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密圖
原價:29.80元
作者:汪衛興,尹江春
齣版社:深圳齣版發行集團,海天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30
ISBN:9787807479314
字數:
頁碼:26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驚心動魄的曆史黑幕,波詭雲譎的反恐作戰
聞之喪膽的細菌病毒,死亡密圖的敵我之爭
《密圖》中的故事發生解放初期的海岑市,此時的海岑市剛剛擺脫瞭戰爭的陰影,隨即就被停電、暗殺、爆破等一係列恐怖事件推入黑暗的深淵。一時間,各路精英雲集海岑,他們為瞭各自的信仰和使命,行動在這個即將沉淪的城市裏。
在新中國剛解放的這段特殊時期裏,不知有多少改變國傢命運的事件被曆史掩埋,無數英雄為瞭祖國安定默默付齣瞭自己的生命。《密圖》描寫的就是這一特殊時期,一個被封存的曆史故事……
內容提要
1949年初鼕,國民黨陰謀策劃不放一槍一炮退齣海岑市。海岑市解放瞭,但以國民黨王牌特工X14為首的特務們,為瞭引開軍管會及公安人員的注意,故意破壞電廠,製造事端,想伺機找到日軍侵占海岑時留下的“死亡密圖”,然後通過死亡密圖,找到埋藏在海岑市的帶有細菌病毒的炸藥庫,引爆炸藥讓海岑市成為一座死城。
海岑市軍管會在上級領導的英明指導下,成立瞭“0409重案小組”,與國民黨王牌特工X14展開瞭死亡密圖爭奪戰,一個個令人費解、恐怖離奇的事件紛至遝來……
目錄
作者介紹
汪衛興,浙江奉化人,著名作傢、編劇,中國作傢協會會員。齣版作品有:《夜幕下的紫禁城》《洋行裏的首席官》《巨商秘史》等。
尹江春,著名影視評論傢,長春電影製片廠國傢一級影視文學編輯。策劃投入拍攝並任劇本統籌責任編輯的電影、電視劇.有:《香魂女》《天國逆子》《兄弟姐妹》《緻命關係》《中國傢庭421》等。其中《香魂女》獲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奬,《天國逆子》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金奬,《兄弟姐妹》獲飛天奬。
文摘
賀部長高大、威武,穿著軍裝,戴著軍帽,目光炯炯,神情嚴肅,左右跟著警衛員,小鄭在前麵開路,朝方亮、小王走去。
方亮頭上流血,臉被抓破,被幾雙黑手推來搡去,不及時營救,很危險。
賀部長臨危不懼,大聲喊叫,揮動雙手喊道:“老鄉們,朋友們,大傢不要擁擠,不要聽信謠言。錢莊被燒被搶,儲戶受到傷害,受到損失,人民政府決不會坐視不管,決不會讓殺人放火的土匪逍遙法外。”
人群裏有人發問:“當兵的,你是什麼官?說話管用嗎?”
賀部長推開身邊警衛員說道:“快,把方亮救齣來。”
一個警衛員擠過去,把方亮從人堆裏拉齣來。
賀部長無畏無懼踏到一輛翻側倒地的黃包車上,大聲說:“鄉親們,我說話可以代錶政府,我叫賀植,是軍管會分管工業、財貿、公安的領導……”他“導”字還沒說完,一把雪亮馬刀從他背後捅過來,刺進他的背部,他站立不住從車上跌下來。另一警衛員抱住瞭他:“賀部長……”淚水奪眶而齣。
小鄭急瞭,拔齣手槍,朝天連放三槍“砰砰砰”,槍聲震懾住四周,人們如潮水般往後退,若不阻止,互相踩踏,群傷群死的悲劇就會發生。
在這韆鈞一發的時刻,賀部長推開警衛員,背上帶著馬刀。鮮血從馬刀上流下來,他威武不屈,大義凜然,站到黃包車上。人們被鎮住瞭,他大聲喊:“站住!原地站住!不要動,互相手拉手。”他跳下來,拉起身邊人的手,小鄭、警衛員攜住他胳膊,護住背上馬刀。
一雙接一雙手拉起來,一道無形的人牆延伸起來,潮水般後退的腳步被阻住瞭,人們像吃瞭“定風珠”一樣不動瞭。
賀部長支撐不住倒在警衛員身上,方亮見賀部長背上插著雪亮的馬刀,一旦拔齣,血如井噴,立即斃命!他環視四周,黑壓壓的人,沒有路,齣不去。不及時搶救,賀部長血流乾瞭,也會死。他哭瞭,他喊叫,讓開,讓開,賀部長受傷瞭!
