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瞿培华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防水
  • 外墙防水
  • 渗漏治理
  • 建筑工程
  • 建筑技术
  • 防水材料
  • 建筑维修
  • 工程实践
  • 建筑施工
  • 渗漏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04908
商品编码:12536156200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瞿培华 主编 定  价:77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页  数:234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2204908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1章外墙防水基本原理
1.1外墙防水基本原理
1.2雨强、雨速、雨滴大小
1.3风级、风速、风压
1.4水的渗透作用
1.5墙面的雨水量、渗透水压及渗漏
1.6砂浆的收缩变形及减少收缩方法
1.7砌块、砌筑砂浆对砌体墙裂缝开展的影响
1.8砂浆的弹性模量与开裂的关系
1.9墙体表面材料线膨胀系数对开裂的影响
1.10强风时窗框与墙体间的裂缝
1.11外墙防水与透气
1.12外墙防水的误区
第2章外墙防排水设计
2.1外墙防排水的基本要求
2.2外墙防排水的措施
2.3外墙构造排水措施
2.4墙体结构自防水
2.5墙体自保温或无外墙外保温墙体防水
2.6非外墙外保温幕墙结构墙体防水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外墙防水基本原理;外墙防排水设计;外墙防水材料;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外墙部位与节点防水等。《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可供建筑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监理、检测、防水等人员使用。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外墙防水基本原理;外墙防排水设计;外墙防水材料;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外墙部位与节点防水等。《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可供建筑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监理、检测、防水等人员使用。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一书的简介,内容将聚焦于其他相关但非本书核心主题的建筑工程领域: 图书简介: 《现代结构设计与工程施工优化》 内容提要 本书深度剖析了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从结构概念设计到施工实施过程的复杂挑战与前沿解决方案,旨在为结构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战化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全书紧密围绕“高效、安全、经济、可持续”的核心原则,详细阐述了复杂结构体系的性能分析、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精细化施工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篇:前沿结构设计理论与高性能材料应用 本篇重点聚焦于传统结构设计理念向现代高性能结构设计的转型。 1. 复杂结构体系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探讨了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结构响应分析技术。内容涵盖有限元方法(FEM)在三维复杂构件分析中的应用、动力学分析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性能化设计(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BD)方法来确保结构在不同荷载情景下的可靠性与可修复性。特别针对结构中非线性行为的模拟和预测进行了深入阐述,如混凝土的开裂、钢材的屈服以及连接节点在大震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研究。 2. 新型结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结构承重构件中的应用潜力,包括其提高耐久性、减少截面尺寸的优势。同时,也涵盖了先进钢材,如高强度钢和耐候钢在结构抗腐蚀和轻量化设计中的适用性。此外,本书还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结构加固和特定受力构件中的应用技术,分析了这些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在施工工艺上的协调性问题。 3. 绿色结构与可持续性设计: 本章关注如何将可持续性原则融入结构设计流程。内容包括结构选材的环境影响评估(LCA)、构件的模块化设计以促进未来拆解和回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结构体系实现材料用量的最小化,同时满足结构安全冗余度的要求。 第二篇:精细化施工控制与先进建造技术 本篇从结构施工的现场管理和技术实施角度出发,强调精确控制对最终结构质量的决定性作用。 1. 预应力技术与后张预应力施工工艺: 系统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应力损失计算方法,以及后张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如钢绞线放张控制、灌浆质量检测(包括真空度测试和浆体密实度检测标准)。强调了精确控制张拉应力曲线对结构长期性能维护的重要性。 2. 复杂基础工程与深基坑支护: 针对城市核心区高密度建筑的深基坑工程,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支护形式(如地下连续墙、SMW工法、拉锚体系)的受力机理、设计参数选取及监测预警指标。重点阐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既有建筑物沉降和位移的控制标准及实时反馈调整机制。 3. 钢结构安装与高精度连接技术: 涵盖了大型钢结构件的运输、吊装方案优化,以及关键节点的安装精度控制。讨论了新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安装扭矩控制标准,探讨了现场焊接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在保证焊缝质量中的应用,并对高空作业的安全规范进行了强调。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检测: 本书强调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前置性。从原材料进场验收、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验收到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温度控制和养护管理,均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检查要点。特别对混凝土试块的代表性和试压过程的规范性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篇:结构工程风险管理与全寿命周期评估 本篇着眼于结构工程的整体风险防控和工程资产的长期价值维护。 1. 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 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倾覆、超载等重大风险源,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风险矩阵。内容包括临时结构(如支撑架、起重设备基础)的独立设计审查流程,以及在恶劣天气(大风、暴雨)条件下的应急停工与安全巡检标准。 2. 结构检测、评估与既有结构改造: 探讨了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的无损检测技术,如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埋深探测技术。