.2 国外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52
2.3 近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54
2.4 未来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75

第3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原理 82
3.1 室内环境的空间处理 84
3.2 室内环境的色彩组配 95
3.3 室内环境采光与照明 101
3.4 室内家具与陈设设计 107
3.5 室内绿化与室内景园设计 130
3.6 室内环境的小品设计 144
第4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技术问题 146
4.1 人体工学与行为心理 147
4.2 建筑材料与装修作法 161
4.3 设备配置与安全防护 180
第5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入门方法 194
5.1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学习特点 195
5.2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学习方法 197
5.3 建筑室内环境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 211
5.4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探索 217
第6 章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21
6.1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意义 222
6.2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布局 225
6.3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中各类用房的设计要点 226
第7 章 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36
7.1 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意义 237
7.2 办公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40
7.3 会展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49
VIII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7.4 宾馆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62
7.5 商业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 277
第8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292
8.1 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293
8.2 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297
8.3 会展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301
8.4 宾馆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308
8.5 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 321
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室内设计学科构建及教学实践 329
参考文献 334

前言/序言

纵览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可知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包括现代生活环境质量、空间艺术效果、科学技术水平与环境文化建设需要的综合性的人居环境设计学科,其任务是根据建筑设计的理念进行室内空间的组合、分割及再创造,并运用造型、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识别设计与设备、技术、材料、安全防护措施等手段,结合人体工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于一体,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室内环境作综合性的功能布置及整体艺术处理的空间环境设计。若从建筑室内设计的社会基础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科学技术水准、文化艺术传统及其民间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均对其有一定影响,而经济的发展程度则起着根本的作用。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以技术为功能基础,运用艺术为形式表现来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而采用的理性创造活动。审视人的一生,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度过的。当我们观察和研究人们的行为活动时,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活动轨迹,可以说都是从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走向另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进而又走向新的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周而复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走向”将进一步发展到“奔向”,直至现代信息社会带给人们“足不出户”
的生活与工作保证,人们在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活动的时间将越来越少。正是如此,可以说人们基本上,或者主要是生活在建筑及其相关室内空间环境中。诸如生活有居住空间环境,购物有商业空间环境,工作有办公与生产空间环境,休息有娱乐与疗养空间环境,行走有交通工具室内空间环境……这一系列的建筑及其相关室内空间环境也就构成了当代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空间和家园。当然这个生活空间和家园还包括其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与经营,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创造出人类所期望的良好生活与生存空间环境。
作为一个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30 余年的学者,作者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其中《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系“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的一部著作,该系列丛书是2003 年11 月作者在南京参加该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南京学术年会期间,应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赵荣编辑之约合作策划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于2006 年撰写完成,2007 年6 月出版,丛书共五本于2008 年底出齐。“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的出版在编撰中还得到我国资深室内设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前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饶良修先生IV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指导,完稿之前饶良修先生在百忙之中应邀欣然为本套丛书作序,也使本套丛书作者深受鼓舞。其间,《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出版后于2011 年11 月参加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组织的中国室内设计优秀学术著作评选,并获中国室内设计优秀学术著作奖。
时光如梭,“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从2007 年6 月出版已过去十年有余。这十年,中国建筑室内装饰行业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进出口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并随着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十年,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与设计创作极其繁荣,在把握世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取向的同时,自主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作品等更是层出不穷,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弄潮儿”。与此同时,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育及学科建设也在这十年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所有这些,使“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亟待修订完善,以适应中国建筑室内装饰行业与设计市场,以及其设计教育及学科建设等的发展需要。
就《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2 版的修订而言,作者在第1 版编著特点的基础上做了结构性的调整,内容修改补充篇幅较大,其中:
