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

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西恩·麦克米金 著,何卫宁 译
图书标签:
  • 一战
  • 历史
  • 战争
  • 欧洲历史
  • 政治
  • 外交
  • 军事史
  • 20世纪
  • 战争起源
  • 历史事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6490
商品编码:12821947350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战倒计时 : 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

出版社定价:39.8元

作者:[美] 麦克金 著,何卫宁 译

出版社:新华出版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516606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次世界大战缘起的著作,精彩地讲述了欧洲走向大战的倒计时过程,从6月28日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一直讲到8月4日英国*终决定参战,揭示了一小撮政客如何在仅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变20世纪的历史进程。
过去,人们将战争的责任归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国主义,而主要的战争责任者,俄国和法国却没有得到追问。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梳理与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一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是因为少数政客希望利用斐迪南大公被刺杀从而在欧洲重新瓜分权力,才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目录

序言:萨拉热窝 1914年7月28日,星期天
第1章 维也纳:愤怒但不悲哀
第2章 圣彼得堡:不宽恕
第3章 伦敦和巴黎:讨厌的干扰
第4章 柏林:同情和急躁
第5章 奥约斯伯爵受命去柏林
第6章 维也纳战争内阁(一)
第7章 海上没有无线电信号
第8章 萨佐诺夫墨登场
第9章 维也纳战争内阁(二)
第章 普恩加莱会见沙皇
第11章 萨佐诺夫的威胁
第12章 香槟酒首脑峰会
第13章 后通牒
第14章 萨佐诺夫出击
第15章 俄法塞三国立场强硬
第16章 俄国准备打仗
第17章 德皇返驾回宫
第18章 大混乱
第19章 我不愿对一场大屠杀负责
第20章 这就是屠杀
第21章 后的谈判机会
第22章 现在你可以随心所欲了
第23章 危险面前英国如梦方醒
第24章 格雷爵士的时刻
第25章 世界大战:没有回头路
第26章 尾声:战争的责任问题

内容提要

1914年6月底,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一名刺客枪杀了斐迪南大公,这件事似乎没有引起世界的注意。甚至斐迪南的叔叔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听说帝国皇储的死讯时仅简单地说:“这是上帝的意志。”这显然说明这位奥匈帝国皇帝当时心里很矛盾。可以肯定地说,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件事会引发国际冲突——更不会引发一场彻底重塑人类命运的大屠杀。
正如知名历史学家西恩?麦克金在本书里展示的那样,如果没有一小撮心怀诡计的政治家,这次世界大战根本打不起来,因为他们在斐迪南遇刺后的一个月里,蓄意利用这次遇刺事件做导火线,引爆他们等待已久的欧洲大决战。引爆这场大战的主要罪犯至今仍然没有受到谴责。虽然大部分有关大战缘起的著作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国主义,但麦克金在研究了欧洲各国的史资料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俄国和法国才是恶劣的挑衅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好战和奸诈,大战才变得不可避免。
或许是心怀叵测,或许是草率鲁莽,每位身陷其中的政治家——奥地利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德国首相贝特曼-霍尔威格、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法国总统普恩加莱——都在拿斐迪南遇刺事件做赌注,不明智地把欧洲推向人类历史未曾见到过的大灾难。

作者介绍

西恩·麦克金(Sean McMeekin)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执教于土耳其的科赫大学。
作者以研究次世界大战见长,其所著的《次世界大战的俄国起源》获得一战研究协会图书奖,《奥斯曼帝国与德国对世界权力的追求》一书获得欧洲研究协会图书奖。