就在這時,周立濤帶著警衛連來瞭,十人一隊手挽手,高聲叫喊著:“寜死軍人,不傷百姓。保衛海岑,保衛百姓,人民軍隊為人民。”威武雄壯的喊聲響徹雲霄。街上的人群,見解放軍赤手空拳,手拉手築起人牆,人們自覺後退,朝屋簷下分流退開去,街上立馬齣現空地。周立濤趕到賀部長身邊,把他背到背上,一邊走一邊喊:“賀部長,堅持住,堅持住!一營長已從西街帶人過來。”
序言
這本書的齣現,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作為一名長期在混凝土行業摸爬滾打的工程師,我深知標準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替代瞭舊的2005版本,這本身就預示著行業在發展,技術在進步,而標準也必須隨之更新,以更好地反映和指導當前的實踐。 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嚴謹的編排和清晰的邏輯。它不像一些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以一種條理分明的方式,將混凝土外加劑領域內所有的核心術語進行瞭梳理和定義。從最基礎的“混凝土”到各種細分的“外加劑”,再到與外加劑性能相關的各種“性能指標”和“試驗方法”,這本書都給齣瞭規範、統一的解讀。這對於我們在撰寫技術報告、閤同條款,甚至是在日常的技術交流中,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舉個例子,書中對“減水劑”的定義,可能就比我之前理解的更加精煉和全麵。它可能不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能夠減少拌閤用水量的外加劑”,而是會深入到其作用機理,例如“通過吸附分散作用,降低水泥顆粒間的絮凝結構,從而減少自由水,達到減水目的”。這樣的定義,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減水劑的工作原理,也能幫助我們在選擇和使用不同類型減水劑時,更有針對性。 再比如,書中對於“外加劑摻量”的錶述,也可能會比我以往的理解更加細緻。它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值,而是會考慮到“相對於水泥質量的百分比”,並且會區分“質量百分比”和“體積百分比”,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進行換算。這些看似細微的差彆,在實際工程中卻可能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最終性能,甚至導緻質量問題。 此外,這本書對一些新齣現的、或者是在過去標準中不夠明確的術語,也進行瞭補充和更新。這對於我們緊跟行業前沿,瞭解最新的技術發展至關重要。例如,隨著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一些新型的環保型外加劑正在湧現,它們在術語的定義和分類上,可能就和傳統的外加劑有所不同。這本書的更新,恰恰解決瞭這方麵的需求,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權威的參考。 整體而言, GB/T 8075-2017 是一本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從業者量身打造的“工具書”。它不僅僅是一本術語大全,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規範思維、統一語言、提升專業素養的指南。對於初入行的新人來說,它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建立起對行業術語的正確認知;對於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而言,它則可以作為一本“活的參考”,不斷鞏固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體係。 在實際應用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些看似簡單的術語所睏擾,或者因為對術語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導緻工作上的失誤。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用最權威、最清晰的方式,為我們消除瞭這些潛在的障礙。它就像一個“仲裁者”,在遇到關於混凝土外加劑術語的疑問時,總能給齣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在術語的解釋中,往往會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說明。例如,在解釋“引氣劑”時,可能不僅僅會定義“能夠引入微小氣泡的外加劑”,還會進一步闡述“引入的氣泡尺寸、數量以及對混凝土的抗凍融性、工作性等方麵的影響”。這種結閤實際應用的解釋,使得抽象的術語變得更加具體和易於理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一個統一、規範的術語體係,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它能夠促進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技術交流和閤作,也能夠為科研機構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GB/T 8075-2017 的發布,無疑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標準化建設注入瞭新的活力。 總而言之,對於所有從事混凝土外加劑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 GB/T 8075-2017 《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它的更新換代,反映瞭行業的進步,也為我們提供瞭更準確、更全麵的技術指引。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一本簡單的術語手冊,它更是我們提升專業能力,推動行業發展的有力助手。
評分拿到這本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真的太實用瞭。尤其是在我從事的混凝土施工一綫,各種術語的準確理解直接關係到工程質量和進度。舊版的 GB/T 8075-2005 我也用過,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名詞的定義和分類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在的需求瞭。這本書的更新,正是我一直期待的。 翻閱目錄,可以看到它涵蓋瞭混凝土外加劑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外加劑”本身,到各種“外加劑類彆”,再到“外加劑的性能指標”和“試驗方法”。這種體係化的梳理,讓我在查找和理解術語時,能夠事半功倍。不再需要零散地去記憶,而是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這個領域。 比如說,書中對“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外加劑”的定義,可能會有更清晰的區分和聯係。我之前可能模糊地認為,用瞭好的外加劑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但這本書可能會更深入地闡述,高性能混凝土不僅僅是外加劑的功勞,它還涉及到混凝土配閤比、原材料、施工工藝等多個方麵。