一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探索方面,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出版十年来,作者先后参与主编住建部“十五”至“十三五”部级规划教材及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室内设计原理》,独立完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与入门方法》及《室内环境设计:原理与案例剖析》等著作,于2011 年至2013 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有10 余篇具有环境设计前瞻性的学术论文连续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每年一度举办的学术年会交流并获优秀论文奖。上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被引入本书设计理论部分的修订,其目的是使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的叙述更具前沿性与准确性。
二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建设方面,作者从1985 年6 月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筹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30 余年。1995 年3 月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申报,从1997 年9 月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正式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后升级为本科),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20 年,其间经历了2002 年在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内招收室内外环境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申报设计艺术学(2011 年获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获批招收室内环境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硕士生,到2014 年负责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下自主设置目录外“室内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申报工作并获批,并列入2016 年学校博士研究生计划开始招生,前后在20 年时间内完成利用华中科技大学作为985 高校的教学平台,构建起室内设计教育与学科建设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在此期间还承办了“室内设计学科在中国”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建筑与室内设计学科的近十位著名学者和资深专家以“室内设计学科在中国”为主题,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与未来发展之道进行专题研讨。十年来在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被引入本书设计导论及入门方法等章节的修订,使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发展取向的论述更为明晰。
三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研究方面,在完成湖北省级重点教学科研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系列课程改革研究》并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与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十年来又完成湖北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并获华中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十年中发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研究论文10 余篇,其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依据华中科技大学以环境设计专业“平台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框架所建“室内设计课群”的教学改革模块内容引入书中,即增加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三个章节,使《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2 版在编撰结构上出现变化,内容修订量达到65% 以上,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并服务于读者。
本书于2016 年6 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6 年度立项教材建设基金资助(立项号:
2016026),从而为顺利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持。本书在编撰期间,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赵荣女士、邓川编辑等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此外,本书线描插图的绘制由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完成,其中第1 章、第4 章4.1 节的线描插图由2004 级研究生朱丹丹绘制,第4 章4.2 节、4.3 节及第5 章的线描插图与设计作业图样由2004 级研究生傅方煜绘制,第6 章、第7 章中的图表及部分线描插图由2008 级研究生游珊珊绘制,第8 章8.1 节、8.2 节、8.4 节的线描插图由2008 级研究生赵旭绘制,第8 章8.3 节、8.5节的线描插图由2009 级研究生杨润绘制,在此一并致谢。一部著作的修订完善实属不易,书中不当之处诚望读者及同仁们给予批评和斧正。
2017 年10 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光影之境:现代建筑的光影运用与空间叙事》 本书深入探究光影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核心作用,不仅是照明的实用技术,更是构建空间体验、传达情感氛围、塑造建筑灵魂的艺术手段。我们将以全新的视角,超越单纯的功能考量,探索光与影如何共同编织出富有层次感、叙事性的室内空间。 第一章:光的本质与感知 光的物理属性与心理效应: 详细解读不同色温、强度、方向的光线如何影响人的视觉感受、情绪状态以及空间感知。从自然光与人造光的物理特性出发,深入分析其在空间中引发的心理联想和生理反应。 光谱、显色性与空间质感: 探讨光谱构成对物体色彩还原度的影响,以及高显色性光源如何在细节上提升材料的质感和空间的真实感。我们将审视不同材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表现,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理论和光线协同作用,营造丰富的光谱层次。 人眼视觉生理学与空间适应性: 结合人眼对光线的适应机制,分析如何在不同光照环境下保持视觉舒适度和空间辨识度。我们将研究眩光控制、视觉疲劳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光线设计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和持久吸引力。 第二章:自然光的引入与控制 采光策略与建筑朝向: 分析不同朝向建筑如何最大化引入自然光,并探讨东西向、南北向等不同朝向在采光上的优势与挑战。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建筑形态、窗户设计、庭院布局等方式,优化自然光的引入。 遮阳与导光技术: 深入研究百叶、格栅、遮阳篷、反射板等被动式采光技术,以及光导管、天窗等主动式导光系统。我们将评估不同技术的性能参数、适用场景,以及它们对室内光照均匀性、节能性的影响。 自然光与空间意境: 探讨自然光如何通过随时间、季节的变化,为空间带来动态的美感和情感的起伏。我们将分析日出、日落、季节性光线变化在不同空间类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捕捉并放大这些自然光影的诗意。 第三章:人造光的营造与层次 照明设计的原则与手法: 详细阐述环境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任务照明等基本照明手法,以及如何根据空间功能和设计意图进行组合运用。我们将探究不同照明层级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富有层次的光照体系。 光源选择与技术应用: 深入研究LED、卤素灯、荧光灯等主流光源的特性、优缺点,以及新兴照明技术如OLED、激光照明的潜力。我们将重点关注光源的光效、寿命、显色指数、可调性等关键参数,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灯具设计与空间融合: 探讨灯具的形态、材质、安装方式如何与建筑室内设计风格相融合,以及嵌入式、轨道式、悬挂式等不同灯具类型在空间中的表现力。我们将研究灯具本身的设计美学,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空间中的雕塑元素。 第四章:光影叙事与情感表达 光影的戏剧性与氛围营造: 分析光线如何在特定区域制造明暗对比,营造戏剧性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柔和的漫射光、集中的焦点光来烘托不同的空间氛围。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光影的对比度和方向性,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空间的故事性。 情绪光与心理空间: 探讨不同色温、强度的光线如何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以及如何通过“情绪光”设计,创造出宁静、活力、温馨、神秘等不同心理体验的空间。我们将分析光线在心理疗愈、提升幸福感等方面的作用。 时间性光影与空间演变: 分析光线在一天、一年中的变化如何赋予空间生命力,以及如何通过动态照明设计,使空间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光影的定时、定量、定性的变化,创造出“会呼吸”的空间。 第五章:材料、色彩与光影的互动 光线对材料质感的影响: 探讨不同材质(如石材、木材、金属、玻璃、织物)在不同光照下的视觉反应,以及如何通过光线设计放大或柔化材料的天然纹理和表面特性。