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 一场被遗忘的引信:探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暗流涌动 《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并非一本单纯的战役记录,它是一次深入的考古,挖掘导致二十世纪最血腥冲突的深层根源。本书将读者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拂去历史的尘埃,剥开笼罩在“一战”这两个冰冷数字之上的迷雾,呈现一个复杂、多面、充满矛盾的世界,以及那个世界如何一步步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并非从萨拉热窝枪声的瞬间开篇,而是要回溯更早,去理解引信被点燃之前的漫长酝酿。在1914年那个看似平静却又暗流涌动的夏天之前,欧洲和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政治博弈、经济竞争、民族主义狂潮、军备竞赛以及一系列精心或草率的外交失误,共同编织了这场人类悲剧的序曲?本书试图回答这些核心问题。 帝国余晖与新生力量的碰撞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由数个庞大帝国主导的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似乎在英国身上留下了最后的印记,但日不落帝国的根基却在日益增长的全球竞争和国内变革中悄然动摇。德意志帝国,一个年轻却充满活力的力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其工业生产和军事实力令人生畏,不甘于被现有秩序边缘化,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应有的位置。奥匈帝国,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摇摇欲坠的联合体,内部的民族矛盾如同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其存在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俄罗斯帝国,一个横跨欧亚的庞然大物,内部的社会改革滞后,民族主义情绪暗流涌动,对外则觊觎巴尔干的斯拉夫世界,与奥匈帝国构成了直接的冲突。 这些帝国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友好”或“敌对”,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猜忌与联盟。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些帝国在权力、领土、殖民地和战略利益上的角逐。我们将看到,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俄国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影响力的渗透,以及这些帝国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全球市场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并非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关乎国家声望、民族自尊和未来命运的终极较量。 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帝国的瓦解 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民族主义思潮席卷了欧洲。在被压迫的民族眼中,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至高无上的理想。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更是这种思潮爆发的焦点。塞尔维亚渴望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统一所有南斯拉夫民族,这直接挑战了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统治。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也在民族主义的鼓动下,试图扩张领土,重塑区域格局。 本书将深入剖析民族主义如何在民间、在知识分子、在政治精英中生根发芽,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利用,又如何成为点燃战争的导火索。我们将看到,当一个民族的独立愿望与一个帝国的统治需求发生碰撞时,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民族主义的狂热,不仅发生在巴尔干,在其他地区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它们相互激化,使得维持欧洲和平的努力变得愈发困难。 同盟体系的僵局与外交的失灵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和平衡欧洲的权力格局,欧洲列强构建了一系列复杂的同盟体系。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以及以法国、俄国和英国组成的“三国协约”,逐渐形成了两大对峙阵营。这些同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威慑潜在的敌人,维护自身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反而成为了一种“安全陷阱”。 一旦某个国家卷入冲突,其盟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从而导致一场区域性冲突迅速升级为一场欧洲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战。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些同盟体系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内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我们将看到,在危机时刻,这些同盟非但没有起到和平稳定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加速战争爆发的催化剂。 同时,本书还将审视那个时代的外交手段。为什么一再发生的危机,例如摩洛哥危机、巴尔干战争,都没有真正引发大规模战争,而到了1914年,同样的导火索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外交官们的能力下降,还是政治领导人缺乏远见?亦或是,某种力量在幕后操纵,将世界推向了战争的边缘?我们将探讨,在关键时刻,理性的外交沟通如何被傲慢、误判和僵化的战略思维所取代。 军事思想的僵化与军备竞赛的螺旋 在和平的表象之下,欧洲各国早已进入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涌现,海军竞赛尤其激烈,英德两国在战舰上的较量,是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陆军方面,各国都在扩充兵力,制定详细的战争计划,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德国的“施里芬计划”。 本书将深入分析那个时代的军事思想。军事将领们普遍相信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甚至将其视为一种“净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详细的动员计划和预设的进攻路线,一旦启动便难以停止,进一步压缩了外交解决危机的空间。我们将看到,军事的逻辑如何逐渐压倒了政治的考量,将各国政府推向了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的境地。 社会思潮与公众舆论的影响 除了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因素,1914年前夕的社会思潮和公众舆论也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民族主义的宣传、媒体的煽动性报道,以及民众对战争的某种程度的“浪漫化”和“英雄化”的看法,都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许多人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它能够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带来新的秩序。 本书将探讨,社会舆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以及公众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民族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追求之间,是如何被政治家们所利用和操纵的。我们将看到,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以及他们如何被裹挟进一场他们并未真正理解其后果的战争。 一个复杂多面的解释 《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并非试图为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个人“洗白”或“定罪”。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激化的结果。本书的目的是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图景,让读者理解,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非单一的,而是由一系列长期积累的矛盾、短期的危机以及关键时刻的误判共同促成的。 这不是一部关于“谁是战犯”的书,而是一部关于“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书。它提醒我们,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它需要持续的努力、理性的沟通和对历史深刻的反思。通过深入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世界,本书希望能够为我们今天理解国际关系、化解地缘冲突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 翻开《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你将走进那个充满诱惑与危险的时代,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恐惧,更重要的是,你将理解,历史是如何以一种看似不可避免的逻辑,将整个世界推向了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巨大灾难。本书邀您一同踏上这场追溯之旅,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引信,以及它们如何最终点燃了世界大战的熊熊烈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期待了很久,终于拿到手了!光是书名《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就足够吸引人,总觉得一战那段历史,我们了解的很多都是结果,是战争爆发了,但具体是怎么一步步走到那个地步的,其中的细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是如何滚雪球般酿成滔天巨祸的,一直是我非常好奇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那个时代,去感受那种暗流涌动的气氛,去理解那些决策者们是如何在迷雾中越走越偏,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我期待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陈述,更希望它能通过鲜活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刻画,让我身临其境,仿佛亲眼见证那些关键时刻。比如,那些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密谈,那些报纸上的煽动性言论,那些普通民众的忧虑与狂热,我希望都能在书中得到展现。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揭示那些推动战争的隐秘力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吸引我,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我坚信,理解历史是如何走向战争,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评分