而高性能外加劑,則是在滿足特定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其性能指標更加優異的外加劑。 另外,關於“外加劑適應性”這個概念,我猜想新版標準可能會有更詳細的解釋。我們知道,不同的水泥、骨料、甚至環境條件,對同一種外加劑的反應都可能不同。這本書可能會明確如何界定“適應性”,以及在評估適應性時需要考慮哪些關鍵因素,甚至可能給齣一些初步的判定方法。這對於我們在實際工程中選擇閤適的外加劑,避免齣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再比如,關於“外加劑復配”和“復配型外加劑”的定義,我覺得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更新點。現在很多外加劑都是復配産品,將多種功能集成在一個産品中。新版標準可能會對復配的原理、效果評估以及術語錶達進行更規範的界定,避免混淆。這對於我們理解和評價復配型産品的性能,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統一的“語言”。當我和供應商、實驗室、設計院溝通時,使用書中定義的術語,能夠大大減少誤解和溝通成本。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對同一個術語有不同的理解,那麼由此産生的技術文件、試驗報告,甚至閤同條款,都可能存在偏差。 我個人特彆看重書中關於“試驗方法”的術語解釋。很多外加劑的性能,最終都要通過試驗來驗證。新版標準可能會對試驗方法的術語,例如“標準試驗方法”、“特定試驗方法”等進行更清晰的界定,並可能提及一些最新的、行業內普遍認可的試驗技術。這對於我們理解試驗結果,評估外加劑的真實性能,至關重要。 而且,這本書的齣版,也反映瞭我國在混凝土外加劑領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每一次標準的更新,都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它不僅僅是一份技術文件,更是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 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在現場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癥”,比如混凝土齣現早期強度不足、泌水、離析等問題,而外加劑的使用往往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能通過書中提供的術語和定義,準確地分析問題齣在哪裏,是外加劑的類型不對,還是摻量不閤適,甚至是與水泥不匹配,那麼解決問題就會容易得多。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讓人感覺非常專業,條理清晰,易於查閱。不像有些標準,看起來就像一堆堆枯燥的文字。它更像是一本“教科書”,可以讓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隨時翻閱,並從中受益。 總的來說,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它更像是一個行業內的“溝通橋梁”和“知識寶庫”。它的更新,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堅實、更可靠的技術基礎,讓我們能夠更自信、更有效地開展混凝土外加劑的相關工作。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混凝土行業工作的技術人員,我對標準的更新換代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的齣現,替代瞭舊版本,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次“知識的升級”。我立刻意識到,這本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寶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係統性”。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術語,而是將混凝土外加劑領域內的各種術語,按照科學的邏輯關係進行瞭梳理和歸類。從最基礎的“混凝土”本身,到各種“外加劑的分類”,再到“外加劑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整個知識體係呈現得非常清晰,這對於我理解和掌握這個領域至關重要。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外加劑摻量”以及“劑量的單位”等方麵的錶述。在實際工程中,摻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外加劑的效果和成本。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這些錶述進行瞭更加細緻和規範的定義,例如區分“相對於水泥質量的百分比”、“相對於混凝土乾重百分比”等,並且明確瞭各種單位的換算關係,這對於我們進行精確的配閤比設計,非常有幫助。 書中對“外加劑的適應性”這一概念的闡述,也讓我非常期待。我們都知道,外加劑的效果會受到水泥、骨料、水質、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適應性”的定義、評價方法以及相關的術語進行瞭更深入的解釋,這有助於我們選擇最適閤特定工程條件的外加劑,避免齣現不匹配的問題。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一些對環境有害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堿性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再者,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更為科學、更為全麵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不僅僅是一個術語字典,更是一本能夠指導我們進行技術研究、工程實踐的“教科書”。 閱讀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是標準化工作對於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一個規範、統一的術語體係,能夠為行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避免走彎路。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當我拿到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這本書時,心中湧現齣的首先是一種“踏實感”。在工程實踐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對某個術語的理解分歧,尤其是在外加劑領域,其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術語的精準定義尤為重要。新版本的發布,意味著這個領域正在朝著更加規範、更加清晰的方嚮發展。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的“全麵性”。我猜想,它不僅涵蓋瞭混凝土外加劑的種類、功能、性能指標等核心內容,很可能還對一些與外加劑相關的輔助性術語,例如“混凝土配閤比”、“試驗方法”、“質量控製”等,也進行瞭相關的界定和闡述。這種全麵性的梳理,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對外加劑在整個混凝土工程中作用的整體認知。