对于结构功能提升或抗震加固改造项目,详细介绍了粘贴外包型FRP、增大截面法等加固技术的适用性判断标准和施工流程控制,确保改造后的结构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 工程信息化管理(BIM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了如何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贯穿结构设计、深化、施工放样和进度控制的全过程。重点讲解了BIM在碰撞检测、工程量统计的自动化,以及施工模拟(4D/5D)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工序衔接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结论 本书是面向工程实践者的综合性参考手册,它超越了单一材料或单一工序的局限,旨在培养工程师对复杂结构体系的整体认知能力,提升其在现代工程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本书,将有助于从业者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与管理效率的同步提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篇关于防水工程发展趋势的深度报告。它深入探讨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外墙防水中的应用,强调了环保材料和可持续施工的重要性。我理解这种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也认同环保的重要性。但作为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我当下更迫切需要的是解决眼前问题的技术。书中对于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防水材料,如沥青基、聚氨酯、丙烯酸类等,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施工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介绍。我也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防水层验收标准、常见渗漏的检测手段(如红外热成像、水分仪的应用)、以及不同渗漏原因的现场诊断技巧。这些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在这本书中相对欠缺,使得它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上的指导意义略显不足。

评分

对于《建筑外墙防水与渗漏治理技术》这本书,我的感受非常复杂。一方面,它确实在理论层面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对水在建筑材料中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防水材料的化学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不同高分子链结构如何影响防水性能的分析,确实让我耳目一新。但是,另一方面,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却显得格外薄弱。我原本期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快速有效地诊断外墙渗漏的根本原因,例如,如何通过观察渗漏痕迹、判断水流方向来定位问题。同时,对于常见的渗漏部位,如窗框、空调洞、阳台栏杆等,应该采用哪些具体的修补材料和工艺,书中也几乎没有提及。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不同修补材料的性能对比,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要点,甚至是一些“避坑指南”。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毋庸置疑,但在满足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在建筑外墙防水和渗漏治理方面的“工具箱”。然而,翻阅过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理论百科全书”。书中对防水材料的分类、性能指标的解读,以及不同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一番详尽的阐述,这无疑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但问题在于,这些信息更多的是停留在材料的共性层面,而我更需要的是如何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使用环境、预算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案。书中关于“如何评估现有防水层的失效原因”、“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渗漏制定修复策略”等内容,都写得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论。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更具象化的指导,比如针对不同渗漏形式的图示分析,不同修复材料的应用场景说明,以及不同施工工法的优劣对比。这样,我才能在面对实际工程时,有章可循,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充满了前沿性的学术思考,但对于我这样需要实操指导的普通读者而言,却像是在云端漫步。它花了大篇幅去阐述水分子在材料中的迁移路径,以及不同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防水性能。我承认,这些内容非常有深度,也揭示了防水工程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然而,我更关心的是,当遇到一个实际的渗漏问题时,我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去排查,从哪些环节入手,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以及不同部位的渗漏,比如窗户周边、女儿墙、管道穿墙等,应该采用哪些成熟的、经过验证的治理方法。书中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涉及得非常少,更多的是理论上的推演和可能性分析。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虽然被一些深奥的理论所吸引,但最终还是感到意犹未尽,无法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利器。我期望能看到更多类似“案例分析”、“施工图解”、“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板块,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的是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上面印着简洁的建筑外墙图案,给我一种专业、可靠的初步印象。当我翻开目录时,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那些关于具体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的详尽介绍。它更多地侧重于防水理论的探讨,比如水的作用机制、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析,以及一些宏观的设计原则。这倒也并非全然没有价值,对于理解防水工作的底层逻辑,建立系统性的认知是有帮助的。然而,对于我这个在实践中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显得有些“纸上谈兵”。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不同外墙材料(比如混凝土、砖石、涂料等)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防水设防要点,以及不同类型渗漏(如裂缝渗漏、接缝渗漏、材料老化渗漏)的具体诊断方法和修复措施。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过于概括,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指导,导致我在实际工作中,即便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原理,也难以直接套用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