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第二版)在靠前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主要术语索引。《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以科姆里(Bernard Comrie)和史密斯(Norval Smith)所编制的《Lingua版语言描写性研究问卷》(1977,刘丹青、吴可颖译)为提纲,对问卷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注释、例示、补充和分析,包括对不足之处或不适合中国语言之处的评述。科姆里和史密斯的问卷为各地人类语言的调查描写提供了一个尽量客观、全面和包容性强的语法框架,让调查研究者可以尽可能摆脱语种局限和学派成见,调查到尽可能多的语法事实。这正是主要习惯于汉语眼光的靠前语法学界所很好需要的。该手册因结合了汉语及方言、民族语的实际,运用语言类型学的成果,建立起了汉语、民族语的调查及研究框架,因而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刘丹青 编著 刘丹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类型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研究领域以语法为主,兼及语音、词汇语义、文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英文论文发表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地的语言学期刊及文集。有著作被翻译成韩国语、日语在韩国、日本出版。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纯粹的学术条文罗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脉络和理论演进的考察。你会发现,作者在阐述每一个语法规则时,都会追溯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轨迹,并对比不同学派对此问题的核心分歧点。这种做法极大地丰富了对语法的理解深度,不再是孤立地记忆规则,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图景之中。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有争议的语法议题时所展现出的平衡和审慎态度,作者既不会偏袒某一家之言,而是将各种主流观点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仿佛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语言学家进行深度对话,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策略,对于希望深入理解语言结构底层逻辑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它用料扎实,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读起来不会觉得刺眼。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这种锁线胶装方式,书页平摊得很彻底,无论是查找还是笔记记录都非常方便,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作者的排版布局也很有章法,正文、图表和案例分析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层次感非常清晰。阅读时,那种沉浸感很强,不会因为版式混乱而分散注意力。而且,书中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描述和归纳,都采用了清晰的小标题和编号系统,使得信息的检索效率大大提高,这点对于需要快速定位特定语法点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和提升,让人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已经心生好感。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案例选择可谓是精妙绝伦,它似乎拥有一个庞大的语料库作为支撑。书中引用的例子,不仅来源广泛,涵盖了书面语、口语、古典文献乃至于现代网络用语的片段,而且每个例子都紧密地服务于它想要阐释的那个语法点,绝无为了凑篇幅而生硬植入的冗余内容。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个规则后,紧接着会提供一组对比鲜明的例句,清晰地展示了该规则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适用边界。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语言运用的人来说,这种“理论—实例—辨析”的结构,是构建扎实语感的最有效途径。每次遇到拿不准的地方,翻到相应的章节,总能找到那个“一锤定音”的例证,让人豁然开朗,极大地增强了应对复杂语言现象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异常严谨和富有弹性,它成功地在宏观的语言学理论体系与微观的句法、词法结构分析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理论流派的框架内进行阐述,而是展现出一种整合性的视角,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语法现象统一在一个更高级别的原理之下进行考察。在处理那些跨越传统语法范畴的复杂结构时,这本书展现出了非凡的穿透力,它鼓励读者去探索语言系统的内在一致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去消化那些关于结构递归性、依存关系以及语义投射的论述,这些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一旦理解,对整个语言机制的认知都会产生质的飞跃。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读完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投入心力去“磨合”和“征服”的深度学术作品。
评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内容更新和对当代语言学前沿的追踪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相较于以往的经典手册,这本书明显吸收了近些年语音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计算语言学对传统语法研究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视角。作者并非墨守成规,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审视和整合了这些新兴领域的成果,从而使书中的语法描述更加贴近语言的实际运作机制,也更具前瞻性。例如,它对一些新兴的语言变异现象的讨论,就体现出极强的敏锐度,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回顾过去理论的结晶,更是一份指向未来研究方向的路线图。对于任何希望站在当代语言学研究前沿的学者或学生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全面且与时俱进的知识基石,确保所学的知识体系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过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