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外加劑摻量”以及“劑量的單位”等方麵的錶述。在實際的配閤比設計中,摻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外加劑的效果和成本。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這些錶述進行瞭更加細緻和規範的定義,例如區分“相對於水泥質量百分比”、“相對於混凝土乾重百分比”等,並且明確瞭各種單位的換算關係。這對於我們進行精確的配閤比設計,非常有幫助。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我曾遇到過因為對某一個外加劑術語理解不一緻,而導緻閤同條款齣現爭議的情況。有瞭這樣一本權威的標準,就能大大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術語的定義,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更準確地評估外加劑的性能,更有效地指導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我一直堅信,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石。GB/T 8075-2017的齣現,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提供瞭一個更加堅實、更加規範的技術基礎,必將有力地推動行業走嚮更成熟、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作為一名在混凝土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對行業標準的更新有著天然的敏感性。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替代瞭舊版,這本身就意味著行業在進步,技術在革新,而我們必須跟上這個節奏。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的“精確性”。在混凝土工程中,一個詞語的細微偏差,可能就會導緻整個工程的質量齣現問題。而外加劑這個領域,術語眾多,概念復雜,如果缺乏一個統一、權威的定義,很容易造成誤解和混淆。我猜想,新版標準在對原有術語進行梳理和更新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瞭對每一個術語的精確定義,力求在概念上做到“零容忍”。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術語匯編,而更像是一個係統性的知識梳理。從最基礎的“外加劑”概念,到各種“外加劑的功能分類”,再到“外加劑的性能指標”和“應用要求”,它層層遞進,邏輯清晰。這種結構化的呈現方式,使得我在查找信息時,能夠快速定位,而且能夠從中建立起對外加劑領域更完整的認知體係。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外加劑復配”和“復閤型外加劑”等概念的界定。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外加劑不再是單一功能的,而是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復配産品。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這類産品的定義、性能評價以及使用注意事項,進行瞭更加細緻的闡述,這對於我們選擇和使用這類産品,非常有指導意義。 例如,書中對於“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的錶述,我猜測會比以往更加細緻。它可能會區分“相對於水泥質量百分比”、“相對於混凝土質量百分比”,甚至會涉及到“乾粉外加劑”和“液體外加劑”的換算問題。這些看似微小的差彆,在實際的配閤比設計中,往往是影響混凝土性能的關鍵因素。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符閤環保要求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再生材料外加劑”等,很可能會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非常贊賞的是,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統一“語言”。在與供應商、實驗室、設計院溝通時,使用書中定義的術語,能夠有效地避免因理解偏差而産生的溝通成本和工作失誤。它就像一本“通用語手冊”,讓整個行業能夠用同一種方式進行交流。 再者,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進步的“助推器”。GB/T 8075-2017 的更新,不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指引。它鼓勵我們去探索新的技術,去使用更先進的材料,去創造更優質的工程。 我個人也一直對“外加劑的適應性”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在實際工程中,同一個外加劑,在不同的水泥、骨料體係下,錶現可能大相徑庭。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適應性”的定義、評估方法以及相關的術語進行瞭更深入的闡述,這對於我們在選擇外加劑時,做齣更明智的決策,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供一個術語列錶,它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更準確地評估外加劑的性能,更有效地指導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總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值得所有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擁有的權威參考書籍。它的更新,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對行業規範化、科學化發展的重要推動。
評分自從得知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替代瞭2005版本,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其風采。作為一名常年與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師,我深知標準的精準性和權威性對於工程質量的重要性。每一本新標準的發布,都意味著行業在進步,技術在更新,而我們也必須緊隨其步伐。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統一的語言”。在混凝土外加劑這個領域,術語繁多,定義模糊很容易導緻溝通障礙和技術失誤。我猜想,新版標準在對原有術語進行梳理和更新的同時,也力求在每一個術語的定義上做到“字斟句酌”,以消除潛在的歧義。 我特彆欣賞的是,這本書很可能在術語的定義中,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而是會深入到其“作用機理”和“應用場景”。例如,對於“減水劑”的定義,它可能不會僅僅簡單地描述為“減少用水量的外加劑”,而是會進一步解釋其分散水泥顆粒、降低絮凝結構等作用機理,並給齣其在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工作性要求下的應用提示。 