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7月第一版
规 格:32开,94页
书号:1511221830
定价:17元
| 内容简介: | ||||
| ||||
| 目 录: | ||||
|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研究者,我一直觉得“无障碍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具体要如何落地,却常常感到有些模糊。而这本《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书中对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部分,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它详细规定了住宅单元内部的空间布局,比如门洞的宽度、通道的流畅性、家具摆放的预留空间,甚至连开关、插座、厨房操作台的高度和位置都有考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还提到了适老化住宅的设计,这与无障碍设计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预设一些人性化的细节,可以大大提高老年人在家中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书中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规范,还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技术图解,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规范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我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强调,比如浴室淋浴区的防滑设计、马桶旁的紧急呼叫按钮设置等等,这些都是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感的关键要素。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无障碍设计,是将对人的关怀融入到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家。
评分我本来对建筑设计规范这类书籍不太感兴趣,觉得会很枯燥乏味,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专业,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并且在讲解抽象的规范时,辅以大量的图示和实例,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非常生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为特定人群提供便利,而是试图创造一种能够被最大范围的人群所使用的环境和产品,这是一种更加前瞻和包容的设计哲学。书中关于“无障碍环境”的定义和分类,也让我对无障碍设计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它不仅包括了物理空间上的无障碍,还延伸到了信息、服务等多个层面。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部分,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再好的设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应该能够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而无障碍设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以前,我总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很少会去关注那些微观的、个体化的体验。而《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则让我看到了,要让一个城市真正做到“宜居”,就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人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些“障碍”的群体。书中对于城市道路和公共广场的无障碍设计部分,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规定了人行道的宽度、连续性、路面材质以及与车行道的界限处理,还有盲道的铺设方式和警示带的应用。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对公共座椅、饮水点、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设置进行了规范,确保这些设施也能够被所有人方便地使用。书中关于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的无障碍设计章节,更是详细周全,从入口到售票窗口,再到候车区域和站台,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它不仅仅是规定了硬件设施,还强调了信息传递的无障碍,比如广播系统的清晰度、指示牌的易读性等等。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拥有了一双“无障碍之眼”,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也更加期待一个真正能够包容所有人的城市环境。
评分我本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翻阅这本《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没想到却被它严谨而又不失温度的专业性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标准,它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公共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章节,书中对入口、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关键区域的无障碍要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例如,关于坡道的坡度、宽度、两侧扶手的设置高度和材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考虑到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信息无障碍,比如在公共场所如何设置低位服务台、语音提示系统以及清晰易懂的导视标识,这些都极大地便利了有视听障碍的人士。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设计,如果稍作调整,就能为他人带来巨大的便利。这本书的图例清晰,文字表述专业且精准,让我能够准确理解各项规范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它不仅仅是给设计师、工程师看的,对于任何关心社会福祉、希望构建更公平环境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 inclusive 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城市空间的新认知!以前总觉得,只要路够宽,大家就能方便地出行,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方便”二字背后蕴含了如此多的细节和考量。它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审视我生活的城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坡道、扶手、盲道,原来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计算,是为了让每个人,不论身体状况如何,都能独立、安全、有尊严地融入城市生活。书中详细的图示和条文解释,让我能清晰地理解不同场景下无障碍设计的具体要求,比如公共交通站点如何设置低地板、倾斜角以及无障碍通道的宽度,街道上的无障碍横道和停靠区域又是如何规划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关注了行动不便的人士,还考虑了视障、听障等多种人群的需求,例如在信息传递方面,如何通过语音提示、触觉图形等方式来弥补视觉和听觉的障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给一座城市进行“体检”,发现那些“隐形”的障碍,并理解了如何才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包容”和“人性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它更像是一份对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的宣言,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