我们将深入研究光线在材料表面的反射、折射、漫射现象,及其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色彩与光线的协同作用: 分析色彩在光照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光线选择和分配,使色彩更加鲜活、饱满或含蓄。我们将探讨冷暖色调、对比色、协调色在光影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色彩与光线的精准配合,实现预期的空间效果。 反光、吸光材料的应用: 研究高反光、低反光、吸光材料在光影设计中的策略性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空间的亮度、通透感和视觉焦点。我们将分析镜面、抛光金属、哑光涂料、织物等材料在光影控制中的作用。 第六章:特定空间的光影设计实践 住宅空间的光影策略: 针对起居室、卧室、厨房、浴室等不同功能区域,提供定制化的光影设计方案,关注家庭成员的舒适度、私密性和情感需求。 商业空间的光影运用: 探讨零售空间、餐饮空间、办公空间等在吸引顾客、提升体验、强化品牌形象方面,如何运用光影营造独特的氛围和功能导向。 公共与文化空间的光影艺术: 分析博物馆、展览馆、剧院、图书馆等空间,如何利用光影突出展品、引导人流、营造庄重或沉浸式的艺术氛围。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对室内空间光影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理解光影的强大力量,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每一个设计之中,创造出既具功能性又富含艺术生命力的室内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技和未来生活方式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都在关注科技发展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家居方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科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居住体验。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智能家居系统,比如智能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安防等,以及它们是如何融入到室内设计中,提升居住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利用新兴材料和技术,比如3D打印、模块化建筑等,来创造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室内空间。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畅想很感兴趣,比如如何设计能够适应远程办公、健康监测、以及娱乐社交等多功能需求的家庭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描绘一幅未来居住的蓝图,让我看到科技如何与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智能、更健康、更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示和案例,展示这些科技应用在实际空间中的效果,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传统的室内设计范畴,将科技、人文和设计融为一体。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DIY和动手改造的家居爱好者,我总是乐于尝试自己动手来改善居住环境。《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本书,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应用到我的DIY项目中的灵感和技巧。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一些基础的室内设计原理,比如空间规划、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去实现。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改造,或者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来完成DIY项目的建议。例如,如何利用旧家具进行翻新,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来改变墙面效果,或者如何通过灯光的布置来提升空间氛围。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文教程,指导我完成一些简单的改造项目,让我能够从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鼓励我发挥创意,用有限的预算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真正地将设计理念付诸实践。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我一直认为,室内环境的设计不仅是创造新的空间,也应该尊重和传承历史的痕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关于历史建筑的室内改造和文化空间的营造充满了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如何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其室内空间进行功能性的更新和优化。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成功的历史建筑室内改造案例,并分析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例如如何在新旧元素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来修复和保护历史材料,以及如何通过室内设计来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为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空间进行设计,如何在满足展示需求的同时,营造出能够激发参观者情感共鸣的氛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室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居住需求,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案例研究,展示设计师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巧妙的设计,让古老的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评分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到一些室内设计的项目,虽然我不是专业设计师,但出于兴趣,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我发现,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不仅仅是把房间布置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影响居住者的心情、健康和生活习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美学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建筑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优化这种关系。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环境”这个概念,例如采光、通风、隔音、材料的环保性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一个空间是否舒适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比如,某个项目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或者如何利用材质的特性来达到隔音、保温的效果。我期待书中能有图文并茂的讲解,能够直观地展示设计理念和效果。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很感兴趣,如何设计才能让空间更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减少疲劳感,提高效率。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门,让我对室内设计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迷茫和期待。《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本书,在我的职业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进入这个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室内设计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比如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并分析不同领域的设计特点和要求。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室内设计的基本流程,从项目洽谈、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到工程监理,让我能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理解客户需求、以及如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设计方案的实用技巧。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目前行业内流行和前沿的设计趋势和技术,比如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在设计中的应用等,让我能够提前了解并掌握这些技能。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解决设计难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商业目标和美学追求之间找到平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迈入室内设计行业。