此外,我非常關注書中對“外加劑的摻量”以及“劑量的單位”等方麵的錶述。在實際的配閤比設計中,摻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外加劑的效果和成本。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這些錶述進行瞭更加細緻和規範的定義,例如區分“相對於水泥質量百分比”、“相對於混凝土乾重百分比”等,並且明確瞭各種單位的換算關係。這對於我們進行精確的配閤比設計,非常有幫助。 再者,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標準,應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清晰、準確、實用的指導。GB/T 8075-2017的更新,正是我所期待的。它不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指引。 閱讀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是標準化工作對於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一個規範、統一的術語體係,能夠為行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避免走彎路。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每次看到新版標準的發布,我都會由衷地感到高興,因為這代錶著我們所處的行業正在不斷進步。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替代瞭2005年的版本,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數字的更新,更是技術理念和行業認知的升級。 這本書最令我感到興奮的是它所展現齣的“嚴謹性”。在混凝土外加劑這樣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一個精確的術語定義,能夠避免無數的潛在問題。我猜想,新版標準在術語的界定上,一定是經過瞭反復的討論和推敲,力求做到錶述的準確無誤,無可辯駁。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混凝土外加劑的性能指標”的闡述。例如,對於“減水率”、“增強率”、“引氣量”等關鍵指標,新版標準很可能給齣瞭更加具體、可量化的定義,並且可能提及瞭相應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標準。這有助於我們在選購和評價外加劑時,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衡量尺度。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標準,應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清晰、準確、實用的指導。GB/T 8075-2017的更新,正是我所期待的。它不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指引。 我曾遇到過因為對某一個外加劑術語理解不一緻,而導緻閤同條款齣現爭議的情況。有瞭這樣一本權威的標準,就能大大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術語的定義,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更準確地評估外加劑的性能,更有效地指導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拿到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這本書,我首先感覺到的是一種“專業性”。在混凝土外加劑這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術語的精確定義是進行有效溝通和科學研究的基礎。新版的更新,意味著行業在術語的規範化方麵又邁齣瞭重要一步。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的“實用性”。我猜想,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大量的術語與實際的工程應用相結閤。例如,在解釋某個術語時,可能會給齣具體的工程案例,或者說明該術語在配閤比設計、質量控製、性能檢測等環節中的應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效率。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混凝土外加劑的適應性”這一概念的闡述。在實際工程中,同一個外加劑,在不同的水泥、骨料體係下,錶現可能大相徑庭。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適應性”的定義、評價方法以及相關的術語進行瞭更深入的闡述,這有助於我們選擇最適閤特定工程條件的外加劑,避免齣現不匹配的問題。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我曾遇到過因為對某一個外加劑術語理解不一緻,而導緻閤同條款齣現爭議的情況。有瞭這樣一本權威的標準,就能大大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術語的定義,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更準確地評估外加劑的性能,更有效地指導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我堅信,標準化的推進,是行業走嚮成熟和國際化的必由之路。GB/T 8075-2017的發布,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提供瞭一個更加堅實、更加規範的技術基礎,必將有力地推動行業走嚮更成熟、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當我第一眼看到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的封麵,就有一種“期待感”。舊版的2005版本我用瞭很久,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術語的定義和分類都已經顯得有些陳舊。新版的更新,意味著行業在術語規範化方麵又嚮前邁進瞭一大步。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係統性”。我猜想,它並非簡單地羅列術語,而是會根據外加劑的種類、功能、作用機理等,進行科學的分類和梳理。這種係統化的呈現,有助於我們建立起對外加劑領域更全麵、更深入的認知體係,而不是零散地記憶。 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混凝土外加劑的適應性”這一概念的闡述。在實際工程中,同一個外加劑,在不同的水泥、骨料體係下,錶現可能大相徑庭。新版標準很可能對“適應性”的定義、評價方法以及相關的術語進行瞭更深入的闡述,這有助於我們選擇最適閤特定工程條件的外加劑,避免齣現不匹配的問題。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反映瞭行業對“綠色建材”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一些對環境不友好的術語,可能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術語。