我刚翻了几页《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就感觉这书不像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关于一战的书。它不是那种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的讲法,而是试图从更深层的角度去剖析。我特别喜欢它在开篇就抛出的那个问题:战争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还是说,它只是当时一系列糟糕选择的必然结果?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反事实”的视角,去探讨那些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如果”。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去构建这个“倒计时”的逻辑,是围绕着某个核心事件,还是通过不同国家、不同人物的视角交织推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框架,让我不再仅仅看到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能够去拆解它,去理解每一个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如何互相影响的。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去思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究竟有多少是可以被改变的,又有多少是注定要发生的。

评分

对于《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这本书,我有着非常具体的一种期待:它能否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理智的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在面对巨大的国家利益和民族情绪时,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理智,最终做出毁灭性的决定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欧洲社会的全景图,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角力,也包括社会思潮的涌动,民族主义的狂热,以及普通民众在这种浪潮中的迷茫与被裹挟。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更人性化的视角,去剖析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人物,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恐惧、他们的野心,以及他们在做出重大决策时所承受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引发读者对人性、对权力、对历史进程中“选择”的深刻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历史的走向,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性和选择之中。

评分

坦白说,我对一战的了解一直停留在课本上,觉得它离我们太遥远了,也觉得“为什么会打起来”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但《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找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倒计时”。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悬疑片,你知道结局是什么,但你更想知道的是,在最后的几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事件,是什么人物,是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让整个欧洲一步步走向了那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我希望这本书能把这个过程描绘得非常具象化,能够让我感觉到那种越来越紧迫的气氛,那种在平静表面下蠢蠢欲动的危机。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史料,但又不能让它显得过于枯燥,最好能像讲故事一样,把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军事部署、民族主义情绪,都讲得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看到那些推动历史的车轮是如何一点点加速,直到最终碾碎一切的。

评分

拿到《一战倒计时:世界是如何走向战争的》这本厚重的书,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否揭示出一些被普遍忽略的细节。我们都知道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索,但它究竟是如何被放大,被政治化,最终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梳理出从那颗子弹射出,到第一枪打响之间的所有关键节点。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复杂的国家间关系、军事同盟的捆绑、领导人的决策失误,甚至可能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个人恩怨或误判。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当时的报纸、私人信件、外交电报等一手资料,去还原当时人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战争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了“滑坡效应”的过程,每一个小小的妥协、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决定,都可能将世界推向更危险的边缘。这本书的标题就预示着一种紧迫感,我期待它能够将这种紧迫感贯彻始终,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那种步步紧逼的危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