评分

我是一名对艺术和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室内设计培训,但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并尝试将它们融入到我的生活空间中。《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房屋装修的书,更可能是一本探讨空间美学和艺术表达的书。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将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以及如何通过室内设计来体现建筑的灵魂。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光影、线条、材质来塑造空间的情感,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传达不同的情绪,如何运用艺术品来提升空间的格调。我希望书中能够有精美的图片,展示一些世界级的建筑室内设计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师的设计思路。我并不追求完全照搬书中的设计,而是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居住空间。我对书中关于一些特殊空间的设计也很有兴趣,比如画廊、音乐厅、或者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室内改造,这些空间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往往能带来更多的设计挑战和艺术张力。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活品质有着极致追求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都喜欢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港湾。每次看到一些杂志或电视节目中展示的精美室内设计,我都会心生向往,但总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不知道如何下手。《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专业,但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融入我日常生活的灵感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俗易懂地讲解一些设计原理,比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的家具,如何搭配色彩,如何利用灯光营造氛围等等。我尤其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让小空间显得更宽敞、如何增加收纳空间的设计技巧。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家,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合理,不够实用,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让我的家变得更好。我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理论,而是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自己动手去尝试,去改变。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不同风格的设计案例,比如现代简约、北欧风、日式风格等等,这样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参考。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常见的室内设计误区,避免我走弯路。

评分

我是一位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我一直致力于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当我在网上看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了,因为我一直认为,室内环境的设计也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关于绿色建材、节能设计、以及如何创造健康室内环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如何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如何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在家居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例如,如何选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涂料和家具,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如何设计能够回收利用雨水或者太阳能的系统。我非常看重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的绿色建筑室内设计项目,并分析其背后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手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绿色”这个概念融入到家居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而打造一个既美观舒适,又对地球友好的居住空间。我期待书中能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室内设计如何在其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评分

作为一个刚刚拥有自己独立居住空间的人,我对于如何布置我的新家充满了兴奋和一丝丝的不知所措。《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让我感觉它能够为我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帮助我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舒适且有品味的家。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房间功能(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如何根据我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来选择家具和装饰品。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最大化利用空间、增加收纳功能的设计建议,毕竟对于新手来说,如何让小空间看起来不拥挤又实用,是一大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有不同风格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并学习如何将其融入到我的实际空间中。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预算控制和装修流程的介绍很感兴趣,希望能让我对整个装修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避免踩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打造理想家居的“秘密武器”,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实践我的居住梦想。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终于在网上看到了,迫不及待的就下单了。收到书之后,我先粗略地翻了一下,感觉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我很喜欢。书的印刷质量也不错,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字迹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阅读体验感真的很好。我是一名室内设计专业大三的学生,现在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非常需要一些高质量的专业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校的课程虽然也很扎实,但有时候理论联系实践还是有些脱节,总觉得需要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得更紧密的参考书。《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这个书名就非常吸引我,因为它直接点出了我目前最需要的方向——不仅仅是美观,更要关注环境的舒适度和功能性。我个人对色彩搭配、材质选择以及空间布局一直都很有兴趣,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艺术感又不失实用性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比如图书馆、咖啡馆或者展览馆,如何通过设计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引导人们的行为,提升他们的体验,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方向。我非常期待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可持续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智能家居等前沿的理念,这些都是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前接触和学习对我很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