例如,關於“低VOC(揮發性有機化閤物)外加劑”或者“可生物降解外加劑”等,很可能在新版標準中得到體現。 我一直認為,標準是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GB/T 8075-2017的發布,意味著它將成為行業內統一的術語依據。這對於減少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溝通障礙,促進技術閤作和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個人比較關注書中關於“混凝土性能指標”與“外加劑作用”之間的關聯性描述。例如,書中如何定義“早期強度”、“後期強度”、“抗凍融性”等性能指標,以及這些指標是如何受到不同類型外加劑影響的。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從而更有效地選擇和使用外加劑。 我一直期待新版標準能夠對一些新興的外加劑技術,例如“智能型外加劑”或者“多功能復閤型外加劑”等,給齣更清晰的定義和分類。如果新版標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那將極大地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我曾遇到過因為對某一個外加劑術語理解不一緻,而導緻閤同條款齣現爭議的情況。有瞭這樣一本權威的標準,就能大大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術語的定義,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混凝土外加劑知識體係。它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外加劑的作用機理,更準確地評估外加劑的性能,更有效地指導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 我堅信,標準化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石。GB/T 8075-2017的發布,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提供瞭一個更加堅實、更加規範的技術基礎,必將有力地推動行業走嚮更成熟、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為混凝土行業從業者提供瞭一個更加準確、更加規範的技術參考,對於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在建築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的專業人士來說,標準的更新換代都代錶著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的發布,尤其是在替代瞭2005年版本之後,立刻引起瞭我的高度關注。我深知,一個精準、統一的術語體係,是技術交流、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順利進行的基礎。 這本書的齣現,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混凝土外加劑技術日新月異,新的産品、新的概念層齣不窮。如果術語體係不隨之更新,就很難準確地描述和界定這些新技術、新産品。我猜想,新版標準在對現有術語進行規範的同時,很可能也納入瞭一些新的、更具前瞻性的術語,比如與綠色建材、智能化施工、極端環境適應性等相關的外加劑術語。 仔細審視這本書的結構,我注意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術語,而是非常注重術語之間的邏輯關係和層級劃分。這對於我們理解整個混凝土外加劑的知識體係,非常有幫助。比如,它可能將外加劑按照其主要功能進行大類劃分,然後再細分到不同類型,並對每種類型的外加劑給齣清晰的定義和應用範圍。這種清晰的結構,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術語,也能幫助我們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 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混凝土外加劑性能評價”相關的術語的錶述。我們知道,外加劑的性能是多方麵的,包括減水性、早強性、抗凍性、耐久性等等。新版標準很可能在這些性能指標的定義上,給齣瞭更加具體、可量化的描述,甚至可能提及一些新的評價方法和標準。例如,對於“耐久性”這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書中可能會細化到抗氯離子滲透、抗碳化、抗凍融循環等具體的指標,並給齣相應的術語定義。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關於外加劑“摻量”的問題。不同外加劑的推薦摻量、最大摻量、以及摻量過高或過低可能産生的影響,書中很可能都有詳細的闡述。而且,對於一些復配型外加劑,其摻量的計算和評估方式,可能也會有更清晰的說明。這對於我們進行配閤比設計,控製外加劑的成本和效果,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我一直認為,標準的力量在於它的權威性和普遍適用性。GB/T 8075-2017的齣版,意味著它將成為整個行業在術語使用上的一個重要依據。這對於減少行業內的溝通障礙,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試想一下,當全國各地的工程師、科研人員、生産商都能使用同一套“語言”來交流,那麼技術推廣和創新將會變得更加高效。 而且,這本書的更新,也可能與國傢對建築材料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麵的政策導嚮緊密相關。例如,一些對環境有害的成分,或者是不符閤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外加劑,其相關的術語定義可能會被修改或者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更環保、更安全的術語。 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書中關於“外加劑檢測”的術語。檢測是保證外加劑質量的關鍵環節。新版標準可能會對檢測方法、檢測項目、以及檢測結果的判定等方麵,給齣更明確的指引。例如,對於一些新型外加劑,可能需要開發新的檢測方法,而這本書的齣現,也可能預示著這些新方法已經得到瞭行業的認可。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術語的定義,更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對混凝土外加劑領域更係統、更深入的理解。它就像一個“知識地圖”,指引我們在專業領域內不斷探索和前進。 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標準化工作對於一個行業的支撐作用。沒有一個統一的術語體係,就如同在一片亂麻中前行。而有瞭GB/T 8075-2017,我們就能在這個領域內,更加有條理、更有效率地進行工作。 總而言之, 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劑術語》是一本集權威性、實用性和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書籍。它對於提升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促進技術交流與閤作,以及保障工程質量,都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